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上 本經上品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本經上品 (18)

1.

氣味辛溫,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本經》有牡桂、菌桂之別,今但以桂攝之。桂木臭香,性溫,其味辛甘。始出桂陽山谷及合浦、交趾、廣州、象州、湘州諸處。色紫黯,味辛甘者為真。若皮色黃白,味不辛甘,香不觸鼻,名為柳桂,又名西桂。今藥肆中此桂居多。真廣者,百無一二。西桂只供發散,不能助心主之神,壯木火之氣,用者不可不擇。上體枝幹質薄,則為牡桂。牡,陽也。

白話文:

《本經》中將桂木分為牡桂和菌桂兩種,現在都統稱為桂。桂木有一股辛香氣味,性質溫熱,味道辛辣甘甜。產地主要分佈在桂陽山谷、合浦、交趾、廣州、象州、湘州等地。其中,顏色紫黑,味道辛辣甘甜的桂木是真桂。如果桂木的皮色發黃發白,味道不辛辣甘甜,香味不濃鬱,則叫做柳桂或西桂。現在藥店裡大多都是這種桂木,真正的廣桂很少,比例不到百分之一。西桂只能用於發散,不能增強心臟的功能,也不能壯陽益氣。因此,使用桂木時一定要仔細挑選。枝幹質地細膩的桂木是牡桂。牡,意為陽性。

枝幹治陽本乎上者,親上也。下體根荄質厚,則為菌桂。菌,根也。根荄治陰本乎下者,親下也。仲祖《傷寒論》有桂枝加桂湯,是牡桂、菌桂並用也。又云:桂枝去皮,去皮者,只取稍尖嫩枝,外皮內骨皆去之不用。是枝與干又各有別也,今以枝為桂枝,干為桂皮,為官桂,即《本經》之牡桂也。

白話文:

樹枝和樹幹是用來治療本於上焦的陽證,所以「桂枝」偏於上部。樹體下部的根部結實粗厚,便是「菌桂」。「菌」是「根」的意思。樹根可以治療本於下焦的陰證,所以「菌桂」偏於下部。仲祖在《傷寒論》中提到「桂枝加桂湯」,就是牡桂和菌桂一起用的方劑。仲祖又說:「桂枝去皮」,是指只取稍尖嫩的樹枝,外皮和內骨都要去除不用。所以,樹枝和樹幹又有區別,現在把樹枝稱為「桂枝」,把樹幹稱為「桂皮」,又叫「官桂」,就是《本經》中所說的「牡桂」。

根為肉桂,去粗皮為桂心,即《本經》之菌桂也。生髮之機在於乾枝,故錄《本經》牡桂主治,但題以桂而總攝焉。)

白話文:

根部為肉桂,去粗皮後為桂心,就是《本經》所說的菌桂。生髮的作用在於乾枝上,所以錄《本經》牡桂的主治,但題目以桂來總攝。

桂木凌冬不凋,氣味辛溫,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上氣咳逆者,肺腎不交,則上氣而為咳逆之證。桂啟水中之生陽,上交於肺,則上氣平而咳逆除矣。結氣喉痹者,三焦之氣,不行於肌腠,則結氣而為喉痹之證。桂秉少陽之木氣,通利三焦,則結氣通而喉痹可治矣。

白話文:

桂樹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謝,其氣味辛溫,顏色紫紅,是水中生長的木火。患有上氣咳逆的人,是肺腎不交,肺氣上逆而出現咳逆的症狀。桂樹能夠激發水中之陽,上升交接於肺,使上氣平復,咳逆消除。患有結氣喉痹的人,是三焦之氣不能運行於肌腠,於是結氣成為喉痹的症狀。桂樹秉承少陽之木氣,能通利三焦,使結氣通暢,喉痹得以治癒。

吐吸者,吸不歸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氣與上氣相接,則吸入之氣,直至丹田而後出,故治吐吸也。關節者,兩肘兩腋、兩髀兩膕,皆機關之室。周身三百六十五節,皆神氣之所遊行。桂助君火之氣,使心主之神,而出入於機關,遊行於骨節,故利關節也。補中益氣者,補中焦而益上下之氣也。

