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中 本經中品 (3)

回本書目錄

卷中 本經中品 (3)

1. 芍藥

氣味苦平,無毒。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芍藥始出中嶽山谷,今白山、蔣山、茅山、淮南、楊州、江浙、吳松處處有之,而園圃中多蒔植矣。春生紅芽,花開於三月四月之間,有赤白二色,又有千葉、單葉、樓子之不同,入藥宜用單葉之根,蓋花薄則氣藏於根也。開赤花者,為赤芍,開白花者,為白芍。)

白話文:

芍藥最初產自中嶽山谷,現在白山、蔣山、茅山、淮南、楊州、江浙、吳松等地都有生長,而且園圃中種植的也很多。芍藥在春天長出紅色的新芽,在三月到四月之間開花,有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還有千葉(花瓣很多的)、單葉(花瓣少的)和樓子(重瓣的)之分。入藥應採用單葉的根部,因為花瓣薄的話,藥用成分就儲存在根部了。花為紅色的,稱為赤芍;花為白色的,稱為白芍。

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芍藥春生紅芽,稟厥陰木氣而治肝。花開三四月間,稟少陰火氣而治心。炎上作苦,得少陰君火之氣化,故氣味苦平。風木之邪,傷其中土,致脾絡不能從經脈而外行,則腹痛。芍藥疏通經脈,則邪氣在腹而痛者,可治也。心主血,肝藏血,芍藥稟木氣而治肝,稟火氣而治心,故除血痹。

白話文:

最初的氣,是陰風木氣。第二種氣,是少陰君火。芍藥在春天生出紅芽,吸收了陰木氣來治療肝臟。花在三四月間開放,吸收了少陰火氣來治療心臟。炎熱之火會產生苦味,獲得少陰君火的氣化,所以味道是苦平和的。風木之邪,損傷了其中的土,導致脾絡不能從經脈而外行,就會腹痛。芍藥疏通經脈,那麼邪氣在腹中引起的疼痛,就可以治癒。心主血,肝藏血,芍藥吸收木氣來治療肝臟,吸收火氣來治療心臟,所以可以消除血痹。

除血痹,則堅積亦破矣。血痹為病,則身發寒熱。堅積為病,則或疝或瘕。芍藥能調血中之氣,故皆治之。止痛者,止疝瘕之痛也。肝主疏泄,故利小便。益氣者,益血中之氣也。益氣則血亦行矣。

白話文:

如果去除了血痹,那麼堅積也會消散。血痹發作時,身體會畏寒發熱。堅積發作時,則可能出現疝氣或腹中結塊。芍藥能夠調理血中的氣,所以都能夠治療這兩種疾病。芍藥止痛,是止疝氣和腹中結塊的疼痛。肝臟主導疏通,所以芍藥也能利小便。芍藥益氣,是益血中的氣。益氣則血也能夠順暢流動。

芍藥氣味苦平,後人妄改聖經,而曰微酸。元明諸家相沿為酸寒收斂之品,凡裡虛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斂,夫性功可以強辯,氣味不可訛傳,試將芍藥咀嚼,酸味何在?又謂:新產婦人忌用芍藥,恐酸斂耳。夫《本經》主治邪氣腹痛,且除血痹寒熱,破堅積疝瘕,則新產惡露未盡正宜用之。

白話文:

芍藥具有苦平的性質,後人錯誤地修改了經典,將其稱為微微帶酸。元明時代的醫家都認為它是具有收斂作用的寒涼藥物,凡是脾胃虛弱、腹瀉的人,都用來治療收斂止瀉。藥物的性質和功效是可以爭論的,但藥物的氣味卻是不能隨意改變的。您不妨試著咀嚼芍藥,你會發現它有什麼酸味?另外,人們還說新產婦忌用芍藥,恐怕會酸斂傷身。但《本經》記載,芍藥可以治療邪氣腹痛,還能去除血痹、寒熱,破堅積、疝瘕。因此,新產婦惡露未盡,反而更應使用芍藥。

若裡虛下利,反不當用也。又謂:白芍、赤芍各為一種,白補赤瀉,白收赤散,白寒赤溫,白入氣分,赤入血分,不知芍藥花開赤白,其類總一。李時珍曰:根之赤白,隨花之色也。盧子由曰:根之赤白,從花之赤白也,白根固白,而赤根亦白,切片,以火酒潤之,覆蓋過宿,白根轉白,赤根轉赤矣。今藥肆中一種赤芍藥,不如何物草根,兒醫、瘍醫多用之。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而腹瀉,不該再使用芍藥了。有人說:白芍和赤芍是兩種不同的藥材,白芍可以收斂補血,赤芍可以瀉火通便,白芍性寒,赤芍性溫,白芍作用於氣分,赤芍作用於血分,不知道芍藥花開時有白色和紅色兩種,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李時珍說:芍藥根的顏色會隨著花朵的顏色而變化。盧子由說:芍藥根的顏色會隨著花朵的顏色而變化,白根本來是白色的,而赤根也是白色的,切片後,用米酒浸泡一晚,白根會轉白,赤根會轉紅。現在藥房裡有一種赤芍藥,不知道是什麼草的根,兒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經常使用它。

