《醫門法律》~ 卷二 (2)
卷二 (2)
1. 陰病論
劫厄之來,天地萬物,凡屬有形,同歸於壞。然地氣有時大動,而世界得不速壞者,則以玄天真武坐鎮北方,攝伏龍蛇,不使起陸,以故地動而水不動,水不動而水中之火,火中之風自不動也。仲景於陰盛亡陽之證,必用真武湯以救逆者,非以此乎?至於戌亥混茫,亦非天翻地覆互相混也,天原不混於地,乃地氣加天而混之耳。
蓋地水火風四輪,同時轟轉,雷炮沖射之威,千百億道,震盪於五天之中,頃之攪毀太空,混為一區,而父母所生血肉之軀,其陰病之慘烈,又當何如?禪宗有白浪滔天,劫火洞然,大千俱壞等語。豈非四大解散之時,實有此象乎?究竟地氣之加於天者,止加於欲界色界等天,不能加於無色界天。
所以上八景中,忉利天宮,萬聖朝真,兜率內脘,諸天聽法,各各身除中陰,頂現圓光,由此直接非想非非想天。而入佛界法界,睹大千世界,若掌中一果矣,更何劫運可加之耶,劫運所加之天,至子而開,陰氣下而高復始露,至醜而陰氣盡返於地,而太空始廓,兩儀分莫厥位。
日月星辰麗乎天,華岳河海附乎地,五天之氣,散布於列曜九地之氣,會通乎山澤,以清以寧,曰大曰廣,庶類以漸萌生。而天界隙中所餘暴悍濁陰,動輒綿亙千萬丈,排空直墜,摧殘所生,靡有孑遺。天開地闢以後,陰慘餘殃,尚若此其可畏,必至寅而駁劣悉返沖和。天光下濟,地德上承,名木嘉卉,累累垂實,光音天人,下食其果,不復升舉,因得施生,乃至繁衍,而成天地人之三界也。此義關係人身性命,病機安危,最宏最巨,儒者且置為不論不議,醫者更蔑聞矣。
昌每見病者,陰邪橫發,上干清道,必顯畏寒腹痛,下利上嘔,自汗淋漓,肉瞤筋惕等證,即忙把住關門,行真武坐鎮之法,不使龍雷升騰霄漢。一遵仲景已傳之秘,其人獲安。倘先此不治,頃之濁陰從胸而上入者,咽喉腫痹,舌脹睛突;濁陰從背而上入者,頸筋粗大,頭項若冰,轉脫渾身青紫而死。
謂非地氣加天之劫厄乎?惟是陡進附子、乾薑,純陽之藥,亟驅陰邪,下從陰竅而出,非與迅掃濁陰之氣還返地界同義乎?然必盡驅陽隙之陰,不使少留,乃得功收再造,非與一洗天界余氛,俾返沖和同義乎?會仲景意中之法,行之三十年,治經百人,凡遇藥到,莫不生全,雖曰一時之權宜,即擬為經常之正法可也。醫學缺此,誠為漏義,謹立鄙論,以開其端。
後有作者,出其廣大精微之蘊,是編或有可採云爾。
論辨中寒證要法,卒中寒者,陽微陰盛,最危最急之候。《經》曰:陰盛生內寒。因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泄,不泄則溫氣去,寒獨留,留則血凝,血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內經》之言若此,今欲會仲景表章《內經》之意,敷陳一二,敢辭饒舌乎?
