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卷五 (4)
卷五 (4)
1. 痢疾門方
《金匱》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實湯(方見瘧疾門),昌按:此方乃少陽經半表半裡之的藥,原用半夏之辛溫,半兼乎表。今改用栝蔞實之涼苦,半兼乎里。退而從陰則可,進而從陽,不勝其任矣。然不必更求他藥,但於柴胡增一倍二倍用之,允為進之之法也。
白話文:
《金匱要略》裡的「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實湯」(配方請參閱瘧疾章節),我在此特別按照脈證辨證分型,將原方中的半夏以辛溫的藥性,半兼表證。現在改用栝蔞實的涼苦藥性,半兼裡證。從陰而退,則此藥可行;若從陽而進,則藥性會過於強烈。然而,不必另外再求他藥,只需將柴胡的用量增加一倍或兩倍,即是進藥的最佳方法。
活人敗毒散(方見三氣門),昌按: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蓋借人參之大力,而後能逆挽之耳。《金匱》治下痢,未及小柴胡湯,後來方書不用,猶曰無所祖也。至活人敗毒散,夏秋疫癘諸方,莫不收用之矣。而治下痢,迥不及之者何哉?遍查方書,從無有一用表法者,惟楊子建治痢,廣引運氣,自逞狂能、名其方曰萬全護命湯,採用活人之半,川芎、獨活、桔梗、防風、甘草,而增麻黃、官桂、藁本、白芷、細辛,一派辛溫辛熱之藥,且雜牽牛峻下於內,百道方中,似此無知妄作,一方言表,不殺人哉。再閱潔古七方,雖為平淡無奇,而老成全不犯手,茲特錄之。其他備用諸方,亦各有取義,以俟臨病採擇。
白話文:
活人敗毒散(藥方出自《三氣門》),張昌按:活人這藥方,完全不是為了痢疾而設。但是張昌所做的逆轉療法,非常推崇這個藥方,主要藉助人參的大力,才能逆轉的情況。《金匱》中治療下痢的藥方,沒有提到小柴胡湯,後來的藥書不採用,依舊表示沒有依據。到了活人敗毒散,夏天和秋天流行的瘟疫藥方,沒有不採用的。但是用來治療下痢,遠不如小柴胡湯,原因是什麼呢?遍查藥書,從來沒有一個用主張藥方來治療的,只有楊子建治療痢疾,大聲疾呼要運氣,自誇狂妄地說藥方叫「萬全護命湯」,採用活人的一半藥材,川芎、獨活、桔梗、防風、甘草,另外加入麻黃、官桂、藁本、白芷、細辛,一堆辛溫辛熱的藥材,而且還雜亂地加入峻下劑牽牛,在眾多藥方中,像這樣的無知妄作,說它不會殺人,誰會相信呢?再看潔古七方,雖然平淡無奇,但老成持重,完全沒有嚴重過錯,在此特地記載下來。其他備用的藥方,各有自己的用意,等到生病時採用。
大黃湯(潔古),治瀉利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上用大黃一兩銼碎,好酒二大盞,浸半日許,煎至一盞半,去渣,分作二服,頓服之,痢止勿服,如未止再服,取利為度,後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白朮黃芩湯,盡撤其毒也。
白話文:
《大黃湯》(出自潔古),用於治療腹瀉久治不癒,膿血黏稠,經常感到肚子痛、肛門墜脹,日夜不停。具體做法如下:
-
取大黃一兩,切碎。
-
加入好酒二大盞,浸泡半日。
-
煎煮至一盞半,去除渣滓。
-
分成兩次服用,頓服。
-
腹瀉停止後即可停止服用,若腹瀉未止,可再次服用,以達到通利為度。
-
腹瀉停止後再服用芍藥湯,以調和身體。
-
最後服用白朮黃芩湯,以徹底去除體內毒素。
芍藥湯(潔古),行血調氣,《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行血則便自愈,調氣則後重除。芍藥(一兩),當歸,黃連,黃芩(各半兩),大黃(三錢),肉桂(二錢半),甘草(炒),檳榔(各二錢),木香(一錢),如便後臟毒,加黃柏半兩。上九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痢不減,漸加大黃,食後服。
白話文:
芍藥湯(潔古):
具有行血、調氣的作用。經典中說:大便小便排出膿血,說明氣行血止,行血則便血自愈,調氣則裏急後重可除。
藥方組成: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黃芩(各半兩),大黃(三錢),肉桂(二錢半),甘草(炒)、檳榔(各二錢),木香(一錢)。
如果便後還有腹痛,可加入黃柏半兩。
用法:
將上述九味藥材搗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煎至一杯,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如果痢疾沒有減輕,可逐漸加大黃的用量,飯後服用。
白朮黃芩湯(潔古),服前藥痢疾雖除,更宜調和。白朮(一兩),黃芩(七錢),甘草(三錢),上㕮咀,作三服,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白話文:
