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卷五 (9)
卷五 (9)
1. 咳嗽門方
《金匱》治咳五方
桂苓五味甘草湯,茯苓,桂枝(去皮各四兩),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溫服。
白話文:
桂苓五味甘草湯:
茯苓、桂枝(去皮各四兩)、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以上四種材料,以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去渣,分三次溫服用。
苓甘五味薑辛湯,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半升,日三服。
白話文:
苓甘五味薑辛湯:以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為原料,將五味合用水八升煮成三升湯汁,過濾後溫熱服下半升,每日服用三次。
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薑辛夏湯,茯苓(四兩),甘草,細辛,乾薑(各二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半升,日三服。
白話文:
「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薑辛夏湯」的配方:
- 茯苓:四兩
- 甘草:二兩
- 細辛:二兩
- 乾薑:二兩
- 五味子:半升
- 半夏:半升
做法:
-
將以上六味藥材加入八升水中,煮至剩三升。
-
去除渣滓後,溫熱藥湯,每次服用半升。
-
每日服用三次。
茯苓甘草五味薑辛湯(本方加大黃名曰茯甘薑味辛夏仁黃湯。),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細辛(各三兩),半夏,杏仁(去皮尖各半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溫服半升,日三服。
小青龍湯(方見痰飲門。)
白話文:
茯苓甘草五味薑辛湯。(如果在本方中加入大黃,就可以稱之為茯甘薑味辛夏仁黃湯。)
用材:茯苓(四兩),甘草(三兩),五味子(半升),乾薑,細辛(各三兩),半夏,杏仁(去皮尖,各半升)。
製作方式:將材料與水(一斗)一起煮,直到水量剩三升,去除渣滓,溫熱服用半升,每天服用三次。
華蓋散,麻黃(去根),紫蘇子(炒),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炒),赤茯苓(去皮),橘紅(以上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鍾,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錢,去渣,不拘時服。
白話文:
"華蓋散":
-
麻黃(去除根部):1錢
-
紫蘇子(炒熟):1錢
-
杏仁(去除外皮,炒熟):1錢
-
桑白皮(炒熟):1錢
-
赤茯苓(去除外皮):1錢
-
橘紅:1錢
-
甘草:五分(約0.6克)
-
水:約600毫升
-
薑:五片
-
紅棗:二枚
將上述藥材放入中藥壺中,加入水,煎煮至藥液剩餘約30毫升,約需15-20分鐘。將藥渣濾出,不需要拘泥於服用時間,即可服用。
參蘇飲,人參,蘇葉,乾葛,前胡,陳皮,枳殼,半夏,茯苓(各八分),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水二盞,薑五片,棗二枚,煎一盞,熱服。
白話文:
《參蘇飲》
中藥成分:人參、蘇葉、乾葛根、前胡、陳皮、枳殼、半夏、茯苓(各八分),木香、桔梗、甘草(各五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中藥材放入鍋中,加入兩碗水,再加入五片生薑和兩枚紅棗,煮開後煎至一碗,熱服。
人參荊芥湯,陳皮,荊芥穗,人參,半夏,通草,麻黃,桔梗(各一錢),杏仁,細辛,甘草(各五分),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人參荊芥湯:
藥材:
- 陳皮 一錢
- 荊芥穗 一錢
- 人參 一錢
- 半夏 一錢
- 通草 一錢
- 麻黃 一錢
- 桔梗 一錢
- 杏仁 五分
- 細辛 五分
- 甘草 五分
做法:
-
將所有藥材放入砂鍋中,加入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
-
煎煮至藥液剩下一盞。
-
將藥液倒入碗中,趁熱服用。
