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腎虛腰痛

腎虛腰痛者,精氣不足,足少陰氣衰也。足少陰者,腎之精也。其脈貫脊屬腎,抵腰中,精氣不足,則經脈虛而痛。其症形羸氣少,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無甚大痛,而悠悠慼慼,屢發不已。經云:腰者腎之腑,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此之謂也。丹溪云:腎虛者,其脈大。

《本事》麋茸丸

麋茸(鹿茸亦可),菟絲子(制,各一兩),舶茴香(五錢)

上為末,以羊腎二對,陳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和丸桐子大,陰乾。如羊腎少太乾,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

青娥丸

破故紙(四兩,炒香),杜仲(淨,八兩,薑汁炒),胡桃肉(十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蜜丸亦可。《百一》補髓丹有鹿茸二兩,沒藥一兩。

無比山藥丸

赤石脂(煅),茯苓(去皮木),山茱萸(去核),巴戟(去心),牛膝(酒浸),熟乾地黃(酒浸),澤瀉(各三兩),菟絲(酒浸),杜仲(去皮,切,薑汁炒),山藥(各三兩),五味子(六兩),肉蓯蓉(酒浸,四兩)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余治一姓顧婦女,患腎虛腰痛,用豬腰二枚,破開綱鹽水炒杜仲末縫好,煮熟去藥,任意服之而愈。

白話文:

腎虛腰痛是因為身體精氣不足,導致足少陰經氣虛弱。足少陰經是腎經的精氣所在,它的經脈沿著脊椎通到腎臟,到達腰部。精氣不足,經脈就會虛弱而疼痛。症狀表現為身體消瘦、氣息微弱,站立行走都困難,但躺著休息還可以,疼痛不是非常劇烈,而是隱隱作痛,反覆發作。古書上說:「腰是腎臟的腑,腰部轉動困難,就是腎臟已經疲憊不堪了。」 丹溪大師說:「腎虛的人,脈象會比較大。」

治療腎虛腰痛的藥方:

麋茸丸: 用麋鹿茸(可用鹿茸代替)、菟絲子、舶茴香,研磨成粉末,再與煮爛去膜的羊腎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陰乾。如果羊腎太乾,可用酒糊調和。每次服用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服。

青娥丸: 用破故紙、杜仲、胡桃肉,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也可以用蜂蜜做成蜜丸。 (另有記載補髓丹,成分包含鹿茸、沒藥)。

無比山藥丸: 用赤石脂、茯苓、山茱萸、巴戟天、牛膝、熟地黃、澤瀉、菟絲子、杜仲、山藥、五味子、肉蓯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

此外,我曾經治療一位姓顧的婦女,她患有腎虛腰痛。我用兩個豬腰子剖開,加入鹽水炒過的杜仲粉末縫合好,煮熟後去除藥材,讓她任意服用,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