白朮黃芩湯(名醫別錄):在服用前藥後,痢疾雖已痊癒,但仍需調理身體以鞏固療效。白朮(60克),黃芩(42克),甘草(18克),將上述藥材搗碎,分為三劑服用,每劑用一杯半的水煎至一杯,溫服。
黃連阿膠丸(《和劑》),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黃連(去須三兩),阿膠(碎炒一兩),茯苓(去皮二兩),上以連苓為細末,水熬阿膠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米湯下。
白話文:
黃連阿膠丸(《和劑》),用於治療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黃連(去須三兩),阿膠(碎炒一兩),茯苓(去皮二兩),先將黃連和茯苓研磨成細末,再用阿膠熬膏,然後將藥粉和阿膠膏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
每次服三十丸,空腹用溫米湯送服。
白頭翁湯(《金匱》),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白話文:
「白頭翁湯」出自《金匱要略》,由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組成。將四種藥材放入七升水中煎煮,至剩二升藥液,去掉渣滓,溫服一升。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繼續服用。
加減平胃散(潔古),《經》云:平時皆以胃氣為本。如下血,則脾胃虛損,血水流於四肢,卻入於胃,而為血痢。宜服此方,以養脾胃。白朮(一兩),厚朴,陳皮(各一兩),木香(一兩),檳榔(三錢),甘草(七錢),桃仁(一兩),人參,黃連,阿膠(炒),茯苓(各五錢),上㕮咀,每服五錢,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無時。血多加桃仁。熱泄加黃連。小便澀加茯苓、澤瀉。氣不下,後重加檳榔、木香。腹痛加官桂、芍藥、甘草。膿多加阿膠。濕多加白朮。脈洪大加大黃。
白話文:
加減平胃散(淨古,《名醫別錄》)《經》雲:平時皆以胃氣為本。如下血,則脾胃虛損,血水流於四肢,卻入於胃,而為血痢。宜服此方,以養脾胃。
白朮(一兩)、厚朴、陳皮(各一兩)、木香(一兩)、檳榔(三錢)、甘草(七錢)、桃仁(一兩)、人參、黃連、阿膠(炒)、茯苓(各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五錢藥粉,與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用清水煎煮,溫服,不限服藥時間。
如果血崩量多,加桃仁。如果腹瀉,加黃連。如果小便不通暢,加茯苓、澤瀉。如果氣機不降,小腹脹重,加檳榔、木香。如果腹痛,加官桂、芍藥、甘草。如果膿液增多,加阿膠。如果濕氣較重,加白朮。便脈洪大,大便不暢,加大量黃連。
蒼朮地榆湯(潔古),治脾經受濕,下血痢。蒼朮(三兩),地榆(一兩),每一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白話文:
蒼朮地榆湯(潔古方),治療脾經受濕,下血痢疾。
藥材:
- 蒼朮:三兩
- 地榆:一兩
煎服方法:
每劑藥,用二碗水煎成一碗,溫熱服用。
槐花散(潔古),青皮,槐花,荊芥穗(各等分),上為末,水煎,空心溫服。
白話文:
-
槐花散:(潔古),青皮,槐花,荊芥穗(各等份)。
-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
-
用水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
犀角散,治熱痢,下赤黃膿血,心腹困悶。犀角屑(一兩),黃連(去須微炒一兩),地榆,黃耆(各一兩),當歸(半兩炒),木香(二錢五分),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無時。
白話文:
犀角散,用於治療熱痢,排出的糞便中有血膿,感到心腹悶煩。方中藥物有:犀角粉(一兩),黃連(去鬚,略微炒過,一兩),地榆,黃耆(各一兩),當歸(炒過,半兩),木香(二錢五分)。以上藥物研製成藥粉,每服三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趁溫熱時服用,不限時間。
黃連丸(一名羚羊角丸。),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並。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黃連(去須二兩半),羚羊角(鎊),黃柏(去粗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皮半兩),上為細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蜜湯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驗。一方用白茯苓,臘茶送下。
