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崇原》~ 卷上 本經上品 (20)
卷上 本經上品 (20)
1. 橘皮
氣味苦辛溫,無毒。主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辛且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口的積熱和逆氣,能幫助消化飲食。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身體異味,調理氣機,並有助於精神清晰。
(橘生江南及山南山谷,今江浙荊襄湖岺皆有。枝多堅刺,葉色青翠,經冬不凋,結實青圓,秋冬始熟,或黃或赤,其臭辛香,肉味酸甜,皮兼辛苦。)
白話文:
橘子生長在江南和山南的山谷中,如今江浙荊襄湖岺等地都有種植。橘樹枝條繁多,長滿堅硬的刺,葉子顏色青翠,即使是冬天也不會凋謝。橘子果實青色圓潤,在秋冬季節開始成熟,有的橘子是黃色的,有的橘子是紅色的。橘子散發著辛香的氣味,果肉酸甜可口,橘皮既苦又辛辣。
橘實形圓色黃,臭香肉甘,脾之果也。其皮氣味苦辛,性主溫散,筋膜似絡脈,皮形若肌肉,宗眼如毛孔,乃從脾脈之大絡而外出於肌肉毛孔之藥也。胸中瘕熱逆氣者,謂胃上郛郭之間,濁氣留聚,則假氣成形,而為瘕熱逆氣之病。橘皮能達胃絡之氣,出於肌腠,故胸中之瘕熱逆氣可治也。
白話文:
橘子果實形狀圓潤外表黃色,聞起來有香氣,果肉甘甜可口,是脾臟喜愛的食物。橘子皮氣味苦辛,性質偏溫散,皮上的筋脈像絡脈,皮的形狀像肌肉,皮上的小孔像毛孔,橘子皮是從脾脈的大絡中生出來,並外達於肌肉和毛孔。胸中瘕熱逆氣的人,是指胃的上面和周圍,濁氣停留聚集,假氣形成,而導致瘕熱逆氣的疾病。橘子皮可以通達胃絡的氣,使之外出於皮膚和肌肉,因此可以治療胸中的瘕熱逆氣。
利水穀者,水穀入胃,藉脾氣之散精,橘皮能達脾絡之氣,上通於胃,故水穀可利也。久服去臭者,去中焦腐穢之臭氣,而肅清脾胃也。下氣通神者,下肺主之氣,通心主之神,橘皮氣味辛苦,辛入肺,而苦入心也。
白話文:
促進消化:水穀進入胃中,藉助脾臟的精氣來消化吸收,橘皮能使脾臟的氣機通達,向上通於胃,因此可以促進水穀的消化吸收。
去除異味:橘皮能去除中焦腐敗的異味,使脾胃清爽。
理氣安神:橘皮能理肺氣,安神志。橘皮性味辛苦,辛入肺,苦入心。
愚按:上古諸方,只曰橘皮個用不切,並無去白之說。李東垣不參經義,不禮物性,承《雷斆炮製》謂:留白則理脾健胃,去白則消痰止嗽。後人習以為法,每用橘紅治虛勞咳嗽。夫咳嗽非只肺病,有肝氣上逆而咳嗽者,有胃氣壅滯而咳嗽者,有腎氣奔迫而咳嗽者,有心火上炎而咳嗽者,有皮毛閉拒而咳嗽者,有脾肺不和而咳嗽者。《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白話文:
我認為:上古時期的各種方劑,只說橘皮就可以使用,並沒有去除橘皮白色的部分的說法。李東垣不參考經典的理論和藥物的性質,承襲《雷斆炮製》中說:橘皮留著白色的部分可以理脾健胃,去除白色的部分可以消痰止咳。後人習以為常,每每用橘紅來治療虛勞咳嗽。咳嗽不只是肺部疾病,有肝氣上逆而咳嗽的,有胃氣壅滯而咳嗽的,有腎氣奔迫而咳嗽的,有心火上炎而咳嗽的,有皮毛閉拒而咳嗽的,有脾肺不和而咳嗽的。《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咳嗽,不只是肺部。
橘皮里有筋膜,外黃內白,其味先甘后辛,其性從絡脈而外達於肌肉、毛孔,以之治咳,有從內達外之義。若去其白,其味但辛,只行皮毛,風寒咳嗽似乎相宜,虛勞不足,益辛散矣。後人襲方書糟粕,不窮物性本原,無怪以訛傳訛,而莫之止。須知雷斆乃宋人,非黃帝時雷公也。
白話文:
橘皮裡面有一層筋膜,外皮是黃色的,裡面是白色的,橘皮的味道先是甘甜的,後面是辛辣的,它的藥性從經絡脈脈中到達肌肉、毛孔,用它來治療咳嗽,就有從內部到達外部的道理。如果把橘皮白色的筋膜去除,橘皮的味道只剩下辛辣,只能作用於皮膚、皮毛,似乎適合治療風寒咳嗽,但對於虛勞不足的人來說,辛散的效果反而有害。後代的人抄襲古方書中的糟粕,不探究物質的本性,難怪以訛傳訛,卻沒有人制止這種錯誤。要知道雷斆是宋朝人,而不是黃帝時代的雷公啊。
業醫者當以上古方製為準繩,如《金匱要略》用橘皮湯治乾嘔噦,義可知矣。日華子謂: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湯飲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飲而行於皮膚也。夫橘皮從內達外,凡汗多里虛,陽氣外浮者,宜禁用之。
白話文:
從事醫業的人應該以古代的方劑作為準則,例如:《金匱要略》中使用橘皮湯治療乾嘔呃逆,道理可以由此得知。日華子說:橘瓤上的筋膜,可以治療口渴嘔吐,煎湯飲用效果很好。這是因為橘皮湯能夠使胸中的飲邪通過皮膚排出。橘皮從內達外,凡是汗多、體虛、陽氣外浮的人,都應該禁用橘皮。
2. 青橘皮(附)
氣味苦辛溫,無毒。主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圖經本草》附。)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辛且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幫助消化,消除積結以及改善膈氣的症狀。
3. 橘核(附)
氣味苦平,無毒。主治腎疰腰痛,膀胱氣痛,腎冷。(《日華本草》附。)
白話文:
這藥材味道苦,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腰痛、膀胱氣痛以及腎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