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31)
卷中 本經中品 (31)
1. 蟬蛻(附)
氣味鹹甘寒,無毒。主治小兒驚癇,婦人生子不下。燒灰水服,治久痢。(《別錄》附。)(李時珍曰:凡用蛻殼,沸湯洗去泥土、翅足,漿水洗過曬乾用。)
古人用身,後人用蛻。蛻者,褪脫之義。故眼膜翳障,痘瘄不起,皮膚隱疹,一切風熱之證,取而用之。學者知蟬性之本原,則知蟬蛻之治療矣。
白話文:
蟬蛻,味道鹹甘,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以及婦女生產時胎兒無法順利產出。將蟬蛻燒成灰後用水服用,可以治療長久的痢疾。(這是《名醫別錄》的記載。)(李時珍說:凡是要使用蟬蛻殼,要用滾燙的熱水洗去泥土、翅膀和腳,再用米漿水洗過後曬乾才能使用。)
古人使用蟬的身體,後人則使用蟬蛻。蟬蛻的意思就是蟬蛻去的外殼。所以像眼睛長出翳障、痘疹難以發出、皮膚出現隱藏的疹子,以及一切風熱引起的症狀,都可以取用蟬蛻來治療。學習醫藥的人如果了解蟬的本性,自然就能理解蟬蛻的治療功效了。
2. 白殭蠶
氣味鹹辛平,無毒。主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䵟,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癢病。
(蠶處處可育,而江浙尤多,蠶病風死,其色不變,故名白僵,僵者死而不朽之謂。
《乘雅》云:今市肆多用中溫死蠶,以石灰淹拌,令白服之,為害最深。若痘疹,必燥裂黑陷。若瘡毒必黑爛內攻,不可不慎也。)
殭蠶色白體堅,氣味鹹辛,稟金水之精也。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金能平木,故主治小兒驚癇。金屬乾而主天,天運環轉,則晝開夜合,故止小兒夜啼。金主肅殺,故去三蟲。水氣上滋,則面色潤澤,故主滅黑䵟而令人面色好。金能制風,咸能殺癢,故治男子陰癢之病。陰,前陰也。
蟬蛻、殭蠶,皆稟金水之精,故《本經》主治大體相同。但蟬飲而不食,溺而不糞。蠶食而不飲,糞而不溺,何以相同。《經》云:飲入於胃,上歸於肺。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是飲是食雖殊,皆由肺氣之通調;則溺糞雖異,皆稟肺氣以傳化矣。又,凡色白而稟金氣之品,皆不宜火炒。
殭蠶具堅金之體,故能祛風攻毒。若以火炒,則金體消敗,何能奏功。後人不體物理,不察物性,而妄加炮製者,不獨一殭蠶已也。如桑皮炒黃,麻黃炒黑,杏仁、蒺藜皆用火炒。諸如此類,不能盡述,皆由不知藥性之原,狃於習俗之所致耳。
白話文:
白殭蠶,味道是鹹味和辛味,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驚風、癲癇、夜間啼哭,能驅除體內寄生蟲,消除黑斑,使人面色紅潤,也能治療男子陰部搔癢的疾病。
蠶 überall 可以飼養,但江浙地區尤其多。蠶因為生病或受風而死,屍體顏色不變,所以稱為白殭蠶。「殭」的意思是指死而不腐爛。
《乘雅》這本書說:現在市面上很多用半死不活的蠶,用石灰浸泡攪拌,讓它們表面變白,這樣用藥,危害最深。如果得了痘疹,一定會導致皮膚乾燥破裂、顏色發黑;如果長了瘡毒,一定會導致瘡毒潰爛、向內侵蝕,不可不小心。
