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端章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卷第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1)

1. 卷第四

《產育保慶集方》,余收產論二十一篇,議論精確,無所不究。蓋國醫博極方書,所得之妙,惜乎有其說而無其方。郭君稽中為時良醫,尤長於治產,故其切脈、用藥屢取奇功。一日願以所收家方,附於諸論之末,遂編為一集,真濟眾之異書也。古人謂:為人子而不學醫者,為不孝。則有方論而不傳於世者,其可謂之仁哉。大觀三年九月五日,濮陽李師聖述。

白話文:

《產育保慶集方》這本書,我收集了二十一篇關於生產的論述,這些論述精闢準確,沒有遺漏任何細節。國醫廣泛研究各種醫書,得到許多奧妙之處,可惜的是,有些只有理論卻沒有實際的藥方。郭稽中先生是當代優秀的醫生,尤其擅長治療婦產科疾病,所以他診脈和用藥常常有奇效。有一天,他願意將收集的家傳藥方,附在這些論述的後面,於是就編輯成這本書,這真是一本能夠幫助許多人的奇書啊。古人說:「身為人子卻不學醫術,是不孝的行為。」那麼,有藥方和理論卻不傳於世的人,能稱得上是仁慈嗎?大觀三年九月五日,濮陽的李師聖撰寫。

2. 二十一論並增入十八論

(李師聖編論郭稽中附方)

第一論曰:熱疾,胎死腹中者,何。

答曰:因母患熱疾,至六七日以後,臟腑熱極,熏蒸其胎,是以致死。緣兒死身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暖其胎,須臾胎氣溫暖,即自出。何以知其胎之已死,但看產婦舌色青者,是其驗。黑神散二方。

黑神散

桂(去粗皮,不見火,銼碎),當歸(洗,去蘆須,切,焙),芍藥(洗,銼),甘草(炙,銼),生乾地黃(溫湯洗淨,銼,忌冷水),乾薑(宜用炒生薑代之。各一兩),附子(半兩,炮去皮臍),雄黑豆(二兩,小者是,炒焦去皮)

上為末,每服一錢匕,空心溫酒調下。

蒲黃黑神散(此方十八論云。產前、產後一切疾皆治之。)

雄黑豆(二兩,小者是,去皮秤),當歸(洗,去蘆並須,切,焙),芍藥(洗,銼),甘草(炙,銼),乾薑(炮,銼),肉桂(去皮,銼,不見火),生乾地黃(溫湯洗,銼,焙,忌冷水),蒲黃(銀石器內微炒,令赤或以紙辛銚子內炒,紙黃為度,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若三十已人及生產少婦人不用桂、乾薑,入炒生薑、紅花代之。生薑、紅花各用二兩,經洗者並焙乾。

第二論曰:胎衣不下者,何。

答曰:母生子訖,血流入衣中,衣為血所脹,其故不得下。治之稍緩,脹滿腹中,漸次上衝,心胸疼痛,喘急者,難治。但服奇命丹以速去衣中之血,血散脹消,胎衣自下而無所患。

奪命丹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切),牡丹皮(一兩,洗,銼),乾漆(一分,搗碎,炒煙盡)

上為末,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如桐子大。溫酒下五十丸,不以時候。

又十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逐去衣中血,即胎下或帶斷,亦同。

第三論曰:難產者,何。

答曰:胎側有成形塊,呼為兒枕。子欲生時枕破,與敗血裹其子,故難產。但服勝金散,逐其敗血,即自生成。若逆生、橫生,並皆主之。

勝金散

麝香(一錢,共研為細末),鼓(一兩,用舊青皮裹了燒,令通紅,急以乳捶研為末)

上為末,取秤捶燒紅,以酒淬之,調下藥一錢匕。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解其敗血,即自生也,或橫生、逆生、胎衣不下,此藥悉治。

第四論曰:產後血運者,何。

答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之,病必難愈,但服清魂散,自瘥。

清魂散

澤蘭葉(揀淨),人參(去蘆。各一分),荊芥穗(一兩,曬),芎(半兩,洗,銼),甘草(二錢,炙,銼)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熱湯、溫酒各小半盞調勻,急灌之。下咽喉即開眼氣定,省人事。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自瘥。

第五論曰:產後口乾、痞悶者,何。

答曰:產後宮胃大虛,血氣未定,食麵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脘,上熏腦中,是以口乾、煩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一但服見現丸,自瘥。

見現丸

薑黃(片子者,銼),荊三稜(煨,乘熱撕碎,焙乾用),蓽澄茄(不得用火炒),陳皮(去白),高良薑(銼碎,炒),人參(去蘆,切片),蓬莪朮(煨,乘熱撕,銼,焙乾用)

上七味等分為末,用細切蘿蔔慢火煮,令爛,研細,將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蘿蔔湯下,不以時候。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自瘥。

