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奉親書》~ 下籍 (8)
下籍 (8)
1. 春時攝養第九
春屬木,主發生。宜戒殺,茂於恩惠,以順生氣。春,肝氣旺,肝屬木,其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肝氣盛者,調噓氣以利之。順之,則安;逆之,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春時,陽氣初升,萬物萌發。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患發動。又復經冬已來,擁爐熏衾,啖炙飲熱,至春成積,多所發泄,致體熱頭昏,膈壅涎嗽,四肢勞倦,腰腳不任,皆冬所發之疾也,常宜體候。
若稍利,恐傷臟腑。別主和氣,涼膈化痰之藥消解。或只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調停與進,自然通暢。
若別無疾狀,不須服藥。常擇和暖日,引侍尊親,於園亭樓閣虛敞之處,使放意登眺,用攄滯懷,以暢生氣;時尋花木遊賞,以快其意。不令孤坐、獨眠,自生鬱悶。春時,若親朋請召,老人意欲從歡,任自遨遊,常令嫡親侍從,惟酒不可過飲;春時,人家多造冷饌、米食等,不令下與;如水團兼粽黏冷肥僻之物,多傷脾胃,難得消化,大不益老人,切宜看承。春時,天氣燠暖,不可頓減綿衣。
緣老人氣弱、骨疏,怯風冷,易傷肌體。但多穿夾衣,過暖之時,一重漸減一重,即不致暴傷也!
今具春時湯藥如後。
白話文:
春時攝養第九
春天屬木,主生發。應該戒殺生,多行善事,以順應生機。春天肝氣旺盛,肝屬木,其味是酸的,木能克土。土屬脾,主味甘,春天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滋養脾氣。肝氣盛的人,要調和呼吸來疏通它。順應自然,則身體安康;違逆自然,則少陽之氣不能生發,肝氣就會內鬱。
春天陽氣初升,萬物萌發,正月、二月天氣忽冷忽熱。老年人多有宿疾,春天容易受到春氣的侵襲,就會精神萎靡,舊病復發。而且冬天以來,經常在室內溫暖環境待著,吃炙烤的食物和喝熱飲,到春天這些積累下來的毛病,就會大量發作,導致身體發熱頭昏,胸膈堵塞、咳嗽痰多,四肢疲乏,腰腿無力,這些都是冬天積累下來的疾病,應當經常注意身體狀況。
如果稍微腹瀉,就要擔心會傷到臟腑。應該服用具有溫和、清熱化痰功效的藥物來調理。或者只選擇性情平和、易於消化的食物,慢慢調養,自然就能恢復通暢。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就不必服用藥物。要選擇溫暖的日子,帶領長輩到園林、樓閣等通風敞亮的地方,讓他們放鬆心情,遠眺風景,舒暢情懷,以暢達生機;可以時常賞花觀木,以愉悅身心。不要讓他們獨坐、獨睡,以免鬱悶傷神。春天,如果親朋好友邀請,老年人想參加聚會,就讓他們盡情遊玩,但要讓親人陪伴左右,只是酒不要喝太多;春天,家裡很多人會做一些涼拌菜、米飯等食物,不要給老年人吃;像水團、粽子等粘膩冰冷油膩的食物,都很難消化,對老年人的脾胃傷害很大,不利於健康,一定要注意。春天,天氣回暖,不要一下子減少棉衣。
因為老年人氣血虛弱、骨骼疏鬆,怕風寒,容易受寒傷身。最好多穿夾衣,天氣暖和了,就一件一件地減少衣物,這樣就不會突然受寒了!