殭蠶顏色潔白,質地堅硬,味道鹹而辛,這是稟賦了金和水的精氣。東方屬肝木,肝木的疾病容易引起驚嚇,而金可以平息木的氣,所以能治療小兒驚風癲癇。金屬性乾燥且主掌天,天的運行是晝夜交替,所以能止小兒夜啼。金主肅殺,所以能驅除體內寄生蟲。水氣向上滋養,就能使面色紅潤,所以能消除黑斑使人面色好看。金能抑制風邪,鹹味可以止癢,所以能治療男子陰部搔癢的疾病。「陰」,指的是前陰。
蟬蛻和殭蠶,都是稟賦了金和水的精氣,所以《本經》記載它們的主要功效大致相同。但是蟬喝水而不吃東西,排尿而不排糞便;蠶吃東西而不喝水,排糞便而不排尿,為什麼它們的功效會相同呢?《經》說:喝進去的液體進入胃,會上輸到肺;吃進去的食物進入胃,也會傳輸到肺。可見飲和食雖然不同,但都是通過肺氣的調暢來運化;同樣地,排尿和排糞便雖然不同,也都是稟賦肺氣來傳化。另外,凡是顏色潔白且稟賦金氣的藥物,都不宜用火炒。
殭蠶具有堅硬金屬的特性,所以能祛除風邪、攻克毒素。如果用火炒,就會損壞金屬的本性,還怎麼能發揮功效呢?後人不了解藥理,不觀察藥物的性質,就胡亂炮製,不只殭蠶是這樣。像是桑樹皮炒黃、麻黃炒黑、杏仁和蒺藜都用火炒。類似的情況,無法一一列舉,都是因為不了解藥性的本源,只是盲目遵循習慣而已。
3. 原蠶砂(附)
氣味甘辛溫,無毒。主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隱疹。(《別錄》附。)
(原蠶,晚蠶之母蠶也,故名原蠶,在頭蠶之前先養數百,出蛾生子,俟頭蠶繭後,然後育此子,為二蠶。是原蠶先得桑葉始發之純情,故去風、清熱、續絕之功最大,此砂極少。日華子釋原蠶為晚蠶,此誤釋也。原蠶砂難得,今醫俱用晚蠶砂。夫晚蠶即原蠶所育之二蠶也,與其用原蠶所育之二蠶,不若竟用頭蠶之砂矣。品雖閒冷,不可不知。
(按:《周禮》有禁原蠶之文。鄭康成注云:原,再也,謂再養者為原蠶,自古已然。隱菴乃釋為晚蠶之母蠶,正恐未的,古人於蠶蛾、蠶砂俱用。晚蠶者,蓋取其得夏時火令深耳。)
白話文:
原蠶砂的味道甘甜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腸鳴、因熱引起的消渴症(糖尿病)、風濕痺痛、皮膚隱疹等症狀。(以上出自《別錄》的附錄。)
所謂原蠶,指的是第一批蠶的母蠶,所以稱作原蠶。在養第一批蠶之前,會先飼養數百隻作為母蠶,牠們產卵後,等到第一批蠶結繭之後,才開始飼養母蠶所生的後代,這些後代就稱為第二批蠶。因為原蠶最先吃到桑葉,獲得桑葉最初的精華,所以它驅風、清熱、接續斷絕的功效最強,因此原蠶的蠶砂非常稀少。日華子將原蠶解釋為晚蠶,這是錯誤的解釋。原蠶砂難以取得,現在的醫生都用晚蠶砂。所謂晚蠶,其實是原蠶所生的第二批蠶,既然要用原蠶所生的第二批蠶的蠶砂,不如直接用第一批蠶的蠶砂就好了。雖然蠶砂的性質偏寒冷,但這其中的道理不可不知。
(考證:《周禮》中有禁止使用原蠶的記載。鄭康成注解說:原,指的是第二次,意指第二次飼養的蠶稱為原蠶,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隱菴將原蠶解釋為晚蠶的母蠶,恐怕不正確,古人對於蠶蛾、蠶砂都有使用。所謂晚蠶,大概是取其生長於夏季,火氣旺盛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