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18)

1. 蓼實

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浮腫,癰瘍。

(蓼近水濱及下濕處皆有,其類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種。又一種味極辛辣,謂之辣蓼。今時浸水和麵,罯面是為神麯,又取燥末拌糯米飯一團,作酵造酒,而諸蓼與實用之者鮮矣。)

白話文:

蓼實的氣味是辛辣溫熱的,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能使眼睛明亮,溫暖脾胃,增強抵抗風寒的能力,消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臉部浮腫,也能治療癰瘡腫毒。

蓼這種植物在靠近水邊或潮濕的地方都有生長,種類繁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馬蓼、紫蓼、赤蓼、木蓼等七種。還有一種味道非常辛辣,叫做辣蓼。現在人們會將辣蓼浸泡在水中和麵,用來敷在臉上作為神麯使用,也會將乾燥的辣蓼末拌入糯米飯中做成酒麴來釀酒,而其他種類的蓼以及蓼實就很少被使用了。

2. 薇銜

氣味苦平,無毒。主治風濕痹,歷節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瘻,癰腫。(薇音眉。)

(薇銜生漢中川澤及冤句,邯鄲。叢生,葉似茺蔚。有毛赤莖,《本經》名麋銜,一名鹿銜,言麋鹿有疾,銜此草即瘥也。又名吳風草。李時珍曰:按酈道元《水經注》云:魏興、錫山多生薇銜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搖,則吳風當作無風乃通。)

按:月令五月鹿角解,十一月麋角解,是麋鹿有陰陽之分矣。此草稟少陰水火之氣,是以麋鹿咸宜,猶烏藥之治貓狗也。《素問》黃帝問曰: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風,治之以澤瀉、術各三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後飯,先服藥也)。此聖方也。而後世不知用之,誠缺典矣。

白話文:

薇銜,味道苦澀,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各個關節的疼痛、驚風癲癇、吐舌、心悸氣短、俗稱賊風的病症、鼠瘻(淋巴結核)以及癰腫等疾病。(薇的讀音同眉。)

薇銜這種植物生長在漢中地區的河川沼澤和冤句、邯鄲等地。它叢生,葉子像益母草。莖上有毛且呈紅色。《本經》稱它為麋銜,又名鹿銜,意思是麋鹿生病時,銜著這種草就能痊癒。也叫吳風草。李時珍說: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魏興、錫山一帶盛產薇銜草,有風吹時它不倒,沒風時卻會獨自搖晃,所以吳風草應該是「無風」的意思才說得通。

考證:根據《月令》的說法,五月鹿角脫落,十一月麋角脫落,由此可見麋和鹿有陰陽之分。這種草稟受了少陰水火之氣,所以麋和鹿都適合食用,就像烏藥能治療貓狗的疾病一樣。《素問》中,黃帝問道:有一種病,身體發熱、疲倦無力、出汗像洗澡一樣、怕風、氣短,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說:這種病叫做酒風,用澤瀉、白朮各三分,薇銜五分,將這些藥混合後,取三指的量,在飯後服用(飯後服藥是指先服用藥)。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古方。然而後世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實在是失傳的典籍啊。

3. 土瓜根

氣味苦寒,無毒。主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益氣,愈聾。

(土瓜《本經》名王瓜,俗名野甜瓜。月令云:四月王瓜生,即此瓜也。始生魯地平澤田野及人家牆垣籬落間,四月生苗延蔓。其蔓多須葉,如瓜蔞葉,但無叉缺,有毛刺。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熟時赤如彈丸,根如瓜蔞,根之小者,須掘深二三尺,乃得正根。三月採根,陰乾候用。)

愚按:土瓜非世俗所食之王瓜,又非世俗所食之甜瓜。《本經》雖有其名,今人未之識也。因仲景《傷寒論》有土瓜根為導之法,故存之。

(按:月令所謂王瓜者,蔓延而生,莖葉上皆有細毛,其葉圓而上尖,一葉之下輒有一須,遇草木莖葉即能纏繞。六七月開花色黃五瓣,花下蒂長,即其實也。吾杭甚多,凡曠野隙地遍處有之,民間往往認作瓜蔞,高氏以為今人未之識者,蓋以此故耳。)

白話文:

土瓜根的味道苦澀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糖尿病、體內麻痺不仁、瘀血、月經閉止、寒熱交替引起的痠痛,能補益氣力,改善耳聾。

