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5)

1. 喘急

呂滄洲治經歷哈散侍人,病喘不得臥,眾作肺氣受風邪治之。呂診之,氣口盛於人迎一倍,厥陰絃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診法妙絕)因告之曰:病蓋得之毒藥動血,以致胎死不下,奔迫而上衝,非風寒作喘也,乃用催生湯加芎、歸,煮二三升服之,夜半果下一死胎,喘即止。哈散密囑曰:病妾誠有懷,以室人見嫉,故藥去之,眾所不知也。眾慚而去。

平安散,治妊娠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嘔吐不食,腹脅脹痛。

川芎,木香(各一錢半),陳皮,熟地黃(洗),乾薑(炮),生薑,厚朴(制炒),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燒鹽一捻,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桔梗湯,馬兜鈴散並見前咳嗽條)

白話文:

呂滄洲曾經醫治一位名叫哈散的侍人,她喘得很厲害,無法躺下。大家都認為是肺部受到風邪侵襲所致,用治療風邪的方法治療。呂滄洲診斷後,發現她的氣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強盛一倍,厥陰脈呈現弦脈且跳動快速,兩手的尺脈都短而且脫離常軌(診脈技術精湛)。因此告訴她說:「你的病是因為吃了毒藥導致血流紊亂,使得胎兒死在腹中而無法產出,(死胎)向上衝迫,所以才會喘,並不是因為風寒引起的。」於是開了催生湯,並加入川芎、當歸,煮成二三升讓她服用。半夜時,果然產下一個死胎,喘的症狀立刻停止。哈散私下告訴呂滄洲說:「我確實懷孕了,因為被其他侍妾嫉妒,所以才用藥墮胎,這件事大家都不知道。」其他人聽了都感到慚愧而離去。

「平安散」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懷孕時出現的氣喘急促、大便不通、嘔吐不想吃東西、肚子和脅肋脹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川芎、木香(各一錢半),陳皮、熟地黃(洗淨)、乾薑(炮製)、生薑、厚朴(炮製炒過)、甘草(各一錢)。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為一服,加兩盅水,放入少許燒過的鹽,煎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桔梗湯」和「馬兜鈴散」這兩個方子,可以在前面咳嗽的條目中找到。

2. 吐血衄血咳唾血

大全,云:妊娠吐血者,皆由臟腑有傷。凡憂思驚怒,皆傷臟腑,氣逆於上,血隨而溢,心悶胸滿,久而不已,心悶甚者死。妊娠病此,多墮胎也。

薛氏,曰:前證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加山梔、生地,次用前藥合四物,後用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防風子苓丸;心經有熱,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補心湯;思慮傷心,妙香散;胃經有火,犀角地黃湯;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黃芩清肺飲。

河間生地黃散,治吐血、衄血、咯血、溺血、下血諸見血,無寒皆屬於熱,但血家證,皆宜服此藥。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白芍藥,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服。(黃耆益氣,枸杞助陽,似於血症當斟酌,然與諸藥同用,則又助氣益血耳)如脈微、身涼、惡風,每兩加桂半錢。如下血加地榆。

局方必勝散,治男子婦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嘔血、咯血。

熟乾地黃,小薊(並根用),人參,蒲黃(微炒),當歸(去蘆),川芎,烏梅肉(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此方有人參、芎、歸、烏梅,血症新起不可輕試)

白話文:

妊娠吐血

《大全》說,懷孕期間吐血,通常是因為內臟受損。凡是憂愁、思慮、驚嚇、憤怒,都會傷害內臟,導致氣血上逆,血液跟著溢出。會有胸悶、心悶等症狀,如果持續很久,心悶到極點可能會死亡。懷孕期間發生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流產。

《薛氏》說,前面提到的情況如果是肝經怒火引起的,先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生地黃,之後再用之前的藥方搭配四物湯,最後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是肝經風熱,就用防風子苓丸;心經有熱,用硃砂安神丸;心氣不足,用補心湯;思慮過度傷到心,用妙香散;胃經有火,用犀角地黃湯;經常吃太油膩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用加味清胃散;情緒鬱悶導致脾臟受損,用加味歸脾湯;肺經有火,用黃芩清肺飲。

各種出血症狀

《河間生地黃散》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吐血、流鼻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各種出血症狀,沒有出現畏寒的情況,都屬於熱性引起的。只要是出血的症狀,都適合服用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白芍藥、黃芩、甘草(每種藥材等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黃耆補氣,枸杞子助陽,看似不太適合出血的症狀,但與其他藥材一起使用,反而能幫助補氣益血。)如果出現脈搏微弱、身體發冷、怕風,每服用一兩藥材就加入半錢桂枝。如果出現便血,就加入地榆。