白話文:
[陰病論]
劫難來臨時,天地萬物,凡是有形體的,都會一同走向毀壞。然而地氣有時會劇烈變動,世界卻沒有快速毀滅,是因為有玄天真武坐鎮北方,壓制住龍蛇等陰邪之氣,不讓它們從地底竄出。所以地動時,水不會跟著動,水不動,水中之火,火中之風也自然不動。張仲景治療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竭的病症,必定使用真武湯來挽救危急,不就是這個道理嗎?至於戌亥時節的混亂狀態,並非天地顛倒、互相混雜,而是地氣上升到天上,才導致天地混濁。
這是因為地、水、火、風四種元素同時劇烈轉動,如同雷炮轟擊般,產生千百億道震盪波,衝擊在天上,很快就會攪毀太空,使之混為一團。這樣一來,父母所生的血肉之軀,所承受的陰邪疾病將會如何慘烈?禪宗說的「白浪滔天,劫火燃燒,大千世界一同毀壞」等語,難道不就是四大元素解散時的景象嗎?說到底,地氣上升到天上的,只會影響到欲界、色界等天,無法影響到無色界天。
所以上八景中的忉利天宮,眾神朝拜真理;兜率內院,諸天聽聞佛法,他們各自脫離中陰之身,頭頂出現圓滿的光環,由此可以直接到達非想非非想天。進而進入佛界法界,看到大千世界,如同掌中的一顆果實般清晰,更何況劫難會加害於他們呢?劫難所影響的天界,在子時開啟,陰氣下降,高處又開始顯露。到了丑時,陰氣全部返回地面,太空開始變得清朗,天地的位置才劃分清楚。
日月星辰懸掛在天空,華山、泰山、河流、海洋附著在地面,五天的氣息散布在眾星之間,九地的氣息匯通於山澤之間,清淨安寧,廣闊無邊,萬物逐漸萌芽生長。而天界縫隙中殘餘的暴戾渾濁陰氣,動輒綿延千萬丈,排空直下,摧殘萬物,沒有任何倖存。天地開闢之後,陰邪餘留的災禍,仍然如此可怕。必須等到寅時,陰邪之氣才會完全消散,回歸平和。天上的光芒下降,地上的德行上升,各種樹木花草結滿果實,光音天人下降吃食果子,不再飛昇,因而能夠繁衍生息,形成天地人三界。這個道理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危、疾病的根源,極其重要而廣大,但儒家學者卻置之不理,醫者更是毫不在意。
我(昌)經常看到病人陰邪之氣橫行肆虐,侵犯清陽之氣,必定會出現畏寒腹痛、腹瀉嘔吐、自汗淋漓、肌肉抽搐等症狀,這時就要立刻守住關門,運用真武坐鎮的方法,不讓陰邪之氣升騰上天。只要遵照張仲景流傳下來的秘法,病人就能夠平安。如果沒有及早治療,渾濁陰氣從胸部向上侵入,就會導致咽喉腫痛、舌頭腫脹、眼球突出;濁陰之氣從背部向上侵入,就會導致頸部肌肉粗大、頭部像冰塊般寒冷,最終全身青紫而死。
這難道不是地氣上升到天上所造成的劫難嗎?唯有使用附子、乾薑等純陽藥物,快速驅除陰邪,使其從下陰竅排出,不就等於迅速掃清渾濁陰氣,使之返回地面嗎?然而,必須徹底驅除陽氣中的陰邪,不讓它殘留,才能功成再造,不就等於徹底清洗天界殘餘的渾濁之氣,使其回歸平和嗎?我領會了仲景的醫理,實踐了三十年,治療過數百人,只要藥到病除,沒有不痊癒的,雖然這是應急之法,但也應該視為經常使用的正法。醫學如果缺少這個部分,實在是遺漏了要義,所以我寫下這篇淺薄的論述,希望能開啟這個方面的研究。
以後如果有學者能發掘出其中廣大精微的奧義,這篇文章或許就能有所參考價值。
[論辨中寒證要法]
突然中寒的人,是因為陽氣微弱,陰氣過盛,這是最危險、最緊急的情況。《黃帝內經》說:「陰氣過盛就會產生內寒。」這是因為陰寒之氣向上逆行,寒氣積聚在胸中無法消散,無法消散,溫暖之氣就會離去,只有寒氣留存。寒氣留存就會導致血液凝結,血液凝結則經脈不通。因此脈象會顯得洪大而澀滯,這就是中寒。內經的說法就是這樣。現在我希望能結合張仲景發揚《內經》的思想,稍微闡述一些,即使說的囉嗦,也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