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治虛寒帶下

元戎四物湯,治婦人赤白帶下,脈沉微腹痛,或陰中痛。

四物湯(四錢),桂,附子(炮,各五分)

上銼。水煎,食前服。(前方中多以氣分藥內加溫燥之味,此又以血藥中加桂、附,要知不同之故,在脈症上探討。蓋人之病,有氣血之殊,故立方之師,亦因事制宜也),一方四物加蘹香、桂。

玉仙散,治赤白帶下。

乾薑(焙黃),白芍(炒),香附(炒焦,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水白酒調下。(乾薑用一兩。是大劑大法,後方止用四分之一,又相徑庭矣,均宜法之)一方只用白芍酒炒二兩,乾薑炮半兩,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

玄胡苦楝湯,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玄胡索,苦楝子(各二分),黃柏(一分),附子,肉桂(各三分),甘草(炙,五分),熟地黃(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玄胡、苦楝以治痛,肉桂、附子以溫寒,熟地治臍下之虛,黃柏從其性之所喜)

桂附湯,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肉桂(一錢),附子(三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熱服。如少食常飽,有時似腹脹,加白芍藥半錢。如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二十個(多悲不樂者,陰晦之象也。故宜桂、附以助陽,陽和則不悲而有樂矣!少以知、柏為從治者,恐桂附上也,亦用熱遠熱之意。少食似腹脹,何以加白芍,不思飲食,何以加五味?思之)。

如煩惱,面上麻木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耆一錢,人參七分,甘草二分,升麻五分。此補陽氣極虛,用黃柏等為引用,又升降陰陽藥也。

當歸附子湯,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歸(二錢),良薑,乾薑,附子(各一錢),柴胡(七分),升麻,蠍梢(各五分),甘草(炙,六分),炒黃鹽(三分),黃柏(少許)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為丸亦得(良薑、乾薑,大治臍下冷痛;鹽柏引之就下;蠍梢直至痛所;升、柴引左右清氣上升;鹽柏引諸濁陰下降)。東垣回陽丹注云:必用炒黃鹽,無則不效,蓋寒疝之要藥也。

酒煮當歸丸,治㿉疝,白帶下注,腳氣,腰以下如在冰雪中,居火炕以厚衣重蓋猶冷,

小便不止,與白帶長流而不禁固,肌肉消瘦,面白目青,目䀮䀮無所見,身重如山,行步欹側,腿膝枯細,大便閉結,心下痞悶,懊憹,飲食不下,面垢背寒,小便遺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陽真氣俱竭,故噦嘔不止,胃寒之極也。其脈沉緊而澀,按之空虛。若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猶為中寒之證,況按之空虛者乎?按之不鼓,是為陰寒之極也;其空虛,乃氣血俱虛之極也。(帶脈為病,男子七疝,女子瘕聚,此以㿉疝在女子豈與男子同歟?嘗聞女子㿉形如茄,突出陰戶是亦疝也,故云然。,諸症皆寒,獨便閉心下痞,懊憹似熱。凡緊脈不拘浮沉均以為寒,按之不鼓,無問大小,皆以為虛。診者當須識此。既曰血氣俱虛,而本方中曾無一味氣藥,而血藥又止一味當歸,豈真陽已竭,即甘溫之味,亦未易為力也,芍、地能滯陽氣,故亦不用),

白話文:

元戎四物湯:治療婦女赤白帶下,症狀為脈象沉微、腹部疼痛,或者陰道內部疼痛。 藥方:四物湯(四錢),桂枝、炮附子(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水煎煮,飯前服用。(這個方子在以補氣為主的藥方中,加入了溫燥的藥物。而這個方子則是在補血的藥物中加入桂枝和附子。它們的不同之處,要從脈象和症狀上來探討。人得病,有氣虛和血虛的不同,所以開方的醫師,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另一個方子是四物湯加上茴香、桂枝。

玉仙散:治療赤白帶下。 藥方:乾薑(焙黃)、白芍(炒)、香附(炒焦,各一兩),生甘草(五錢)。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或白酒調服。(乾薑用到一兩,是大劑量的用法,後面的方子只用到四分之一,用法差別很大,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另一個方子只用白芍酒炒二兩,乾薑炮製半兩,磨成細末,用米湯調服二錢。

