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卷五 (8)
卷五 (8)
1. 咳嗽門
(論二首,法十六條,律六條)
2. 咳嗽論
喻昌曰:咳嗽一證,求之《內經》,博而寡要;求之《金匱》,惟附五方於痰飲之後,亦無顓論。不得已問津於後代諸賢所述,珪璧琳琅,非不棼然案頭,究竟各鳴己得而鮮會歸。昌不以漫然渺然之說,傳信後人,將何以為言哉?蓋嘗反覆《內經》之文,黃帝問於岐伯曰:肺之令人咳者,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足令人咳,非獨肺也。此一語推開肺咳,似涉太驟。
白話文:
喻昌說:咳嗽這個疾病,如果在《內經》中尋找資料,雖然很廣泛,但缺少重點;在《金匱要略》中尋找,也只是把咳嗽附屬於痰飲之後,也沒有專門的論述。不得已去了解後代名醫的著作,雖然很多,但各抒己見,很少有共同的看法。喻昌不能把沒有根據的說法傳給後人,那要說些什麼呢?我曾反覆思考《內經》的文字,黃帝問岐伯:肺使人咳嗽的原因是什麼?岐伯回答:五臟六腑都會導致咳嗽,不只是肺。這句話似乎把咳嗽的原因一下子推得太廣了。
設當日先陳肺咳,以漸推詳,則了無疑義,後世有成法可遵矣。非然也,聖神立言,不過隨文演義,微啟其端,苟必一一致詳,即非片言居要之體。所以讀《內經》,貴在自得其要。得其要,則一言而終;不得其要,則流散無窮,豈特論咳嗽一證為然哉?黃帝訓雷公之辭有曰:不知比類,足以自亂,不足以自明。
白話文:
如果只憑病人在發病之初就有的肺熱咳嗽癥狀,來逐漸推論,那麼毫無疑問,後世就有法可循了。但並不是這樣,古聖先賢的言語,不過是隨著文章闡述義理,稍微開啟一個頭緒,如果一定要一味地詳細一致,那就不符合簡略扼要的原則了。因此,閱讀《內經》,貴在於自己領悟其要義。領悟到要義,那麼一言以蔽之;如果領悟不到要義,就會流散無窮,豈止是討論咳嗽一個證狀才如此呢?黃帝教導雷公的話說:「不知道把類似的東西做比較,足以使自己混亂,卻不足以使自己明白。
固知比類之法,不但足以蔽《內經》之義,並足以蔽窮無窮極無極之義,管可窺天,蠡可測海。《內經》千萬年脫略之文,一知比類,直可合符一堂。至於苛病當前,遊刃恢恢,不待言矣。請申之,岐伯雖言五臟六腑,皆足令人咳,其所重全在於肺。觀其下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
白話文:
因此可以知道比類的方法,不僅足以掩蓋《內經》的意義,而且足以掩蓋無窮盡、無止境的意思,管子可以窺測天,蠡可以測量海。《內經》千百年來脫漏的文字,一旦比類,完全可以歸納在一起。至於精細挑剔的病症當前,《內經》依然遊刃有餘,不必再說了。請用例子來說明,岐伯雖然說五臟六腑,都能使人咳嗽,但他所看重的是肺。看他的下文說:皮毛,是肺所主,肺主皮毛。
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此舉形寒飲冷傷肺之一端,以明咳始之因耳。內外合邪四字扼要,比類之法,重在於此。人身有外邪,有內邪,有外內合邪,有外邪已去,而內邪不解,有內邪已除,而外邪未盡,才一比類,瞭然明白,奈何不辨之於蚤,聽其釀患日深耶。夫形寒者,外感風寒也。
白話文:
皮毛最先受到邪氣侵襲,邪氣容易通過皮毛進入人體。當寒涼飲食進入胃中,沿著胃部的經脈上升到肺部,就會導致肺部受寒,肺部受寒後,內外邪氣相融合,從而侵襲肺部,導致肺部咳嗽。這是舉出受寒飲冷導致肺部咳嗽的一個例子,用來說明咳嗽發生的原因。內外邪氣相融合,這四個字概括了要點,比較歸納的方法,重點就在這裡。人體有外邪,也有內邪,還有外內合邪。有的時候,外邪已經消除,但內邪還沒有解除。有的時候,內邪已經消除,但外邪還沒消除,只要加以比較歸納,就能一目瞭然。為什麼不早一點辨別,任由病情加重呢?所謂受寒的人,是指因外感風寒引起的。
飲冷者,內傷飲食也。風寒無形之邪入內,與飲食有形之邪相合,必留戀不捨。治之外邪須從外出,內邪須從下出,然未可表裡並施也,《金匱》五方總不出小青龍湯一方為加減,是《內經》有其論,《金匱》有其方矣。而《內經》、《金匱》之所無者,欲從比類得之,果何從哉?進而求之暑濕,暑濕之邪,皆足令人咳也。
白話文:
喝冷飲的人,身體受到了飲食的內傷。風寒等無形的邪氣進入體內,與飲食等有形的邪氣結合,必定會盤桓不肯除去。治療外感邪氣必須從體外驅除,內在邪氣則要從體內排出,但是不能同時施行發汗、通便的治療方法。《金匱要略》中治五種外感病的總方就是加減小青龍湯方,這是《內經》中有依據,《金匱要略》中也有良方。而《內經》、《金匱要略》中所沒有的,想要從類似的藥物中找到,那又從何入手呢?進一步探討暑濕之邪,暑濕之邪都足可以使人咳嗽。
蓋暑濕之外邪內入,必與素醞之熱邪相合,增其煩咳,宜從辛涼解散,又當變小青龍湯之例為白虎,而兼用天水五苓之屬矣。進而求之於火,則有君相之合,無內外之合,而其足以令人致咳者,十常八九。以心與肺同居膈上,心火本易於剋制肺金,然君火無為而治,恆不自動,有時勞其心而致咳,息其心咳亦自止,尚不為剝膚之災也。
白話文:
暑濕之邪入侵人體,必定與體內原本積累的熱邪相互結合,加劇咳嗽。應該用辛涼之藥解散暑濕,同時參照小青龍湯的方子,改用白虎湯,再輔以天水五苓湯之類的藥方。
再探究咳嗽的原因,則有君相合病。這種病症是君火不降,相(肺)火獨亢,君相不能協調,而不是內外邪氣相合。這種情況下,十有八九都會導致咳嗽。
因為心與肺都位於膈膜之上,心火本來就容易影響肺金。但君火無為而治,通常不會自動發作。但有時勞累過度,心火就會亢盛,導致咳嗽,於是休息下來,咳嗽就會自然停止。這種情況尚不至於像剝皮一樣嚴重。
惟相火從下而上,挾君火之威而刑其肺,上下合邪,為患最烈,治之亦可從外內合邪之例比擬,其或引或折以下其火,俾不至於燎原耳。於中咳嗽煩冤,腎氣之逆,亦為上下合邪,但濁陰之氣,上干清陽,為膈肓遮蔽,任其煩冤,不能透出。亦惟下驅其濁陰,而咳自止矣。
白話文:
只有相火從下往上,借用君火的威勢而刑罰肺部,上下合邪,禍患最猛烈,治療它也可以從外內合邪的例子類比,或引或折來減少火氣,以便不至於像燎原大火一樣。在中間咳嗽煩躁,腎氣逆亂,也是上下合邪,但濁陰之氣,往上侵犯清陽,被膈膜遮蔽,任憑它煩躁,不能透出來。也只有驅除濁陰,咳嗽自然就能停止了。
進而求之於燥,內外上下,初無定屬,或因汗吐太過而津越於外;或因瀉利太久而陰亡於下;或榮血衰少,不養於筋;或精髓耗竭,不充於骨;乃致肺金日就乾燥,火入莫御,咳無止息。此時亟生其津,亟養其血,亟補其精水,猶可為也。
白話文:
接下來從燥的方面進一步探討,燥的病機分佈在人體內外、上下,並沒有固定的部位。有的時候是因為過度出汗、嘔吐,津液遺散於體外而引起的;有的時候是因為腹瀉、下痢時間太久,造成下部陰液不足而引起的;有的時候是因為榮血太少,不能滋養筋脈;有的時候是因為精髓耗竭,不能充養骨頭。因此導致肺金一天比一天乾燥,火邪乘虛而入將沒辦法抵禦,咳嗽就無法停止了。這種情況下,要儘快生津、補血、補精水,這樣纔有利於治療。
