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論有熱虛勞

此屬陰虛,乃自下而上,至脈之病也,宜以丹溪、節齋、古庵諸公之方參用,然陰虛難治,以血生於氣,先無形而後有形也。且滋陰之劑,有害脾胃,脾傷則氣損,氣損則血無以生,氣盛則火有所助,誠難調治,惟審胃氣有無以決治,則此為良法耳。

大全,云:婦人熱勞,由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疼,眼澀唇乾,口舌生瘡,神思昏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痠疼,心忪盜汗,肌膚日瘦,或寒熱往來,當審其所因,調補氣血,其病自愈矣。

薛氏,曰:熱勞乃壯火食氣(壯火食氣是言實火,非同勞熱之火可補),虛火煎熬真陰之所致也。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太僕所論,乃真水真火,此根有生中來,故當求屬,以衰之),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腎虛則寒動於中,心虛則熱收於內。竊謂(竊謂以下諸症,或肝或脾或肺,而心腎者甚少,總以分氣分血主治,卻與求屬之意不同)前證(此下二十節,分經症虛實定方,確有見解),若肝脾血虛,用四物參朮;肝脾鬱怒,小柴胡合四物湯;脾胃氣虛,補中益氣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加味小柴胡湯;心經血虛,天王補心丹;肺經氣虛,人參補肺湯;肝經血虛,加味四物湯;大抵午前熱屬氣分,用清心蓮子飲(方見雜病赤白濁);午後熱屬血分,用四物湯參、朮、牡丹皮;熱從左邊起,肝火也,實則四物湯龍膽、山梔,虛則四物、參、朮、黃耆;熱從臍下起,陰火也,四物、參、朮、黃柏、知母酒拌炒黑、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如不應,急用加減八味丸;不時而熱,或無定處,或從腳心起,此無根虛火也,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主之。

一婦經行不調,飲食少思,日晡熱甚,此肝脾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山茱萸、山藥、壯丹皮、麥冬、五味而愈。次年秋,寒熱如瘧,仍用前藥而愈。一婦生育多胎,月經不調,兩足發熱,年餘,其身亦熱,勞則足痠痛,又年許,唇腫裂痛,又半年,唇裂見血,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水不行,此氣血俱衰之證,彼誤用通經丸等藥,復傷氣血,遂致不起。

白話文:

這種情況屬於陰虛,是從下往上發展,到達脈搏的疾病。應該參考朱丹溪、羅節齋、古庵等醫家的處方來綜合使用。然而,陰虛難以治療,因為血是由氣生成的,先有無形之氣,後才有有形的血。而且,滋養陰液的藥物會損害脾胃,脾胃受損則氣會衰弱,氣衰弱則血無法生成。如果氣太旺盛,則會助長火勢,實在難以調治。只有詳細審視脾胃之氣的情況,才能決定如何治療,這才是良方。

《大全》中說:婦女的熱勞,是由於心肺積熱,損害了氣血,導致心神煩躁、臉頰發紅、頭痛、眼睛乾澀、嘴唇乾燥、口舌生瘡、精神昏沉疲倦、四肢發熱、食慾不振、肢體痠痛、心悸盜汗、肌肉日漸消瘦,或者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應當仔細分析病因,調養補益氣血,疾病自然會痊癒。

薛氏說:熱勞是因為強盛的火消耗了氣(這裡的「壯火食氣」指的是實火,不是一般勞熱的虛火可以補的),虛火煎熬真陰所造成的。王太僕說:如果天氣非常寒冷,卻反而覺得不熱,這是沒有火的(太僕所說的是真水真火,其根源在於生命之中,所以要探求其本質,並使其衰弱)。發熱時來時去,白天出現,夜晚潛伏,夜晚發作,白天停止,這也是沒有火的,應當從心臟來治療。如果發熱非常嚴重,但卻不覺得寒冷,這是沒有水的。發熱時動時止,忽來忽去,時而動時而停止,這也是沒有水的,應當從腎臟來幫助。心火旺盛就會產生熱,腎氣旺盛就會產生寒冷。腎虛則寒氣會在體內產生,心虛則熱氣會收斂於內。我認為(以下所說的各種症狀,或許與肝、脾、肺有關,但與心腎關係較少,總之要從氣分和血分來治療,這與追溯根源的思路不同),前面提到的症狀(以下二十節,從經脈的虛實來辨證用藥,確實有見地),如果屬於肝脾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肝脾鬱結憤怒,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脾胃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用加味小柴胡湯;心經血虛,用天王補心丹;肺經氣虛,用人參補肺湯;肝經血虛,用加味四物湯。大體上,午前發熱屬於氣分的問題,用清心蓮子飲(藥方在雜病赤白濁篇);午後發熱屬於血分的問題,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牡丹皮。如果發熱從左邊開始,這是肝火,實熱用四物湯加龍膽草、山梔子,虛熱則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耆。如果發熱從肚臍下方開始,這是陰火,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柏、知母(用酒拌炒黑)、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如果效果不佳,應立即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發熱沒有固定時間、地點,或從腳心開始,這是沒有根的虛火,要用加減八味丸,以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來治療。

