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30)
卷中 本經中品 (30)
1. 鱉甲
氣味鹹平,無毒。主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
(鱉,水中介蟲也,江河池澤處處有之。水居陸生,穹脊連脅,與龜同類。夏日孚乳,其抱以影。《埤雅》云:卵生思抱,其狀隨日影而轉,在水中上必有浮沫,名鱉津,人以此取之。《淮南子》曰:鱉無耳,以目聽,名曰神守。陸佃云:魚滿三千六百,則蛟龍引之而飛,納鱉守之則免,故一名神守。
管子云:鱉畏蚊,生鱉遇蚊叮則死,老鱉得蚊煮而爛。熏蚊者,復用鱉甲,物性相報復,如是異哉。甲以九肋者為勝,入藥以醋炙黃用。)
鱉生池澤,隨日影而轉,在水中必有津沫上浮,蓋稟少陰水氣,而上通於君火之日。又,甲介屬金,性主攻利,氣味鹹平,稟水氣也。主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者,言心腹之內,血氣不和,則為症為瘕,內堅積而身寒熱。鱉稟少陰之氣,上通君火之神,神氣內藏,故治在內之癥瘕堅積。
又曰:去痞疾者,言癥瘕堅積,身發寒熱。若痞疾,則身無熱寒,而鱉甲亦能去也。夫心腹痞積,病藏於內。若息肉,陰蝕,痔核,惡肉,則病見於外。鱉甲屬金,金主攻利,故在外之惡肉陰痔,亦能去也。
白話文:
鱉甲,味道鹹,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部的腫塊,堅硬的積塊,寒熱交替的疾病,去除痞塊,息肉,陰部潰爛,痔瘡,以及惡性腫瘤。
(鱉,是水中的甲殼類動物,江河池塘到處都有。生活在水中,也能在陸地活動,背部隆起,連接著側邊的肋骨,和烏龜是同一類。夏天孵卵,牠會用自己的影子來保護卵。《埤雅》說:卵生動物在孵卵時會想著要保護蛋,牠的身體會隨著太陽的影子轉動,在水面上一定會有浮沫,叫做鱉津,人們會用這個來採集。 《淮南子》說:鱉沒有耳朵,用眼睛來聽,所以叫做神守。陸佃說:魚滿三千六百條,蛟龍就會引牠們飛起來,如果用鱉來守護,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所以鱉又叫做神守。
管子說:鱉怕蚊子,剛出生的鱉被蚊子叮咬就會死,老鱉用蚊子煮就會爛掉。用鱉甲來熏蚊子,這是萬物的特性互相報復的關係,真是奇特。鱉甲以有九條肋骨的為佳,入藥時要用醋炙烤到黃色。)
鱉生長在池塘沼澤,會隨著太陽的影子轉動,在水中一定會有浮沫漂浮,是因為稟賦了少陰的水氣,向上與君火的太陽相通。而且,甲殼屬於金,性質主攻,味道鹹而性平,也是稟賦了水氣。主要治療心腹部的腫塊,堅硬的積塊,以及寒熱交替的疾病,是因為心腹內部,血氣不和,就會形成腫塊和積塊,身體內部堅硬積滯,而身體有時發冷有時發熱。鱉稟賦少陰之氣,向上與君火的精神相通,精神藏在內部,所以能治療內部的腫塊和堅硬積滯。
又說:能去除痞疾,是指腫塊堅硬積滯,身體有寒熱的狀況。如果只是痞疾,身體沒有寒熱,鱉甲也能夠去除。心腹的痞積,疾病藏在內部。如果像是息肉、陰部潰爛、痔瘡、惡性腫瘤,則疾病顯露在外。鱉甲屬於金,金主攻伐,所以對於外在的惡性腫瘤和痔瘡,也能夠去除。
2. 蟹
氣味鹹寒,有小毒。主治胸中邪氣熱結痛,喎闢面腫,能敗漆,燒之致鼠。
(蟹,山東、淮陽、江浙、閩廣近海諸處及水鄉多有之。有螃蟹、郭索、橫行、介士、無腸、公子諸名。雄者臍長,雌者臍圓,腹中之黃,應月盈虧,其性多躁,引聲噀沫,至死乃已霜降前食物,故有毒,霜降後可食。)
今人以蟹為餚饌,未嘗以之治病,唯面有漆瘡,多用蟹黃敷之。
白話文:
螃蟹,味道鹹、性寒,帶有少量毒性。主要治療胸腔內的邪氣熱結引起的疼痛、口眼歪斜、臉部腫脹,也能損壞漆器,燒過之後會引來老鼠。
螃蟹在山東、淮陽、江浙、福建廣東等近海地區以及水鄉都很常見。牠有螃蟹、郭索、橫行、介士、無腸、公子等許多別稱。雄蟹的腹部臍是長形的,雌蟹的臍則是圓形的,腹中的蟹黃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螃蟹的性情比較躁動,會發出聲音並且噴沫,直到死亡才會停止。霜降之前的螃蟹體內含有毒素,所以不能食用,霜降之後才適合食用。
現在的人大多把螃蟹當成菜餚來吃,很少用來治療疾病,只有臉上長漆瘡時,才會用蟹黃來敷在患處。
3. 蟹殼(附)