(土瓜在《本經》中稱為王瓜,俗稱野甜瓜。《月令》說:四月王瓜生長,指的就是這種瓜。它最初生長在魯地的平坦田野和人們家的牆邊籬笆旁,四月長出幼苗並蔓延生長。它的藤蔓有很多鬚,葉子像瓜蔞葉,但是沒有缺口,而且有毛刺。五月開黃色花,花下面結子,成熟時呈紅色,像彈丸大小。根像瓜蔞根,較小的根要挖深二三尺才能挖到主根。三月採挖根部,陰乾後備用。)

我認為:土瓜並不是一般人吃的王瓜,也不是一般人吃的甜瓜。《本經》雖然記載了它的名稱,但現在的人已經不認識它了。因為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提到用土瓜根作為引導藥的方法,所以保留了這個紀錄。

(按:月令所說的王瓜,是蔓延生長的,莖和葉子上都有細毛,葉子圓形但頂端尖,一片葉子下面總有一條鬚,遇到草木的莖葉就能纏繞。六七月開黃色五瓣花,花下的蒂長,那就是它的果實。我們杭州有很多這種瓜,凡是空曠的野地到處都有,民間常常把它認作瓜蔞,高氏認為現在的人不認識它,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4. 厚朴

氣味苦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厚朴取其木質樸而皮厚以命名,一名烈樸,又名赤樸,謂其性辛烈而色紫赤也。洛陽、陝西、江淮、河南、川蜀山谷中,往往有之,近以建平、宜都及梓州、龍州者為上。木高三四丈,徑一二尺,肉皮極厚,以色紫油濕潤者為佳,春生葉如槲葉,四季不凋,五六月開紅花,結實如冬青子,生青熟赤,實中有核,其味甘美。厚朴之實,別名逐折。

《別錄》云:主療鼠瘻,明目,益氣。)

厚朴氣味苦溫,色赤性烈,花實咸紅,冬不落葉,肉厚色紫,蓋稟少陽木火之精,而通會於肌腠者也。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者,謂能解肌而發散也。助木火之精氣,故能定肝心之驚悸也。氣血痹者,津液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肝主衝任之血,充膚熱肉,痹則氣血不和於肌腠。

厚朴氣溫色紫,能解氣血之痹而活死肌也。去三蟲者,三焦火氣內虛,則生蟲。厚朴得少陽之火化,而三蟲自去矣。

愚按:厚朴色赤性烈,生用則解肌而達表,稟木火之氣也。炙香則運土而助脾,木生火而火生土也。《金匱》方中厚朴大黃湯,用厚朴一尺,取象乎脾也。

白話文:

厚朴味道苦且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發冷發熱、驚嚇心悸、氣血不通、肌肉壞死,以及去除體內寄生蟲。

(厚朴因為木質樸實且樹皮厚實而得名,又名烈樸、赤樸,意指它性味辛辣且顏色紫紅。在洛陽、陝西、江淮、河南、四川山谷中,經常可以見到,其中以建平、宜都和梓州、龍州產的品質最好。樹木高約十到十三公尺,樹幹直徑約三十到六十公分,樹皮非常厚,以顏色紫紅、油脂豐富、濕潤的為佳。春天長出像槲樹葉子的葉子,四季都不凋零。五六月開紅花,結的果實像冬青子,生長時是青色,成熟時是紅色,果實中有核,味道甘甜。厚朴的果實,別名叫做逐折。

《別錄》記載:主要治療鼠瘻,能使眼睛明亮,增強氣力。)

厚朴氣味苦溫,顏色紅且性味辛烈,花和果實都是紅色,冬天不落葉,樹皮厚實顏色紫紅,可以說稟受了少陽木火的精華,並能通達於肌膚紋理。之所以能治療中風、傷寒、頭痛發冷發熱,是因為它能疏通肌肉紋理而發散邪氣。它能幫助木火的精氣,所以能平定肝心驚悸。氣血不通是因為津液隨著三焦的氣機來溫潤肌肉,肝臟主管衝脈和任脈的血液,滋養皮膚和肌肉,氣血不通時,就會導致氣血不和於肌膚紋理。

厚朴氣溫色紫,能疏通氣血的阻塞,使壞死的肌肉重新恢復活力。去除體內寄生蟲,是因為三焦火氣內虛時,容易產生寄生蟲。厚朴得到少陽火的能量,就可以去除體內的寄生蟲。

我認為:厚朴顏色紅且性味辛烈,生用時可以疏通肌肉紋理而發散邪氣,這是因為它稟受了木火之氣。經過炮製後具有香味,則可以運化脾土、幫助脾胃,這是因為木能生火,火能生土。《金匱要略》的方子中,厚朴大黃湯使用厚朴一尺長,是取它象徵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