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34)
卷中 本經中品 (34)
1. 發髲
氣味苦溫,無毒。主治五癃,關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驚,大人痓,仍自還神化。(髲音備。)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且性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各種尿路不暢、阻塞不通的症狀,可以幫助疏通小便通道,對小兒驚風、成人痙攣也有療效,並且能恢復精神狀態。髲的發音是「備」。
(發髲,近於頭皮之發也。剪下者為整發,梳櫛而下者為亂髮。發髲以皂莢水洗淨,入瓶內固濟,煅存性用,謂之血餘。《別錄》復有亂髮,大義與發髲相同,不必別出。)
白話文:
發髲就是靠近頭皮的頭髮。剪下的髮髲加工處理成成品稱之為「整發」;經過梳篦梳理過的稱之為「亂髮」。發髲的製備是用皁莢水清洗乾淨,放入容器中密封固定,經過煅燒保留藥性,成品稱之為「血餘」。《別錄》中也記載有「亂髮」的製備方法,其意義與發髲基本相同,無需特別說明。
(古之發髲,取男子年近二十歲以上,無疾患,顏貌紅白者,從頂心剪下,煅研入丸藥膏中用。今時以剃下短髮入用,似於髲字之義更合。)
白話文:
傳統上的發髲,採集男性二十歲以上的、身體健康、容貌紅潤白皙者,從頭頂剪下的頭髮,加工研成丸劑或藥膏服用。現在是用短髮來代替,似乎更符合髲字的含義。
發者,血之餘。血者,水之類。水精奉心,則化血也。又,《經》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是發乃少陰心腎之所主,故氣味苦溫,苦者火之味,溫者火之氣也,水火相濟,則陰陽和合,故主治五癃,及關格不通。又曰:利小便水道者,言稟腎氣而益膀胱,則利小便。稟心氣而益三焦,則利水道也。
白話文:
頭髮是血液的殘餘。血液,屬於水的範疇。腎精滋養著心臟,則轉化為血液。另外,《內經》上說:腎臟的精華合於骨骼,其華彩表現為頭髮。因此,頭髮是屬於少陰心腎所主的,所以適合使用氣味苦溫的藥物,苦味是火的味道,溫味是火的氣息,水火相濟,則陰陽和合,所以能治療五淋病,以及關格不通的疾病。另有說法:利於小便水道,即是說,元氣滋陰腎臟,並且益於膀胱,則利於小便;元氣滋陰心臟,並且益於三焦,則利於水道。
心虛則驚,腎虛則痓。發乃少陰心腎之所主,故療小兒驚,大人痓。小兒天癸未至,故病驚。大人天癸已至,故病痓也。發髲煉服,能益水精而資血液,故曰:仍自還神化。謂仍能助水精而上奉心藏之神,以化其血也。凡吐血、衄血之證,皆宜用血餘也。
白話文:
如果心氣虛弱就會驚,腎氣虛弱就會癲癇。頭發是少陰心腎所主導,所以可以用它來治療小兒驚風、大人癲癇。小兒由於天癸未至,所以容易得驚風。成年人因為天癸已至,所以容易得癲癇。用頭發燒成灰服用,可以增加腎精並滋養血液,所以說:“仍然能自己還原神化”。意指仍然能夠幫助腎精上升,奉養心臟之神,以化做血液。所有吐血、衄血的證候,都適合服用血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