此習焉而不察,為害殊甚。愚觀天下之醫,不察《本經》,不辨物性,因訛傳訛,固結不解,咸為習俗所誤,寧不悲哉。

白話文:

這種習以為常而不察覺的現象,危害着實嚴重。我看天下醫生,沒有認真研究《本經》,不區分藥物性質,以訛傳訛,形成了難以解開的固結,都受了習俗的誤導,怎不令人感到悲哀啊。

2. 芎藭

氣味辛溫,無毒。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

(芎窮今關陝、川蜀、江南、兩浙皆有,而以川產者為勝,故名芎藭。清明後宿根生葉,似水芹而香,七八月開碎白花,結黑子。芎藭之外,次則廣芎,外有南芎,只可煎湯沐浴,不堪入藥。芎藭之葉,名蘼蕪,可以煮食,《本經》列於上品。)

白話文:

川芎在現在的陝西、四川、江南、兩浙都有生產,但以四川產的為最好,所以有芎藭的名稱。清明過後宿根開始產生葉子,像水芹一樣的植物並且有香氣,七八月開碎白色的花,結出黑色的籽。除了「芎藭」,接下來就是廣芎,另外還有南芎,但只能煎湯沐浴,不能用來當藥材使用。芎藭的葉子,名稱是蘼蕪,可以煮食,《本經》把它列入上品。

芎窮氣味辛溫,根葉皆香,生於西川,稟陽明秋金之氣化。名芎藭者,乾為天,為金,芎,芎窿也。藭,窮高也。皆天之象也。主治中風入腦頭痛者,芎藭稟金氣而治風,性上行而治頭腦也。寒痹筋攣緩急者,寒氣凝結則痹,痹則筋攣緩急,馳縱曰緩,拘掣曰急。芎藭辛散溫行,不但上徹頭腦而治風,且從內達外而散寒,故寒痹筋攣,緩急可治也。

白話文:

川芎的氣味辛溫,根和葉都很芳香,生長在四川,稟承著陽明秋金之氣化。名稱中的「芎藭」,「芎」通「穹」,象徵著天。而「藭」則是窮高的意思,都和天有關。川芎主治中風入腦導致的頭痛,因為它稟承了金氣來治療風,再輔以其性上行的屬性,能夠治療頭腦。川芎還可治療寒痹引起的筋攣和緩急。寒氣凝結在體內就會引起痹,痹就會導致筋攣和緩急,鬆馳無力叫緩,拘縮疼痛叫急。川芎辛散溫行,不僅能夠上達頭腦治療風,還能從內及外散寒,所以寒痹筋攣和緩急都能夠治療。

治金瘡者,金瘡從皮膚而傷肌肉,芎藭稟陽明金氣,能從肌肉而達皮膚也。治婦人血閉無子者,婦人無子,因於血閉,芎藭稟金氣而平木,肝血疏通,故有子也。沈括《筆談》云:川芎不可久服、單服,令人暴死。夫川芎乃《本經》中品之藥,所以治病者也,有病則服,無病不宜服。

白話文:

治療金瘡的方法是,金瘡傷到皮膚並傷及肌肉,川芎具有陽明金的氣,能夠直達皮膚及肌肉。治療婦女血閉無子的方法是,婦女無子,是因為血閉,川芎具有金氣,能夠和緩肝氣,使肝血通暢,所以能夠治療婦女血閉無子。沈括在《筆談》中說:川芎不能長期服用,也不能單獨服用,否則會導致暴死。川芎是《本經》中記載的藥物,用來治療疾病,有病才服用,沒有病不應該服用。

服之而病愈,又不宜多服。若佐補藥而使之開導,久服可也。有頭腦中風寒痹筋攣之證,單用可也。遂以暴死加之,謂不可久服、單服,執矣。醫執是說,而不能圓通會悟,其猶正牆而立也與。

白話文:

服用此藥能夠治癒疾病,但不宜多服。如果佐以補藥,以使之發散通暢,長期服用也可以。如有頭腦中風寒痹筋攣等症,單獨使用此藥也可以。現在有人以暴死來比喻、增加服藥後死亡事件,說不可長期服用、單獨服用,這是庸醫的偏見。醫生固執於這種說法,而不能圓通、融會貫通,這就像正著牆壁而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