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下 本經下品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本經下品 (17)

1. 郁李仁

氣味酸平,無毒。主治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利小便水道。

(郁李山野處處有之,樹高五六尺,花葉枝幹並似李子,如小李,生青熟紅,味甘酸,可啖,花實俱香,《爾雅》所稱棠棣,即是此樹。)

李乃肝之果,其仁當治脾。郁李花實俱青,其味酸甘,其氣芳香,甲已合而化土也。土氣化,則大腹水腫,面目四肢浮腫自消,小便水道自利。

白話文:

郁李仁,味道酸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腹部積水腫脹,臉部、眼睛及四肢浮腫,能夠疏通小便排泄的管道。

郁李這種植物在山野間到處都有,樹高約五六尺,花、葉、枝幹都像李子樹,但果實比較小,就像小李子。果實生長時是青色的,成熟後會變成紅色,味道甘酸,可以食用。花和果實都有香氣。《爾雅》中所稱的棠棣,指的就是這種樹。

李子是屬於肝的果實,而它的種子(李仁)則能治療脾的問題。郁李的花和果實都是青色的,味道酸甜,氣味芳香,這都符合甲木和己土結合而化成土的道理。當土氣化開,腹部積水腫脹、臉部、眼睛及四肢浮腫的狀況自然就會消退,小便的通道也會通暢。

2. 巴豆

氣味辛溫,有毒。主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澼,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巴豆出巴郡川穀,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似櫻桃而厚大,初生青色,後漸黃赤,至十二月葉漸凋,二月復漸生,四月舊葉落盡,新葉齊生,即花發成穗,微黃色,五六月結實作房青色,七八月成熟而黃,類白豆蔻,漸漸自落乃收之,一窠有三子,子仍有殼,用之去殼。

戎州出者,殼上有縱紋隱起如線,或一道,或二道,或三道,土人呼為金線巴豆,最為上品。)

巴豆生於巴蜀,氣味辛溫,花實黃赤,大熱有毒。其性剽悍,主治傷寒溫瘧寒熱者,辛以散之,從經脈而外出於肌表也。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澼,大腹者,溫以行之,從中土而下泄於腸胃也。用之合宜,有斬關奪門之功,故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閉塞開通,則水穀二道自利矣。

其性慓悍,故去惡肉。氣合陽明,故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經》云:兩火合併是為陽明。巴豆味極辛,性大溫,具兩火之性,氣合陽明,故其主治如此。

愚按:凡服巴霜,即從胸脅大熱,達於四肢,出於皮毛,然後復從腸胃而出。《傷寒論》有白散方,治傷寒寒實結胸用此。古人稱為斬關奪門之將,用之若當,真瞑眩瘳疾之藥,用之不當,非徒無益而反害矣。

白話文:

巴豆的味道辛辣、性質溫熱,而且有毒。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瘧疾的寒熱交替,能夠破除體內腫塊、積聚的硬塊、停留在體內的痰飲、腹部腫脹,還可以清理五臟六腑,疏通阻塞,使水液和食物的通道暢通,去除腐爛的肉,驅除鬼毒、蠱毒、疰病等邪物,並能殺死蟲魚。

巴豆產於巴郡的川谷地帶,現在的嘉州、眉州、戎州等地都有。樹木高達一到兩丈,葉子像櫻桃,但更厚更大,剛長出來時是青色,後來逐漸變成黃紅色,到了十二月葉子會逐漸凋零,二月又會重新生長,四月舊葉全部脫落,新葉同時長出,隨即開花,花朵呈穗狀,顏色微黃。五六月時會結成果實,形狀像房屋,青色,七八月成熟後變成黃色,類似白豆蔻,成熟後會自然脫落,這時就可以採收,一個果實裡面有三個子,子有外殼,使用時要去除外殼。