燒存性,蜜調,塗凍瘡及蜂蠆傷,酒服治婦人兒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積。(《本草綱目》附。)
今外科多用蟹殼,搗細篩末,為鐵箍敗毒散。大抵蟹殼為攻毒散風,消積行瘀之用。學者以意會之可也。
白話文:
將蟹殼燒到存留藥性,用蜂蜜調和後塗抹,可以治療凍瘡和蜂、蠍等毒蟲的螫傷。用酒送服,可以治療婦女產後腹痛,以及血崩、腹痛和消除積聚的症狀。(這是《本草綱目》裡記載的。)
現在外科大多使用蟹殼,將其搗碎篩成細末,做成鐵箍敗毒散。大致來說,蟹殼具有攻毒散風、消除積聚、活血化瘀的功效。學習中醫的人可以意會理解這些作用。
4. 蚱蟬
氣味鹹甘寒,無毒。主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
(蟬者總名也,其類不一。二三月即先鳴,小而色黑者,名䗿母,今浙人謂之蠻蟲。五月始鳴,大而色黑者,馬蜩也。《毛詩》:五月鳴蜩。《月令》:仲夏之月,蟬始鳴即是。此種今浙人謂之老蟬,土音訛為老潛,又謂之蠶蝶。《本經》所謂蚱蟬者,正此蟬也。今時藥中所用蟬蛻亦是此蟬之蛻。
其頭上有花冠者,曰冠蟬,又曰蜩螗。《毛詩》:如蜩如螗是也。小而色青綠者,曰茅蜩,又曰茅䘁,今浙中謂之蜘蟟。秋月始鳴,小而色青紫者,曰蟪蛄。《莊子》: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未立秋以前喑而不鳴,先謂之啞蟬,又曰喑蟬。入秋而鳴,時天候漸寒,故又謂之寒蟬,又曰寒蜩,又曰寒螿。
《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即是此種。其餘顏色少異,音聲略殊,尚有多名,形皆相似。方首廣額,兩翼六足,升高而鳴,鳴不以口而以脅,吸風飲露,溺而不糞,三十日而死,古時用蟬身,今時只用蟬蛻,不復用身。)
蟬感秋氣而生,應月周而去,稟金水之氣化也。金能制風,水能清熱,故主治小兒驚癇。晝鳴夜息,故止小兒夜啼。水火不交,則癲病寒熱。蟬稟金水之精,能啟下焦之水氣,上合心包,故治癲病寒熱。
(蚱蟬生於夏月,寒蟬生於秋時,今概謂蟬感秋氣而生,稟金水之氣者,恐未是繆。仲醇曰:蚱蟬稟水土之精,風露之氣化而成形。其鳴清響,能發音聲。其體輕浮,能出瘡疹。其味甘寒,能除風熱。其性善蛻,能脫翳障,及女子生子不下。)
白話文:
蚱蟬,味道鹹甘,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孩的驚風、癲癇、夜裡哭鬧,以及癲癇引起的發冷發熱。
(蟬是一個總稱,種類很多。二三月就開始叫的,體型小且顏色黑的,叫做䗿母,現在浙江人稱它為蠻蟲。五月開始叫的,體型大且顏色黑的,是馬蜩。《詩經》說:「五月鳴蜩。」《月令》說:「仲夏之月,蟬始鳴。」指的就是這種。現在浙江人稱它為老蟬,口語訛傳為老潛,又稱它為蠶蝶。《本經》所說的蚱蟬,正是這種蟬。現在藥材裡用的蟬蛻也是這種蟬的蛻殼。
頭上有花冠的,叫做冠蟬,又叫做蜩螗。《詩經》說:「如蜩如螗。」就是指這種。體型小且顏色青綠的,叫做茅蜩,又叫做茅䘁,現在浙江一帶稱它為蜘蟟。秋季開始叫的,體型小且顏色青紫的,叫做蟪蛄。《莊子》說:「蟪蛄,不知春秋。」指的就是這種。立秋之前不叫而默默無聲的,先叫做啞蟬,又叫做喑蟬。入秋後才叫,這時天氣漸漸轉冷,所以又叫做寒蟬,又叫做寒蜩,又叫做寒螿。《月令》說:「孟秋之月,寒蟬鳴。」指的就是這種。其他還有顏色略有不同、聲音略有差異的蟬,名字也很多,但外形都相似。牠們都是頭方額寬,有兩對翅膀、六隻腳,能往高處飛並發出鳴叫,鳴叫不是用嘴而是用脅部,靠吸風飲露為生,排泄物是液態而不是糞便,生命週期約三十天。古時候會用蟬的身體入藥,現在只用蟬的蛻殼,不再用蟬的身體。
蟬是感受秋天的氣息而生,隨著季節變化而消失,秉持金和水的氣化而成。金能剋制風,水能清除熱,所以主要治療小兒驚癇。白天鳴叫,晚上休息,所以能止住小兒夜啼。水火不協調,就會產生癲病引起的發冷發熱。蟬秉承金和水的精華,能夠啟動下焦的水氣,向上與心包相合,所以能治療癲病引起的發冷發熱。
(蚱蟬生於夏季,寒蟬生於秋季,現在都說蟬是感受秋天的氣息而生,稟持金和水的氣化,恐怕是不正確的。仲醇說:蚱蟬秉承水土的精華,經過風露的氣化而成形。牠的鳴叫聲清亮響亮,能發出聲音。牠的身體輕盈,能幫助疹子透發出來。味道甘寒,能祛除風熱。牠的性質善於蛻變,能消除眼睛的翳障,以及幫助婦女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