失此不治,轉盼甕乾杯罄,毛瘁色弊,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脅疼痛,肺氣膹郁,諸痿喘嘔,嗌塞血泄,種種危象,相因而見,更有何法可以沃其焦枯也耶?《經》謂咳不止而出白血者死,豈非肺受燥火煎熬而腐敗,其血亦從金化而色白耶。至於五臟六腑之咳;《內經》言之不盡者,要亦可比類而會通之耳。
白話文: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不治療,轉眼間就會甕乾杯罄,毛髮枯萎,面色晦暗,筋急爪枯,咳嗽牽引胸背,吊脅疼痛,肺氣鬱結,各種痿弱、氣喘、嘔吐、咽喉阻塞、血泄等症狀,種種危象,相繼出現,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滋潤其焦枯呢?《黃帝內經》說咳嗽不止而吐出白色血液的人會死亡,難道不是肺受到燥火煎熬而腐敗,其血液也從金化而變成白色嗎?至於五臟六腑的咳嗽,《內經》沒有詳細說明,但也可以類比推斷並貫通理解。
昌一人知見有限,由形寒飲冷傷肺一端,比類以及暑濕火燥,不過粗枝大葉,啟發聰明之一助,至從根本入理深譚,是必待於後人矣。
白話文:
我的知識見識有限,只能根據形寒飲冷傷肺這一端,類比暑濕火燥,不過是粗略地提出一些思路,希望能夠啟發聰明的人進一步思考。至於從根本上深入探討其中的道理,那一定是需要後人來完成的。
3. 咳嗽續論
昌著咳嗽論,比類《內經》,未盡底裡,竊不自安。再取《金匱》嚼蠟,終日不輟,始得恍然有會,始知《金匱》以咳嗽敘於痰飲之下,有深意焉。蓋以咳嗽必因之痰飲,而五飲之中,獨膈上支飲,最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無外邪,而支飲漬入肺中,自足令人咳嗽不已,況支飲久蓄膈上,其下焦之氣逆沖而上者,尤易上下合邪也。夫以支飲之故,而令外邪可內,下邪可上,不去支飲,其咳終無寧宇矣。
白話文:
張仲景寫的《咳嗽論》,比照《內經》的內容,雖然沒有探討到根本問題,但我自己感到不安心。我又翻出《金匱要略》細細研讀,整天不放棄。終於恍然大悟,才明白《金匱要略》把咳嗽排在痰飲之下,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因為咳嗽一定是因為痰飲引起的,而在五種飲中,只有膈上支飲最容易引起咳嗽。外邪入侵時,膈上支飲與外邪結合,就會產生咳嗽;即使沒有外邪,膈上支飲積聚在肺中,也會導致咳嗽不已。特別是膈上支飲長期積聚在膈肌上,下焦之氣逆沖而上,更容易上下合邪,導致咳嗽。因此,因膈上支飲的原因,才會讓外邪得以內侵,下焦之邪得以升上。如果不消除膈上支飲,咳嗽就始終不會停止。
去支飲取用十棗湯,不嫌其峻。豈但受病之初,即病蓄已久,亦不能捨此別求良法。其曰: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正謂急弦之脈,必以去支飲為亟也,猶易知也。其曰: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宜十棗湯。
白話文:
採用去支飲進行服用,不要嫌棄峻烈。不單是疾病初起之時,即使疾病積聚已久,也是無法捨棄這個方法另求良方。文中寫道:「咳嗽的人脈搏弦細,是體內有水,服用十棗湯為主」。正說明的是脈搏急促弦細,一定需要服用去支飲來治療,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文中寫道:「患有支飲的人咳嗽煩躁,胸中疼痛的人如果不立即死亡,能活到一百天或一年的,應該服用十棗湯」。