三拗湯,生甘草,麻黃(不去節),杏仁(去尖),上㕮咀,二錢,水二盞,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若憎寒惡風,取汗解,加桔梗、荊芥名五拗湯,治咽痛。
白話文:
三拗湯:
使用生甘草、麻黃(不去掉節)、杏仁(去掉尖頭),以上三味研成細末,取二錢,加入二碗水,再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如果病人有畏寒怕風、想要發汗的症狀,可以加上桔梗、荊芥,此方稱為「五拗湯」,用來治療咽喉疼痛。
陳皮半夏湯,陳皮(半兩),半夏(制二錢半),上為細末,作二服,水盞半,薑十片,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陳皮半夏湯:
材料:
- 陳皮:半兩
- 半夏:制二錢半
作法:
將陳皮、半夏研成細末,分成兩份。
每服用一份,加上半盞水和十片薑片一起煎煮,煎至七分後即可溫服。
加減瀉白散,桑白皮(錢半),地骨皮,陳皮,青皮,桔梗,甘草(炙),黃芩,知母(各七分),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加減瀉白散:
- 桑白皮(半錢)
- 地骨皮、陳皮、青皮、桔梗、甘草(炙)、黃芩、知母(各七分)
做法:
-
將所有藥材放入二碗水中煎煮。
-
煮至藥汁剩八分滿時即可。
-
藥汁在飯後溫熱服用。
水煮金花丸,南星,半夏(生各一兩),寒水石(一兩煅存性),天麻(五錢),白麵(三兩),雄黃(一錢),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沸湯下藥丸,煮浮為度,撈出淡漿浸,另煎生薑湯下。
白話文:
- 煮金花丸:半夏、南星各一兩(生用),寒水石一兩(煅,存性),天麻五錢,白麵三兩,雄黃一錢。上述藥物製成細末,滴水製丸,丸藥約小豆大小。每服五十至一百丸,用沸騰的湯水送藥丸,煮至藥丸浮起即可。將藥丸撈出,浸泡在淡漿中,另煎製生薑湯送服。
紫菀膏,枇杷葉(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炙各四兩),大黃(半兩),上為細末,煉蜜丸櫻桃大。夜間噙化三五丸。
白話文:
紫蘇膏:
材料:
- 枇杷葉(去除毛):4兩
- 木通:4兩
- 款冬花:4兩
- 紫菀:4兩
- 杏仁(去皮和尖端,炒過):4兩
- 桑白皮(烘烤):4兩
- 大黃:半兩
作法:
-
將所有的材料研磨成細末。
-
將蜂蜜煉製成膏狀。
-
將藥末與蜂蜜膏混合,搓成櫻桃大小的丸劑。
用法:
在晚上含化三到五粒丸劑。
人參白虎湯,清暑益氣湯,五苓散,白朮湯(四方均見三氣門。)
白話文:
-
人參白虎湯:清熱生津,益氣養陰。常用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體虛乏力等症。
-
清暑益氣湯:清熱益氣,生津止渴。常用於暑熱傷氣、口渴多飲、乏力倦怠等症。
-
五苓散:利水滲濕,清熱解暑。常用於暑濕困脾、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
白朮湯: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常用於脾虛濕盛、腹瀉泄瀉、脘腹脹滿等症。
以上四種方劑均出自《三氣門》,為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等功效。
款氣丸,青皮,陳皮,檳榔,木香,杏仁,茯苓,郁李仁(去皮),川當歸,廣朮,馬兜鈴(炮),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四錢),牽牛(頭末二兩半),上為細末,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後薑湯送下。
白話文:
款氣丸:
青皮、陳皮、檳榔、木香、杏仁、茯苓、郁李仁(去皮)、川當歸、廣朮、馬兜鈴(炮)、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四錢)、牽牛(頭末二兩半),研磨成細末,用薑汁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七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黃連解毒湯,黃連(二錢),黃芩,黃柏,梔子(各一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滾痰丸(方見痰飲門。)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黃連(12 克),黃芩,黃柏,山梔子(各 6 克),水兩碗,煮成一碗,溫服。