白話文:

吐氣和吸氣,吸氣不歸於丹田,就會吐出來。肉桂能夠引導下氣與上氣相接,這樣吸入的氣,就會直達丹田然後呼出,所以能夠治療吐氣和吸氣的問題。關節,是指兩肘兩腋、兩髀兩膕,都是機關所在的部位。全身上下三百六十五節,都是神氣所遊行的地方。肉桂能夠幫助君火之氣,使心主之神,出入於機關,遊行於骨節,所以能夠利於關節。補中益氣,是指補益中焦,而增益上下之氣。

久服則陽氣盛而光明,故通神。三焦通會元真於肌腠,故輕身不老。

2. 羌活

氣味苦甘辛,無毒。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痙,女人疝瘕。久服輕身耐老。(甘辛舊本作甘平,誤,今改正。)

白話文:

這味中藥有苦、甘、辛三種味道,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疾病,可以止痛,治療奔豚、癇痙,女人的疝瘕。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緩衰老。(「甘辛」一詞,舊版本中寫作「甘平」,這是錯誤的,現已更正。)

羌活始出壅州川穀及隴西南安,今以蜀漢、西羌所出者為佳。《本經》只言獨活,不言羌活,說者謂其生苗,一莖直上,有風不動,無風自搖,故名獨活。後人以獨活而出於西羌者,名羌活。出於中國,處處有者,名獨活。羌活色紫赤,節密輕虛。羌活之中復分優劣,西蜀產者,性優。

白話文:

羌活最早出產於壅州川穀和隴西的西南安,如今以蜀漢、西羌出產的品質最佳。《本經》中只提到獨活,沒有提到羌活,有人說它是因為獨活的幼苗一莖直上,微風不動,無風自搖,因此得名獨活。後來人們將出產於西羌的獨活稱為羌活,出產於中原各地,到處都有的還是稱為獨活。羌活的顏色是紫紅色,節密而輕飄。羌活的品質也有優劣之分,西蜀產的品質最佳。

江淮近道產者,性劣。獨活出土黃白,曬乾褐黑,緊實無節,其氣香烈,其味辛腥。)

羌活初出土時,苦中有甘,曝乾則氣味苦辛,故《本經》言氣味苦甘辛,其色黃紫,氣甚芳香,生於西蜀,稟手足太陰金土之氣化。風寒所擊,如客在門而扣擊之,從皮毛而入肌腠也。羌活稟太陰肺金之氣,則御皮毛之風寒。稟太陰脾土之氣,則御肌腠之風寒,故主治風寒所擊。

白話文:

羌活初出土時,既有苦味也有甘味,曬乾後氣味則變為辛甘,因此《本經》載有其氣味苦甘辛,其顏色黃中帶紫,具有十分芬芳的氣味,產於西蜀,吸收金土之氣成形。如遇風寒襲擊,就像客人站在門口敲門,從皮毛進入肌肉和骨骼。羌活秉持太陰肺金之氣,則能防止皮毛遭受風寒。秉持太陰脾土之氣,則能保護肌肉與骨骼不受風寒侵襲,所以主治風寒襲擊。

金瘡止痛,稟土氣而長肌肉也。奔豚乃水氣上奔,土能御水逆,金能益子虛,故治奔豚。癇痙、風癇、風痙也。金能制風,故治癇痙。肝木為病,疝氣,瘕聚。金能平木,故治女子疝瘕。久服則土金相生,故輕身耐老。

白話文:

金瘡止痛,是因爲金性屬土,土氣能生長肌肉。奔豚病是因爲水氣上奔,土能剋制水氣,金能補腎氣虛,所以能治療奔豚病。癇痙,是因爲風邪引起的痙攣。金能制風,所以能治療癇痙。肝木過旺爲病,會出現疝氣、瘕聚。金能平抑肝木,所以能治療婦女的疝瘕病。久服金藥,則土金相生,所以能輕身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