此則可以死而不死者,仍不外是方去其支飲,不幾令人駭且疑乎?凡人胸膈間孰無支飲,其害何以若此之大?其去害何必若此之力?蓋膈上為陽氣所治,心肺所居,支飲橫據其中,動肺則咳,動心則煩,搏擊陽氣則痛,逼處其中,榮衛不行,神魄無依,則卒死耳。至一百日一年而不死,陽氣未散,神魂未散可知。
白話文:
這能夠死而不死的情況,不過是藥方去除掉它體內的痰飲,難道不令人吃驚和懷疑嗎?一般人的胸膈之間哪有沒痰飲的,它的危害為什麼會到這種地步?去除這種危害為什麼會需要這麼大的精力?人的膈上是陽氣運行的地方,是心和肺的所在地,痰飲橫貫其中,觸動肺就會咳嗽,觸動心臟就會心煩,如果影響陽氣就會疼痛,痰飲逼迫在那裡,氣血不能運行,精神魂魄無處寄託,就會突然死亡。一直到一百天或一年而不死,就可以知道體內的陽氣和精神魂魄還沒有散滅。
惟亟去其邪,可安其正,所以不嫌於峻攻也。掃除陰濁,俾清明在躬,較彼姑待其死,何得何失耶?其曰: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夫不治其咳,而治其飲,仲景意中之隱,不覺一言逗出。其實大數為火刑金而無制,故死。
白話文:
只有趕快除去邪氣,才能安定正氣,所以不要嫌棄峻攻的治療方法。掃除陰濁之氣,讓清明之氣充盈於身,與那些慢慢等待死亡的人相比,孰得孰失一目瞭然。書中說:久咳數年的人,脈象虛弱的可以治療,脈象實而大的會死亡,脈象空虛的人一定會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胸中有支飲造成的。治療屬於飲症的方法,不治療咳嗽,而治療飲症,這是仲景心中的隱藏之意,不經意間就說出來了。事實上,脈象實而大是火刑金而沒有制約,所以會死亡。
其弱且虛為邪正俱衰而易復,故可愈也。其曰: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明外內合邪之證,惟有小青龍的對一方耳。然而用小青龍湯,其中頗有精義,須防沖氣自下而上,重增濁亂也。沖氣重增濁亂,其咳不能堪矣。傷寒證用大青龍湯,無少陰證者可服,脈微弱者不可服,服之則肉瞤筋惕而亡陽。
白話文:
如果體質弱虛,正邪都衰弱,容易復發,所以可以治癒。像有咳嗽、呼吸困難、倚息而不能平躺的症狀,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很明顯,外部和內部結合的邪氣證,只有小青龍湯是最適合的一種藥方。然而使用小青龍湯,其中有很多精妙的道理,必須防止沖氣從下而上,加重濁亂。沖氣加重濁亂,咳嗽就更加嚴重了。傷寒證使用大青龍湯,少陰證的患者可以服用,脈搏微弱的患者不能服用,服用後肌肉顫抖、肌膚緊繃而陽氣消失。
雜證用小青龍湯,亦恐少陰腎氣素虛,衝任之火易於逆上,衝任火上,無咳且增煩咳,況久咳不已,顧可動其沖氣耶。蓋衝任二脈,與腎之大絡,同起腎下出胞中,腎虛不得固守於下,則二脈相挾,從小腹逆沖而上也。於是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先治其沖氣,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因水在膈間不散,其病再變,前方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咳滿即止。
白話文:
雜證中使用小青龍湯,但擔心少陰腎氣本虛,衝任之火容易逆上,衝任火上,就會在沒有咳嗽的狀況下增加煩咳,況且長期的咳嗽不止,難道還能移動體內的沖氣嗎?