一位婦女月經不調,食慾不振,每天下午發熱嚴重,這是肝脾氣血都虛弱的表現,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山藥、牡丹皮、麥冬、五味子而治癒。第二年秋天,又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症狀,仍用之前的藥方而治癒。另一位婦女,由於多次生育,月經不調,兩腳發熱,一年多後全身也發熱,勞累時腳會痠痛。又過了一年,嘴唇腫脹疼痛,又過了半年,嘴唇裂開出血,身體消瘦疲倦,食慾不振,月經停止,這是氣血衰竭的症狀。她誤用了通經丸等藥,再次損傷氣血,導致無法痊癒。

2. 論瘵骨蒸熱

準繩,云:五勞六極七傷諸證治,已見雜病虛勞門,茲不贅敘。婦人致此,多因經行胎產,或飲食起居七情,重傷肝脾之所致,又或失於調攝,或過於攻伐而成,與男子治法,稍有不同。故彙集古禁方專治婦人者於此,若欲究其源流,更當稽之彼籍。

良方,云:骨蒸勞者,由積熱附於骨而然也(此至脈之病也,夫腎主骨,骨至於蒸,真陰竭矣,陽何以依)。亦曰傳屍、殗殜、伏連、無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由脾胃虧損所致。其形羸瘦,腹脹泄痢,肢體無力。傳於腎,則盜汗不止,腰膝冷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黃;傳於心,則心神忪悸,喜怒不時,頰唇赤色,乍熱乍寒;傳於肺,則胸滿短氣,咳嗽吐痰,皮膚甲錯;傳於肝,則兩目昏暗,脅下妨痛,閉戶忿怒。五臟既病,則難治療。

白話文:

《診斷標準》中提到,五勞、六極、七傷等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已經在雜病虛勞的章節中詳細說明過了,這裡就不再重複敘述。婦女之所以會罹患此病,多半是因為經期、懷孕生產,或是飲食、作息、情緒等因素,嚴重傷害到肝臟和脾臟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養身體,或是過度使用藥物攻伐造成的,與男性的治療方法有些許不同。因此,這裡特別匯集了古代專門治療婦女此病的禁忌處方,如果想深入了解它的來龍去脈,應該再去查閱相關的典籍。

《良方》中提到,骨蒸勞是因為體內積熱附著於骨頭而引起的(這是一種涉及到脈象的疾病,腎臟主掌骨骼,骨骼出現蒸熱,表示真陰已經耗竭,陽氣沒有依附之處)。這種病又被稱為傳屍、殗殜、伏連、無辜,名稱有很多種,這種病都是由於脾胃虛弱虧損所引起的。患者的體型會變得消瘦,腹部脹大且容易腹瀉,四肢無力。如果病邪傳到腎臟,就會出現盜汗不止、腰膝冰冷疼痛、夢見鬼怪交合侵擾、小便赤黃等症狀;如果病邪傳到心臟,就會出現心神不安、容易驚慌、情緒起伏不定、臉頰嘴唇紅赤、忽冷忽熱等症狀;如果病邪傳到肺臟,就會出現胸悶氣短、咳嗽多痰、皮膚粗糙等症狀;如果病邪傳到肝臟,就會出現兩眼昏花、脅肋疼痛、容易生氣發怒等症狀。五臟一旦都生病了,就難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