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直

《養老奉親書》~ 下籍 (15)

回本書目錄

下籍 (15)

1. 簡妙老人備急方

上,旋取少許,炒令焦黑,碾為末,冷水調如膏藥大小,裹定瘡口外,以絹布包定,更不要動著,候瘡愈。若金瘡誤犯生水,瘡口作膿,烘漸甚者,急以藥膏裹定三食時,腫處已消,更不作膿,直至瘡合。若癰疽、毒瘡初發,才覺焮腫赤熱,急以膏藥貼之,一宿便消。喉閉及咽喉腫痛,吒腮,並用藥貼項下及腫處。

若竹木簽刺入肉者,臨臥貼之,明日揭看,其刺出在藥內。若貼腫毒,干即換之,常令濕為妙。惟金瘡水毒不可換,恐傷瘡口。治手臂疼痛,冷重無力,虎骨散。虎骨二錢,為粗末,炒黃。羚羊角屑二兩。芍藥二兩。上,一處酒浸一宿,焙杵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暖酒調下。

治上焦風,熱毒、瘡腫。黃耆散。並治發背熱毒。

黃耆(二兩),防風(一兩半),甘草(一兩,炙),上為末。如茶點,服一錢。

治風氣。神白散。

白芷(二兩),甘草(一兩)

上銼成骰子大。慢火一處炒,令深紫色,勿令焦黑。放地上,出火毒,杵為末。每服一錢半,水八分一盞,姜二片、棗二個,同煎至六分,通口服。如傷寒時疾,去棗姜,卻入蔥白三寸,豉五十粒,依前服。如人行五七里以來,更服,汗出為妙。

治一切心腹刺痛,應痛丸。

乳香(一兩),五靈脂(一兩),沒藥(一兩),川烏頭(二兩去皮臍)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熟水吞下二十丸。

治赤白痢方

黃連(半兩),漢椒(一兩)

上同炒,令黃色,去火毒,為末,以多年水梅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小兒加減用之。

白話文:

[簡妙老人備急方]

將藥稍微取一些,用鍋炒到焦黑,然後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成膏藥的大小,敷在瘡口外,用絲絹布包好,不要動它,等待瘡癒合。如果是金屬外傷不小心碰到生水,導致瘡口化膿,而且越來越嚴重,就趕緊用藥膏敷好,敷三個時辰,腫的地方就會消退,不再化膿,直到傷口癒合。如果是癰疽、毒瘡剛發作,剛覺得紅腫發熱,就趕快貼上藥膏,一個晚上就會消退。喉嚨腫痛、腮幫子腫大,都可以用藥貼在脖子下方和腫脹的地方。

如果是竹籤、木刺扎進肉裡,睡前貼上藥膏,明天早上揭開來看,刺就會跑出來在藥膏裡。如果是貼腫毒,藥膏乾了就要更換,保持濕潤效果最好。只有金屬外傷引起的水毒不能更換,以免傷到瘡口。

治療手臂疼痛、冰冷、沉重無力的情況,可用虎骨散。虎骨二錢,磨成粗末,炒黃。羚羊角屑二兩。芍藥二兩。以上藥材用酒浸泡一晚,然後烘乾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溫酒送服。

治療上焦的風熱、毒瘡腫。可用黃耆散。同時也可治療發背的熱毒。

黃耆(二兩),防風(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烤過),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像喝茶一樣,每次服用一錢。

治療風氣。可用神白散。

白芷(二兩),甘草(一兩)

以上藥材切成骰子大小。用小火一起炒,炒到深紫色,但不要燒焦。放在地上,去除火氣,然後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水八分滿一小碗,加生薑兩片、紅棗兩個,一起煎到剩六分,趁熱服用。如果是傷寒或急性傳染病,就去掉紅棗和生薑,加入蔥白三寸、豆豉五十粒,按照之前的方式服用。如果人走了五七里路後,可以再服用一次,能發汗最好。

治療一切心腹刺痛,可用應痛丸。

乳香(一兩),五靈脂(一兩),沒藥(一兩),川烏頭(二兩,去皮和頂部)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桐子那麼大。每次用溫開水吞服二十丸。

治療紅痢、白痢的藥方

黃連(半兩),漢椒(一兩)

以上藥材一起炒到黃色,去除火氣,磨成粉末,用陳年水梅的果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鹽水送服。小孩要酌量減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