衝任二脈與腎臟的大絡脈,它們都從腎臟下方、胞宮中起始,腎虛而不能固守在下,這時衝任二脈相互夾持,從小腹逆衝而上升。因此使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先治療沖氣,沖氣一旦降低,體內的反復更替的咳嗽和胸中滿悶,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前面方子減少桂枝,加入乾薑、細辛來治療咳嗽和胸滿,咳嗽和胸滿就停止了。
第三變而更復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嘔止。第四變其人形腫者,以水尚在表也,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
白話文:
第三階段的變化更進一步口渴,內動的陽氣又復發了,治療方法是用細辛、乾薑,這是熱性的藥物,服用了以後,理應口渴,但口渴反而停止,是由於氣體留在體內。氣體留在體內,治療方法應用冒汗,冒汗後必然嘔吐,嘔吐後再服用半夏湯去水,水份去除了,嘔吐自然停止。第四階段的變化出現全身浮腫,水氣還在體表,加上杏仁為主要藥物。證狀應該服內服麻黃,但病人已麻痺,所以不服用麻黃。如果違背病情服用麻黃,病人必然乾燥,這是由於病人血虛,麻黃使陽氣發動所致。
第五變頭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嗟夫!仲景治咳,全不從咳起見,去其支飲,下其沖氣,且及下,沖氣法,中之法,遊刃空虛,全牛劃然已解,何其神耶?向也不解作者之意,只覺無階可升,何期比類而得,外邪內入,下邪上入之端,因復參之《金匱》,其精蘊始得洞晰,豈非神先告之耶。慰矣!慰矣!
白話文:
當病情發展到第五種變化時,頭部就會有發熱及昏沉的感覺,這是因為胃熱往上衝,燻蒸到臉部,所以治療時要加大黃以利之。唉!仲景治療咳嗽,完全不會直接從咳嗽本身著手,而是去支飲、下沖氣,並且同時進行,利用下沖氣的方法,將中焦治療,就能夠輕易解除病情,真是神奇呀!之前我不理解作者的意思,只覺得難以理解,沒想到竟然能如此順利領悟,外邪內入、下邪上入的道理,後來再參照《金匱》,終於瞭解精髓之處,難道是我事先就受到了神的啟示嗎?真是太令人欣慰了!
《內經》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此脫文也。訛傳千古,今特正之。曰: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於燥,冬生咳嗽。六氣配四時之理,燦然明矣。蓋濕者水類也,燥者火類也,濕病必甚於春夏,燥病必甚於秋冬。
白話文:
《內經》中記載:秋季受了濕邪的侵襲,冬天就會得咳嗽,這是一段殘缺不全的文字。流傳了上千年,現在特別糾正一下。應該說:夏季受了暑熱的侵襲,長夏受了濕邪的侵襲,秋季一定會得瘧疾。秋季受了乾燥的侵襲,冬天就會得咳嗽。六種氣候與四季的關係,非常明顯。濕邪是水類,乾燥是火類,濕病一定在春夏季發作得很厲害,乾燥的病症一定在秋冬發作得很厲害。
痎瘧明是暑濕合邪,然濕更多於暑,何反遺而不言?至於咳嗽,全是火燥見病,何反以為傷濕耶?所以春夏多濕病者,春分以後,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二氣交而濕蒸於中,土膏水溽,礎潤水津,人身應之,濕病見焉。秋冬多燥病者,秋分以後,天氣不降,地氣不升,二氣分而燥呈其象,草黃木落,山巉水枯,人身應之,燥病見焉。然則咳嗽之為傷燥,豈不明哉?
