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12)
卷之九 (12)
1. 胎墮後為半產
夫妊娠日月未足,胎氣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蓋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顛撲閃墜,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皆令半產。仲景謂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是也。
白話文:
如果懷孕的時間沒有滿足,胎兒發育不完全就分娩的,稱為半產。這通常是由於孕婦的沖任二氣虛弱,不能滋養胎兒,胎氣不穩固所致;或者是因為跌倒、閃失,導致氣血損傷;或是因為熱病、溫瘧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半產。仲景說:「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的半產漏下就屬於這種情況。
又云:半產俗呼小產,或三四月,或五六月,皆為半產,以男女成形故也。或因憂恐大棗暴怒,或因勞力打撲損動,或觸冒暑熱,忌黑神散,恐犯熱藥,轉生他疾,宜玉燭散、和經湯之類。《便產須知》云:小產不可輕視,將養十倍於正產可也。又云:半產即肌肉腐爛,補其虛損,生其肌肉,益其氣血,去其風邪,養其臟氣,將養過於正產十倍,無不平復,宜審之。
白話文:
又說:半產俗稱小產,不論是懷孕三、四個月或五、六月的時候,都叫半產,因為胎兒的男女形狀已經形成了。有的半產是因為憂慮、恐懼、暴怒,有的則是因為勞累、被打傷以及受到驚嚇或者暑熱引起的,這時忌服「黑神散」,以免遇到熱藥,反而轉變成其他的疾病。宜服「玉燭散」、「和經湯」這一類的藥物。《便產須知》中說:小產不可輕視,將養要比正常分娩時多十倍纔好。又說:半產即肌肉腐爛,應補虛損,生肌肉,益氣血,去風邪,養臟氣,將養的程度要比正常分娩時多出十倍,沒有不痊癒的,應慎重地治療。
薛氏,曰:小產重於大產,蓋大產如慄熟自脫,小產有如生採,破其皮殼,傷其根蒂也。但人輕忽致死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若產而血不止,人參黃耆湯補之;若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主之;胎氣弱而小產者,八珍湯固之;若血出過多而發熱者,聖愈湯;汗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瞤筋惕,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薑、附。東垣云:晝發熱而夜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安靜而夜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分也;如晝夜俱發熱者,是重陽無陰也,當峻補其陰。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若陽氣自旺者,四物二連湯;陽氣陷於陰者,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四物湯;無火者,八味丸;無水者,六味丸。
白話文:
薛氏說:小產比大產更嚴重。因為大產就像栗子熟了自然脫落,小產就像生採,會破壞其外皮,損傷其根基。但很多人輕忽小產而導致死亡,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元氣,生長新血,祛除瘀血。
如果胎兒尚未足月,疼痛並想要生產,可以用芎歸補中湯加倍知母來止住生產;如果生產後血流不止,可以用人參黃耆湯來補益;如果生產後心腹疼痛,可以用當歸川芎湯來治療;如果胎氣虛弱而小產,可以用八珍湯來固攝胎氣;如果血流過多並發熱,可以用聖愈湯;如果出汗不止,則立即服用獨參湯;如果發熱煩躁,肌肉跳動,筋脈抽搐,可以用八珍湯;如果非常口渴,面色發紅,脈搏洪大而虛弱,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身體發熱,面色發紅,脈搏沉細微弱,可以用四君湯加薑、附子。
東垣說:白天發熱而夜晚安靜,是陽氣旺盛於陽分;白天安靜而夜晚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分;如果晝夜都發熱,是重陽無陰,應該強烈地補益陰分。王太僕說:如果大寒而且很嚴重,熱敷後不熱,是沒有火氣;熱氣反覆發作,白天出現而夜晚消失,夜晚發作而白天停止,按時間規律發作,是沒有火氣。如果大熱而且很嚴重,冷敷後不冷,是沒有水氣;熱氣發作後又停止,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是沒有水氣。
