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下 本經下品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本經下品 (12)

1. 貫眾根

氣味苦,微寒,有毒。主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性微寒,含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腹部中的異常熱氣,以及各種毒素,並能消滅體內的三種寄生蟲。

(貫眾所在山谷有之,多生山陰近水處,數根叢生,交相貫穿,故《本經》名貫節,又名百頭。形如大瓜,直而多枝,皮黑肉赤,黑鬚叢簇。春生赤苗,圓葉銳莖,黑毛布地,冬夏不死,四月花白,七月實黑。)

貫眾氣味苦寒,色多赤黑,蓋稟少陰水火之氣。主治腹中邪熱氣,諸毒,稟水氣也。殺三蟲,稟火氣也。

白話文:

貫眾生長在山谷中,多生長在山陰靠近水的地方,幾根叢生,互相貫穿,所以《本經》中稱它為「貫節」,又名「百頭」。它的樣子像大瓜,直立多枝,皮黑肉紅,黑鬚叢生。春天生出紅色的嫩苗,圓形葉子,尖銳的莖,黑毛滿地,冬夏不死,四月開花白色,七月結果黑色。

2. 蛇含草

氣味苦,微寒,無毒。主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瘡疽痔,鼠瘻惡瘡,頭瘍。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性質微寒,無毒性。主要治療驚癇、寒熱交錯的症狀,能去除體內的邪氣並清熱,適用於金瘡、疽痔、鼠瘻以及惡性瘡腫,也能用於治療頭部的瘡病。

(蛇含草始出益州山谷,今處處有之,生土石上或下濕地,蜀中人家亦種之闢蛇。一莖五葉或七葉。有兩種,細葉者,名蛇含,一名紫背龍牙。大葉者,名龍含。含,一作銜。含、銜二字義同通用。陶隱君曰:當用細葉、有黃花者。李時珍曰:龍含亦入瘡膏用。抱朴子曰:蛇含膏連已斷之指。)

白話文:

蛇含草最初出現在益州山谷,現在各地都有。它生長在土石上或潮濕的地方,四川人家也種植它來驅避蛇。它有一根莖,五片或七片葉子。有兩種蛇含草,一種葉子細的,叫做蛇含,也叫紫背龍牙。葉子大的,叫做龍含。含和銜兩個字意思相同,可以通用。陶隱君說:應該用葉子細的,有黃花的。李時珍說:龍含草也可以用作治癒瘡口的藥膏。抱朴子說:蛇含草的膏藥可以使斷掉的指頭重新連接。

蛇含草始出西川,氣味苦寒,花開黃色。西川,金也。苦寒,水也。黃色,土也。稟土金水之氣化,金能制風,則驚癇之寒熱可治也。寒能清熱,則邪氣之熱氣可除也。土能生肌,則金瘡可治也。稟土金水之氣,而和在下之經脈,則治疽痔。稟土金水之氣,而和在上之經脈,則治鼠瘻,惡瘡,頭瘍。

白話文:

蛇含草最初出現在四川西部,氣味苦寒,花開黃色。四川西部,代表金。苦寒,代表水。黃色,代表土。稟受土、金、水三氣的化合,金能剋制風邪,所以驚癇之寒熱可以治療。苦寒能夠清熱,所以邪氣的熱氣可以清除。土能生肌,所以金瘡可以治療。稟受土、金、水的氣,而和合在下部的經脈,那麼治療疽痔。稟受土、金、水的氣,而和合在上部的經脈,那麼治療鼠瘻、惡瘡、頭瘍。

3. 狼毒根

氣味辛平,有大毒。主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瘻疽蝕,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

白話文:

這藥材氣味辛平,但有劇毒。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及呼吸困難,能消除體內積聚的病灶,調理因飲食造成的寒熱失調,去除水腫,治療惡性瘡瘍,鼠乳瘡以及瘍瘍腐蝕,並能袪除邪靈蠱毒,甚至能殺死飛禽走獸。