白話文:
黃連丸(別名為羚羊角丸),可以治療各種熱痢,包括休息痢,無論是白天還晚上,症狀都會頻頻出現。它也可以治療下血,症狀是血便黑如雞肝。用法如下:黃連(去鬚,二兩半)、羚羊角(研磨成粉)、黃柏(去粗皮,各一兩半)、赤茯苓(去皮,半兩)。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搓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蜜湯送服。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天中暑後腹瀉,服用黃連丸尤為顯效。也有另一個配方是使用白茯苓,然後用臘茶送服。
生地黃湯,治熱利不止。生地黃(半兩),地榆(七錢半),甘草(二錢半炙),上㕮咀,如麻豆大,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分溫二服。空心,日晚再服。
白話文:
生地黃湯,用於治療熱利不止的疾病。
加入生地黃(半兩)、地榆(七錢半)、甘草(二錢半,炙過的)並且研磨成麻豆大小藥丸。把他們用兩杯水煮成一杯,過濾掉渣滓,分為兩次溫熱服用。空腹時服用,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
鬱金散,治一切熱毒痢,下血不止。川鬱金,槐花(炒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一二盞,食前用豆豉湯調下。
白話文:
鬱金散,治療一切熱毒痢疾,便血不止的情形。川鬱金、槐花(各炒半兩),甘草(炙二錢半),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至二湯匙,於飯前用豆豉湯調和後服用。
茜根散,治血痢,心神煩熱,腹中痛,不納飲食。茜根(一兩),地榆(一兩),生乾地黃,當歸(炒各一兩),犀角(屑),黃芩(各一兩),梔子(半兩),黃連(二兩去須微炒),上㕮咀,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豆豉五十粒、薤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茜根散,用於治療血痢、心煩熱、腹痛、不吃不喝等病症。
茜根(一兩)、地榆(一兩)、生乾地黃、當歸(炒過,各一兩)、犀角(屑)、黃芩(各一兩)、梔子(半兩)、黃連(兩錢,去除鬚後微炒),以上藥材研磨,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放入豆豉五十粒、薤白七寸,煎至六分熟,去除藥渣,不拘時溫服。
十寶湯,治冷痢如魚腦者,三服見效甚捷。黃耆(四兩),熟地(酒浸),白茯苓,人參,當歸(酒浸),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十寶湯,用於治療腹瀉,大便如魚腦狀,服用三次即可見效。黃耆(四兩), 熟地(用酒浸泡),白茯苓,人參,當歸(用酒浸泡),白朮,半夏,白芍藥,五味子,官桂(各一兩),甘草(半兩),以上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七分,在飯前溫服。
芍藥黃芩湯(東垣),治泄利腹痛,或後重身熱,久不愈,脈洪疾者,及下痢膿血稠黏。黃芩,芍藥(各一兩),甘草(五錢),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無時。如痛加桂少許。
白話文:
芍藥黃芩湯(出自《東垣醫書》)可以治療腹瀉、腹痛,或後重(指大便後仍然想排便)且體溫升高,長期沒有好轉,脈象洪大而急促,或伴有下痢膿血稠黏的症狀。
組成:
- 黃芩一兩
- 芍藥一兩
- 甘草五錢
用法:將藥材切碎,取一兩藥材,加入一杯半的水,煎煮至一杯,溫服,不限時間。
- 如果有疼痛的症狀,可以加入少許桂枝。
香連丸(《直指》),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四兩八錢八分不見火),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飯飲下。
白話文:
香連丸(出自《直指》),治療赤白下痢,裡急後重。將黃連(去除蘆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同炒至赤色,去除吳茱萸不用),木香(四兩八錢八分,不見明火)打成細末,加入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配飯服下。