白話文:
瘧疾的發作,顯然是由於暑、濕的邪氣結合,但濕邪比暑邪更多,為什麼反而被遺漏而沒有提及呢?至於咳嗽。完全是由於火和燥邪造成,為什麼反而認為是濕邪損傷所致呢?所以,春、夏季多發濕病的症狀,春分以後,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兩種氣交合,濕氣蒸發到中央。土地泥濘、水汽濃鬱,基礎潤澤、水津豐盈,人體受到影響,因此出現濕病的症狀。秋、冬季多發燥病的症狀,秋分以後,天氣沒有下降,地氣沒有上升,兩種氣氛離散,乾旱的現象顯現出來。草木枯黃、山川乾涸,人體受到影響,因此出現燥病的症狀。如此看來,咳嗽是由於燥邪所引起,豈不是很明確嗎?
六氣主病,風、火、熱、濕、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其濕咳,即分屬於風、火、熱、燥、寒五氣中也。風乘肺咳,汗出頭痛,痰涎不利。火乘肺咳,喘急壅逆,涕唾見血。熱乘肺咳,喘急面赤潮熱,甚者熱盛於中,四末反寒,熱移於下,便泄無度。燥乘肺咳,皮毛乾槁,細瘡濕癢,痰膠便秘。
白話文:
六種氣候特徵能導致疾病,風、火、熱、濕、燥、寒,皆能侵犯肺部,都能導致咳嗽。其中的濕咳,即可分屬於風、火、熱、燥、寒五種特徵中。風侵犯肺臟導致咳嗽,會汗出頭痛,痰涎不易排出。火侵犯肺臟導致咳嗽,會喘急、氣滯不暢,涕唾帶血。熱侵犯肺臟導致咳嗽,會喘急、臉色發紅、潮熱,嚴重時熱盛於體內,四肢反而寒冷,熱移轉到下焦,腹瀉不止。燥侵犯肺臟導致咳嗽,皮膚和毛髮乾燥,細小瘡口濕疹瘙癢,痰液黏稠、大便祕結。
寒乘肺咳,惡寒無汗,鼻塞身疼,發熱躁煩。至於濕痰內動為咳,又必因風、因火、因熱、因燥、因寒,所挾各不相同,至其乘肺則一也。
白話文:
在肺因受寒而引發的咳嗽,患者會感到惡寒但是卻不流汗,同時有鼻塞和身體疼痛的情況,還會出現發熱和煩躁的症狀。而濕痰在體內引起的咳嗽,又必然是由風、火、熱、燥或寒等原因引起的,這些原因所導致的咳嗽都不同,但是最終導致咳嗽的原因都是入侵了肺臟。
風寒外束,華蓋散,參蘇飲。如聲音不出,風邪,人參荊芥湯。寒邪,三拗湯。遇冷咳發者,橘皮半夏湯。
白話文:
-
風寒外襲:使用華蓋散、參蘇飲。
-
聲音不出:由風邪引起,使用人參荊芥湯。
-
寒邪:使用三拗湯。
-
遇冷咳發:使用橘皮半夏湯。
火熱內燔,加減瀉白散,水煮金花丸。如身熱如炙,紫菀膏。
白話文:
體內有火熱積滯,可以加減使用瀉白散,並服用水煮金花丸。如果身體發熱如火烤,則可塗抹紫菀膏。
傷暑之咳,自汗脈虛,發渴,人參白虎湯、清暑益氣湯。
白話文:
得了因為暑熱引起的咳嗽,有自汗脈虛、發渴的症狀,可服用人參白虎湯、清暑益氣湯。
傷濕之咳,身重脈細痰多,五苓散,白朮湯。如喘滿浮腫,款氣丸。濕熱素蘊於中,黃連解毒湯、滾痰丸。濕熱素蘊於上,連聲迸氣不通者,桑白皮散。
白話文:
因為濕氣而引起的咳嗽,身體沉重、脈搏細弱、痰液多,可以使用五苓散、白朮湯治療。
如果還伴有喘滿、浮腫的情況,可以使用款氣丸。
