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23)

1. 蕪荑

氣味辛平,無毒。主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

(蕪荑生晉山川穀,今河東、河西近道處處皆有,而太原、延州、同州者良。其木名楩,《說文》曰:楩,山枌榆也,有刺,實為蕪荑。葉圓而厚,其實早成,亦如榆莢,但氣臭如𤜦,土人作醬食之,則味香美。性能殺蟲,置物中亦能闢蛀。)

蕪荑,山榆仁也,榆受東方甲乙之精,得先春發陳之氣,稟木氣也。其味辛,其臭腥,其色黃白,其本有刺,稟金氣也。木能平土,故主治五內之邪氣。五內者,中土也。金能制風,故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淫淫溫行者,風動之邪也。風勝則生蟲,去三蟲,亦金能制木也。火衰則食不化,化食,乃木能生火也。

白話文:

蕪荑,味道辛辣,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體內五臟的邪氣,能驅散皮膚和骨節中遊走侵入的溫熱毒邪,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幫助消化食物。

蕪荑生長在山西的山川溪谷,現在的河東、河西一帶也到處都有,其中以太原、延州、同州出產的品質較好。這種樹木叫做楩,《說文解字》說:楩,是山上的枌榆樹,有刺,果實就是蕪荑。葉子圓而厚實,果實成熟較早,也像榆莢一樣,但氣味像魚腥味,當地居民用它製作醬料食用,味道就會變得香甜美味。蕪荑的特性能夠殺蟲,放在物品中也能夠防止蛀蟲。

蕪荑,是山榆樹的果仁,榆樹吸收了東方甲乙的精華,得到了先春萌發的陽氣,秉承了木的特性。它的味道辛辣,氣味腥臭,顏色黃白,樹幹底部有刺,秉承了金的特性。木的特性能夠調和脾土,所以能夠治療體內五臟的邪氣,五臟屬性為土。金的特性能夠制服風邪,所以能夠驅散皮膚和骨節中遊走侵入的溫熱毒邪。所謂遊走侵入的溫熱毒邪,就是風邪在作祟。風邪旺盛就容易產生寄生蟲,去除三種寄生蟲,也是因為金的特性能夠制服木的特性。體內火氣衰弱就容易消化不良,幫助消化,則是木的特性能夠生火的緣故。

2. 皂莢

氣味辛鹹溫,有小毒。主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

(皂莢處處有之,其樹高大,葉如槐葉,枝間有刺,即皂角刺也。夏開細黃花,結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大而肥厚,多脂而黏,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黏,皆可入藥。《本經》用如豬牙者,其樹多刺,難上採莢,以篾箍其樹,一夜自落,有不結實者,樹鑿一孔入生鐵三五斤,泥封之即結莢。人以鐵砧捶皂莢,即自損,鐵碾碾之,久則成孔,鐵鍋爨之多爆片落。

(愚按:納生鐵而即結莢者,鐵乃金類,色黑屬水,得金水之氣,則木茂而結莢也。鐵遇之而剝損者,莢色紫赤,具太陽火熱之氣,火能剋金也。蔑箍其皮,莢即落者,太陽之氣自下而上行於膚表,箍其皮則陽氣不能上升,太陽氣殞而莢落矣。)

皂莢枝有刺而味辛,稟金氣也。色紫赤而味兼咸,稟水氣也。太陽之氣合金氣而出於膚表,合水氣而下挾膀胱,故味辛鹹而氣溫熱,辛鹹溫熱,則有小毒矣。風邪迫於周身,則為風痹死肌之證。風邪上薄於頭,則為風頭淚出之證。皂莢稟金氣而制風,故能治也。九竅為水注之氣,皂莢稟水氣,故利九竅。

太陽陽熱之氣,若天與日,天日光明,則殺精物,精物,猶百精老物也。

白話文:

皂莢的味道辛辣、帶鹹味、性溫,且稍微有毒。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麻木、肌肉壞死、邪氣引起的頭痛流淚,能通利九竅,殺滅精蟲等。

(皂莢樹到處都有,樹木高大,葉子像槐樹葉,枝條間有刺,就是皂角刺。夏天開細小的黃花,結的果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大而肥厚,油脂多且黏膩,一種長而瘦薄,乾燥不黏,都可以入藥。《本經》使用像豬牙的那種,那種樹木多刺,難以爬上去採摘果實,用竹篾箍住樹幹,一夜之間果實就會自己掉落。有些不結果實的樹,在樹幹上鑿一個洞,放入三五斤生鐵,用泥封住,就會結果實。人們用鐵砧捶打皂莢,鐵砧會損壞;用鐵碾子碾,時間久了會磨出孔洞;用鐵鍋烹煮,會有很多碎片爆裂掉落。)

(我認為:放入生鐵樹木就結果實的原因,是因為鐵是金屬類,顏色黑屬水,得到金水的氣,樹木就會茂盛而結果實。鐵遇到皂莢會剝落損壞,是因為皂莢顏色紫紅,帶有太陽火熱的氣,火能剋金。用竹篾箍住樹皮,皂莢就會掉落的原因,是因為太陽之氣從下往上運行於皮膚表面,箍住樹皮,陽氣就不能上升,太陽的氣息衰退,皂莢就掉落了。)

皂莢枝有刺,味道辛辣,禀賦金氣。顏色紫紅,味道又帶鹹味,禀賦水氣。太陽的陽熱之氣,結合金氣從皮膚表面散發出來,結合水氣向下進入膀胱,所以味道辛辣鹹,性質溫熱,辛辣鹹溫熱,因此稍微有毒。風邪侵襲全身,就會出現風濕麻木、肌肉壞死的症狀。風邪向上侵襲頭部,就會出現頭痛流淚的症狀。皂莢禀賦金氣,可以制伏風邪,所以能夠治療這些病症。九竅是水液注流的地方,皂莢禀賦水氣,所以能通利九竅。

太陽陽熱之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太陽光照耀,就能殺滅精蟲等生物,所謂的精蟲,就是各種老化的精怪生物。

3. 皂角刺(附)

一名天丁,氣味辛溫,無毒。米醋熬嫩刺作煎,塗瘡癬,有奇效。(《圖經本草》)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胎衣不下,殺蟲。(《本草綱目》)小兒重舌,小便淋閉,腸風痢血,大風癘癢,癰疽不潰,瘡腫無頭。(諸方。)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隱菴增附。)

白話文:

皂角刺,又名天丁,味道辛辣溫和,沒有毒性。用米醋熬煮嫩的皂角刺,做成藥膏塗抹瘡癬,有神奇的效果。(出自《圖經本草》)可以治療癰腫、乳房腫塊、麻風病、惡瘡,幫助胎盤排出,以及殺蟲。(出自《本草綱目》)還能治療小兒重舌(舌下腫脹)、小便不暢、腸風下痢出血、麻風病引起的皮膚癢、癰疽無法潰破,以及沒有膿頭的瘡腫。(出自各類醫方)能夠驅除風邪,化解痰液,清除體內毒素,對於小兒驚風抽搐有鎮定作用,幫助痘瘡發出來,以及化解毒素使其變成膿液。(隱菴增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