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上 本經上品 (7)
卷上 本經上品 (7)
1. 巨勝子
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
白話文:
這種東西味道甘淡,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體內氣虛和身體瘦弱,能夠補充五臟之氣,增強體力,增加肌肉,滋養骨髓和腦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巨勝一名胡麻,一名狗蝨。本出胡地,故名胡麻。巨,大也。本生胡地大宛,故又名巨勝,八谷之中,唯此為良。寇宗奭曰:胡麻正是今之大脂麻,獨胡地所產者肥大,因名胡麻,又名巨勝。今市肆中一種形如小茴,有殼無仁,其味極苦,偽充巨勝。夫巨勝即胡麻,是屬穀類,劉阮深入天台,仙女飼以胡麻飯,若有殼無仁,其味且苦,何堪作飯。須知市肆中巨勝系野生狗蝨,故有壁蝨胡麻之名。
壁蝨、狗蝨不堪入藥。如無胡麻,當於脂麻中撿色赤而肥大者用之,庶乎不誤。)
白話文:
巨勝又叫胡麻,也叫狗蝨。它原產於胡地,所以叫胡麻。巨,大的意思。它原本生長在胡地的大宛國,所以又叫巨勝,在八種穀物中,它是最好的。寇宗奭說:胡麻就是現在的大脂麻,只是胡地產的又肥又大,因此取名為胡麻,又名巨勝。現在市集上有一種形狀像小茴香,有殼沒有仁,味道非常苦,偽裝成巨勝。巨勝就是胡麻,是屬於穀類的,劉阮深入天台山,仙女用胡麻飯招待他,如果有殼沒有仁,味道還很苦,怎麼能做飯呢。要知道市集上的巨勝是野生的狗蝨,所以有壁蝨胡麻的名稱。
麻乃五穀之首,稟厥陰春生之氣。夫五運始於木,而遞相資生。主治傷中虛羸者,氣味甘平,補中土也。補五內,益氣力,所以治傷中也。長肌肉,填髓腦,所以治虛羸也。補五內,益氣力之無形,長肌肉,填髓腦之有形,則內外充足,故久服輕身不老。
白話文:
大麻是五穀之首,稟承陰中之春之生氣。五運開始於木,然後互相助長。治療傷害虛弱的人,味道甘平,補中土。補益五臟六腑,增強氣力,所以治療傷害虛弱。增長肌肉,填滿骨髓和大腦,所以治療虛弱。補益五臟六腑,增強無形氣力,增長肌肉,填滿有形骨髓和大腦,則內外充足,所以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
2. 赤箭
氣味辛溫,無毒。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白話文:
這種草藥的味道辛辣且溫熱,沒有毒性。主要能驅除邪鬼和精怪,解除蠱毒及袪除惡氣。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促進生殖器官健康,使人變得強壯。
(《本經》名赤箭苗也。宋《開寶本草》名天麻根也。《本經》主治,根苗並論。今則但用天麻,不用赤箭矣。始出陳倉川穀、壅州,及太山少室。春生苗,中抽一莖直上如箭竿,色正赤,貼莖梢之半,微有小紅葉,遠看如箭之有羽,有風不動,無風自搖,故有神草之名。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上將其命名為赤箭苗。宋朝的開寶本草將其命名為天麻而本草綱目說的功效,都是根與苗都算在內。現在只用天麻,不再用赤箭了。天麻最先出產於陳倉川穀、雍州以及太山小室。春天長出幼苗,中間長出一支筆直向上生長的莖,就像箭竿一樣,顏色是純紅色,緊貼著箭竿梢部的中間,稍有小紅葉,遠遠望去就像帶了羽毛的箭,有風吹不動,沒風也自己搖曳,因此有神草之稱。
根形如王瓜,皮色黃白,曬乾則黑,去根三五寸,有遊子環列如衛,皆有細根如白髮,氣相通而實不相連,故根又有離母之名。)
白話文:
根的形狀像絲瓜,顏色是黃中帶白,曬乾了就變成黑色。根部拔出來三到五寸的地方,有許多細小的根圍繞著,就像衛兵一樣。這些細小的根都有細微的根鬚,像白頭髮一樣,互相交錯著,但實際上卻並不相連,因此根又叫「離母」。