血妄流溢

《局方必勝散》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男性、女性因血液異常流動而引起的吐血、流鼻血、嘔血、咯血等症狀。

藥方組成:熟地黃、小薊(連根一起用)、人參、蒲黃(稍微炒過)、當歸(去掉頭部)、川芎、烏梅肉(每種藥材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溫服。(這個藥方有人參、川芎、當歸、烏梅,如果出血症狀剛發生,不要輕易嘗試。)

3. 瘧疾

大全,云:妊娠病瘧(瘧病虐人,症候大都相似,但妊婦患此,恐傷其胎,故立),乃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而發,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相勝,寒熱俱作。其發晏者,由風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至一日一夜,常大會於風府,故發日晏;其發早者,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骶,二十二日,入脊內,上注於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缺盆,其氣既上,故發更早;其間日發者,風邪內搏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也。妊娠而發,多傷於肺。

薛氏,曰:前證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實系飲食停滯,用六君子加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傷元氣,用補中益氣湯。若鬱怒所傷,用小柴胡湯兼歸脾湯;若木侮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仍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

七寶散,治男婦一切瘧疾,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一日一發,或一日兩三發,或連日發,或間日發,或三四日一發,不問塊瘧食瘧,不伏水土,山嵐瘴氣,似瘧者並皆治之。

常山,厚朴(薑製),青皮,陳皮(一不去白,一云去白),甘草(炒),檳榔,草果(去殼,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於未發隔夜,用水酒各一盞煎至一大盞,去滓,露一宿,再用水酒煎滓,亦露一宿,來日當發之早,燙溫,面東先服頭藥,少頃再服藥滓,大有神效。

準繩,云:嘗治一妊婦六七個月患瘧,先寒後熱,六脈浮緊,醫用柴胡、桂枝無效。予曰:此非常山不愈。眾醫難之。越數日疾甚,乃從予治,以七寶散一服瘥。黃帝問曰:婦人重身,毒之奈何?歧伯曰:有故無殞。帝曰:何謂也?歧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誠審藥物之性,明治療之方,何疑攻治哉。

人參養胃湯,治妊娠瘧疾,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頭痛惡心,身痛面色青白,脈弦遲者,驅邪散治證亦同。

半夏,厚朴(制),橘紅(各八分),蒼朮(一錢),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加生薑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清脾飲,治妊娠瘧疾,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口苦舌乾,大便秘澀,不進飲食,脈弦數者。

青皮,厚朴(薑製),白朮(炒),草果,茯苓,半夏,黃芩,柴胡,甘草(炙,各五分)

上加生薑,水煎服。

驅邪散,治妊娠停食,感冷發為瘧疾。

高良薑(炒),白朮,草果仁,橘紅,藿香葉,縮砂仁,白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柴胡散,治妊娠瘧疾。(此大柴胡湯法也,惟外邪未解,而內熱實甚者,宜之。然須酌用)

柴胡(二錢),生大黃(二錢),生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臨發日,五更溫服,取利為度。

又方(此方傷暑而內有痰熱、多煩渴者宜之)

常山,石膏(各一兩),黃芩,甘草(炙,各半兩),烏梅(七個)

上細切,以水酒各一碗浸一宿,平旦,煎至一碗,去滓,分二服,臨發時服。

上二方,犯常山、大黃吐下之劑,若六脈浮緊有力,中有頑痰積熱者用之,所謂有故無殞也。其他療治方法,已備雜證瘧門。若熱甚恐致動胎者(若果內熱之極,必須用藥以清之),亦如傷寒熱病治方,以白藥子、伏龍肝等,塗臍上下可也。

白話文:

瘧疾

**《大全》**裡說:妊娠期間患瘧疾(瘧疾會折磨人,症狀大多相似,但孕婦患病,恐怕會傷害到胎兒,因此特別列出),是因為夏天受暑邪侵襲,滯留在皮膚表面,到了秋天才發作。陽氣旺盛就會發熱,陰氣旺盛就會發冷,陰陽相互抗衡,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發作時間較晚的,是因為風邪侵入風府穴,沿著脊背向下,衛氣一天一夜都會在風府穴會聚,所以發病時間較晚;發作時間較早的,是衛氣運行經過風府穴,每天下降一節,二十一天下降到尾骶骨,二十二天進入脊椎內部,向上注入伏沖脈,經過九天從缺盆穴出來,氣已經向上運行,所以發病時間更早;間隔一天發作的,是風邪侵入五臟,橫向連通募原,路途遙遠,氣深入,運行較慢,所以不能每天發作。懷孕期間發病,大多傷到肺。