大承氣湯(方見三氣門)
小承氣湯(方見三氣門)
白話文:
大承氣湯(請參閱三氣門中的配方) 小承氣湯(請參閱三氣門中的配方)
進承氣法,治太陰證不能食是也。當先補而後瀉,乃進藥法也。先銼厚朴(半兩)薑製,水一盞,煎至半盞服。若二三服未已,胃有宿食不消,加枳實(二錢)同煎服。二三服,泄又未已,如不加食,尚有熱毒,又加大黃(三錢)服過,泄未止者,為腸胃久有塵垢滑黏,加芒硝(半合),垢去盡則安矣。後重兼無虛證者宜之。
白話文:
把傳下承氣法的方法,用於治療太陰病證症狀不能進食的情形。應先補後瀉,這是服藥的一種方法。先將厚朴(半兩)搗碎,用薑汁拌勻,加水一碗煎,煎至半碗分量時服。如果二、三次服用後還沒好轉,表示胃中宿食沒有消化,再加入枳實(二錢)一起煎服。二、三次服用後,腹瀉仍未停止,如果沒有吃東西,但仍有熱毒,再加入大黃(三錢),服後腹瀉還是不斷,表示腸胃中長久以來就有積垢滑黏,再加入芒硝(半合),積垢完全清乾淨後就會好了。病後體重增加且無虛證的人適用此方法。
若力倦氣少,脈虛不能食者,不宜此法。蓋厚朴、枳實,大瀉元氣也。退承氣法,治陽明證能食是也。當先瀉而後補,乃退藥法也。先用大承氣(五錢)水一盞,依前法煎至七分,稍熱服。如瀉未止,去芒硝,減大黃一半,煎二服。如熱氣雖已,其人心腹滿,又減去大黃,但與枳實厚朴湯,又煎二三服。
如腹脹滿退,泄亦自安,後服厚朴湯,數服則已。
白話文:
如果患者體力疲倦、氣虛,脈搏虛弱、不能進食,就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因為厚朴、枳實會大量瀉去元氣。退承氣方是治療陽明證、能進食的。應該先瀉後補,纔是退藥的方法。
首先使用大承氣湯(五錢)一杯水,按照前面的方法煎至七分,稍熱服下。如果瀉下不止,去掉芒硝,減去大黃一半,再煎服兩次。如果熱氣雖然已經消除,但患者的心腹滿悶,再減去大黃,只用枳實厚朴湯,再煎服兩三次。
地榆芍藥湯(《保命》),治泄痢膿血脫肛。蒼朮(八兩),地榆,卷柏,芍藥(酒炒各三兩),上㕮咀,每服二兩,水煎溫服,病退勿服。
白話文:
地榆芍藥湯(出自《保命》),治療腹瀉痢疾、膿血脫肛。
方劑組成:
*蒼朮(八兩) *地榆 *卷柏 *芍藥(用酒炒過的,各三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二兩,用清水煎煮後,溫熱服用。症狀消失後,應停止服用。
敗毒散(方見三氣門),治壯熱下痢,及似痢非痢,似血非血如濁酒。上銼,每服五錢,水煎,生薑三片,薄荷五葉煎服。熱多則溫服,寒多則熱服。傷濕加白朮。頭痛加天麻。
白話文:
敗毒散(方見《三氣門》),用於治療壯熱下痢,以及類似痢疾但並不是痢疾,似血但並不是血,像濁酒一樣的病症。先將藥材搗碎,每服五錢,加水煎煮,加入三片生薑和五片薄荷一起煎服。如果熱症較多,就溫服;如果寒症較多,就熱服。如果是因受寒濕所致,就加入白朮。如果頭痛,就加入天麻。
參苓白朮散(《和劑》),治久瀉,及大病後痢後,調理消渴者尤宜。人參,乾山藥,蓮肉(去心),白扁豆(去皮薑汁浸炒各一斤半),白朮(於潛者二斤),桔梗(炒令黃色),砂仁,白茯苓(去皮),薏苡仁,炙甘草(各一斤),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煎服,或棗肉和藥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送下,或煉蜜丸如彈子大,湯化下。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出自《和劑》),用於治療久瀉,以及大病後、痢疾之後,調養消渴尤為適合。
藥物組成:人參、乾山藥、蓮肉(去心)、白扁豆(去皮,薑汁浸泡後炒各一斤半)、白朮(於潛產的二斤)、桔梗(炒至變黃)、砂仁、白茯苓(去皮)、薏苡仁、炙甘草(各一斤)。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或加入薑、棗煎煮後服用。或將藥末與棗肉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或將藥末煉成蜜丸,如彈子大小,用湯化開後服用。
倉廩湯,治噤口痢有熱,乃毒氣衝心,食即吐出。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等分),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無時熱服。
白話文:
倉廩湯,用於治療噤口痢疾伴有熱症,即毒氣攻心,飲食即吐。
藥方:人參、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倉米(等分)。
用法:將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薑片三片,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時熱服。
