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倫

《嬰童類萃》~ 中卷 (12)

回本書目錄

中卷 (12)

1. 傷寒論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頭疼,壯熱惡寒,及時行疫症。

柴胡,前胡,川芎,人參,甘草,桔梗,羌活,獨活,茯苓,枳殼

各等分,生薑三片,水煎。

小柴胡湯,治傷寒五六日,潮熱似瘧,心胸痞滿。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夏,人參,甘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水煎。

大柴胡湯,治嬰童感冒七八日,餘邪內結,身熱煩躁,潮熱讝語,大便不通,繞臍刺痛。

柴胡(一錢五分),枳殼,赤芍,黃芩(各七分),半夏(五分),甘草(二分),大黃(二錢,便結加三錢)

水煎,臨起加大黃,再煎一沸服。

白虎湯,治傷寒汗後,邪熱未除,熱結在裡,心胸煩渴,躁欲飲水。

知母(三錢),石膏(五錢),甘草(一錢)

水煎。

白虎加蒼朮湯,(本方加)蒼朮,治感寒濕兩足痠疼。

化斑湯,(本方加)人參,治汗後七八日,不解及時行痧症。

竹葉石膏湯,(本方加)麥冬,人參,竹葉,治口渴心煩,餘熱不退。

加味溫膽湯,治病後虛煩不眠,心驚膽怯。

茯苓,半夏,橘紅,枳實,麥冬,酸棗仁(炒),人參,柴胡,甘草,桔梗

浮小麥百粒,燈心二十寸,水煎。

藿香正氣散,治傷寒頭疼發熱,四時疫症,及山嵐瘴氣,不服水土,霍亂吐瀉。

紫蘇,藿香,厚朴,茯苓,陳皮,白芷,半夏,桔梗,大腹皮,白朮(各等分),甘草(減半)

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

茵陳湯,治病後變成黃疸,目黃如金,小便如血,心神煩躁。

茵陳,山梔,木通,花粉,柴胡,秦艽(各一錢),甘草(二分),麥冬(一錢五分)

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

木通琥珀湯,治熱病小便不通,或淋瀝疼痛。

木通(一錢五分),生地,赤芍,赤茯,茅根(各一錢),甘草(三分)

水煎,臨服入琥珀末五分服。

葳蕤湯,治病後邪熱蘊於心經,昏昏默默,但眠不醒,難於汗下,此方主之。

葳蕤仁,白薇,麻黃,獨活,杏仁,川芎(各一錢),石膏(三錢),甘草,青木香(各三分)

水煎。便秘加大黃、芒硝。

酸棗仁湯,治汗吐下後,心煩少氣,晝夜不眠。

酸棗仁,麥冬(各一錢五分),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各一錢),乾薑(三分)

圓眼肉五個,燈心二十寸,水煎。

普濟消毒丸,治時行瘟疫,增寒體重,渾身壯熱,舌燥口乾,咽膈不利,頭面浮腫,一切變易,功效如神。

黃芩,黃連(各五錢),人參,陳皮,玄參,柴胡,甘草,桔梗(各三錢),連翹,馬勃,牛蒡子(炒),板藍根(各一錢五分)

姜三片,水煎。

解毒犀角丸,治熱毒發斑,及時行痧痘,煩躁悶亂。

犀角(鎊),黃芩,馬牙硝,大青,山梔,牛黃(二錢),天竺黃(三錢),赤茯苓,甘草,黃連(各五錢),麥冬(一兩),麝香(五分)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高燒怕冷,以及當時流行的傳染病。

藥材包含:柴胡、前胡、川芎、人參、甘草、桔梗、羌活、獨活、茯苓、枳殼,每種藥材等量,再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

小柴胡湯,治療傷寒病發五六天,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胸悶不舒服。

藥材包含:柴胡(八克)、黃芩(四克)、半夏、人參、甘草(各二克),再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

