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下 本經下品 (8)
卷下 本經下品 (8)
1. 常山
氣味苦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交錯,以及發熱型的溫瘧病,還有由邪氣導致的疾病,能夠化解胸中的痰塊,改善嘔吐症狀。
(常山又名恆山,出益州及漢中,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皆有。生山谷間,莖高三四尺,圓而有節,其葉似茗,兩兩相對,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常山者,根之名也。狀似荊根,細實而黃者,謂之雞骨常山,用之最勝,其苗別名蜀漆。古時根苗皆入藥用,今時但用常山,不用蜀漆,猶之赤箭、天麻,但用天麻,無有用赤箭者,蓋以其苗不復遠市耳。)
白話文:
常山,又名恆山,產於益州和漢中,現在汴西、淮浙、湖南等州郡都有。生長在山谷之間,莖高三四尺,是圓形的,而且有節,它的葉子像茗葉,兩片葉子相對生長,二月開出白色的花,青色的萼片,五月結出青色的圓形果實。常山,是根的名稱。形狀像荊根,細長而黃色的,叫做雞骨常山,它是最好的常山,它的幼苗又名蜀漆。古時候根和幼苗都入藥,現在只用常山,不用蜀漆,就像赤箭和天麻,只用天麻,沒有人用赤箭,因為它的幼苗不能遠銷。
恆山,北嶽也。後以漢文帝諱恆,遂改名常山。此草名常山,亦名恆山。李時珍疑其始出於常山,故得此名,余以此思常山之草,蓋稟西北金水之化而氣出於東南。主治傷寒之寒熱者,從西北之陰而外出於陽也。熱發溫瘧者,乃先發熱之溫瘧。溫瘧病藏於腎,常山從西北而出於東南,則溫瘧可治也。
神氣乃浮,則鬼毒自散。陽氣外行,則胸中痰結自消,痰結消而吐逆亦平矣。
白話文:
恆山是北方最高的山。後來因漢文帝的名諱是「恆」,所以改名為常山。這種草藥的名字叫做常山,也叫做恆山。李時珍懷疑它一開始生長在常山,因此得此名。我以此思量常山這種草,大概稟受了西北金水之精的變化,而氣息則產生於東南。用它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症,是因為它從西北的陰處而外出於陽處。用它來治療熱發的溫瘧症,是因為溫瘧病藏於腎中,常山從西北而出於東南,所以可以治療溫瘧症。
愚按:傷寒寒熱,言傷寒之病,先寒後熱也。熱發溫瘧,言溫瘧之病,先熱發而後寒也。言不盡意,以意會之。《陰陽離合論》云: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是太陽之氣根於少陰,主於膚表。常山從少陰而達太陽之氣以外出,所謂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者,是也。
白話文:
我看來:傷寒寒熱,意思是說傷寒的病症,先著涼後發熱。熱發溫瘧,意思是說溫瘧的病症,先發熱而後著涼。言語無法完全表達意思,而是靠意思去領會。《陰陽離合論》中說:聖人面朝南方站著,前面叫做廣明,後面叫做太衝,太衝的位置,叫做少陰,少陰上面,叫做太陽,這是太陽之氣根源於少陰,主管皮膚表層。常山從少陰而到達太陽之氣外面而外出,所謂因於著涼,想像轉動樞紐,活動起來像受驚一樣,神氣就浮在表層,就是這個意思。
2. 蜀漆
氣味辛平,有毒。主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堅症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疰。
(常山之莖,名蜀漆,其功用亦與常山相等。)
白話文:
這種草藥氣味辛平,但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瘧疾以及咳嗽、呼吸困難伴隨的寒熱症狀,也能處理腹部硬塊、瘕瘕積聚以及各種邪氣引起的問題,還能解蠱毒和鬼疰。
(這種草藥的莖叫做蜀漆,其功效與該草藥相同。)
蜀漆能通金水之氣,以救火逆,又能啟太陽之陽,以接助其亡陽,亦從陰出陽之藥也。故《傷寒·太陽篇》云: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又,《金匱論》云:瘧多寒者,名曰牝瘧。蜀漆散主之。李時珍曰: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用之得宜,神效立見。用失其法,真氣必傷。
白話文:
蜀漆可以通達金水之氣,以挽救腎陽不足的火逆,又能振興太陽之陽氣,以接續補益其虧損的陽氣,也是從陰中生出的陽氣之藥。因此,《傷寒論》、《太陽篇》說:傷寒症脈象浮起,醫生用火熱的藥物逼迫劫奪它,亡失了陽氣必定會驚恐發狂,起臥不安的人,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另外,《金匱要略》說:瘧疾多寒的人,稱為牝瘧。蜀漆散可以治療。李時珍說:常山、蜀漆有解除痰飲、截斷瘧疾發作的功效,必須在發散表邪,及振興陽氣之後,適當地使用,神奇的療效立即使人看見。如果使用不得法,真正的元氣一定會受到損傷。
愚謂:瘧乃伏邪,有留於臟腑募原之間,而為三陰瘧者;有藏於腎臟,而為先熱後寒之溫瘧者;有氣藏於心,而為但熱不寒之癉瘧者。常山主通少陰太陽之氣,從陰出陽,自內而外,則邪隨氣出,所謂有故無殞。若邪已提出陽分。而反用攻利之劑,豈不妄傷正氣乎。李蘄陽數十年苦心始成《綱目》,而其間發明議論,有與經旨不合者,長於纂集,而少於參究故也。
白話文:
愚見:瘧疾是一種潛伏的邪氣,有留存在五臟六腑募原之間的,就會形成三陰瘧;有藏匿在腎臟的,就會形成先發熱後發冷的溫瘧;有邪氣潛藏在心臟的,就會形成只有發熱不發冷的癉瘧。常山藥性主治疏通少陰太陽之氣,引導陰氣轉化為陽氣,由內向外排出體外,那麼邪氣就會隨着藥氣一起排出。這就是所謂的「有根源的病,就不會突然死亡」。如果邪氣已經提出陽分,反而使用攻利之劑,豈不是會妄傷正氣嗎?李蘄陽花了數十年的心血才完成了《綱目》,但書中的一些發明議論與經旨不合,這是因為他長於纂集,短於參究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