桑白皮散,桑白皮(炒),桔梗,川芎,防風,薄荷,黃芩,前胡,柴胡,紫蘇,赤茯苓,枳殼,甘草(各等分),上㕮咀,每服七錢,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白話文:
桑白皮散:將桑白皮(炒過)、桔梗、川芎、防風、薄荷、黃芩、前胡、柴胡、紫蘇、赤茯苓、枳殼、甘草等中藥材,各取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七錢,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加水煎煮至藥液剩七分,飯後服用。
杏仁蘿蔔子丸,杏仁,蘿蔔子(炒各一兩),上為細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杏仁蘿蔔子丸:
杏仁和蘿蔔子各一兩,炒熟後研成細末,用粥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清金潤燥天門冬丸,治肺藏壅熱咳嗽,痰唾稠黏。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百合,前胡,貝母(煨),半夏(湯洗去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以上各七錢半。),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薑湯下,日三服。又方去防己、前胡、桑皮、赤茯苓,加麥門冬、人參、肉桂、阿膠、陳皮、甘草各三兩,糯米粉並黃蠟一兩成粥,更入蜜再熬和勻,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同生薑細嚼下。治肺經內外合邪,咳嗽語聲不出,咽喉妨礙,狀如梅核,噎塞不通,膈氣噎食皆可服。
白話文:
清金潤燥天門冬丸,用於治療肺臟壅熱咳嗽,痰液黏稠。
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百合、前胡、貝母(煨)、半夏(湯洗去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以上各七錢半。),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搗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任何時間,以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劑。
另外方劑去防己、前胡、桑皮、赤茯苓,加入麥門冬、人參、肉桂、阿膠、陳皮、甘草各三兩,糯米粉和黃蠟一兩製成粥,再加入蜂蜜繼續熬煮,丸如櫻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與生薑一起細嚼後服用。用於治療肺經內外合邪,咳嗽無法言語,咽喉受到阻礙,症狀如梅核,噎塞不通,膈氣噎食皆可服用。
又方單用天門冬十兩、生地三斤,取汁為膏,麥冬八兩,和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遙散下,逍遙散須去甘草加人參,治婦人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只用天門冬十兩、生地三斤,取其汁液濃縮成膏狀,再加入麥冬八兩,和膏狀物混勻製成丸劑,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逍遙散沖服,逍遙散須去除甘草並加入人參,用於治療婦女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等症狀。
牛髓湯,治咳嗽,大能潤肺。牛髓(一斤取䟰骨中者),白蜜(半斤),杏仁(四兩去皮尖研如泥),乾山藥(四兩炒),胡桃仁(去皮四兩另研),上將髓蜜二味,沙鍋內熬沸,以絹濾去渣,盛瓷瓶內,將杏仁等三味入瓶內,以紙密封瓶口,重湯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早晨白湯化一二匙服。
白話文:
牛髓湯:
用途:治療咳嗽,有良好的潤肺功效。
成分:
牛髓(一斤,取自牛的筒骨中)
白蜜(半斤)
杏仁(四兩,去皮尖,研磨成泥狀)
乾山藥(四兩,炒過)
胡桃仁(四兩,去皮後研磨)
做法:
-
將牛髓和白蜜一起放入沙鍋內熬煮至沸騰。
-
用絹布過濾掉渣滓,將過濾後的湯汁盛裝入瓷瓶內。
-
將杏仁、乾山藥、胡桃仁三味藥材放入瓷瓶內。
-
以紙張密封瓶口。
-
將瓷瓶放入重湯中煮一日一夜。
-
取出瓷瓶,待冷卻後即可。
用法:
每天早晨,取一至兩匙牛髓湯,以白湯化開服用。
