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張志聰歿而書未成,後由弟子高世栻續成

《本草崇原》~ 卷上 本經上品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本經上品 (14)

1. 覆盆子

氣味酸平,無毒。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人堅,強志倍力,有子。久服輕身不老。

(《別錄》名覆盆。《本經》名蓬虆。始出荊山平澤及冤句,今處處有之。藤蔓繁衍,莖有倒刺,就蒂結實,生則青黃,熟則紫黯,微有黑色,狀如熟椹,至冬苗葉不凋。馬志曰:蓬虆乃覆盆之苗,覆盆乃蓬虆之子。李時珍曰:蓬虆、覆盆一類二種,覆盆早熟,蓬虆晚熟。然近時只知有覆盆,不知有蓬虆矣。愚以覆盆、蓬虆功用相同,故合而為一。)

白話文:

覆盆,也叫蓬虆,最初產於荊山平澤和冤句,現在各地都有。藤蔓繁衍,莖上有倒刺,結實於蒂,生時青黃色,熟時紫黯色,略帶黑色,形狀像熟的桑椹,冬天苗葉不凋零。馬志說:蓬虆是覆盆的苗,覆盆是蓬虆的果實。李時珍說:蓬虆和覆盆是同一類的兩種植物,覆盆早熟,蓬虆晚熟。但現在人們只知道覆盆,不知道蓬虆了。我看覆盆和蓬虆的功效相同,所以合二為一。

《本經》名蓬虆,以其藤蔓繁衍,苗葉不凋,結子則蓬蓬而虆虆也。《別錄》名覆盆,以其形圓而扁,如釜如盆,就蒂結實,倒垂向下,一如盆之下覆也。氣味酸平,藤蔓繁衍,具春生夏長之氣,覆下如盆。得秋時之金氣,冬葉不凋。得冬令之水精,結實形圓。具中央之土氣,體備四時,質合五行,故主安五臟。

白話文:

《本經》將它取名為「蓬虆」,是因為蓬虆的藤蔓茂密,生長旺盛,葉子四季常青,結子時蓬蓬勃勃,虆虆繁榮。《別錄》將它取名為「覆盆」,是因為覆盆的形狀又圓又扁,像釜又大,像盆石小,結實於蒂,向下倒垂,就像倒立的盆子一般。蓬虆的氣味酸平,藤蔓茂密,具有春生夏長的天地之氣。形狀覆下如盆,得到秋天時的金氣,所以冬天葉子也不會凋謝。結實形狀圓滿,得到冬天水精,而結實的形狀圓滿。具有中央的土氣,一年四季體現完全,質地與五行相合,因此可以主安五臟。

腎受五臟之精而藏之,故益精氣而長陰。腎氣充足,則令人堅,強志倍力,有子。是覆盆雖安五臟,補腎居多,所以然者,水天上下之氣,交相輪應也。天氣下覆,水氣上升,故久服輕身不老。

白話文:

腎臟儲藏著身體五臟精華,因此能增加精氣並增長陰氣。腎氣充足,就能使人堅強,意志堅定,精力充沛,並且能夠生育子嗣。覆盆子能夠安撫五臟,但主要還是補腎,這是因為水天上下之氣互相交替呼應所造成的。天氣下降,水氣上升,所以長期服用覆盆子就能使身體輕盈不老。

2. 菟絲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別錄》云:久服明目、輕身延年。

(菟絲子《爾雅》名玉女。《詩》名女蘿。始出朝鮮川澤田野,蓋稟水陰之氣,從東方而生,今處處有之。夏生苗,如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繞而上,其根即絕於地,寄生空中,無葉有花,香氣襲人,結實如秕豆而細,色黃。法當溫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乾搗用。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餅,焙乾用。)

白話文:

菟絲子,在《爾雅》中也稱「玉女」,在《詩經》中則稱「女蘿」。它最初出現在朝鮮的川澤田野中,因吸取了水陰之氣,所以從東方生長而出,現在各地都有分佈。夏天時長出嫩苗,如絲般蔓延在地面上,不能自行生長,需要依附其他草木的莖梗才能往上纏繞,其根部便會斷絕於地下,寄生在空中。菟絲子沒有葉子,但有花,花香襲人;結出的果實如稻穀般細小,呈黃色。

