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16)

1. 乾薑

氣味辛溫,無毒。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

白話文:

辛溫無毒,能治療胸悶、咳嗽和呼吸不順,溫暖脾胃,止血,促進出汗,驅除風濕疼痛,還可以治療腹瀉,生用效果更好。

(乾薑用母薑曬乾,以肉厚而白淨,結實明亮如天麻者為良,故又名白薑。臨海、章安、漢溫、池州諸處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開化者佳。)

白話文:

乾薑是用母薑曬乾製成的,以肉質肥厚、潔白無瑕,堅實明亮如天麻的為上品,所以又稱白薑。臨海、章安、漢溫、池州等地都能生產乾薑,現在江西、浙江都有,其中三衢開化產的最好。

太陰為陰中之至陰,足太陰主濕土,手太陰主清金。乾薑氣味辛溫,其色黃白,乃手足太陰之溫品也。胸滿者,肺居胸上,肺寒則滿也。咳逆上氣者,手足太陰之氣不相通貫,致肺氣上逆也。溫中者,言乾薑主治胸滿咳逆上氣,以其能溫中也。脾絡虛寒,則血外溢。乾薑性溫,故止血也。

白話文:

太陰是陰中之至陰,足太陰經主濕土,手太陰經主清金。乾薑氣味辛溫,顏色黃白,是手足太陰經的溫性藥品。胸滿是指肺部位於胸部,肺寒就會出現胸滿。咳嗽逆氣是指手足太陰經的氣機不通暢,導致肺氣上逆。溫中是指乾薑主治胸滿咳嗽逆氣,因為它能溫暖中焦。脾絡虛寒,則血會外溢。乾薑性溫,因此能止血。

出汗者,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逐風濕痹者,辛能發散也。腸澼下痢,乃脾臟虛寒。《傷寒論》云: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狀如豚肝。乾薑能溫脾土,故治腸澼下痢。生者尤良,謂生薑能宣達胃氣,用之尤良。

白話文:

多出汗的人,用辛味藥來潤澤,開通腠理,使津液通行,氣機通暢。辛味藥具有發散的作用,所以能驅除風濕痺症。腸胃虛寒引起的泄瀉,叫腸澼下痢。《傷寒論》說:「脾氣虛弱,五液下注,下焦不合,狀如病重的豬肝。」乾薑能溫暖脾胃,所以治療腸澼下痢。生薑效果尤其好,因為生薑能宣通胃氣,用它治療腸澼下痢效果更好。

按:桂枝、葛根、柴胡諸湯,並胃逆嘔吐,表寒諸證,多用生薑。夫生薑乃老薑所生之子薑,主宣達陽明胃土之氣,陽明為太陰之府,故乾薑治脾,生薑治胃,臟腑者,子母之謂也。

白話文:

桂枝、葛根、柴胡等湯藥,都用於治療胃部反胃嘔吐,以及表寒等疾病的症狀,這時多用生薑。生薑是老薑所生的子薑,它的主要功效是宣通胃陽之氣,而胃陽是脾陽的根本,因此乾薑可以治療脾臟疾病,而生薑可以治療胃臟疾病,臟腑之間的關係就像母子一樣。

按:《神農本經》只有乾薑、生薑,而無炮薑,後人以乾薑炮黑,謂之炮薑。《金匱要略》治肺痿,用甘草乾薑湯,其乾薑亦炮,是炮薑之用,仲祖其先之矣。薑味本辛,炮過則辛味稍減,主治產後血虛身熱,及裡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證。若炮製太過,本質不存,謂之薑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質輕浮不實,又不及炮薑之功能矣。

即用炮薑,亦必須三衢開化之母薑,始為有力。今藥肆中多以傷水變味之生薑,曬乾炮用,未免有名無實。

白話文:

《神農本經》裡只有乾薑和生薑,並沒有炮薑。後來的人用乾薑炮製成黑色的,就稱它為炮薑。《金匱要略》中治療肺病的方法之一是甘草乾薑湯,所使用的乾薑也是炮過的,由此可見,炮薑的使用是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生的薑本性辛辣,經過炮製之後,辛辣的味道會稍微減弱。炮薑的主要用途是治療產後血虛身熱、裡寒吐血、衄血、便血等疾病。如果炮製過度,就會失去本身的特性,變成薑炭。薑炭的味道微苦而不辛辣,重量輕浮而不結實,功效不如炮薑。

2. 赤小豆

氣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白話文:

味道甘甜微酸,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體內積水導致的水腫,以及幫助排出膿腫中的膿血。

(赤豆出江淮間,今關西、河北、汴洛皆有,夏至後下種,苗科高尺許,枝葉似豇豆,至秋開花淡銀褐色,有腐氣,結莢長二三寸,皮色微白帶紅,豆如綠豆而色赤,可作粥飯,煮熟罯黯,可作香豉入藥,以緊小而赤黯者為良。豆穀類也,赤小豆乃赤豆之小者,今藥肆中不知以何物,草子赤黑相間者,偽充赤小豆,其謬已甚。夫既名為豆,豈可於谷外求之耶。)

白話文:

(赤小豆出產在江淮之間,如今關中、河北、開封、洛陽等地都有種植。在夏至後下種,幼苗生長到一尺多高,枝葉和豇豆相似。到了秋天,花朵開放,顏色淡銀褐色,有腐爛的氣味。豆莢長二三寸,豆莢皮的顏色微白帶紅,豆子像綠豆,但顏色是紅色的。可以做成粥或飯,煮熟後顏色暗黑,可用來製作香豉和入藥。以顆粒緊密、小而顏色暗紅的為良。赤小豆屬於豆類,而赤小豆是赤豆中較小的品種。如今藥店裡不知用什麼東西來假冒赤小豆,一些草子的顏色是紅色和黑色相間的,偽稱是赤小豆,這種錯誤已經很嚴重了。既然被稱為豆,怎麼可以在穀類以外的地方去尋找呢?)

赤豆煮熟,其味則甘,生時其氣微酸,故曰甘酸平。豆者,水之谷也,其性下沉,是主從上而下,由外而內,色赤屬火,又主從下而上,由內而外。《本經》主下水腫,乃從上而下,由外而內也。排癰腫膿血,乃從下而上,由內而外矣。

白話文:

赤豆煮熟後,味道甘甜,生時氣味微酸,所以說它是甘酸平性的。豆類是水生植物,它的性質往下沉,所以它能從上到下,從外到內治療疾病。赤豆的顏色屬火,所以它還能從下到上,從內到外治療疾病。《本經》記載赤豆主治水腫,就是從上到下,從外到內治療的。赤豆能排膿腫膿血,就是從下到上,從內到外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