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三 (12)
卷之三 (12)
1. 治白濁白淫
加味四七湯,治婦女小便不順,甚者陰戶疼痛。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厚朴(薑汁製),赤茯苓,香附子(炒,各半兩),紫蘇,甘草(各二錢)
上㕮咀。分四帖,每服水二鍾,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加琥珀末一錢,調服。(此方治四氣七情,故以為名。然以半夏為君,則知內外二因,皆能令氣鬱而生濕生痰也,香附治內,紫蘇治外,其餘又兼內外,以佐其成功,然不有琥珀為之通竅燥濕,則亦不能為效也)
鎖精丸,治小便白濁,或白帶淋瀝。
破故紙(炒),青鹽,白茯苓,五味子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或酒下三十丸。
固精丸,治下虛胞寒,小便白濁,或如泔,或如凝脂,或小便無度,腰重等證。
牡蠣(煅粉),桑螵蛸(酒炙),龍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絲子(酒蒸焙),韭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夫坎者水也,腎主之,而坎中之一陽,乃腎中之真氣,氣固則水旺,水旺則氣溫。氣溫則下元暖而先天不虛。若白濁久而如泔如脂,或小便無度,皆氣脫也。氣脫則下焦無火,而水不溫矣,安得水升而火降哉?此方能固脫溫氣,斂藏真火,誠治虛寒要藥。於男子亦宜用)
內金鹿茸丸,治婦人勞傷血脈,胞絡受寒,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
鹿茸,黃耆,雞內金,肉蓯蓉,五味子,龍骨,牡蠣,遠志肉,桑螵蛸,附子(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或米飲任下。(按鹿茸、蓯蓉、黃耆、附子,有益精、益氣、溫腎之功;內金、牡蠣、螵蛸、龍骨有固澀禁便之用;五味、遠志,生津液而入腎,以補正氣,其為補下無疑。男女俱可服)
金鎖正元丹,治真氣不足,吸吸短氣,四肢倦怠,腳膝痠軟,目暗耳鳴,遺精盜汗,及婦人白濁白淫等證。
肉蓯蓉(洗焙),紫巴戟(去心),葫蘆巴(炒,各一斤),補骨脂(酒浸炒,十兩),五倍子(半斤),茯苓(去皮,六兩),硃砂(三兩,另研),龍骨(二兩)
上為末,入藥研令勻,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肉蓯蓉男得之而助陽,女得之而孕育;巴戟補髓添精;葫蘆巴治虛冷;補骨脂起陽衰;五倍子燥陰濕;茯苓陽中之陰;硃砂鎮心之主,寓降火升水之妙;龍骨固脫,故為下元真氣不足者所服也)
威喜丸,治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餘瀝常流,小便濁,夢寐頻泄,及婦人血海久冷,白帶白濁白淫,下部常濕,小便如米泔,或無子息。
黃蠟(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塊,用豬苓二錢半,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出日乾,不用豬苓)
白話文:
加味四七湯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婦女小便不順暢,嚴重時甚至會陰部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半夏(用湯洗過七次,約30克),厚朴(用薑汁處理過),赤茯苓,香附子(炒過,各約15克),紫蘇,甘草(各約7.5克)。
將這些藥材切碎,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加入兩碗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煎到剩八分滿時,去掉藥渣,再加入約3.75克的琥珀粉攪拌後服用。(這個藥方主要針對因情緒波動等原因導致的氣鬱,所以取名為「四氣七情」。其中半夏是主藥,說明無論內外原因,都可能導致氣鬱而產生濕氣痰液。香附子主要治療內因,紫蘇主要治療外因,其他藥材則內外兼顧,協助藥效發揮。但如果沒有琥珀來通竅燥濕,藥效也會打折扣。)
鎖精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小便混濁,或是白帶滴滴答答不停的狀況。
藥材包含:破故紙(炒過),青鹽,白茯苓,五味子。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鹽水或酒送服30顆。