濕氣和熱氣積存於體內,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滾痰丸治療。
濕氣和熱氣積存於上部,呼吸急迫不通暢,可以使用桑白皮散治療。
傷燥之咳,痰黏氣逆,血腥,杏仁蘿蔔子丸。清金潤燥,天門冬丸、牛髓湯。如面目浮腫,蜜酥煎。
白話文:
- 傷燥之咳,痰黏氣逆,血腥:杏仁蘿蔔子丸
治療燥咳,痰液黏稠,氣息逆亂,伴有血絲,可用杏仁蘿蔔子丸。
- 清金潤燥,天門冬丸、牛髓湯:
治療肺熱燥咳,可用天門冬丸或牛髓湯,具有清肺潤燥的功效。
- 如面目浮腫,蜜酥煎:
如果出現面部浮腫,可用蜜酥煎,具有消腫利水的功效。
內傷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壯水;金虛崇土;郁甚舒肝;氣逆理肺;食積和中;房勞補下;用熱遠熱,用寒遠寒。內已先傷,藥不宜峻。至於上焦虛寒,嘔唾涎沫,則用溫肺腸。上中二焦俱虛,則用加味理中湯。三焦俱虛,則用加味三才湯。
白話文:
內傷引起的咳嗽,治療方法各不相同。火氣旺盛,以水來制勝;金虛弱,以土來補益;鬱積盛大,舒肝理氣;氣息逆亂,調養肺部;飲食積滯,調和中焦;房勞過度,補益下焦。內傷已經先傷,藥物不宜峻猛。至於上焦虛寒,嘔吐唾液和泡沫的,則用溫肺腸的方法治療。上中二焦俱虛的,則用加味理中湯的方法治療。三焦俱虛的,則用加味三才湯的方法治療。
傷腎之咳,氣逆煩冤,牽引腰腹,俯仰不利,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水飲與裡寒合作,腹痛下利,真武湯。於中有燥咳,熱移大腸,亦主腹痛下利,毫釐千里,尤宜辨之。
榮衛兩虛之咳,榮虛發熱;衛虛自汗,或惡寒,寧肺湯。
白話文:
-
傷腎咳嗽,氣逆煩悶,牽引腰腹,俯仰不便,可用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
-
水飲和裡寒合作,腹痛下利,可用真武湯。
-
如果有燥咳,熱移大腸,也會導致腹痛下利,毫釐千里,尤宜辨之。
虛勞之咳,五味黃耆散、麥門冬飲。
心火刑肺見血,人參芎歸湯。
白話文:
虛勞引起的咳嗽,可以用五味黃耆散、麥門冬飲來治療。
乾咳無痰,火熱內壅,用四物桔梗湯開提之。傷酒熱積,用瓊玉膏滋潤之。色欲過度,腎水不升,用八味丸蒸動之。
白話文:
- 乾咳無痰,火熱內壅:
沒有痰液的乾咳,是體內火熱旺盛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桔梗湯來發散熱氣、寬胸止咳。
- 傷酒熱積:
飲酒過多導致體內熱量積聚,可以用瓊玉膏來滋潤熱氣、清涼解毒。
- 色慾過度,腎水不升:
縱慾過度導致腎水不足,不能滋潤肺臟,可以用八味丸來補腎壯陽、益氣滋陰。
上半日咳多,火在陽分,宜白虎湯。下半日咳多,火在陰分,宜四物芩連湯。
白話文:
白天咳嗽多,是火在上半身的陽氣中,應當服用白虎湯來退火。晚上咳嗽多,是火在身體下半身的陰氣中,應當服用四物芩連湯來清熱解毒。
