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23)

1. 蕪荑

氣味辛平,無毒。主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

蕪荑生晉山川穀,今河東、河西近道處處皆有,而太原、延州、同州者良。其木名楩,《說文》曰:楩,山枌榆也,有刺,實為蕪荑。葉圓而厚,其實早成,亦如榆莢,但氣臭如𤜦,土人作醬食之,則味香美。性能殺蟲,置物中亦能闢蛀。)

白話文:

蕪荑生長在晉國境內的山川河谷之中,如今的河東、河西靠近道路的地方處處可見,其中以太原、延州、同州的產量最為優良。它的樹木名稱為楩,《說文解字》記載:楩,是一種山區生長的榆樹,帶有刺,果實就是蕪荑。葉片圓潤而厚實,果實成熟早,形狀也像榆樹的果實,但氣味腥臭如油脂,當地人用它來製作醬料,食用後味道香美。蕪荑的性質可以殺蟲,把它放在物品中還可以驅除蛀蟲。

蕪荑,山榆仁也,榆受東方甲乙之精,得先春發陳之氣,稟木氣也。其味辛,其臭腥,其色黃白,其本有刺,稟金氣也。木能平土,故主治五內之邪氣。五內者,中土也。金能制風,故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淫淫溫行者,風動之邪也。風勝則生蟲,去三蟲,亦金能制木也。火衰則食不化,化食,乃木能生火也。

白話文:

蕪荑,就是山榆仁,榆木受到東方甲乙木的精華,獲得了早春發陳的氣息,秉承了木氣。它的味道辛辣,氣味腥臭,顏色黃白,其根莖有刺,秉承了金氣。木能平土,所以主治五臟六腑的邪氣。五臟六腑,就是中央的土。金能制風,所以能散佈在皮膚骨節中的淫邪溫行毒。淫邪溫行者,是指風動之邪。風盛則生蟲,去三蟲,也是金能制木。火衰則食不化,化食,是木能生火。

2. 皂莢

氣味辛鹹溫,有小毒。主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

皂莢處處有之,其樹高大,葉如槐葉,枝間有刺,即皂角刺也。夏開細黃花,結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大而肥厚,多脂而黏,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黏,皆可入藥。《本經》用如豬牙者,其樹多刺,難上採莢,以篾箍其樹,一夜自落,有不結實者,樹鑿一孔入生鐵三五斤,泥封之即結莢。人以鐵砧捶皂莢,即自損,鐵碾碾之,久則成孔,鐵鍋爨之多爆片落。

白話文:

(個人理解:吃了生鐵之後馬上結莢,是因為鐵屬金,顏色黑色五行屬水,得到金水二氣的滋養,所以枝葉繁茂並且結莢。鐵和太陽草相遇而被損壞,因為太陽草莢的顏色是紫紅色,具有太陽火熱的氣息,火能夠剋制金。用蔑箍住太陽草的皮層,太陽草的莢就會脫落,這是因為太陽的氣息從下而上運行在表面,箍住皮層,陽氣就無法上升,太陽草的氣息消失於是莢就脫落了。)

皂莢枝有刺而味辛,稟金氣也。色紫赤而味兼咸,稟水氣也。太陽之氣合金氣而出於膚表,合水氣而下挾膀胱,故味辛鹹而氣溫熱,辛鹹溫熱,則有小毒矣。風邪迫於周身,則為風痹死肌之證。風邪上薄於頭,則為風頭淚出之證。皂莢稟金氣而制風,故能治也。九竅為水注之氣,皂莢稟水氣,故利九竅。

白話文:

皁莢樹枝上面有刺,並且味道辛辣,這是因為它稟承了金的氣息。皁莢的顏色是紫紅色,味道還兼有鹹味,這是因為它稟承了水的氣息。太陽的氣息與金的氣息相結合而產生,並通過外皮表露出來,與水的氣息相結合而向下夾持著膀胱,所以皁莢味道辛辣鹹味,氣息溫熱,辛辣鹹味溫熱,就有輕微的毒性了。風邪逼迫在全身,則會出現風濕麻痹和肌肉壞死的症狀。風邪向上侵犯到頭部,則會出現頭風眼淚流出的症狀。皁莢稟承金的氣息而能制止風,所以能夠治療這些疾病。頭上的九竅都是由水注之氣形成的,皁莢稟承水的氣息,所以能通利九竅。

太陽陽熱之氣,若天與日,天日光明,則殺精物,精物,猶百精老物也。

3. 皂角刺(附)

一名天丁,氣味辛溫,無毒。米醋熬嫩刺作煎,塗瘡癬,有奇效。(《圖經本草》)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胎衣不下,殺蟲。(《本草綱目》)小兒重舌,小便淋閉,腸風痢血,大風癘癢,癰疽不潰,瘡腫無頭。(諸方。)去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隱菴增附。)

白話文:

天丁,一種草藥,氣味辛辣溫和,無毒。用米醋熬煮嫩刺,作成藥膏塗抹在瘡癬上,有很好的療效。(《圖經本草》)可以用於治療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胎衣不下、殺蟲。(《本草綱目》)小兒重舌、小便淋閉、腸風痢血、大風瘙癢、癰疽不潰、瘡腫無頭。(諸方。)祛風、化痰、敗毒攻毒、定小兒驚風發搐、攻痘瘡起發、化毒成漿。(隱菴增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