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21)
卷中 本經中品 (21)
1. 枳實
氣味苦寒,無毒。主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
白話文:
這種草藥味道苦且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皮膚上的嚴重風邪,像是讓人感到如同被小疹子刺激般的強烈癢感,能去除體內的寒熱結症,也能止住腹瀉,有助於肌肉的生長,對五臟有益,可以增強體力,使人身體輕健。
(枳實出河內洛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時出於江西者為多,其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葉如橙,多刺,春開白花結實,至秋始成。《周禮》云:橘逾淮而北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無橘,此是種類各別,非逾淮而變也。七八月採者為枳實,九十月採者為枳殼。愚按:實者乃果實之通稱,言實殼亦在其中矣。)
白話文:
枳實產自河內、洛陽以西,以及各地區都有。近幾年出產於江西的最多,它的樹木像橘子樹,但較小,高五到七尺,葉子像橙子葉,多刺,春天開白花,結實,到了秋天果實才成熟。《周禮》說:橘樹過了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現在江南地區既有枳樹也有橘樹,而江北只有枳樹沒有橘樹,這是種類各別,不是過了淮河就變種了。七八月採集的是枳實,九月十月採集的是枳殼。我認為:實是果實的總稱,說實殼也包括在其中了。
枳實氣味苦寒,冬不落葉,稟少陰標本之氣化,臭香形圓,花白多刺,穰肉黃白。又得陽明金土之氣化,主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得陽明金氣而制風,稟少陰水氣而清熱也。除寒熱結者,稟少陰本熱之氣而除寒,標陰之氣而除熱也。止痢,長肌肉者,得陽明中土之氣也。
五臟發原於先天之少陰,生長於後天之陽明,故主利五臟,得少陰之陰,故益氣,得陽明之氣,故輕身。
白話文:
枳實的味道是苦的,性寒,冬天也不落葉,它具有少陰標本之氣的變化,氣味臭香,外形是圓的,花是白色的,有許多的刺,果肉是黃白色的。同時,枳實還具有陽明金土之氣的變化,主治大風在皮膚中的疾病。比如,麻豆苦癢的症狀,是得到了陽明金氣來制止風,得到了少陰水氣來清熱。除去寒熱結的癥狀,是因為枳實具有少陰本熱之氣可以除去寒,標陰之氣可以除去熱。枳實還能止痢疾,長肌肉,是因為它具有陽明中土之氣。
仲祖本論,有大承氣湯,用炙厚朴,炙枳實。小承氣湯,用生厚朴,生枳實,生熟之間,有意存焉。學者不可不參。
白話文:
仲祖的本論中,有「大承氣湯」,使用經炙烤的厚朴和經炙烤的枳實,而「小承氣湯」使用生的厚朴和生的枳實。兩種中藥處方之間的差別,在於藥材的使用狀態,這種生熟之間的差異,是有意為之的。學習中醫的人不能不參詳學習這個差異。
2. 枳殼(附)
氣味苦酸,微寒,無毒。主治風痹、淋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脅風,安胃,止風痛。(《開寶本草》附。)
白話文:
氣味辛酸,微微偏寒,沒有毒性。主治風濕痹痛、淋病痹痛,能疏通筋骨關節,緩解勞累咳嗽,背部和肩膀悶痛疲倦,能化解並排出積留的痰液,排除水分,消散腹脹腹滿,治療脇肋疼痛,能安撫胃部,止風引起的疼痛。(《開寶本草》附錄。)
上世本草只有枳實,至宋《開寶本草》,始分枳之小者為枳實,大者為枳殼。愚謂:小者其性藏密而氣全,大者其性宣發而氣散,或云:大者氣足而力虛,小者氣不足而力薄。不知氣之足也,在於旺時,若過其時,則反薄矣。又,李東垣云:枳殼緩而枳實速。王好古云:枳殼主高,枳實主下,高者主氣,下者主血,未免臆說不經。
後學遵而信之,寧無萸乎。須知實與殼,其種未始有殊也。種既無殊,則緩速氣血之說,何可分乎。
白話文:
古代本草綱目中的枳實,到了宋朝的《開寶本草》時,才將枳實分為小者、大者,小者稱枳實,大者稱枳殼。個人認為:小枳實的藥性含而不露、氣息濃厚,大枳殼的藥性發散而氣息薄弱。有人說:大枳殼藥氣充足但藥效弱,小枳實藥氣不足但藥效微弱。不知道的是藥氣充足的時候在它最旺盛的時候,如果過了這個時候,藥氣反而就會變薄弱了。另外,李東垣說:枳殼緩和而枳實快速。王好古說:枳殼主治上焦,枳實主治下焦,上焦主治氣,下焦主治血。這些說法都是沒有依據的臆測之言。
3. 山茱萸
氣味酸平,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酸、性平,無毒性。主要治療胸口部位的異常氣狀及寒熱症狀,能溫暖中焦,驅除因寒濕引起的關節疼痛,消除體內寄生蟲,長期服用可以讓身體更輕健。
(山茱萸今海州,兗州,江浙近道諸山中皆有。木高丈餘,葉似榆有刺,二月開花白色,四月結實如酸棗,色紫赤,九月十日採實,陰乾去核用肉。)
白話文:
山茱萸可見於海州、兗州,以及長江以南、浙江的附近山區。樹木高度在一公尺以上,葉子像榆樹有刺,二月份開花,花朵是白色的,四月份結果,果實像酸棗,顏色是紫紅色,於九月十日採摘果實,陰乾後去核食用果肉。
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稟厥陰少陽木火之氣化。手厥陰屬心包,故主治心下之邪氣寒熱。心下乃厥陰心包之部也。手少陽屬三焦,故溫中。中,中焦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為血,血生於心,藏於肝。足厥陰肝主之血,充膚熱肉,故逐周身之寒濕痹。木火氣盛,則三焦通暢,故去三蟲。血充肌腠,故久服輕身。
白話文:
山茱萸果實呈紫紅色,味道微酸,性質平和。它承順了厥陰少陽這條經脈所具有的陰陽之氣化。手厥陰經脈屬心包,所以山茱萸能夠治療心臟下方的寒熱邪氣(胸腔以下,橫膈以上的範圍屬於厥陰心包)。手少陽經脈屬三焦,所以山茱萸能溫養中部(中部是指橫膈以下,臍以上的胃部)。胃部汲取水穀的精華,奉滋心臟,化生出血,血液生於心,藏於肝。足厥陰肝經主管血液的輸佈,使血液充盈於肌膚和肌肉,所以山茱萸能夠驅除全身的寒濕痺。木火之氣旺盛,三焦通暢,所以可以驅除三蟲。血液充盈於肌膚和肌肉,所以長期服用山茱萸可以使身體輕盈。
愚按: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後人去桂附,改為六味丸,以山茱萸為固精補腎之藥。此外並無他用,皆因安於苟簡,不深探討故也。今詳觀《本經》山茱萸之功能主治如此,學者能於《本經》之內會悟,而廣其用,庶無拘隘之弊。
白話文:
愚昧的人認為仲祖八味丸使用山茱萸,後人去掉桂附,改為六味丸,把山茱萸當作固精補腎的藥物。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用途,都是因為安於苟且,不深入探討的緣故。如今詳細查看《本經》,山茱萸的功能主治如此,學者能夠在《本經》內部領悟,並廣泛應用,這樣纔不會有因循守舊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