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19)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19)

1. 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主治五臟腸胃結熱,黃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柏,音百,俗作黃柏,省筆之訛。)

白話文:

柏樹的樹皮具有苦寒的氣味,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五臟腸胃積熱、黃疸、腸痔、止瀉痢,女性白帶或月經漏下,陰部損傷的瘡瘍。(柏樹,讀音同「百」,俗稱黃柏,是為了寫簡便而產生的錯誤寫法。)

(黃柏木出漢中山谷及永昌、邵陵、房商、山東諸處皆有。今以蜀中出者,皮厚色深為佳,樹高數丈,葉似紫椿,經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黃色,入藥用其根結塊,如松下茯苓。)

白話文:

黃柏木產於漢中山谷、永昌、邵陵、房商、山東等地。現今以蜀中出產的為佳,樹幹粗壯、樹皮顏色較深、樹木高度可達數丈,葉子類似紫椿,冬天也不凋零,表面是白色、內部是深黃色,入藥時使用其根部結塊,外形類似生長在松樹下的茯苓。

黃柏氣味苦寒,冬不落葉,稟太陽寒水之精。皮厚色黃,質潤稠黏,得太陰中土之化。蓋水在地之下,水由地中行,故主治五臟腸胃中之結熱,黃疸,腸痔。治結熱者,寒能清熱也。治黃疸、腸痔者,苦能勝濕也。止泄痢者,先熱泄而後下痢,黃柏苦寒,能止之也。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皆濕熱下注之病。

白話文:

黃柏性味苦寒,即使在冬季也不會落葉,它吸收了太陽寒水的精華。黃柏的樹皮很厚、呈黃色,質地滋潤且黏稠,這歸功於太陰中土的變化。由於水在地下,水在地中流動,因此黃柏主要治療五臟腸胃的熱結、黃疸、腸痔。治療熱結,是因為寒能清熱;治療黃疸、腸痔,是因為苦能勝濕;止泄痢,是因為先有熱泄然後纔有下痢,黃柏苦寒,能夠止泄痢。女性的白帶、赤帶,陰傷蝕瘡,都是濕熱下注的疾病。

苦勝濕而寒清熱,故黃柏皆能治之也。以上主治,皆正氣無虧,熱毒內盛,所謂下者舉之,結者散之,熱者寒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氣,歸其所宗,此黃柏之治皆有餘之病也。如正氣稍虛,飲食不強,便當禁用。

白話文:

苦味能勝濕而寒能清熱,所以黃柏都能治療。以上主治的原則,都是正氣沒有虧損,熱毒在體內盛行,所謂的沉底的要把它舉起來,聚集的要把它散開,熱的要把它變寒,強盛的要把它瀉下去,各種症狀各安其位,一定能夠清涼安靜下來。那麼疾病的戾氣一定會衰退,歸回它們的根源,這就是黃柏治療的所有有餘之病。如果正氣稍嫌虛弱,飲食不夠強健,那麼黃柏就應該禁用。

愚按:黃柏稟寒水之精,得中土之化,有交濟陰陽,調和水火之功,所治至廣。而《珍珠囊藥性》云:黃柏瘡用,一言蔽之。後人徒事歌括者,信為瘡藥而已。其曰珍珠,殆以魚目欺世爾。

白話文:

黃柏稟受了寒水之精,又承蒙了中土的滋養,所以它既具有交濟陰陽的功效,又具有調和水火的功能,能夠治療的疾病非常廣泛。《珍珠囊藥性》上說:黃柏能治瘡,這一句話就概括了黃柏的作用。後人只是盲目地引用這一條,就認為黃柏只能治瘡,這未免有些片面。把黃柏比喻成珍珠,簡直是用魚目來欺騙世人。

2. 梔子

氣味苦寒,無毒。主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疱渣鼻,白癩,赤癩,瘡瘍。

(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梔。《本經》謂之木丹,《別錄》謂之越桃,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如李,厚而深綠,春榮夏茂,凌冬不凋,五月花開,花皆六出,潔白芬芳,交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則黃赤,其中仁穰亦紅赤,入藥宜用山梔子,皮薄而圓小,刻房七稜至九稜者為佳。李時珍曰:蜀中有紅梔子,花爛紅色,其實染物亦赭紅色。

白話文:

(卮,是酒器,梔子外型像它,因此得名,一般俗稱為梔子。《本經》稱它為木丹,《別錄》稱它為越桃,現今南方與西蜀各州郡都有種植。梔子樹高約七八尺,葉子像李樹,厚實深綠色,春天生長茂盛,夏天繁盛茂密,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會凋謝,五月花朵盛開,花朵全都是六片花瓣,潔白芬芳,秋天結果,果實形狀像是訶子,生長時是綠色的,成熟後呈黃紅色,裡面的果仁也呈現紅赤色,入藥時建議使用山梔子,外皮薄且圓潤小巧,有七到九個稜角的為佳。李時珍說:在蜀地有紅色的梔子,花朵鮮豔瑰麗,果實染出來的顏色也是赭紅色。

梔子氣味苦寒,其色黃赤,春榮夏茂,凌冬不凋,蓋稟少陰之氣化。少陰寒水在下,而君火在上也。花多五瓣,而梔花六出。六者水之成數也。稍秒結實,味苦色赤,房刻七稜九稜,是下稟寒水之精,而上結君火之實。主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者,稟寒水之精,而治熱之在內也。

面赤,酒疱鼻,白癩,赤癩,瘡瘍者,結君火之實,而治熱之在外也。梔子能啟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熱,復能導火熱之氣以下降者,如此。

白話文:

面部發紅、發紅的酒糟鼻、白斑、紅斑和膿瘡的人都積聚了君火的精華,治療熱症在體外。梔子可以啟動寒水之精,清除上升的火熱,還能引導火熱之氣下降,如此。

梔子生用能起水陰之氣上滋,復導火熱以下行,若炒黑則但從上而下,不能起水陰以上滋,故仲祖梔子豉湯生用不炒,有交姤水火,調和心腎之功。而後人委言梔子生用則吐,炒黑則不吐,且以梔子豉湯為吐劑。愚每用生梔及梔子豉湯,並未曾吐。夫不參經旨,而以訛傳訛者,不獨一梔子為然矣。

白話文:

梔子生用能將水陰之氣上升滋潤,又能引導火熱下降運行。若炒黑後則只從上而下作用,不能將水陰之氣上升滋潤。因此,仲祖的梔子豉湯是用生梔子而不炒,有交合水火、調和心腎的作用。而後人卻說梔子生用就會嘔吐,炒黑就不會嘔吐,並且將梔子豉湯當作吐劑。我每次使用生梔子和梔子豉湯,都沒有出現過嘔吐。不參考經書的旨意,而以訛傳訛的,不只是梔子一味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