第六論曰:產後乍寒乍熱者,何。

答曰:陰陽不和,敗血不散,皆令乍寒乍熱。產後血氣虛損,陰陽不和,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陰陽相乘,則或寒或熱。若因產勞傷臟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血敗不散,入於肺則熱,入於脾則寒。醫人若誤作瘧疾治之,則繆矣。陰陽不和,宜增損四物湯。敗血不散,宜奪血丹。

又問:二者何以別之。

答曰: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它證者,陰陽不和也。

增損四物湯

當歸(洗去土,並蘆須切,焙),芍藥(洗,銼),人參(去蘆,切片),川芎(洗,銼。各一兩),甘草(四錢,炙),乾薑(一兩,宜用生薑代之)

上為末,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六分,去滓,微熱服,不以時候。

奪命丹(見第二論)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自瘥。

第七論曰:產後四肢虛腫者,何。

答曰: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循經流入於四肢,留留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血氣與水氣不同。凡治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之。夫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因致夭枉。但服調經散,血行腫消,即愈。

調經散

沒藥(令研),琥珀(研。各一錢),桂(去粗皮,不見火銼),芍藥(赤者,洗,銼),當歸(去蘆須,切。各一錢),細辛(去葉,銼),麝香(研。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匕,生薑汁、溫酒各少許,調勻服之。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後服轉藥,瀉下惡物,自瘥。轉藥是黑神丸,在第十二論後。

第八論曰:產後乍見鬼神者,何。

答曰:心主身之血脈,因產傷耗血脈,心氣則虛,敗血停積,上于于心,心不受觸,遂致心中煩燥,臥起不安,乍見鬼神,言語顛倒,醫工不識,呼為風邪,如此治之,必不得愈。但服調經散,每服加生龍腦一捻,得睡即安,方見第七論。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自安。

第九論曰:產後月內不語者,何。

答曰:人心有七孔三毛,產後血虛氣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令不語。如此但服七珍散,即瘥。

七珍散

人參(去蘆,切片),石菖蒲(節密者,銼),川芎(洗,銼,焙),熟乾地黃(各一兩),細辛(一錢,去葉),防風(去苗,銼),硃砂(研,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蒲荷湯調下,不以時候。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便安。

第十論曰:產後腹痛,又瀉痢者,何。

答曰: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滿月,飲冷當風,則寒邪乘虛進襲,留於盲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泄腹鳴,或下赤白,腹脅䐜脹,或走痛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則禍不旋踵,謹之謹之。

調中湯

高良薑(銼,油炒),當歸(洗,去蘆須,切,焙),桂(去皮,不見火銼),白芍藥(洗,銼),附子(炮,去皮臍),川芎(洗。各一兩),甘草(半兩,炙,銼)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用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又十八論云:急服蒲黃黑神散,後服調中湯。

第十一論曰:產後遍身疼痛者,何。

答曰:產後百節開放,血脈流走,遇氣弱,則經絡、肉分之間,血多留滯,累日不散,則骨節不利,筋脈引急,故腰背不得轉側,手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踢,手足厥冷,變生他病。但服趁痛散,以嘿除之。

趁痛散

牛膝(切,酒浸一宿,控干,慢火炒,焙乾),當歸(去蘆須,先切,焙),白朮(銼碎,焙乾),黃耆(蜜炙,銼),桂(去皮,不見火銼),獨活(去蘆,銼,川中者尤佳),生薑(切。各半兩),薤白(洗,切,銼),甘草(炙,銼。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五盞煎至兩盞,去滓,熱服一盞,次一盞續,後再暖服,不拘時候。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即愈。

第十二論曰:產後大便秘澀者,何。

答曰:產臥,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有燥糞在臟腑,以其乾澀,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若誤以為有熱而投之以寒藥,則陽消陰長,變動百出,性命危矣。

麻仁丸

麻仁(研碎),枳殼(去穰,銼,炒微黃),人參(去蘆,切片),大黃(煨,銼。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溫湯下二十丸,未通加丸數。

又十八論云:產後小便出血,大便滯痛者,何。

答曰:敗血流入大小腸,大小腸澀滯,致小便澀寒,大便艱難。人多不識,作五淋治之,不愈,但服蒲黃黑神散,後服黑神丸,取下惡物,即安。

黑神丸

巴豆(去皮,以水二碗煮盡為度,去心膜,細研,去油),黑附子(炮,去皮臍,切片),肉桂(去皮,不見火銼),白乾薑(炮,銼。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熱茶下,再以熱茶投之,即行。前第七論中雲轉藥者,即是此方,切不可服尋常取積藥。

第十三論曰:產後血崩者,何。

答曰:產臥傷耗,經脈未得平復而勞役損動,致血暴崩下,淋瀝不止,或因鹹酸不節,傷蠹榮衛,氣衰血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以止。

固經丸

艾葉(揀淨,銼碎,炒黃),赤石脂,補骨脂(略炒香),木賊(去根節。各半兩),附子(一枚,炮,去皮臍,切片)