戎州產的巴豆,外殼上有像線一樣的縱向紋路,可能有一條、兩條或三條,當地人稱之為金線巴豆,是品質最好的。

巴豆生長在巴蜀一帶,味道辛辣、性質溫熱,花朵和果實呈黃紅色,藥性大熱且有毒。它的藥性強烈,主要治療傷寒、溫瘧引起的寒熱,辛味可以發散,使病邪從經脈散發到體表。對於體內腫塊、硬塊積聚、停留在體內的痰飲、腹部腫脹等,可以用溫熱的藥性來推動,使病邪從體內下瀉到腸胃。使用得當的話,會有如攻破城門的奇效,因此可以清理五臟六腑,疏通阻塞,一旦阻塞疏通,水液和食物的通道自然暢通。

巴豆的藥性強烈,所以能夠去除腐爛的肉。它的氣味符合陽明經的特性,所以能驅除鬼毒、蠱毒、疰病等邪物,並能殺死蟲魚。《黃帝內經》說:「兩火合併即為陽明。」巴豆味道極辛辣,藥性大溫熱,具有兩種火的特性,氣味符合陽明經,所以能有這些治療效果。

我認為,凡是服用巴豆霜,藥性會從胸部、脅部發熱,傳達到四肢,從皮膚毛孔發出,然後再從腸胃排出。《傷寒論》中有白散方,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寒實結胸症。古人稱巴豆為攻城拔寨的將軍,使用得當,真是能使人昏眩後痊癒的良藥,使用不當,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3. 雷丸

氣味苦寒,有小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

(雷丸出漢中、建平、宜都及房州、金州諸處,生竹林土中,乃竹之餘氣所結,故一名竹苓。上無苗蔓,大小如慄,狀似豬苓而圓,皮黑而微赤,肉白甚堅實。)

雷丸是竹之餘氣,感雷震而生,竹莖葉青翠,具東方生髮之義。震為雷,乃陽動於下,雷丸氣味苦寒,稟冬令寒水之精,得東方震動之氣,故殺陰類之三蟲,而逐邪毒之氣,得寒水之精,故清胃中熱。震為雷,為長男,故利丈夫,不利女子。

(按:《別錄》云:雷丸久服令人陰痿,當是氣味苦寒,久服則精寒故耳。男子多服陽痿,則女子久服子宮寒冷,不能受孕,其不利可知。《本經》乃兩分之曰:利丈夫,不利女子,未審何義。馬志云:疏利男子元氣,不疏利女子臟氣。隱菴以震為雷,為長男為解,均未得當,尚當另參。)

白話文:

雷丸味道苦、性寒,帶有輕微毒性。主要功效是殺滅體內三種寄生蟲,驅除體內毒邪之氣,清除胃中熱氣,對男性有益,對女性則不利。

(雷丸產於漢中、建平、宜都、房州、金州等地,生長在竹林土壤中,是竹子剩餘的氣所凝結而成的,因此又名竹苓。它沒有藤蔓,大小像栗子,外形像豬苓但更圓,外皮黑色帶點紅色,內部肉質白色且非常堅硬。)

雷丸是竹子的剩餘之氣,感受到雷震而產生。竹子的莖葉青綠,具有東方生髮之意。震為雷,是陽氣在下活動,雷丸氣味苦寒,稟承冬季寒冷之水的精華,又得到東方雷震之氣,所以能殺滅陰性之寄生蟲,驅逐邪毒之氣。得到寒水之精,因此能清除胃中熱氣。震為雷,代表長男,所以對男性有益,對女性則不利。

(注:《別錄》記載:長期服用雷丸會導致男子陽痿,應該是因為它氣味苦寒,長期服用導致精寒。男子多服會陽痿,那麼女子長期服用會使子宮寒冷,無法受孕,其不利之處顯而易見。《本經》將其功效分成有利於男性,不利於女性,這點不太明白是什麼道理。馬志認為雷丸能疏通男性的元氣,卻不能疏通女性的臟氣。隱庵以震為雷、代表長男來解釋,但都不是很恰當,應該再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