久咳肺損肺痿,痰中見血,潮熱聲微,人參養肺湯。血腥喘乏,鍾乳補肺湯。久咳宜收澀者,人參清肺湯。如聲音不出,訶子散。
白話文:
-
長期咳嗽導致肺部損傷和萎縮,痰液中有血絲,發燒,聲音微弱,服用人參養肺湯。
-
咳嗽伴有咯血,氣促,服用鍾乳補肺湯。
-
長期咳嗽適宜使用收澀藥物,服用人參清肺湯。
-
如果聲音無法發出,服用訶子散。
膏粱致咳,比濕熱內蘊例治之。如色欲過度,元氣虛損,又不可盡攻其痰,辛苦致咳,比風寒外束例治之。如外寒裹其內熱,須分寒熱多少,以消息於表裡兼治之法。
白話文:
-
由於油膩而肥厚的飲食而引起的咳嗽,可以參照濕熱內蘊的治療方法。
-
由於過度縱慾而導致元氣虛損引起的咳嗽,則不能完全攻逐痰液,而是應該參考由於辛辣苦燥的食物所引起的咳嗽,而採取治療。
-
由於表寒而裏熱引起的咳嗽,必須分清寒熱的多少,採取裏外兼治的方法治療。
【律六條】
凡治咳不分外感內傷,虛實新久,襲用清涼藥,少加疏散者,因仍苟且,貽患實深,良醫所不為也。
白話文:
凡是治療咳嗽,不分是外感還是內傷,不論虛實新舊,一概使用清涼藥物,稍微加入一些疏散藥物,這種敷衍了事的做法會留下很大的隱患,好的醫生是不會這樣做的。
凡治咳遇陰虛火盛,乾燥少痰,及痰咯艱出者,妄用二陳湯,轉劫其陰而生大患者,醫之罪也。
白話文:
凡是治療咳嗽遇到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少痰,或痰液難以咯出的情況,如果誤用「二陳湯」,就會損害陰液而導致嚴重的病情,這是醫生的過錯。
凡咳而且利,上下交徵,而不顧其人中氣者,十無一起。如此死者,醫殺之也。此有肺熱腎寒兩證,水火不同,毋論用涼用溫,總以迴護中氣為主。
白話文:
凡是咳嗽而且吐出帶血的膿痰,咳嗽氣息上衝下接,毫不顧惜病人的中氣,十個有九個活不了。這樣死掉的人,是醫生害死的。這種情況有肺熱腎寒兩種病症,水火不相容,不論用涼藥還是用溫藥,總以保護中氣為主。
凡邪盛,咳頻,斷不可用劫澀藥。咳久邪衰,其勢不脫,方可澀之。誤則傷肺,必至咳無休止,坐以待斃,醫之罪也。
白話文:
凡是邪氣盛行,咳嗽頻發的情況下,絕對不可使用劫伐、滋澀的藥物。咳嗽日久,邪氣衰落,但病勢難以脫離,這時纔可以採用滋澀的藥物。如果誤用,就會損傷肺臟,導致咳嗽不止,坐以待斃,這是醫生的罪過。
凡屬肺痿、肺癰之咳,誤作虛勞,妄補陰血,轉滯其痰,因致其人不救者,醫之罪也。
凡咳而漸至氣高汗漬,宜不俟喘急痰鳴,急補其本。若仍治標亡本,必至氣脫卒亡,醫之罪也。
白話文:
凡是屬於肺萎、肺癰的咳嗽,如果誤診為虛勞,胡亂補充陰血,反而會使痰液更加阻塞,導致病人無法救治,這是醫生的過失。 凡是咳嗽逐漸發展到氣短汗出的情況,應該在尚未出現喘息、痰鳴之前,及時補充根本。如果仍然只治療表面症狀而忽略根本,必定會導致氣脫而突然死亡,這是醫生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