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治虛損帶下

人參,乾薑(各一錢),生黃芩(另銼),郁李仁(去皮尖研),柴胡,甘草(炙,各一錢),橘皮(不去白,五分),白葵花(十六朵,去萼)

上除黃芩外,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候少時,以早膳壓之。(凡東垣立方,必原脈原證原藥,然後沉思審處,且又引前言為,證,故治病多效。今不能然,何怪乎病之不瘳也?此方以用參、姜益陽,李仁葵花潤燥;柴胡升清氣於下;陳皮和胃氣於中;生芩後煎,妙其清涼不滯也。非深思者,不能主此方。

名曰補真,蓋以真氣為主耳!服法亦妙,不可不知)

助陽湯,治白帶下,陰戶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一名升陽燥濕湯。)

柴胡(一錢二分),良薑(二錢),防風,郁李仁,乾薑,甘草(各一錢),白葵花(七朵),陳皮,生黃芩(各五分)

上銼散。只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此治重在陰中如冰,痛控於心,故用良薑為君,乾薑為佐,不用參、術者,痛無補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濕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能與前方參之,自有見解)

上二方,用葵花、郁李仁之滑以潤燥,蓋枯涸滯著者宜之。

白話文:

[治療虛損引起的白帶]

人參、乾薑(各3.75克)、生黃芩(另外切碎)、郁李仁(去皮尖磨成粉)、柴胡、炙甘草(各3.75克)、橘皮(不去白色部分,1.875克)、白葵花(十六朵,去除花萼)。

除了黃芩之外,將其他藥材加三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七分,再加入黃芩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碗,濾去藥渣,空腹時趁熱服用。過一會兒,再吃早餐壓住藥性。(凡是李東垣所開的處方,必定根據病人的脈象、病症和藥性來考慮,然後深思熟慮,而且會引用前人的說法作為佐證,所以治療疾病多有療效。現在卻不能這樣做,又怎能不奇怪疾病無法痊癒呢?此方使用人參、乾薑來補益陽氣;郁李仁和葵花來滋潤乾燥;柴胡將清氣向上提升;陳皮調和中焦胃氣;生黃芩後煎,巧妙地利用其清涼的藥性且不滯澀。不是深入思考的人,不能掌握這個藥方的精髓。

此方名為「補真」,是因為以恢復真氣為主要目的!服藥的方法也很重要,不可不知。)

[助陽湯],治療白帶,陰道內疼痛,牽引至心而急痛,身體發黃,皮膚鬆弛,身體沉重如山,陰道內像冰一樣寒冷。(也稱為「升陽燥濕湯」。)

柴胡(4.5克),良薑(7.5克),防風,郁李仁,乾薑,甘草(各3.75克),白葵花(七朵),陳皮,生黃芩(各1.87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只煎煮一次的量,加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前趁熱服用。(此方治療的重點是陰道內像冰一樣寒冷,疼痛牽引至心,所以用良薑作為主藥,乾薑輔助,不用人參、白朮,是因為疼痛沒有虛弱的表現,不能用補藥。柴胡、防風足以勝濕升陽;葵花、郁李仁可以滋潤枯燥;甘草、陳皮調和中焦;生黃芩清涼氣分的熱。能夠將這兩個方子互相參照,自然會有獨到的見解。)

以上兩個方子,都用了葵花、郁李仁的滑潤來滋潤乾燥,是因為枯槁和積滯的情況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