後面列出春天常用的湯藥配方。
2. 春時用藥諸方
治老人春時多昏倦。細辛散。明目,和脾胃,除風氣,去痰涎(男子女人通用)。
細辛(一兩,去土),川芎(二兩),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熱呷。可常服。
治老人春時熱毒,風攻頸項,頭痛面腫,及風毒眼澀。菊花散。
菊花,前胡,旋覆花,芍藥,元參,苦參,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食後臨臥,用溫酒調下三錢。不飲酒,用米飲調下,亦得。
治老人春時頭目不利,昏昏如醉,壯熱頭疼,有似傷寒。惺惺丸(通用)。
桔梗,細辛,人參,甘草,茯苓,栝蔞根,白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水化破。治頭痛腰痛,藥入口,當下便惺惺。
治老人春時多偏正頭疼。神效方(通用)。
旋覆花(一兩,焙),白殭蠶(一兩,炒),石膏(一分,細研)
上件為末,以蔥煨熟,和根同杵為丸,桐子大。急痛,用蔥、茶下二丸。慢痛,不過二服。
治老人春時胸膈不利,或時滿悶。墜痰飲子。
半夏(不計多少,用湯水洗十遍,為末),生薑(一大塊),棗(七枚)
上二味,以水二盞,藥末二錢,慢火煎至七分,臨臥時,去生薑頻服。
老人春時,宜吃延年草。進食順氣(御藥院常合進,通用)。
青橘皮(四兩,浸洗,去瓤),甘草(二兩,為細末),鹽(二兩半,炒)
上三味,先洗,浸橘皮,去苦水,微焙,入甘草,同焙乾,後入鹽。每早晨,嚼三兩葉子。通滯氣,大好。
治老人春時,諸般眼疾發動。黃耆散。兼治口鼻生瘡。
黃耆,川芎,防風,甘草,白蒺藜(略炒,杵去尖,出火毒,以上各一兩),甘菊花(三分,不得用新菊)
上淨洗曬乾,勿更近火,搗為末。每服二錢。早晨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乾嚥或米飲調下;暴赤風毒,淚昏澀痛癢等,眼只三服,三兩日,永效。內外障眼,久服方退。忌房室、毒物、火上食。凡患眼,切不得頭上針烙出血,及服皂角、牽牛等藥,取一時之快,並大損眼。
治老人春時胸膈不利,痰壅氣噎,及咽喉諸疾。黍黏湯方。
黍黏子(三兩,炒令香熟),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搗羅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臨臥,如常點之。
白話文:
春時用藥諸方
治老人春季嗜睡倦怠:細辛散。(男女皆宜,可明目、和脾胃、除風邪、化痰涎)
配方:細辛(一兩,去泥土),川芎(二兩),炙甘草(半兩)
用法: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趁熱服用。可常服。
治老人春季熱毒,風邪侵犯頸項,頭痛面腫,以及風毒導致眼睛澀痛:菊花散。
配方:菊花、前胡、旋覆花、芍藥、元參、苦參、防風(各等分)
用法:研末,飯後睡前,用溫酒送服三錢。不飲酒者,可用米湯送服。
治老人春季頭昏眼花,昏昏沉沉如醉酒,伴有壯熱頭痛,症狀類似傷寒:惺惺丸。(男女皆宜)
配方:桔梗、細辛、人參、甘草、茯苓、栝樓根、白朮(各一兩)
用法:研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化開服用。可治頭痛腰痛,服藥後即刻見效。
治老人春季偏頭痛:神效方。(男女皆宜)
配方:焙旋覆花(一兩),炒白殭蠶(一兩),細研石膏(一分)
用法:研末,用蔥葉煨熟,與蔥根一起搗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疼痛劇烈者,用蔥白或茶水送服兩丸;疼痛緩慢者,服用不超過兩次。
治老人春季胸膈不舒,時有胸悶:墜痰飲子。
配方:半夏(不限量,用溫水洗十遍,研末),生薑(一大塊),大棗(七枚)
用法:取兩杯水,加入兩錢藥末,慢火煎至七分,睡前服用,去薑頻服。
老人春季宜食延年草,有助於消化和順氣。(御藥院常用方,男女皆宜)
配方:青橘皮(四兩,浸泡清洗,去除內瓤),細末甘草(二兩),炒鹽(二兩半)
用法:先清洗橘皮,浸泡去除苦味,略微烘乾,加入甘草一起烘乾,最後加入鹽。每天早晨嚼食三兩片。可通氣,療效顯著。
治老人春季各種眼疾:黃耆散。亦可治療口鼻生瘡。
配方:黃耆、川芎、防風、甘草、略炒去尖並去除火毒的白蒺藜(以上各一兩),三分甘菊花(不可用新鮮菊花)
用法:洗淨曬乾,切勿再用火烘烤,搗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早晨空腹、中午、睡前各服用一次,乾服或用米湯送服;若為急性紅腫熱痛、眼澀痛癢等症狀,只需服用三次,三五天即可痊癒。內外障眼症,需長期服用才能見效。忌房事、服用毒物、食用熱食。凡患眼疾者,切勿在頭上針灸放血,也不可服用皂角、牽牛等藥物,以免治標不治本,反而加重病情。
治老人春季胸膈不舒,痰壅氣阻,以及咽喉諸疾:黍黏湯方。
配方:炒香的黍米(三兩),炙甘草(半兩)
用法:研末,過篩,每次服用一錢,飯後及睡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