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5)

1. 胎漏下血

(附妊娠經來)

脈經,云:婦人經月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則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灑淅,不欲飲食,頭痛心亂,嘔吵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當作血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胎散,散者損墮。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滑脈主血有餘,今經又少,故知孕。)大抵妊娠經來不多,而飲食精神如故,六脈和緩,滑大無病者,血盛有餘也,兒大能飲,自不來矣。

白話文:

根據《脈經》的記載,婦人月經稀少而脈象卻若懷有身孕,後來仔細檢查後,發現脈象有何不同,如何區分?老師說: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則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兩脈各如經法所述,身體卻煩躁不安,不想吃東西,頭痛心亂,想吐、想嘔吐,呼氣微弱而次數偏多,吸氣則不感到驚恐。當陽氣過多時,氣息就會溢出,陰氣滑潤時,氣息就會旺盛,應該認為是血氣旺盛,滑脈則大多為實脈,六脈調養得當,所以月經會出現,陰氣見陽精,胎水凝固,胎兒散落,就會損壞而流產。如果陽氣又過盛,就會雙生二胎,如今陽氣不足,所以導致月經紊亂。(滑脈主血有餘,如今月經又稀少,所以知道是懷孕了。)總的來說,懷孕後,月經來潮不多,而飲食、精神等方面與往常一樣,六脈緩和,滑大,沒有疾病的,就是血氣旺盛的緣故,胎兒長大,能夠吸取營養,月經自然就不來了。

大全,云:夫妊娠漏胎者,謂妊娠數月,而經水時下也。此由衝任脈虛,不能約制手太陽少陰之經血故也。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起於胞內;手太陽,小腸脈也,手少陰,心脈也。是二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有娠之人,經水所以斷者,壅之養胎,蓄之以為乳汁也。衝任氣虛,則胞內泄,不能制其經血,故月水時下,亦名胞漏血,血盡則人死矣。又有因勞役喜怒哀樂不節,飲食生冷,觸冒風寒,遂致胎動,若母有宿疾,子臟為風冷所乘,氣血失度,使胎不安,故令下血也。(此言漏胎有三,衝任虛者,血海自虛也;七情、飲食、胃寒者,因有所感也;宿疾者,氣血失於榮養也)

白話文:

《大全》上說:如果懷孕後漏胎,就是懷孕幾個月後,月經仍然按時到來。這是因為沖脈和任脈虛弱,沒有辦法約制手太陽少陰經的經血。沖脈和任脈是經絡的海洋,起源於子宮內部;手太陽經是小腸經,手少陰經是心經。這兩個經絡是表裡相應,上面為乳汁,下面為月經。懷孕的人,經水所以斷絕,是因為用來滋養胎兒,並儲存起來作為乳汁。沖脈和任脈氣虛,那麼子宮內部就會泄漏,不能約束經血,所以月經按時到來,也叫做「胞漏血」,血流盡了人就會死。另外還因為勞累、喜怒哀樂不節制、飲食生冷、接觸風寒,導致胎兒動搖,如果母親有宿疾,胎兒受風寒影響,氣血失調,致使胎兒不安,所以也會導致下血。(這裡說漏胎有三個原因,沖脈和任脈虛弱,是血海本身虛弱;七情、飲食、胃寒,是因為有所感受;宿疾,是氣血失去滋養。)

曾有一娠婦,月信不絕,而胎不損,問產科熊宗古。答曰:婦人血盛氣衰,其人必肥,既娠之後,月信常來,而胎不動。若晚進觀之,便以為漏胎,若作漏胎治之,則胎必墮,若不作漏胎治,則其胎未必墮,今推宗古之言,誠有旨也。

白話文:

曾經有一位孕婦,月經一直沒有停止,但胎兒並沒有受到損害,於是她去詢問婦產科醫師熊宗古。熊宗古回答說:這位婦人是血氣衰弱的體質,因此體型一定肥胖,懷孕之後月經仍然會來,胎兒卻沒有受到影響。如果晚點才來看診,就會認為是漏胎,如果按照漏胎來治療,胎兒一定會流產,但如果不按照漏胎來治療,胎兒不一定會流產。現在回顧熊宗古的說法,實在是有道理的。

巢氏曰:婦人經閉不利,別無所苦者,是謂有子,以其經血蓄之以養胎,壅之為乳汁也,有子之後,蓄以養胎矣,豈可復能散動耶?所以然者,有妊而月信每至,是亦未必因血盛也。若謂婦人榮經有風,則經血喜動,以其風勝則可也(漏胎用風藥,亦是升舉肝氣,使血不漏,則胎自固,不但疏風已也),既榮經為風所勝,則所來者,非養胎之血,以此辨之。若作漏胎治之,必服保養補胎之藥,且胎不損。

白話文:

巢元方說:婦女經期停止,但沒有其他不適,這叫做懷孕,因為經血積聚起來用來養育胎兒,阻塞起來就變成乳汁了。懷孕之後,經血積蓄起來用來養育胎兒,哪裡還能再散發流動呢?所以,懷孕而月經還來潮的,這也不一定是因為血盛。

如果說婦女經期紊亂是因為風,那麼經血喜歡流動,是因為風勝了,這是可以的(流產用風藥,也是升舉肝氣,使血不漏,則胎自固,不只是驅散風邪而已)。既然經期紊亂是因為風勝,那麼所來的,就不是養育胎兒的血,以此來辨別。如果當成流產來治療,一定要服用保養補胎的藥物,而且胎兒也不會損害。

強以藥滋之,乃所謂實實虛虛也,其胎終墮宜矣。若醫者,知榮經有風之理,專以一藥治風,經信可止,或不服藥,胎亦無恙。然而有胎本不固,而因房室不節,先漏而後墮者,須作漏胎治之,此又不可不審也。

方氏,曰:胎動胎漏皆下血,而胎動有腹痛,胎漏無腹痛為異爾,故胎動宜行氣,胎漏宜清熱。(精悉)

白話文:

以藥物強力滋補以治療胎動,這種做法就是所謂的「實實虛虛」,因此胎兒終究會掉落是正常的。若是醫師瞭解榮經有風邪的道理,專用一種藥治療風邪,症狀必定能夠止住,即使不服用藥物,胎兒也不會有問題。然而有的胎兒本就不穩固,由於房事不節制,先漏後墮,這種狀況就必須以漏胎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這一點非常需要注意。

李氏,曰:尿血自尿門下血,漏胎自人門下血,妊娠尿血,屬胞熱者多,四物湯加山梔、發灰,單苦蕒菜飲亦妙;因暑者,益元散加升麻煎湯下;稍虛者,膠艾四物湯;久者,用龍骨一錢,蒲黃五錢為末,酒調服。

白話文:

李氏說:尿血是從尿道口出血,漏胎是從陰道出血。妊娠期間尿血,多是胞熱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山梔子、發灰。單用苦蕒菜煎服,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尿血是因為暑熱引起的,可以用益元散加升麻煎湯口服;如果尿血是因為身體虛弱引起的,可以用膠艾四物湯;如果尿血很久了,可以用龍骨一錢,蒲黃五錢研成細末,用酒調服。

脈經,曰: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鬥余水,其胞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孤漿預下,必倚而墮,此氣血兩虛也)

白話文:

《脈經》中說:懷孕六七個月的婦女,如果突然下注夾雜著血液的水樣物,她的子宮必定會傾斜倒下,這不是自然產之前胎水先破。自然產之前胎水先破,必定會子宮傾斜倒下,這是氣血兩虛造成的。

薛氏,曰: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若因肝脾濕熱,用升陽除濕湯;血崩肝脾風熱,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脾胃氣虛,用錢氏白朮散;若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風入腸胃,用胃氣湯。

加減膠艾湯,治胎動漏血有效。

白話文:

_薛氏_說:胎漏黃色的汁液,或像豆汁。如果是因為肝脾濕熱,可以用升陽除濕湯;如果是血崩,肝脾風熱,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肝脾鬱怒,可以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脾胃氣虛,可以用錢氏白朮散;如果是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肝經風熱,可以用防風黃芩丸;如果是風入腸胃,可以用胃氣湯。

阿膠(炒成珠),當歸,川芎,白芍藥(炒),地榆(各一錢),艾葉(炒),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阿膠(炒成熟珠狀),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榆(各一錢),艾葉(炒熟),甘草(各五分)。

上銼一服,水煎飢服。胎漏血多,起於氣惱血逆火動之故,可加炒黃芩、炒香附、炒砂仁研細同煎。或有受胎至四五個月即墮,或至六七個月漏血要墮者,宜前方去艾葉、地榆,加白朮、黃芩、茯苓、熟地、續斷。有氣盛,亦加香附、砂仁。氣虛,加人參、黃耆之類。如傷墮多次,受孕後便宜服千金紫蘇飲,及前加減法。湯丸相間,庶免再墮。

安胎飲,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不已。

白話文:

  1. 藥方一帖,以水煎服,在飢餓狀態下服用。

  2. 胎漏血多,是因氣惱血逆火動所引起,可以加炒黃芩、炒香附、炒砂仁研細後一同煎服。

  3. 或有懷孕至四五個月即墮胎,或至六七個月漏血且要墮胎的情況,則宜將上方去艾葉、地榆,加入白朮、黃芩、茯苓、熟地、續斷。

  4. 如果氣盛,也要加入香附、砂仁。如果氣虛,則加入人參、黃耆之類。

  5. 如果曾經流產多次,受孕後便宜服千金紫蘇飲,以及前述加減法。湯藥和丸藥交替服用,以避免再次流產。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熟地黃,阿膠(炒),艾葉,黃耆(各一錢),甘草(炙),地榆(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白芍藥(炒):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益精,滋陰補腎的功效。