蜜酥煎,白沙蜜(一升),牛酥(一升),杏仁(三升去皮尖研如泥),上將杏仁於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淨銅鍋內勿令油膩垢,先傾三升汁於鍋內,刻木記其淺深,減記。又傾汁二升,以緩火煎減所記處,即入蜜酥二味,煎至記處,藥成置淨瓷器中。每日三次,以溫酒調一匙,或以米飲白湯,皆可調服。七日唾色變白,二七唾稀,三七嗽止。此方非獨治嗽;兼補虛損,去風燥,悅肌膚,婦人服之尤佳。
白話文:
蜜酥煎
材料:
- 白沙蜜(一升)
- 牛油(一升)
- 杏仁(三升,去皮、尖端,研磨成泥)
做法:
-
將杏仁放在瓷盆中,加水研磨,取汁五升。
-
將乾淨的銅鍋放在火上,不要讓鍋內有油膩或污垢。
-
先將三升杏仁汁倒入鍋內,用刻木做記號,標示出杏仁汁的高度。
-
再將兩升杏仁汁倒入鍋內,用文火煮沸,煎至杏仁汁減少到記號處。
-
加入白沙蜜和牛油,繼續煎至杏仁汁減少到記號處。
6 將藥物放入乾淨的瓷器中。
用法:
- 每天三次服用,每次一匙,以溫酒或米湯或白湯調服。
- 七天後,唾液顏色變白。
- 十四天後,唾液變稀。
- 二十一天後,咳嗽停止。
功效:
- 此方不僅能治咳嗽,還能補虛損、去風燥、潤澤肌膚。
- 婦女服用效果尤佳。
溫肺湯,陳皮,半夏,肉桂,乾薑,白芍藥,杏仁(各一錢),五味子,細辛,甘草(各四錢),水盞半,煎八分,食後服,仁齋方有阿膠無芍藥。
白話文:
溫肺湯的方劑如下:
陳皮、半夏、肉桂、乾薑、白芍藥和杏仁(各一錢),
五味子、細辛和甘草(各四錢),
加入半盞水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仁齋版的方劑中,阿膠取代了芍藥。
加味理中湯,治脾肺俱虛,咳嗽不已。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陳皮,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上㕮咀,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加味三才湯,天門冬,生地黃,人參(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加味理中湯,用於治療脾肺俱虛,咳嗽不止。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陳皮、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上藥共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薑三片、棗一枚,加水煎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六味地黃湯,地黃(二錢),牡丹皮,白茯苓,山藥(各一錢),山茱萸(一錢五分),澤瀉(七分),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
- 地黃:二錢
- 牡丹皮:一錢
- 白茯苓:一錢
- 山藥:一錢
- 山茱萸:一錢五分
- 澤瀉:七分
將以上藥材混合,水煎,於飯前服用。
寧肺湯,人參,當歸,白朮,熟地,川芎,白芍,五味子,麥門冬,桑皮,白茯苓,甘草(炙各七分),阿膠(炒一錢),上水二盞,薑三片,紫蘇五葉,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寧肺湯】
成分:
- 人參 -當歸 -白朮 -熟地 -川芎 -白芍 -五味子 -麥門冬 -桑皮 -白茯苓 -甘草(炙七分) -阿膠(炒一錢)
製法:
-
將上述藥材加入二碗水中
-
加入三片生薑、五片紫蘇葉
-
煎煮至八分之一的量
-
可以空腹或飯後服用
功效:
- 滋補肺氣
- 緩解咳嗽
- 改善肺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五味黃耆散,麥門冬,熟地(各一錢),桔梗,黃耆(各錢半),五味子,人參,芍藥,甘草(各五分),上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五味黃耆散:
- 麥門冬 一錢
- 熟地 一錢
- 桔梗 一錢半
- 黃耆 一錢半
- 五味子 五分
- 人參 五分
- 芍藥 五分
- 甘草 五分
以上藥物混合成一劑,加入兩杯水煎煮,煎至剩下八分之ㄧ的量,於飯後溫服。
麥門冬飲,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桑皮(八分),水二盞,薑一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麥門冬飲: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柏、知母、麥門冬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桑皮八分,加水二盞,薑一片,棗一枚,煎至八分,於飯後服用。