如果陽氣旺盛,可以用四物二連湯;陽氣陷於陰,可以用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可以用四物湯;沒有火氣,可以用八味丸;沒有水氣,可以用六味丸。
一妊婦五月服剪紅丸墮胎,腹中脹痛,服破血藥益甚,手按之愈痛。余曰:此峻藥重傷,脾胃受患,用八珍倍參、耆,加半夏、乳、沒,二劑痛止,數劑痊愈。(倍法加法,俱有獨見)
白話文:
有一位孕婦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服用剪紅丸墮胎,結果腹中脹痛難忍,服用破血藥之後疼痛更加劇烈,用手按壓腹部會更加疼痛。我說:這是峻烈藥物造成嚴重的傷害,脾胃受到損傷,應該使用八珍湯加上倍量的黨參和黃耆,再加入半夏、乳香和沒藥,服用兩劑後疼痛停止,服用幾劑後痊癒。(倍法和加法都是我的獨特見解)
史仲子室年甫二十,困疫胎墮,時咳,服清肺解表,喘急不寐,請視。余曰:脾土虛,不能生肺金,藥重損之,與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五味、炮薑四劑漸愈,往視,又與八珍加五味及十全大補湯而痊愈。
白話文:
史仲子女士今年才二十歲,因困疫而發生胎墮,當時咳嗽,服用了清肺解表藥,卻引起喘急不寐的症狀,因此請我診療。我說:她的脾土虛弱,無法生肺金,服用重藥反而損害了脾土,於是給她開了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五味、炮薑等藥,吃了四劑後症狀逐漸好轉。之後我去探視她,又給她開了八珍湯加五味子及十全大補湯,服用後痊癒。
東垣,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甘辛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乃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所謂有兩死,而無兩生也),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於表,乃陰證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必夭天年。又不知內經有說,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鬱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妙在升陽),心得血養而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太旺,令舉而升之,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矣。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名全生活血湯。(生產後諸證,更於產後方論中參用之。)
白話文:
東垣說,婦女分娩以及產後出現漏下,神志昏迷,眼睛閉著,失去知覺,是因為血突然大量流失,有形之血離開了身體,心神就沒有了東西可以滋養。心臟與包絡,屬於君火與相火,得到血的滋養就會安定,血量不足就會面臨危險,火勢過旺,就會讓人昏迷不醒;火勢勝過肺臟,就會閉上眼睛,失去知覺,這是因為陰血突然大量流失,不能鎮定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血已經虧損,常常使用滑石、甘草、石膏等類藥物,這些都是甘辛大寒之藥,可以瀉去體內的熱氣,但是血已經虧損了,再瀉去體內的熱氣,就是陰虧瀉陽,使陰陽兩者都受到損傷(所謂有兩死,而無兩生),反而會導致不足。虛勞的病人,昏迷不醒,這是上焦心肺的熱證,這是無形之熱,服用寒涼藥物,驅使熱向下走,豈不知上焦的病證,都屬於表證,是陰證,發汗就會好,現在反而向下攻,僥倖不死,也會暴虧氣血,必定會損害天年。還不知道《內經》中說,病氣不足,應該補養,不宜瀉下。只是閉著眼睛的病證,都屬於陰證,應該發汗,不宜瀉下,還不知道傷寒鬱冒,發汗就會好,所以不能使用寒涼藥物,分娩一半,本氣沒有病,是因為血突然大量流失,所以亡血補血,還有什麼可懷疑的?補血才能讓精神旺盛,平時血往下走,現在應該補足並且提升它(妙在升陽),心臟得到血的滋養,精神就不會昏迷了。血如果突然向下走,這是秋冬的命令太旺盛,把命令舉起來升上去,幫助它的陽氣,眼睛就會睜開,精神就不會昏迷了。現在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的不足,名字叫全生活血湯。(產後諸證,可以在產後方論中參用。)
人參湯,治半產後,血下過多,心驚體顫,頭目運轉,或寒或熱,臍腹虛脹疼痛。