固精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下焦虛寒、小便混濁,小便像米漿、凝脂一樣,或小便次數過多,腰部沉重等症狀。
藥材包含:牡蠣(煅燒成粉),桑螵蛸(用酒炙過),龍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絲子(用酒蒸過並烘乾),韭菜子(炒過,各等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70顆,空腹時用鹽水送服。(腎是主管水的,而腎中的陽氣是腎的真氣,氣足則水旺,水旺則氣溫。氣溫則下焦溫暖而先天之氣不虛。若小便混濁如米漿或凝脂,或小便次數過多,都是氣脫的表現。氣脫則下焦無火,水就不能溫煦,所以水不能上升而火不能下降。這個藥方能固澀脫出的陽氣,溫煦真火,是治療虛寒的重要藥方。男子也適用。)
內金鹿茸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婦女因勞累傷及血脈、胞絡受寒,導致小便混濁、次數過多,臍腹疼痛、腰膝無力的狀況。
藥材包含:鹿茸,黃耆,雞內金,肉蓯蓉,五味子,龍骨,牡蠣,遠志肉,桑螵蛸,附子(各等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50顆,飯前用溫酒或米湯送服。(鹿茸、肉蓯蓉、黃耆、附子有益精氣、溫腎的作用;雞內金、牡蠣、桑螵蛸、龍骨有固澀小便的作用;五味子和遠志能生津液並入腎,以補足正氣。這個藥方是補下焦的,男女都適用。)
金鎖正元丹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真氣不足、呼吸短促、四肢疲倦、腳膝痠軟、視力模糊、耳鳴、遺精盜汗,以及婦女白濁白淫等症狀。
藥材包含:肉蓯蓉(洗淨烘乾),紫巴戟(去心),葫蘆巴(炒過,各600克),補骨脂(用酒浸泡後炒過,300克),五倍子(150克),茯苓(去皮,180克),硃砂(90克,另外研磨),龍骨(60克)。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另外研磨的硃砂攪拌均勻,用酒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20顆,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肉蓯蓉男性服用能壯陽,女性服用則有助於懷孕;巴戟能補髓添精;葫蘆巴能治療虛寒;補骨脂能治療陽氣衰弱;五倍子能燥濕;茯苓是陽中有陰;硃砂能鎮心,具有降火升水的功效;龍骨能固澀,所以適用於下元真氣不足的人。)
威喜丸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男子元陽虛弱、精氣不固、小便有餘瀝、小便混濁、頻繁做夢遺精,以及婦女血海久寒、白帶白濁白淫、下身經常潮濕、小便像米漿,或不孕的狀況。
藥材包含:黃蠟(120克),白茯苓(去皮,120克,切成塊,用豬苓7.5克,一同放入瓷器中煮沸20多次,取出曬乾,不用豬苓)。
將茯苓磨成粉末,將黃蠟融化後搗成丸子,大小如彈珠。空腹時慢慢嚼碎,等口中充滿唾液後慢慢嚥下,直到小便清澈為止。要忌食米醋,只能吃糠醋,尤其要避免動怒。(黃蠟味道很淡,茯苓的滲透性很強。淡味屬陰,天氣下降則水生,水生則火有制。用豬苓煮茯苓,是為了使其滲透更快。用蠟做丸子,是為了使其藥效下降更深。也要避免動怒,是為了避免助長肝氣。)
烏金散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身體發熱、口乾、胸悶疼痛,以及排出黃色水狀物像葵菜汁的狀況。
藥材包含:百草霜(炒過),紫金皮(用米泔水浸泡煮過後炒黃),甘草(炙過,各等分)。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7.5克,空腹時用艾葉湯或醋湯調服。如果感到心煩,可以加入豬血、鹽和酒一起服用。如果是白帶,則用一條鯉魚,去除內臟但不去鱗,將一團油髮塞入魚腹中,用黃泥封好,放在炭火中煅燒至存性,取出泥土,將魚研成末,每次用3.75克,用陳酒調服,和前面的藥一起服用。(紫金皮能疏通血脈之氣,散瘀血,百草霜能止住像葵汁一樣的黃水,氣通血行,疼痛自然會停止。妙處在於甘草等分,否則怎麼能治療身熱口燥呢?)
一方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婦女因長期虛寒導致小便混濁、次數頻繁且難以控制的狀況。
藥材包含:鹿茸屑(炒黃)。
將鹿茸屑磨成細粉。每次服用7.5克,空腹時用溫酒調服。(這個藥方簡單有效,長期服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