(狼毒始出隴西秦亭山谷及奉高、太山諸處,今陝西州郡及遼石州亦有之。葉似商陸,莖葉上有毛,其根皮色黃,肉色白,以實重者為良,輕浮者為劣。陶隱居曰:宕昌亦出之,乃言只有數畝地生,蝮蛇食其根,故為難得,今用出漢中及建平云。)

白話文:

狼毒最初產於隴西秦亭山谷、奉高、太山等地,現在陝西州郡和遼石州也有出產。它的葉子像商陸,莖葉上有細毛,根皮是黃色的,肉是白色的,以重量大的為好,重量輕飄的為次。陶隱居說:宕昌也有出產,據說那裡只有幾畝地生長,蝮蛇吃它的根,所以很難得,現在常用的是產於漢中和建平的。

狼毒草有大毒,稟火氣也。氣味辛平,莖葉有毛,入水則沉,稟金氣也。稟金氣,故主治肺病之咳逆上氣。金能攻利,故破積聚。破積聚,則飲食壅滯而為寒為熱之病,亦可治矣。水氣,水寒之氣也。水氣而濡,則有惡瘡、鼠瘻、疽蝕,並鬼精蠱毒之病。狼毒稟火氣而溫臟寒,故皆治之。

又言其毒能殺飛鳥走獸,草以狼名,殆以此故。李時珍曰:觀其名,則知其毒矣。

白話文:

狼毒草具有劇毒,具有火性。氣味辛辣,莖葉有毛,沉入水中,具有金屬性。具有金屬性,因此主治肺病引起的咳嗽、嘔吐和呼吸急促。金屬可以攻破積聚,因此可以破除積聚。破除積聚,因飲食阻塞引起的熱證或寒證,就可以治療。水氣,指水寒之氣。水氣潮濕,常會出現惡瘡、鼠瘻、疽蝕,以及鬼精和蠱毒之病。狼毒具有火性,可以溫暖臟腑寒氣,因此可以治療這些疾病。

4. 狼牙根

氣味苦寒,有毒。主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性寒,有毒性。主要治療邪熱之氣所致的疾病,如皮膚瘙癢、惡性瘡瘍、痔瘡,並能去除體內的寄生蟲。

(狼牙《本經》名牙子,《別錄》名狼齒,《吳普本草》名犬牙,又名抱牙。始出淮南川穀及冤句,今江東州郡所在有之,其根黑色,若獸之齒牙,故有諸名。)

白話文:

狼牙,《本經》上的名稱是牙子,《別錄》上是名狼齒,《吳普本草》上名犬牙,又名抱牙。主要產於淮南川穀和冤句,現在江東各郡都有出產,它的根部呈黑色,好像野獸的牙齒,因此叫狼牙。

狼性靈知,此草根如獸之齒牙,而專以狼名者,疑取其上下靈通之義,寒水之氣上行,則能散在表之邪氣熱氣,以及皮膚之疥瘙惡瘍。苦寒之氣下泄,則能除在下之瘡痔,以及在內之白蟲。《金匱要略》曰: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此草氣味苦寒,稟性純陰,故能治少陽之火熱瘡爛也。

白話文:

狼牙草性靈通,它的根莖就像野獸的牙齒,之所以特別以「狼」命名,可能是取其上下貫通的含義。寒涼的氣息向上運行,能夠散發在表面邪氣、熱氣,以及皮膚上的疥瘡、瘙癢和惡性膿瘍。苦寒的氣息向下運行,能夠消除肛門的瘡痔和體內的蛔蟲。《金匱要略》中說:少陰脈搏動滑利而數急的人,陰部會出現瘡口,導致陰部瘡口潰爛的時候,可以使用狼牙草湯來清洗該傷口。這種草的氣味苦寒,性純陰,因此能夠治療少陽的火熱瘡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