白話文:
黨參湯,用於治療生產後,產婦陰道出血過多,心悸體虛,頭暈目眩,時寒時熱,臍腹部虛脹疼痛等症狀。
人參(《別錄》謂人參能治心腹鼓痛,此用之,蓋虛痛也,若實痛則不宜矣),麥門冬(去心),生乾地黃,當歸(洗),芍藥(炒),黃耆,白茯苓,甘草(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人參:(《別錄》中提到人參可以治療心腹鼓痛,這種情況下使用人參是合適的,因為它是虛痛,如果實痛就不適合使用了。)
麥門冬:(去除根須)
生乾地黃:
當歸:(洗淨)
芍藥:(炒製)
黃耆:
白茯苓:
甘草:(炙製)
各取一兩。
人參黃耆湯,治小產氣虛,血下不止。(脾統血,氣載血,此方最妙)
白話文:
人參黃耆湯,治療小產血出不止,適合氣虛的人。(脾臟統管血液,氣血可以載血,這個藥方效果最好)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當歸,白芍藥,艾葉(各一錢),阿膠(炒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炒黃耆、炒白朮、當歸、白芍藥、艾葉 (各一錢),以及炒阿膠 (二錢)
龍骨散,治因損娠下,惡血不止。(此重在惡血不止,故薑艾之用也)
白話文:
龍骨散,用於治療由於生產損傷而導致的惡露不止。 (此方重在治療惡血不止,因此要用到生薑和艾葉)
龍骨,當歸,地黃(各二兩),芍藥,地榆,乾薑,阿膠(各一兩半),艾葉(一兩,炒),蒲黃(一兩二錢半),牛角鰓(炙焦,二兩半)
上為細末,食前用米飲調下二錢。
白話文:
龍骨、當歸、熟地黃(各二兩),芍藥、地榆、乾薑、阿膠(各一兩半),艾葉(一兩,炒),蒲黃(一兩二錢半),牛角鰓(炙焦,二兩半)。
全生活血湯,治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此因血暴亡,心神無所養也,用此補血升陽。(陰從陽升,故用藥如此)
白話文:
全生活血湯,用來治療婦女分娩後出現的各種症狀,例如:半產漏下、昏厥不省人事、閉目無神等。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血氣突然大量流失,導致心神失去滋養而引起的。因此,採用這種補血升陽的藥方來進行治療。
升麻(三陰三陽之氣俱升),白芍藥(各三錢),當歸(酒洗),葛根,柴胡(去苗),羌活,獨活,防風,甘草(炙,各二錢),川芎,藁本(各一錢五分),生地黃(夏月加),熟地(各一錢),蔓荊子細辛(各五分),紅花(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以上治血下過多之劑。
白話文:
升麻(三陰三陽之氣皆向上升發),白芍藥(各三錢),當歸(以酒洗淨),葛根,柴胡(去掉苗),羌活,獨活,防風,甘草(先炙後用,各二錢),川芎,藁本(各一錢五分),生地黃(夏季增加用量),熟地(各一錢),蔓荊子、細辛(各五分),紅花(三分)
生地黃湯,治妊娠胎氣損動,氣血不調,或跌撲閃墜,以致胎墮,墮後惡滯不盡,腹中絞痛。
白話文:
生地黃湯,是治療妊娠期間胎氣損害,氣血不調,或者跌傷、閃傷、墜落,導致胎兒流產,流產後惡露滯留不盡,腹部絞痛的方劑。
生乾地黃(一兩),大黃(暴煨),芍藥,白茯苓,當歸,細辛,黃芩,甘草(炙),桂(去粗皮,各半兩)(妙在桂與大黃同用,然須認病真切方可)
白話文:
生乾地黃(一兩)、大黃(用火慢慢煨過的)、芍藥、白茯苓、當歸、細辛、黃芩、甘草(烤過的)、桂皮(去掉粗皮,各半兩)。
(奇妙之處在於桂皮與大黃一起用,但一定要辨別病情真切才能使用)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大棗拍碎同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將「上㕮咀」五錢,和一盞半的水,以及拍碎的生薑和大棗,一起煎煮,直到水量減少到一盞,過濾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當歸酒,治妊娠墮胎後,血不出。
當歸(炙令香),芍藥(炒,各二兩)
白話文:
當歸酒可以治療懷孕後流產,血液排不出來的情況。 所需材料:當歸(烤至香),芍藥(炒過,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無灰酒一盞,入生地黃汁一合,銀器內慢火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惡血下為度。(產後忌芍藥,而此以血不出者用之,要知與當歸同用,以無灰酒、生地汁同煮,則不收斂,而入肝行血矣)
烏金散,治妊娠墮胎後,血不下,兼治諸疾血病。
白話文:
將上㕮咀三錢,酌入一盞無灰酒,再倒入一合生地黃汁,然後放入銀製容器中,在慢火中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渣後溫熱服用。以惡露排出作為服用標準。(產後忌用芍藥,但如果血漏不止的話,可以使用這個方劑,要注意與當歸一起用,用無灰酒、生地汁一起煮,這樣就不會收斂,而是入肝行血了)
好墨(二兩,折二寸挺子,燒通赤,用好醋一升,蘸七遍,又再燒通赤放冷,另研為末),沒藥(研),麒麟竭(各二錢半),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溫酒調下一錢匕。如血迷心,用童便加酒調下二錢匕。
白話文:
好墨(二兩,折成二寸大小的塊狀,燒至通紅,用好醋一升,浸泡七遍,再燒至通紅,放涼,研磨成粉末)
沒藥(研磨成粉末)
麒麟竭(研磨成粉末,各取二錢半)
麝香(研磨成粉末,取一錢)
紅藍花散,治墮胎後血不出,奔心悶絕,不識人。(二方俱宜合之,以備緩急)
白話文:
紅藍花散,用於治療墮胎後血不出,心悶到失去了知覺,不認識人的情況。(兩個藥方都應該組合使用,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備用)
紅藍花(微炒),男子發(燒存性),京墨(燒紅),血竭(研),蒲黃(隔紙炒,各等分)
白話文:
-
紅藍花(稍微炒過):用於治療男性發燒,保留藥物的活性。
-
京墨(燒成紅色):用於治療血瘀。
-
血竭(研磨成粉):用於治療血瘀和跌打損傷。
-
蒲黃(隔紙炒):用於治療血瘀和崩漏。
以上四種藥材等分混合,即可入藥。
上為細末,以童便小半盞調二錢,服之立效。
白蜜酒,治墮胎後,惡血不出。(妙在緩肝行血)
白蜜(二兩),生地黃(取汁一盞),酒(半盞)
上汁與酒,共入銅器中煎五七沸,入蜜攪勻,分兩服,服三劑,百病可愈。
以上治惡血不出之劑。(以上諸方,攻補不同,所謂寒熱溫涼,各從其事也,用者審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小半杯童子尿調和兩錢的藥粉,服用後立刻見效。 白蜜酒可用來治療流產後惡血無法排出的情況(其妙處在於能緩解肝氣、促進血液流通)。 材料包括:白蜜二兩,生地黃搾汁一杯,酒半杯。 將生地黃汁與酒一起倒入銅器中煮沸五到七次,然後加入白蜜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服用三劑後,多種病症可以痊癒。 以上是治療惡血無法排出的方劑。(以上各種方劑,有的主攻有的主補,所謂寒熱溫涼各有所適應的情況,使用時需仔細考慮)。
當歸湯,治妊娠墮胎,胞衣不出。(此方活血滑利,催生下胞俱可用)
白話文:
當歸湯,治療懷孕流產,胎盤沒有排除乾淨。(此方活血滑利,催生下胞都可以使用)
當歸(切炒),牛膝(酒浸,各一兩半),木通,滑石(研,各二兩),冬葵子(炒,三合),瞿麥穗(一兩)
白話文:
當歸(切片,炒香),牛膝(用酒浸泡,各一兩半),木通,滑石(研磨成粉,各二兩),冬葵子(炒熟,三合),瞿麥穗(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服,未下再服,以下為度。
地黃湯,治胞衣不出。(方法俱妙,宜詳之)
蒲黃(炒),生薑(切炒,各二錢半),生地黃(半兩,以銅竹刀切炒)
上以無灰酒三盞,於銀器內同煎至二盞,去滓,分三服,未下,再作服。
澤蘭湯,治胞衣不出。
白話文:
將藥材咀嚼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胞衣仍未排出,可以再服一次,直到排出為止。 地黃湯用於治療胞衣不出。(此方法非常有效,應仔細遵循) 蒲黃(炒過),生薑(切片後炒過,各二錢半),生地黃(半兩,使用銅刀或竹刀切成片後炒過)。 以上材料加入無灰酒三盞,在銀器中一同煎煮至剩兩盞,濾去渣滓,分三次服用。若胞衣未排出,可再次煎煮並服用。 澤蘭湯也用於治療胞衣不出。
澤蘭葉(切研),滑石末(各半兩),生麻油(少許)
白話文:
澤蘭葉(切碎研磨),滑石粉末(各半兩),生麻油(少許)
上以水三盞先煎澤蘭至一盞半,去滓,入滑石末並油更煎三沸,頓服之,未下更服。
白話文:
先將三杯水與澤蘭一起煎煮,直到水量減少為一杯半,然後將澤蘭渣滓濾除。再將滑石粉末和麻油加入水中,並繼續煎煮至沸騰三次。一次喝完,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再服一次。
蒲黃酒,治胞衣不下。(一方一變,切似化工)
蒲黃(炒,一合),槐子(十四枚,為末)
上以酒三盞煎至二盞,去滓,分溫二服,未下更作服。
以上治胎衣不下之劑。
白話文:
蒲黃酒可以治療胎盤不下。配方如下: 炒過的蒲黃一合,槐子十四顆磨成粉末。 將上述材料用三盞酒煎煮到剩下兩盞,然後濾掉渣滓,分兩次溫服。如果胎盤仍未排出,則需要再服用一次。
當歸川芎湯,治小產後瘀血,心腹痛,或發熱惡寒。(平正之方,可法可法,尤妙)
白話文:
當歸川芎湯:用於治療小產後的瘀血,心腹疼痛,或發熱惡寒的症狀。(此方劑平衡正氣,可上可下,特別妙)