上為末,陳米飲和丸桐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得。如陳米飲難丸,即入雪糕少許搜和,即易丸也。

又十八論云:但服蒲黃黑神散及黑神丸,立瘥。

第十四論云:產後腹脹悶滿,嘔吐不定者,何。

答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得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療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巨勝湯必瘥。

巨勝湯

赤芍藥(洗,銼),半夏(湯洗七次,切碎),澤蘭葉(洗曬),人參(去蘆,切片),陳皮(去白),甘草(炙,銼。各一錢),生薑(半兩)

上為粗末,用水一碗,同煎至二盞,去滓,微熱,分三服。

又十八論云:急服蒲黃黑神散,次服黑神丸,吐出惡物,即安。

第十五論曰: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何。

答曰:陽明者,經脈之海,起於鼻,交額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產後氣消血散,榮衛不理,散亂入於諸經,卻還不得,故令口鼻黑起及變鼻衄。此緣產後虛熱,變生此疾,其疾不可治,名曰:胃絕肺敗。遇有此疾,急取緋線一條,併產婦頂心發兩條,系兩中指上節,即止,無藥可療,亦壓禳之一端也。

又十八論曰:產後口鼻黑氣起者,何。

答曰:產後敗血入臟腑即滿,衝於頭目,卻還不得,口乾舌焦,鼻衄黑氣,是產後熱變作此候,不可治也,名曰:敗肺。

第十六論曰:產後喉中氣急喘者,何。

答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隨上下,謂之榮衛。因產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所主,獨聚於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若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奪命丹,血去喘息自止。奪命丹方見第二論。

又十八論曰:產後喉中氣急,喘者,何。

答曰:產後敗血過於心,轉於喉中,此不可治也。

第十七論曰:產後中風者,何。

答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床,或一月之內,百日之中,傷於房室,或懷憂發怒,擾蕩沖和,或因灼艾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瞤搐,以漸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爾中風所得也。

第十八論曰:產後心痛者,何。

答曰:心者,血之主。人有伏宿寒,因產大虛,寒搏於血,血凝不得消散,其氣逆上,衝擊於心之絡脈,故心痛,但以大岩蜜湯治之,寒去則血脈溫而經絡通,心痛自止。若誤以為有所傷,療之則虛極,寒益甚矣。心絡寒甚,傳心之正經,則變為真心痛。真心痛者,朝發夕死,夕發朝死,藥不可輕用如些。

大岩蜜湯方

熟乾地黃(洗,酒浸一宿,焙,銼用),當歸(洗,去蘆須,切,焙),吳茱萸(揀去枝梗),獨活(洗,蜀中者尤佳),芍藥(洗,銼),乾薑(炮,銼),甘草(炙,銼),桂(去皮,不見火銼),小草(遠志葉。各一兩),細辛(半兩,去葉,勿用馬蹄香)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用水三大盞,煎一盞,去滓,再入蜜一匙,又同煎三兩,沸,微熱服,食前。

第十九論曰: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者,何。

答曰:產臥,血虛生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而為腳氣之疾。其狀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服小續命湯兩、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逐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疾益增劇。

小續命湯

人參(去蘆,切片),黃芩(尖如錐者),桂(去粗皮,不見火),麻黃(去節),防己(銼碎),川芎(洗,銼),芍藥(洗),甘草(炙),白朮(銼。各一兩),附子(一個,去皮臍),防風(一兩半,去苗),生薑(五兩,洗,去皮,切)

上為粗散,每服半兩,用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第二十論:產後汗出多而變痙風者,何。

答曰:產後血虛,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痙風也。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須臾十發,氣息如絕。宜速斡口灌小續命湯,稍緩即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可治。此方不特治產婦,凡男女偶中此疾,急以此藥灌之,無不愈也,或服它藥,則不及矣。

第二十一論曰:產後所下過多,虛極生風者,何。

答曰:婦人以榮血為主。因產血下太多,氣無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瞑,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如此急服濟危上丹神良,以風藥治之則誤矣。

濟危上丹

乳香(以竹葉盛,又以竹葉覆上,熨斗略熨過,即研成末),五靈脂(不夾石者,研),硫黃(研如粉),太陰玄精石(研),陳皮(去穰,銼碎),桑寄生(銼),阿膠(銼碎,用蛤粉炒泡起,篩去蛤粉用),卷柏(生用。各一兩)

上將上四味同研勻,石器內微用火炒動勿令焦,炒了再研極細後,入余藥末,用地黃汁打糊丸梧桐子大。產後溫酒下二十丸,當歸酒亦得。

又十八論曰:產後血氣通肺,上氣咳嗽,多縱睡者,何。

答曰:產後滿月,血脈未通,好食熱面,壅結成痰,或有氣塊。發時衝心,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背膊痠疼,睡夢驚狂,體虛無力,時有汗出。心痛,月候不來,名曰:敗症,腹痛繞臍,面色微赤,因此不療,縱然得效,三兩日又發,急服黑神散,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