**《薛氏》**說:前面的症狀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是感受外邪,或是因為鬱悶生氣傷了脾,或是暑邪潛伏。實際上是飲食停滯,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桔梗、蒼朮、藿香;外邪多而飲食少,使用藿香正氣散;外邪少而飲食多,使用人參養胃湯;勞累傷到元氣,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因鬱悶生氣所傷,使用小柴胡湯兼歸脾湯;如果是肝氣過旺影響脾土,久治不愈,以六君子湯為主,輔以安胎藥,並參考三陰三陽經來治療。

七寶散,治療男女各種瘧疾,無論是先寒後熱,還是先熱後寒,或是寒多熱少,或是熱多寒少,或是一天發作一次,或是一天發作兩三次,或是連續發作,或是間隔一天發作,或是三四天發作一次,無論是塊瘧(腹內有塊的瘧疾)或是食瘧(吃東西後發作的瘧疾),水土不服,山嵐瘴氣,類似瘧疾的,都可以治療。

藥物組成:常山、厚朴(用薑炮製)、青皮、陳皮(一說不去白,一說去白)、甘草(炒)、檳榔、草果(去殼),各等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每次服用半兩,在瘧疾未發作的前一天晚上,用水和酒各一碗煎到一大碗,去除藥渣,露宿一夜,然後再用水和酒煎煮藥渣,也露宿一夜,在第二天瘧疾將要發作的早晨,加熱溫服,面向東方先服第一次煎的藥,過一會再服藥渣,效果非常好。

**《準繩》**裡說:曾經治療過一位懷孕六七個月的孕婦,患上瘧疾,先發冷後發熱,六脈浮緊,醫生使用柴胡、桂枝都沒有效果。我說:這種情況非得用常山才能治好。其他醫生都覺得很難辦。過了幾天病情加重,才聽從我的治療,用七寶散一服就痊癒了。《黃帝內經》中,黃帝問:孕婦身懷六甲,用藥攻邪會不會有危險?岐伯回答說:只要病情需要,就可以用藥,不會有危險。黃帝問:這是什麼意思?岐伯回答說:病情嚴重到了有積聚的時候,就可以用藥,藥量可以減半。只要審慎地了解藥物的藥性,明白治療的方法,何必懷疑用藥治療呢?

人參養胃湯,治療妊娠期間患瘧疾,寒多熱少,或是只有寒冷沒有發熱,頭痛噁心,身體疼痛,面色青白,脈象弦而遲緩的患者,驅邪散的治療方法也相同。

藥物組成:半夏、厚朴(制過)、橘紅(各八分)、蒼朮(一錢)、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甘草(炙過,三分)。

加上生薑七片,烏梅一個,用水煎服。

清脾飲,治療妊娠期間患瘧疾,寒少熱多,或是只有發熱沒有寒冷,口苦舌燥,大便乾澀,不想吃東西,脈象弦而數的患者。

藥物組成:青皮、厚朴(用薑炮製)、白朮(炒)、草果、茯苓、半夏、黃芩、柴胡、甘草(炙過,各五分)。

加上生薑,用水煎服。

驅邪散,治療妊娠期間因為飲食停滯,感受寒冷而引發的瘧疾。

藥物組成:高良薑(炒)、白朮、草果仁、橘紅、藿香葉、縮砂仁、白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過,五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做成一服,加上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

柴胡散,治療妊娠期間患瘧疾。(這是大柴胡湯的用法,只是在於外邪未解,而內熱又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適合使用,但還是需要斟酌使用。)

藥物組成:柴胡(二錢)、生大黃(二錢)、生黃芩(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物做成一服,用水煎煮,在瘧疾將要發作的那天五更溫服,目的是要排泄通暢。

又一方(這個方子適合因中暑而導致內有痰熱,多煩渴的患者)

藥物組成:常山、石膏(各一兩)、黃芩、甘草(炙過,各半兩)、烏梅(七個)。

將以上藥物切碎,用水和酒各一碗浸泡一夜,早上,煎煮到一碗,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在瘧疾將要發作的時候服用。

以上兩個方子,都含有常山、大黃等具有催吐和瀉下的藥物,如果脈象浮緊有力,體內有頑固的痰液和積熱,可以使用,這就是所謂的有病就應該用藥。其他治療方法,已經在其他關於瘧疾的章節裡詳細說明了。如果發熱嚴重,恐怕會導致胎動不安(如果體內熱邪到了極點,必須用藥清除),也可以像治療傷寒發熱疾病一樣,用白藥子、伏龍肝等塗抹在肚臍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