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34)
卷中 本經中品 (34)
1. 發髲
氣味苦溫,無毒。主治五癃,關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療小兒驚,大人痓,仍自還神化。(髲音備。)
(發髲,近於頭皮之發也。剪下者為整發,梳櫛而下者為亂髮。發髲以皂莢水洗淨,入瓶內固濟,煅存性用,謂之血餘。《別錄》復有亂髮,大義與發髲相同,不必別出。)
(古之發髲,取男子年近二十歲以上,無疾患,顏貌紅白者,從頂心剪下,煅研入丸藥膏中用。今時以剃下短髮入用,似於髲字之義更合。)
發者,血之餘。血者,水之類。水精奉心,則化血也。又,《經》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是發乃少陰心腎之所主,故氣味苦溫,苦者火之味,溫者火之氣也,水火相濟,則陰陽和合,故主治五癃,及關格不通。又曰:利小便水道者,言稟腎氣而益膀胱,則利小便。稟心氣而益三焦,則利水道也。
心虛則驚,腎虛則痓。發乃少陰心腎之所主,故療小兒驚,大人痓。小兒天癸未至,故病驚。大人天癸已至,故病痓也。發髲煉服,能益水精而資血液,故曰:仍自還神化。謂仍能助水精而上奉心藏之神,以化其血也。凡吐血、衄血之證,皆宜用血餘也。
白話文:
頭髮,味道苦澀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種癃閉(小便不通),以及關格不通(大小便都不通),能夠疏通小便的通道,治療小兒驚風、大人痙攣,並能使精神恢復正常。(「髲」音同「備」。)
頭髮,是指靠近頭皮的頭髮。剪下來的稱為整髮,梳子梳下來的稱為亂髮。頭髮要用皂莢水洗淨,放入瓶內密封固定,煅燒後保留藥性使用,這就稱為血餘。《別錄》中提到的亂髮,其主要功效和頭髮相同,不必另外區分。
古代使用的頭髮,是取自二十歲以上、沒有疾病、氣色紅潤的男子,從頭頂剪下來,煅燒研磨後加入丸藥或藥膏中使用。現在則使用剃下來的短髮,這樣似乎更符合「髲」字的意義。
頭髮是血液的餘留。血液屬於水的範疇。水精向上供養心臟,就能化生為血液。另外,《黃帝內經》說:「腎臟與骨相合,其光澤體現於頭髮。」所以頭髮是少陰心腎所主管,因此味道苦澀性溫。苦味屬火,溫性也屬火。水火相濟,則陰陽調和,所以能夠治療五種癃閉和關格不通。又說:疏通小便通道,是指稟受腎氣而增益膀胱,就能利小便;稟受心氣而增益三焦,就能疏通水道。
心氣虛弱會導致驚風,腎氣虛弱會導致痙攣。頭髮由少陰心腎主管,所以能治療小兒驚風和大人痙攣。小兒的腎氣尚未發育成熟,所以容易患驚風;大人的腎氣已經發育成熟,所以容易患痙攣。頭髮煉製後服用,能補充水精並滋養血液,所以說「仍自還神化」,意思是說仍能幫助水精向上供養心臟的神明,以化生血液。凡是吐血、流鼻血的病症,都適合使用血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