阿膠(炒):具有補血滋陰,養顏潤膚的功效。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黃耆(各一錢):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

甘草(炙):具有補氣益脾,益氣清熱的功效。

地榆(各五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

上銼一劑,加薑、棗,水煎服。

大全方,治妊娠三四月腹痛,時時下血。

當歸,熟地黃,艾葉(各六兩),續斷(二兩),阿膠,雞蘇,竹茹(各一兩)

上用水一升煎取七合,空心再服。

如聖湯,治胎動腹痛,或為胎漏。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後,加入生薑和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是大全方,用於治療懷孕三四個月時出現的腹痛以及偶爾出血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當歸、熟地黃、艾葉(各六兩),續斷(二兩),阿膠、雞蘇、竹茹(各一兩)。 使用一升水煎煮至剩下七合,空腹時再服用一次。 如聖湯則是用來治療胎動不安引起的腹痛或胎漏。

鯉魚皮(鯉魚皮之用,奇),當歸(酒浸),白芍藥,熟地黃(酒蒸),川芎,川續斷(酒浸),阿膠(蛤粉炒成珠),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鯉魚皮(鯉魚皮的用途非常神奇),當歸(用酒浸泡),白芍藥,熟地黃(用酒蒸過),川芎,川續斷(用酒浸泡),阿膠(用蛤粉炒成珠狀),甘草(用火烤至微焦,各等份)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苧根少許,生薑五片,水煎溫服。

安胎當歸湯,治妊娠舉動驚悸,胎不安,小腹痛引腰絡,下血。

當歸,川芎,阿膠(炒),人參(各一兩),大棗(十二枚),艾葉(一把)

一方有甘草,無參、棗。

上以水酒各三升,煮至三升,納膠令烊,分三服。

枳殼湯,治胎漏下血,及因事下血。

白話文:

【上等級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少量薴樹根,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溫和服用。】

安胎當歸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因動作過大導致驚悸,胎兒不穩,小腹疼痛連帶腰背,出現出血的情況。

  • 當歸
  • 川芎
  • 阿膠(炒)
  • 人參(各一兩)
  • 大棗(十二枚)
  • 艾葉(一把)

另一方則含有甘草,但無參和大棗。

以上材料以水和酒各三升混合煮沸,直至剩下三升,加入阿膠直到溶解,分成三次服用。

【枳殼湯】,用於治療胎兒流血,以及因事務導致的出血情況。

枳殼(去穰,麩炒),黃芩(各半兩),白朮(一兩)(白朮為君,不用血藥,又是一法)

白話文:

枳殼(去除果肉後,先用麩炒過),黃芩(各半兩),白朮(一兩)(白朮為君,不用血藥,又是另一種治療方法)

上銼,水煎,食前溫服。一方加生地,入少酒煎。

當歸寄生湯,治妊娠胎漏,非時下血。

當歸,川芎,艾葉,白朮(各一錢),人參,桑寄生,續斷,熟地黃(各二錢)

上水煎,空心溫服。

二黃散,治婦人胎漏下血。

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白朮、枳殼湯調食前服,或㕮咀,水煎服。

(白朮、枳殼煎湯,調地黃末,意見超卓)

阿膠散,治妊娠無故卒然下血。

阿膠(蛤粉炒成珠,二兩,為末),生地黃(半斤,搗取汁)

上以清酒三升,(用清酒妙)攪勻,溫熱,分三服。

一方,治胎漏下血不止,胞干即死,宜急治之。

生地黃汁(一升),陳酒(五合)

上同煎三五沸,溫三服,以止為度。

榆白皮散,治妊孕胎漏去血,恐其難產,常宜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在飯前溫熱服用。有一個配方會加入生地,並在煎煮時加一點酒。 當歸寄生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的胎漏和非正常出血。 準備當歸、川芎、艾葉、白朮各一錢,人參、桑寄生、續斷、熟地黃各二錢,用水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 二黃散用於治療婦女胎漏導致的下血。 取等量的生地黃和熟地黃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可以用白朮和枳殼煎的湯來調服,或者直接用水煎煮後服用。 阿膠散用於治療懷孕期間無故突然出現的下血情況。 將二兩阿膠以蛤粉炒至珠狀並研磨成粉末,半斤生地黃搗汁取出。將清酒三升與上述材料攪拌均勻,溫熱後分三次服用。 另一個配方是針對胎漏下血不止的情況,這種情況可能會危及胎兒生命,需要立即處理。 取一升生地黃汁與五合陳酒一同煎煮三到五沸,溫熱後分三次服用,直到出血停止為止。 榆白皮散適用於懷孕期間胎漏出血,擔心難產的情況,建議經常服用。