赤箭氣味辛溫,其根名天麻者,氣味甘平。蓋赤箭辛溫屬金,金能制風,而有弧矢之威,故主治殺鬼精物。天麻甘平屬土,土能勝濕,而居五運之中,故治蠱毒惡氣。天麻形如芋魁,有遊子十二枚,周環之,以仿十二辰。十二子在外,應六氣之司天,天麻如皇極之居中,得氣運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參,為仙家服食之上品。是以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李時珍曰:補益上藥,天麻為第一。世人只用之治風,良可惜也。
白話文:
赤箭藥性辛溫,它的根部叫天麻,藥性甘平。赤箭辛溫屬金,金能剋制風邪,且具有弓箭的威勢,因此主治殺死鬼魂精怪之物。天麻甘平屬土,土能勝濕,且居五行的中央,因此能治療蠱毒惡氣。天麻的形狀像芋頭的主幹,周圍圍繞著十二個小球,仿照十二地支。十二個小球在外,對應著司的天六氣,天麻像皇極居於中央,得天地之氣運,因此功用和五芝相同,效力比五參還要強,是仙家服用的上品藥材。因此長期服用,能增強氣力,增長陰精,使人肥健。
3. 乾地黃
氣味甘寒,無毒。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療折跌絕筋。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尤良。
白話文:
它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主治內傷,祛除血痹,填補骨髓,增長肌肉,作成湯,可以消除寒熱積聚,治療痹症,治療跌打損傷導致的筋斷。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變輕盈,延緩衰老。生服效果尤佳。
(地黃《本經》名地髓。《爾雅》名芐,又名芑。始出咸陽川澤黃土地者佳,今處處有之,近似懷慶者為上。根色通黃,干則微黑,古時種子,今時種根,以根節多者,寸斷而蒔植之。制乾地黃法,以細小者搗爛取汁,拌肥大者,曬乾。)
白話文:
地黃(本草經》一書中稱為地髓。《爾雅》一書中稱為芐,又稱為芑。最初出產於鹹陽川澤黃土地的最好,如今各地都有出產,接近懷慶地方出產的地黃品質最好。地黃的根是通黃色的,乾燥後略帶黑色,古時候以種子種植,現在以種根種植,選擇根部節多、粗壯的,切成一寸長的段後種植。製備乾地黃的方法是,先將個頭較小的地黃搗爛取汁,然後把它與個頭較大的地黃拌在一起,曬乾。
地黃色黃,味甘性寒,稟太陰中土之專精,兼少陰寒水之氣化。主治傷中者,味甘質潤,補中焦之精汁也。血痹,猶脈痹。逐血痹者,橫紋似絡脈,通周身之經絡也。得少陰寒水之精,故填骨髓,得太陰中土之精,故長肌肉。地黃性唯下行,故字從芐。藉湯飲,則上行外達,故曰作湯除寒熱積聚。
白話文:
生地黃為黃色,味道甘甜,藥性是寒涼的,它吸收了太陰中土的精華,以及少陰寒水的氣化作用。生地黃可以治療傷中的病症,這是因為它的味道甘甜,質地滋潤,能夠補益中焦的精汁。血痹,與脈痹相似。生地黃具有逐血痹的作用,這是因為它的橫紋脈絡狀似絡脈,能夠通暢全身的經絡。生地黃吸收了少陰寒水的精華,因此能夠填補骨髓;吸收了太陰中土的精華,因此能夠增長肌肉。生地黃的藥性傾向於下行,因此它的字形下方有一個「芐」字。如果使用湯藥飲用生地黃,那麼它的藥性可以上行並向外發散,因此說生地黃可以入湯藥,用來去除寒熱積聚的病症。
除積聚,上行也。除寒熱,外達也。又曰除痹,言不但逐血痹,更除皮肉筋骨之痹也,除皮肉筋骨之痹,則折跌絕筋,亦可療矣。久服則精血充足,故輕身不老。生者尤良,謂生時多津汁而尤良,惜不能久貯遠市也。後人蒸熟合丸,始有生地、熟地之分。熟地功力與生地黃相等,性稍減,補腎相宜,所以然者,蒸熟,則甘中之苦味盡除,故寒性稍減,蒸熟則黑,故補腎相宜。
愚按:地黃入土最深,性唯下行,作湯則助其上達。日華子有天黃、地黃、人黃之分,謬矣。
白話文:
除積聚,是指將積聚消除並排出體外。除寒熱,是指將寒熱之邪排出體外。還有,又說除痹,意思是說,不僅祛除血痹,還要消除皮肉筋骨的痹症。消除皮肉筋骨的痹症,那麼骨折、脫臼、筋斷,也可以治療了。長期服用則精血充足,所以輕身不老。生生地黃尤為良品,意思是說,生生地黃多津汁而尤為良品,可惜不易久藏遠市。後人將生地黃蒸熟後合丸,纔有了生地、熟地的區別。熟地黃的功效與生生地黃相等,藥性略有減弱,補腎相宜,這是因為蒸熟後,甘味中的苦味盡除,所以寒性略有減弱,蒸熟後變黑,所以補腎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