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直

《養老奉親書》~ 下籍 (1)

回本書目錄

下籍 (1)

1. 下籍

2. 飲食調治第一

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飲食進則穀氣充,穀氣充則氣血盛,氣血盛則筋力強。故脾胃者,五臟之宗也。四臟之氣,皆稟於脾,故四時皆以胃氣為本。《生氣通天論》云: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是以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也。

若少年之人,真元氣壯。或失於飢飽,食於生冷,以根本強盛,未易為患。其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若生冷無節,飢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

凡人疾病,未有不因八邪而感。所謂八邪者,風、寒、暑、濕、飢、飽、勞、逸也。為人子者,得不慎之。

若有疾患,且先詳食醫之法,審其疾狀,以食療之。食療未愈,然後命藥,貴不傷其臟腑也。

凡百飲食,必在人子躬親調治,無縱婢使慢其所食。

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軟,忌其黏硬生冷。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進平補下元藥一服。女人,則平補血海藥一服,無燥熱者,良。尋以豬、羊腎粟米粥一杯壓之,五味、蔥、薤、鶉膂等粥皆可。至辰時,服人參平胃散一服。然後次第以順四時軟熟飲食進之。食後,引行一二百步,令運動消散。臨臥時,進化痰利膈人參半夏丸一服。

尊年之人,不可頓飽,但頻頻與食,使脾胃易化,穀氣長存。若頓令飽食,則多傷滿,緣衰老人腸胃虛薄,不能消納,故成疾患。為人子者,深宜體悉,此養老人之大要也。

日止可進前藥三服,不可多餌。如無疾患,亦不須服藥,但只調停飲食,自然無恙矣。

白話文:

飲食調治第一

人體的根本在於精神,養護元氣則需要精氣,而精氣則源於元氣,滋養元氣則需要飲食。飲食是養育人的根本,是維持生命之本。因此,飲食充足,穀物之氣就充盈,穀物之氣充盈則氣血旺盛,氣血旺盛則筋骨強健。所以脾胃是五臟之首,其他四臟的氣都依靠脾臟供給,因此四季養生都以胃氣為根本。《生氣通天論》說:辛甘之味具有發散的特性屬陽,酸苦之味具有收斂的特性屬陰。所以人體內陰陽的運作,五行相生的規律,都離不開飲食。

年輕人元氣充足,即使飲食稍有不節,例如過飢過飽或吃生冷食物,因其身體強壯,也不容易生病。但老年人元氣衰竭,五臟虛弱,完全依靠飲食來供給氣血。如果飲食生冷無度,飢飽失調,飲食不節制,就容易生病。

人體疾病,大多是由於八邪侵襲所致。所謂八邪,就是風、寒、暑、濕、飢、飽、勞、逸。子女們要特別注意這些方面。

如果生病了,首先要參考食療的方法,仔細判斷病情,用飲食來治療。如果食療效果不佳,再用藥物治療,最重要的是不要損傷臟腑。

各種飲食,都必須由家人親自調理,不可放任僕傭馬虎處理飲食。

老年人的飲食,大多宜溫熱、熟軟,忌黏硬、生冷。每天早晨,宜先服用溫補腎陽的藥物一劑(男性)。女性則服用補血的藥物一劑,藥物需不燥熱為佳。然後喝一碗豬、羊腎和粟米粥,五味子、蔥、薤白、鵪鶉肉等粥也都可以。辰時(上午7-9點)服用人參平胃散一劑。之後按季節順序食用溫軟易消化的食物。飯後散步一百步左右,促進消化。睡前服用化痰利膈的人參半夏丸一劑。

老年人不可一次吃太飽,應該少量多次進食,使脾胃容易消化,穀物之氣得以持久。如果一次吃太飽,容易導致胃脹,因為老年人的腸胃虛弱,消化能力差,所以容易生病。子女們應該深刻理解這一點,這是養老的重要原則。

每天最多服用上述藥物三劑,不可過量。如果沒有疾病,也不需要服藥,只要調整飲食,就能保持健康。

3. 形證脈候第二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之數七,丈夫之數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脈虛,衝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脈弱形枯。女子過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數。上壽之人,若衣食豐備,子孫勤養,承順慈親,參行孝禮,能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上合神靈,下契人理,此順天之道也!

高年之人,形羸氣弱,理自當然。其有丈夫、女子,年逾七十,面色紅潤,形氣康強,飲食不退,尚多秘熱者,此理何哉?且年老之人,痿瘁為常,今反此者,非真陽血海氣壯也。但診左右手脈,須大緊數,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氣已衰,此得虛陽氣盛,充於肌體,則兩手脈大,飲食倍進,雙臉常紅,精神康健,此皆虛陽氣所助也。須時,有煩渴膈熱,大腑秘結。

但隨時以平常湯藥,微微消解,三五日間自然平復。常得虛陽氣存,自然飲食得進,此天假其壽也。切不得為有小熱,頻用轉瀉之藥通利,苦冷之藥疏解。若虛陽氣退,還復真體,則形氣尫羸,臟腑衰弱,多生冷痰,無由補復。

若是從來無虛陽之氣,一向憊乏之人,全在斟量湯劑,常加溫補,調停饘粥,以為養治,此養老之先也!

白話文:

形證脈候第二

《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以七為數,男子以八為數。女子七七四十九歲,任脈虛弱,衝脈衰敗,天癸(月經)停止,生殖系統功能衰退。男子八八六十四歲,五臟功能衰退,筋骨鬆弛,天癸(精氣)耗盡,脈象衰弱,形體枯瘦。女子超過六十歲,男子超過七十歲,都超過了自然的壽命期限。

長壽的人,如果衣食充足,兒孫孝順,奉養父母,盡孝道,能調節飲食,適應寒暖,順應天道,符合人倫,這就是順應自然之道!

老年人體弱氣虛,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有些超過七十歲的男女,面色紅潤,精神健旺,食慾良好,甚至還有便秘等熱證,這是為什麼呢?老年人通常都會出現衰老萎弱的症狀,而這些人卻相反,這是因為他們體內真陽之氣和血液充盈旺盛的緣故。只要診斷其左右手脈搏有力而有力,跳動頻率快,這就是長壽的徵兆。老年人的真氣已經衰弱,但如果虛陽之氣旺盛,充盈於肌體,就會出現脈象有力、食慾倍增、面色紅潤、精神充沛等現象,這些都是虛陽之氣的幫助。有時,可能會出現口渴、胸膈煩熱、大便秘結等症狀。

這時只要用普通的湯藥,溫和地緩解一下,三五天就能自然痊癒。如果能經常保持虛陽之氣,自然就能維持食慾,這是上天賜予的長壽。絕對不能因為一點點熱證,就頻繁使用瀉下通便的苦寒藥物。如果虛陽之氣衰退,恢復到正常的衰老狀態,就會再次出現體弱氣虛、臟腑衰弱、痰多等症狀,就難以恢復了。

如果從來就沒有虛陽之氣,一直體弱乏力的人,就要細心斟酌湯藥的劑量,經常服用溫補的藥物,調配好飲食,以此來保養治療,這是養生的首要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