玄胡苦楝湯:治療肚臍以下發冷、絞痛、陰部冰冷、白帶量多的情況。 藥方:玄胡索、苦楝子(各二分),黃柏(一分),附子、肉桂(各三分),炙甘草(五分),熟地黃(一錢)。 用法:將藥材配製成一劑,加水煎煮,飯前溫服。(玄胡、苦楝用來止痛,肉桂、附子用來溫散寒氣,熟地用來治療肚臍以下的虛弱,黃柏則根據其藥性來輔助。)

桂附湯:治療白帶腥臭,心情低落,身體感覺寒冷的情況。 藥方:肉桂(一錢),附子(三錢),黃柏、知母(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配製成一劑,加水煎煮,在飯後稍有熱度時服用。如果食量少卻常常感覺飽脹,有時感覺腹脹,可以加入白芍半錢。如果沒有食慾,可以加入五味子二十個。(心情低落,是陰氣過盛的表現。所以要用桂枝、附子來助陽,陽氣和順,就不會感到悲傷而會感到快樂。少用知母、黃柏來輔助治療,是擔心桂附太過溫熱,也是採用熱藥涼服的方法。食量少又感到飽脹,為什麼要加白芍?沒有食慾,為什麼要加五味子?這些都要仔細思考。) 如果感到煩躁,臉部麻木像有蟲子在爬,這是因為胃中元氣極度虛弱,可以加入黃耆一錢,人參七分,甘草二分,升麻五分。這是為了補益虛弱的陽氣,用黃柏等藥物來引導,同時也用了升降陰陽的藥物。

當歸附子湯:治療肚臍以下發冷疼痛、赤白帶下的情況。 藥方:當歸(二錢),良薑、乾薑、附子(各一錢),柴胡(七分),升麻、蠍梢(各五分),炙甘草(六分),炒黃鹽(三分),黃柏(少許)。 用法: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煎煮後溫服,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良薑、乾薑,主要治療肚臍以下的寒冷疼痛;鹽、黃柏引導藥力向下;蠍梢直達疼痛部位;升麻、柴胡引導清氣上升;鹽、黃柏引導濁陰下降。)東垣回陽丹注解說:一定要用炒黃鹽,否則沒有效果,這是治療寒疝的重要藥物。

酒煮當歸丸:治療疝氣、白帶量多、腳氣,腰部以下像在冰雪中一樣寒冷,即使坐在火炕上,穿著厚重的衣服也仍然感到寒冷,小便失禁,白帶不斷流出且無法控制,肌肉消瘦,臉色蒼白、眼睛發青,視力模糊不清,身體沉重如山,走路搖晃不穩,腿膝細弱,大便阻塞,胸悶不適、煩躁不安,吃不下東西,臉色污穢,後背發冷,小便失禁卻不自知。這些是因為上、中、下三焦陽氣都耗竭了,所以會不停地打嗝嘔吐,是胃寒到了極點的表現。脈象沉緊而澀,按下去空虛。如果脈象洪大而澀,按下去無力,還是屬於中寒的證狀,更何況是按下去空虛的呢?按下去沒有搏動,是陰寒到了極點;脈象空虛,是氣血都極度虛弱的表現。(帶脈有病,男子會得七種疝氣,女子會得瘕聚。這裡說的女子疝氣難道和男子一樣嗎?聽說女子疝氣形狀像茄子,突出在陰戶,這也算是疝氣,所以才這樣說。所有症狀都是寒的表現,只有便秘和胸悶煩躁,好像有熱。凡是緊脈,不論浮沉,都認為是寒。按下去沒有搏動,不論大小,都認為是虛。看病的人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既然說是氣血都虛弱了,而這個方子裡卻沒有一味補氣的藥,補血的藥也只有一味當歸,難道真的是陽氣已經耗竭了,即使是甘溫的藥物,也不容易發揮作用嗎?芍藥和地黃容易阻礙陽氣,所以也不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