人參芎歸湯,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二分),人參,半夏,陳皮,赤茯苓,阿膠(炒成珠),細辛,北五味,甘草(炙各一分),上㕮咀,每服五錢,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人參芎歸湯:當歸、川芎、白芍藥(各二分),人參、半夏、陳皮、赤茯苓、阿膠(炒成珠)、細辛、北五味、甘草(炙各一分),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三片生薑、一枚紅棗,煎煮後服用。
四物桔梗湯,當歸,川芎,芍藥,熟地,桔梗,黃柏(炒各一錢),上水二盞,煎八分,加竹瀝半盞,薑汁一匙,和勻服。
白話文:
四物桔梗湯,當歸、川芎、芍藥、熟地、桔梗,黃柏(各炒一錢),以上藥材加水二碗,煎煮至八分量,加入竹瀝半碗,薑汁一匙,攪勻服用。
瓊玉膏,人參(十二兩),白茯苓(十五兩),琥珀,沉香(各半兩),大生地(十斤洗淨,於銀石器內杵細取自然汁盛,忌鐵器。),白蜜(五斤熬去沫),上本方原無沉香、琥珀,乃臞仙加入,自云奇效異常,今錄其方。先以地黃汁,同蜜熬沸攪勻,用絹濾過,將人參等為細末,和蜜汁入瓷瓶、或銀瓶內,用綿紙十數層,加箬封固瓶口,入砂鍋內,或銅鍋內,以長流水煮沒瓶頸,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換過油單蠟紙扎口,懸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氣,提起仍煮半日以出氣,然後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後,取一二匙,用溫酒一兩調服,白湯調亦可,忌雞犬見。
白話文:
瓊玉膏:
材料:
人參 (12 兩)
白茯苓 (15 兩)
琥珀 (半兩)
沉香 (半兩)
生地黃 (10 斤,洗淨,用銀器或石器搗碎,取汁,避免使用鐵器)
白蜜 (5 斤,煮沸後去除泡沫)
作法:
-
將生地黃汁與白蜜混合,煮沸攪拌,用絹布濾過。
-
將人蔘等藥材研成細末,加入蜜汁,放入瓷瓶或銀瓶中。
-
用十幾層棉紙密封瓶口,並用箬葉封固。
-
將瓶子放入砂鍋或銅鍋中,加入長流水,沒過瓶頸。
-
用桑柴火煮三晝夜,取出後換用油布單蠟紙封口。
-
將瓶子懸浸在井水中半日,取出後,再煮半日以去除火氣。
-
將瓊玉膏收藏起來。
服用方法:
每天清晨及午後,取一至二匙瓊玉膏,用溫酒或白湯調配服用。
注意事項:
服藥期間避免接觸雞犬。
八味丸(方見中寒門),白虎湯(方見三氣門),四物芩連湯(即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方見前。)
白話文:
八味丸(處方見中寒門),白虎湯(處方見三氣門),四物芩連湯(即四物湯加上黃芩、黃連,處方見前。)
人參養肺湯,人參,阿膠,貝母,杏仁(去皮尖),桔梗,茯苓,桑皮,枳實(炒),甘草(各五分),柴胡(一錢),五味子(十二粒),上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人參養肺湯,材料有:人參、阿膠、貝母、杏仁(去皮尖)、桔梗、茯苓、桑皮、枳實(炒過)、甘草(各五分),柴胡(一錢)、五味子(十二粒),用水二碗,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飯後服用。
鍾乳補肺湯,鍾乳粉(另研如米),桑皮(各三兩),肉桂,石英(另研如米),五味子,款冬花,紫菀茸,麥門冬,人參(各二兩),上為粗末,次以鍾乳、石英同和勻。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粳米一小撮,煎七分,去渣,食後服。
白話文:
鍾乳補肺湯:
-
鍾乳粉:另研成米粒大小。
-
桑皮:三兩。
-
肉桂、石英:另研成米粒大小。
-
五味子、款冬花、紫菀茸、麥門冬、人參:各二兩。
-
將上述藥材粗略研磨成末,再將鍾乳和石英研磨成細末,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
-
每服四錢,加入半茶杯水、五片薑、一顆紅棗、一小撮粳米,煮沸後文火煎成七分之一,過濾去除藥渣,飯後服用。
訶子散,治久嗽語聲不出。訶子肉(炒),通草(各錢半),杏仁(去皮尖炒一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真武湯(方見中寒門)
白話文:
訶子散,治療長期的咳嗽以至於聲音喪失。訶子肉(炒),通草(各半錢),杏仁(去皮尖炒一錢),加水二杯,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