榆白皮,葵很,大麻仁,瞿麥(各二錢),木通(一錢),牛膝(酒浸焙,一錢半)

上㕮咀,水煎溫服。

一方,治妊娠忽暴下血數升,胎燥不安。(此方治胎燥則可,若脾虛滑泄者禁用)

白話文:

榆白皮、葵花籽仁、大麻仁、瞿麥(各二錢),木通(一錢),牛膝(用酒浸泡後,烘焙,一錢半)

榆白皮(三兩),熟地黃(四兩),當歸,生薑(各二兩),葵子(一升,《肘後方》不用)

白話文:

  • 榆白皮(150克)

  • 熟地黃(200克)

  • 當歸(100克)

  • 生薑(100克)

  • 葵花籽(500克,肘後方中沒有用到)

上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服之。

子芩散,治肝經有熱,妄行下血。

細條黃芩炒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淬酒熱調服。若脾胃虛,不宜用。

防風丸,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防風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

防風黃芩丸,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尿血。

黃芩(炒焦),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

上三方治肝經風熱之劑。

白話文:

【上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更作服之。】 此方需使用上銼(一種草藥),將它與五升水一起煮沸,得到的汁液量約為二升半,然後分成三次服用。如果病症未見好轉,可以再次服用此方。

【子芩散,治肝經有熱,妄行下血。】 「子芩散」是治療肝經熱盛,導致無故出血的方劑。

【細條黃芩炒為末,每服一錢,以秤錘燒赤淬酒熱調服。若脾胃虛,不宜用。】 取細條黃芩炒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分(相當於一錢),用燒紅的秤錘淬入酒中使其熱化,再與粉末調和後服用。若脾胃虛弱,則不適用此方。

【防風丸,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防風丸」是治療肝經受風,導致血液隨風散開,不能歸其正道的方劑。

【防風黃芩丸,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尿血。】 「防風黃芩丸」是治療肝經風熱,導致血崩、便血、尿血的方劑。

【黃芩(炒焦),防風(各等分)】 黃芩和防風按同等份量使用。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 將黃芩和防風炒製後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粒。在餐前或餐後,用米飲或溫酒送服。這三個方劑都用於治療肝經風熱所引起的病症。

桂枝茯苓丸,仲景云:婦人宿有癥病(凡遇此症,最宜斟酌),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止之。(樓氏曰:凡胎動多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癥也)。

白話文:

《桂枝茯苓丸》,仲景說:婦女有舊病(凡是遇到這種情況,最適合斟酌考慮),月經停止沒有超過三個月,而患有漏下不止的疾病,胎兒在肚臍以上活動的,是癥痼造成的問題;懷孕六個月後胎兒活動的,前面三個月的月經沒有障礙時,這就是胎兒。下血的,是後邊斷了三個月,這是胎漏,所以出血不止的,是癥痼沒有去除的原因,應該用藥來去除癥痼,用桂枝茯苓丸來止住出血。(樓英說:凡是胎兒活動大多在肚臍水平,現在胎兒在肚臍以上活動,所以可以知道這是癥痼造成的)。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炒),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事方,治胎漏下血不止。

白話文: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炒)、芍藥(各等分)

取桃樹上幹不落桃子燒灰,和水服瘥。《本草》云:桃奴破血,又治伏梁氣積。

白話文:

採集桃樹上主幹上不掉落的桃子,將其燒成灰,與水混合服用,即可治癒疾病。《本草》中記載:桃奴可以破血,還可以治療伏梁氣積。

上二方,治癥病破血之劑。

大全方,治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等物,或胎動腹痛。

黃耆(炒,六兩),糯米(五合)

上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為四服。

銀苧酒,治妊娠下黃汁,或如赤豆。

白話文:

上方是用於治療症病破血的藥方。 大全方,適用於孕婦突然流出黃色如膠狀或豆汁樣的液體,或者出現胎動不安、腹痛的情況。 材料:炒黃耆六兩,糯米五合。 做法:將上述材料用水七升煎煮至剩二升,然後分成四次服用。 銀薴酒,適用於孕婦流出黃色液體,或者像赤豆色的情況。

苧根(去黑皮切,二兩),銀(五兩,或金銀首飾)(黃赤為熱,故用苧根以涼之;下黃赤為肝氣之疏泄,故重用銀以鎮之)

上用水酒各一大盞,煎服。

上二方治漏下黃豆汁之症。

白話文:

薴根(剝掉黑色外皮切成片,二兩重)、銀(五兩重,也可以用金銀首飾代替)(黃赤色代表熱,因此使用薴根來清涼降火;抑制黃赤色是肝氣疏泄的表現,所以大量使用銀來鎮靜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