蕷蓮飲,蓮肉,乾山藥(各等分),上為細末,生薑茶煎湯調下三錢。
白話文:
蕷蓮飲
蓮肉、乾山藥(各等分),搗成細末,用生薑茶煎湯,調和後服用三錢。
犀角丸,但是痢病,服之無不瘥者。犀角屑(取黑色文理粗者產後用彌佳),宣州黃連,苦參(多買輕搗),金州黃柏(赤色堅薄者),川當歸(五味俱取細末),各末等分和勻,空腹,爛煮糯米飲調方寸匕服之。日再服,忌黏滑油膩生菜。
白話文:
犀角丸,用來治療痢疾,服用後幾乎都能治癒。犀角屑(選擇黑色、紋理粗糙的,產後使用效果更好),宣州黃連,苦參(多買,輕輕搗碎),金州黃柏(選擇紅色、堅硬、薄的),川當歸(五種味道都取,磨成細末),各等分和勻,空腹時,用煮爛的糯米湯送服方寸匕的藥量。每天服用兩次,忌食黏滑、油膩、生冷的食物。
葛根湯,專治酒痢。葛根,枳殼,半夏,生地,杏仁(去皮尖),茯苓(各三錢四分),黃芩(一錢二分),甘草(炙半錢),上分作二帖,水二盞,黑豆百粒,生薑五片,白梅一個;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白話文:
葛根湯,專門治療酒痢。葛根、枳殼、半夏、生地、杏仁(去皮尖)、茯苓(各三錢四分)、黃芩(一錢二分)、甘草(炙半錢),以上藥材分成兩帖,加入兩碗水、一百粒黑豆、五片生薑、一個白梅;煎煮至一碗,去渣後,在吃飯前溫熱服用。
栝蔞根湯,治下痢冷熱相沖,氣不和順,本因下虛,津液耗少,口乾咽燥,常思飲水,毒氣更增,煩躁轉甚,宜服此藥救之。栝蔞根,白茯苓,甘草(炙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二錢二分),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渣服,不拘時。
白話文:
栝蔞根湯,可以治療下痢冷熱交替,氣機不通暢,主要原因是下焦虛弱,體內津液虧耗,口乾舌燥,經常想喝水,毒氣因此加重,煩躁感更加嚴重,可以服用本方藥物來治療。
藥方組成:栝蔞根、白茯苓、甘草(各半兩,先烤炙一下)、麥門冬(去掉內核,二錢二分),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取五錢藥材,加入一杯半的水,和劈開的兩枚紅棗一起煎煮,煎至七分熟時,去除渣滓,不拘時間服用。
陳米湯,治吐痢後大渴,飲水不止。上用陳倉米二合,水淘淨,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晚食前再煎服。
治痢後渴,上用粳米二合,以水一盞半,同煮研,絞汁空心頓服之。
白話文:
陳米湯,治療嘔吐腹瀉後口渴嚴重,喝水也止不住。做法是用陳倉米二合,用水淘洗乾淨,加水二盞,煎煮至一盞,去除渣滓,空腹時溫服。晚餐前再次煎煮服用。
澤漆湯,治痢後腫滿,氣急喘嗽,小便如血。澤漆葉(微炒五兩),桑根白皮(炙黃),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陳皮(去白),白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仁炒各一兩),人參(一兩半),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取八分,去渣溫服。候半時辰再服。取下黃水數升,或小便利為度。
白話文:
澤漆湯,用於治療痢疾後腹部腫脹,氣急喘嗽,小便如血。
配方:
- 澤漆葉(微炒五兩)
- 桑根白皮(炙黃)
-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
- 陳皮(去白)
- 白朮(炒)
- 杏仁(湯浸去皮尖仁炒各一兩)
- 人參(一兩半)
做法:
-
將所有藥材切碎。
-
將藥材放入鍋中,加入二盞水和三片生薑。
-
煎煮至八分之一的量。
-
去除渣滓,取溫熱的藥汁服用。
-
等候半個時辰後再服用一次。
-
服用後,會排出大量黃水,或小便通暢,即可停止服用。
茯苓湯,治痢後遍身微腫。赤茯苓(去黑皮),澤漆葉(微炒),白朮(微炒各一兩),桑白皮(炙黃),黃芩,射干,防己,澤瀉(各三兩),上㕮咀,每服五錢匕,先以水三盞煮大豆一合,取二盞,去渣,內藥煎至一盞,分為二服。未瘥,頻服二料。
白話文:
茯苓湯,用於治療腹瀉後全身輕微水腫的藥方。
【組成】
- 赤茯苓(去黑皮):1兩
- 澤漆葉(微炒):1兩
- 白朮(微炒):1兩
- 桑白皮(炙黃):3兩
- 黃芩:3兩
- 射干:3兩
- 防己:3兩
- 澤瀉:3兩
【製法】
-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
-
每次服用5錢,先用水3碗煮大豆1合,取2碗,去掉渣滓,加入藥物煎煮至1碗,分為2次服用。
-
如果症狀還未痊癒,繼續服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