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倫

《嬰童類萃》~ 中卷 (33)

回本書目錄

中卷 (33)

1. 積熱論

鱉甲(酥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各等分)

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水煎。

骨皮散,治虛熱,及傷寒汗後餘熱不退。

人參,知母,柴胡,地骨皮,甘草,茯苓,半夏,黃芩

生薑三片,水煎。

秦艽飲子,治驚熱。本方加蟬蛻,秦艽

梨漿飲,治榮衛俱熱,日晡潮熱,癉瘧獨熱。

柴胡,前胡,黃芩,人參,秦艽,甘草,薄荷(少),生地(各等分),青蒿(五穗)

水煎入藕汁、梨汁各半杯服。

羚羊角湯,治一切驚熱。

羚羊角(鎊),蟬蛻(去土),茯神,柴胡,麥冬(各一錢),地骨皮,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

姜三片,竹葉十片,水煎。

甘露飲子,胃熱口臭,不思飲食,齒齦腫痛,唇口生瘡,眼赤目腫,不俱痧痘後餘毒未盡,熱不退。

枇杷葉,麥冬,枳殼,生地,熟地,茵陳,天冬,石斛,寒水石,黃芩,甘草(各等分)

燈心二十寸,水煎,徐徐服。

梔子仁湯,汗下後餘熱不退。

山梔,赤芍,大青,知母,升麻,黃芩,石膏,柴胡,杏仁,甘草

生薑一片,豆豉三十粒,水煎。

導赤湯,心熱上竄,煩躁悶亂,臍下脹滿,小便淋瀝。

生地,麥冬,木通,黃芩,甘草

瀉心湯,本方加黃連,去黃芩、赤茯,燈心二十寸引。

瀉肝湯,治肝經實熱。

當歸,川芎,山梔,龍膽草,羌活,防風(各等分),大黃(視症加多少,酒煨)

竹葉十片,水煎。

瀉白散,治肺實熱。

桑皮,地骨皮,甘草

燈心二十寸,水煎。

瀉黃散,治脾胃實熱,口臭咽乾。

石膏,山梔,防風,藿香,甘草

水煎。

瀉腎丸,治嬰童腎經火盛,陰硬不軟。

黃柏(一兩,鹽水炒),知母(五錢,鹽水炒),生地(五錢)

為末,蜜丸。盥湯下,燈心湯亦可。

四物二連湯,治童子骨蒸,婦人產癆。

胡黃連,黃連,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各等分)

水煎服或為末,作丸服亦妙。

白話文:

積熱論

鱉甲(用酥油炙烤過),地骨皮,秦艽,柴胡,枳殼,知母,當歸(每種藥材等量)。 再加入桃樹枝和柳樹枝各三寸長,烏梅一顆,用水煎煮服用。

骨皮散,治療虛熱,以及傷寒病後出汗後仍殘留的發熱不退。 人參,知母,柴胡,地骨皮,甘草,茯苓,半夏,黃芩。 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服用。

秦艽飲子,治療因驚嚇引起的發熱。此方在原基礎上增加蟬蛻。 秦艽

梨漿飲,治療身體內外都發熱,傍晚時分發潮熱,以及患瘧疾時只有發熱的症狀。 柴胡,前胡,黃芩,人參,秦艽,甘草,薄荷(少量),生地(每種藥材等量),青蒿(五穗)。 用水煎煮後,加入藕汁和梨汁各半杯混合服用。

羚羊角湯,治療各種因驚嚇引起的發熱。 羚羊角(磨成粉),蟬蛻(去除泥土),茯神,柴胡,麥冬(每種一錢),地骨皮,黃芩(每種七分),甘草(五分)。 加入生薑三片,竹葉十片,用水煎煮服用。

甘露飲子,治療胃熱引起的口臭,食慾不振,牙齦腫痛,嘴唇和口腔生瘡,眼睛發紅腫脹,以及出痧或出痘後餘毒未清,熱不退的情況。 枇杷葉,麥冬,枳殼,生地,熟地,茵陳,天冬,石斛,寒水石,黃芩,甘草(每種藥材等量)。 加入燈心草二十寸長,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梔子仁湯,治療發汗或使用瀉藥後仍殘留的發熱不退。 山梔子,赤芍,大青葉,知母,升麻,黃芩,石膏,柴胡,杏仁,甘草。 加入生薑一片,豆豉三十粒,用水煎煮服用。

導赤湯,治療心火上炎引起的煩躁不安,胸悶,臍下脹滿,小便淋漓不盡。 生地,麥冬,木通,黃芩,甘草。 瀉心湯,此方在原基礎上增加黃連,去除黃芩和赤茯苓,並加入燈心草二十寸長作引藥。

瀉肝湯,治療肝經實熱。 當歸,川芎,山梔子,龍膽草,羌活,防風(每種藥材等量),大黃(根據病情需要增加用量,用酒炮製)。 加入竹葉十片,用水煎煮服用。

瀉白散,治療肺部實熱。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加入燈心草二十寸長,用水煎煮服用。

瀉黃散,治療脾胃實熱引起的口臭和咽喉乾燥。 石膏,山梔子,防風,藿香,甘草。 用水煎煮服用。

瀉腎丸,治療嬰幼兒腎經火盛,導致陰莖勃起堅硬而不易消退。 黃柏(一兩,用鹽水炒過),知母(五錢,用鹽水炒過),生地(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用洗臉水送服,也可用燈心草湯送服。

四物二連湯,治療兒童因虛熱引起的骨蒸,以及婦女產後虛損。 胡黃連,黃連,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每種藥材等量)。 用水煎煮服用,或者研磨成粉末,製成藥丸服用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