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玄胡索(炒),紅花,香附,青皮,澤蘭,牡丹皮,桃仁(各等分)
上水煎,入童便、酒各小半盞服。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白芍藥: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玄胡索(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香附:理氣活血,寬中行氣。
青皮:疏肝理氣,化痰消積。
澤蘭: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桃仁(各等分):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以上中藥材組成一個中藥方劑,可以活血化瘀、補血益氣、清熱解毒,常被用於治療婦科疾病。
若以手按腹愈痛,此瘀血為患,宜此藥,或失笑散消之;若按之不痛,此是血虛,宜四物、參、芩、白朮。
芎藭湯,治墮胎,心腹冷痛。
白話文:
如果用手按壓腹部疼痛加劇,這是瘀血作祟,應該服用這種藥物,或者服用失笑散來消除它;如果按壓不痛,這是血虛,應該服用四物、參、芩、白朮。
川芎,芍藥,白朮,阿膠(炒令燥),甘草(炙,各一兩)(既曰冷痛,則不宜芍藥;又曰腹痛,則不宜白朮,用者詳之)
白話文:
川芎、芍藥、白朮、阿膠(炒到乾燥)、甘草(炙,各 1 兩)
(既然說到冷痛,就不適合芍藥;而另外提到腹痛,就不適合白朮,用藥者要詳加斟酌)
一方無白朮,有人參。
上㕮咀,每服三錢,入艾葉、糯米、生薑同煎,食前服。
當歸散,治產後氣血虛弱,惡露內停,憎寒發熱。
當歸,白芍藥(炒),川芎,黃芩(炒,各二兩),白朮(五錢)
上為細末,溫童便調下二錢。(此方以氣血虛弱而用則可,以惡露內停而用芩、芍、白朮,恐不宜)
白話文:
有一個方子裡面沒有白朮,但有人參。 將藥材咀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艾葉、糯米和生薑一起煎煮,在餐前服用。 當歸散用於治療產後氣血虛弱、惡露滯留在體內以及畏寒發熱的症狀。 這個方子包括:當歸、炒白芍藥、川芎、炒黃芩(每種各二兩),還有五錢的白朮。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溫熱的小便調和後服用二錢。(此方適用於氣血虛弱的情況,但如果因為惡露滯留而使用黃芩、白芍藥和白朮,可能不太合適。)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病似陽明,症象白虎,故云然)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治療肌肉發熱、心煩躁熱、眼睛發紅、臉色發紅、口乾、喝水解渴,晝夜不停,脈象洪大而虛弱,用力按壓卻沒有脈象,這是脈虛血虛的症狀。如果誤服了白虎湯,必定會死亡。(病情似陽明,症狀似白虎,所以這樣說)
當歸(三錢),黃耆(一兩)
上作一服,水煎服。(此東垣神方也,病真藥當,一服如神)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發熱,或口舌生瘡,或晝安夜熱。(此河間方,後二味,非實熱心火不用)
白話文:
當歸(9克),黃耆(30克) 以上作為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這是東垣的神奇處方,如果病症與藥物相對應,服用一次效果如神) 四物二連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發熱,或者口腔舌頭生瘡,或者是白天情況較好而夜晚發熱的情況。(這是河間的處方,後面兩味藥,如果不是因為實熱或心火旺盛的情況則不使用)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胡黃連,宣黃連(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服。
白話文:
-
當歸: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川芎: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清熱解毒
-
芍藥:能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平肝止痛
-
熟地黃:能補血滋陰,養肝益腎
-
胡黃連: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蟲
-
宣黃連: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