大柴胡湯,治療嬰幼兒感冒七八天後,病邪還沒完全清除,導致身體發熱煩躁、胡言亂語、大便不通、肚臍周圍刺痛。

藥材包含:柴胡(六克)、枳殼、赤芍、黃芩(各三克)、半夏(二克)、甘草(一克)、大黃(八克,如果便秘嚴重可以加到十二克),用水煎煮,快煎好時加入大黃,再煮一下就可以服用。

白虎湯,治療傷寒出汗後,邪熱還沒清除,熱邪積聚在體內,引起心胸煩悶口渴、焦躁想喝水。

藥材包含:知母(十二克)、石膏(二十克)、甘草(四克),用水煎煮。

白虎加蒼朮湯,是白虎湯再加入蒼朮,治療因感冒引起的寒濕導致的雙腳痠痛。

化斑湯,是白虎湯再加入人參,治療出汗後七八天,病症沒有緩解以及當時流行的痧症。

竹葉石膏湯,是白虎湯再加入麥冬、人參、竹葉,治療口渴心煩,餘熱不退。

加味溫膽湯,治療生病後虛弱煩躁、睡不著覺、心悸膽怯。

藥材包含:茯苓、半夏、橘紅、枳實、麥冬、炒酸棗仁、人參、柴胡、甘草、桔梗,再加上一百粒浮小麥,二十寸長的燈心草,用水煎煮。

藿香正氣散,治療傷寒引起的頭痛發熱、四季流行的傳染病,以及水土不服、霍亂吐瀉。

藥材包含:紫蘇、藿香、厚朴、茯苓、陳皮、白芷、半夏、桔梗、大腹皮、白朮(每種藥材等量),甘草(減半),再加上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用水煎煮。

茵陳湯,治療生病後變成黃疸,眼睛黃得像黃金,小便顏色像血,心神煩躁。

藥材包含:茵陳、山梔、木通、花粉、柴胡、秦艽(每種藥材四克)、甘草(一克)、麥冬(六克),再加上二十片淡竹葉、二十寸長的燈心草。

木通琥珀湯,治療熱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或是小便淋漓疼痛。

藥材包含:木通(六克)、生地、赤芍、赤茯、茅根(每種藥材四克)、甘草(一克),用水煎煮,快煎好時加入琥珀末二克服用。

葳蕤湯,治療生病後邪熱鬱積在心經,導致昏昏沉沉、只想睡覺、難以出汗,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藥材包含:葳蕤仁、白薇、麻黃、獨活、杏仁、川芎(每種藥材四克),石膏(十二克),甘草、青木香(每種藥材一克),用水煎煮,便秘的話可以加大黃、芒硝。

酸棗仁湯,治療出汗、嘔吐或腹瀉後,心煩少氣、白天晚上都睡不著。

藥材包含:酸棗仁、麥冬(每種藥材六克)、甘草、知母、茯苓、川芎(每種藥材四克),乾薑(一克),再加上五個圓眼肉、二十寸長的燈心草,用水煎煮。

普濟消毒丸,治療當時流行的瘟疫,出現怕冷、身體沉重、全身發熱、舌頭乾燥口渴、咽喉不舒服、頭臉浮腫,各種病症都可以治療,效果很好。

藥材包含:黃芩、黃連(每種藥材二十克),人參、陳皮、玄參、柴胡、甘草、桔梗(每種藥材十二克),連翹、馬勃、炒牛蒡子、板藍根(每種藥材六克),再加上三片生薑,用水煎煮。

解毒犀角丸,治療熱毒引起的皮膚發斑,以及當時流行的痧症、痘疹,出現煩躁、胸悶等症狀。

藥材包含:犀角(磨成粉)、黃芩、馬牙硝、大青、山梔、牛黃(八克)、天竺黃(十二克)、赤茯苓、甘草、黃連(每種藥材二十克),麥冬(四十克),麝香(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