菟絲子的使用上,通常先將它用溫水沖洗乾淨,去除沙泥,再用酒浸泡一整夜,然後取出曝曬乾燥並搗碎即可使用。另外一種方法是將菟絲子用酒浸泡四五天,然後蒸曬四五次,研磨成餅狀,再焙烤乾燥即可使用。

凡草木子實,得水濕清涼之氣後能發芽。菟絲子得沸湯火熱之氣,而有絲芽吐出,蓋稟性純陰,得熱氣而發也。氣味辛甘,得手足太陰天地之氣化,寄生空中,絲莖繚繞,故主續絕傷。續絕傷,故能補不足。補不足,故能益氣力。益氣力,故能肥健人。兔乃明月之精,故久服明目。陰精所奉其人壽,故輕身延年。

白話文:

所有草木的種子,遇到水濕清涼之氣後,便能發芽。菟絲子的種子,遇到沸湯的火熱之氣,竟會發出絲狀的芽來,這是因為它秉性純陰,遇到熱氣則發芽。它的氣味辛甘,融合了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天地之氣,寄生在空中,絲莖繚繞,因此主治治療斷絕的傷口。治療斷絕的傷口,所以能夠補充不足。補充不足,所以能夠增強氣力。增強氣力,所以能夠使人肥胖強健。兔子是明月之精,因此長期服用菟絲子能夠明目。陰精所奉養的人會長壽,因此服用菟絲子可以使人輕身延年。

3. 沙參

氣味苦,微寒,無毒。主血結驚風,除寒熱,補中,益肺氣。《別錄》云:久服利人。

沙參一名白參,以其根色名也。又名羊乳。俚人呼為羊婆奶,以其根莖折之皆有白汁也。始出河內川穀及冤句、般陽,今淄齊,潞隨,江淮,荊湖州郡,及處處山原有之。喜生近水沙地中。)

白話文:

沙參也叫白參,因它的根部顏色而得名。別名羊乳。民間也俗稱它為羊婆奶。因為它的根部和枝莖折斷後,都會流出白色的汁液。最早產於河內川穀以及河南南陽市、湖北隨州市等地。現在,山東淄博、山東濟南、山西潞城、山東西隨、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都出產沙參。它喜歡在靠近水源的沙地中生長。

沙參生於近水之沙地,其性全寒,苦中帶甘,故曰微寒,色白多汁,稟金水之精氣。血結驚氣者,榮氣內虛,故血結而驚氣也。寒熱者,衛氣外虛,故肌表不和而寒熱也。補中者,補中焦之精汁。補中則血結驚氣可治矣。益肺者,益肺氣於皮毛,益肺則寒熱可除矣。所以然者,稟水精而補中,稟金精而益肺也。久服則血氣調而榮衛和,故利人。

白話文:

沙參生長在靠近水源的沙地,它的性質很寒冷,味道苦中帶甜,所以說它微寒,顏色白色多汁,具有金水之精氣。血結驚氣的人,榮氣內虛,所以血結而驚氣。寒熱的人,衛氣外虛,所以肌表不和而寒熱。補中,是補益中焦的精汁。補益中焦,則血結驚氣就可以治癒了。益肺,是增益肺氣於皮毛,增益肺氣,則寒熱就可以消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沙參稟受水精而補中,稟受金精而益肺。長期服用沙參,則血氣調和而榮衛和順,所以對人體有益。

愚按:《本經》人參味甘,沙參味苦,性皆微寒。後人改人參微溫,沙參味甘,不知人參味甘,甘中稍苦,故曰微寒。沙參全寒,苦中帶甘,故曰微寒。先聖立言自有深意,後人不思體會而審察之,擅改聖經,誤人最甚。

白話文:

我的看法是,《本經》中的人參是甘味的,沙參是苦味的,性質都微寒。後世的人改寫人參為微溫,沙參為甘味,不知道人參是甘味,甘味中帶點苦,所以說它微寒。沙參完全是寒性藥物,苦味中帶點甘味,所以說它微寒。先賢們說出這些話語都有深層的含義,後世的人不仔細思考體會並審慎地觀察,擅自更改經典,對世人的益處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