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論帶下屬濕熱冤結不散

保命集,云: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於脈,故津液湧溢,是謂赤白帶下。本不病結,緣五經脈虛,結熱屈滯於帶,故女子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也。經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此指任帶二脈而言,其曰熱入大小腸之論,無據。當從邪入胞門,致傳臟腑,結於帶脈之說為正)。王注云: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於臍上,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帶脈起於季脅章門,似束帶狀,今濕熱冤結不散,故為病也。經曰: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白,一名曰蠱,所以為帶下冤結也。冤,屈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後,服苦楝丸、大延胡散,調下之,熱去濕除,病自愈矣。

潔古,云:治帶下冤結而痛者,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楝丸、大延胡索散調之,是先攻後補之法也。(湯見雜病痰飲,大延胡索散,方見產後腹痛條。)

白話文:

《保命集》說:赤帶(帶下分泌物為紅色)是因為熱邪進入小腸,白帶(帶下分泌物為白色)是因為熱邪進入大腸。追究根本原因,都是濕熱之邪在脈絡中鬱結,導致津液不斷湧出,這就是所謂的赤白帶下。本來不是因為氣血鬱結,而是因為五臟經脈虛弱,導致熱邪鬱滯在帶脈,所以女子會感到肚臍下方疼痛,陰道有持續不斷的分泌物。

《黃帝內經》說:任脈發生病變,男子會出現內結的七種疝氣,女子則會出現帶下和腹中腫塊(這裡指的是任脈和帶脈,至於說熱邪進入大小腸的說法,沒有根據。應該是邪氣侵入子宮門戶,導致傳染到臟腑,鬱結在帶脈的說法才是正確的)。王冰註解說:任脈從子宮向上經過帶脈,貫穿到肚臍上方,所以男子會出現內結的七種疝氣,女子則會出現帶下。帶脈起始於脅肋的章門穴,形狀像束帶一樣,現在濕熱之邪鬱結不散,所以才會生病。《黃帝內經》說:脾臟的病邪傳到腎臟,就叫做疝瘕。小腸因為邪氣鬱結而疼痛,出現白色分泌物,又叫做蠱,所以就形成了帶下的病症。所謂的“冤”,就是屈曲的意思,指邪氣鬱結而導致熱邪無法散去。應該先用十棗湯攻下,然後服用苦楝丸和大延胡索散來調理,熱邪去除、濕氣消除,病自然就會痊癒。

《潔古》說:治療帶下因為邪氣鬱結而疼痛的,要先用十棗湯攻下,接著服用苦楝丸和大延胡索散來調理,這是先攻後補的方法(十棗湯的藥方在雜病痰飲篇,大延胡索散的藥方在產後腹痛篇)。

2. 論帶下痰實宜吐下

子和,云:一婦人病帶下,連綿不絕,白物或來,已三載矣,命予脈之。診其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得六七至,常上熱口乾,眩暈,時嘔酢水,予知其實有寒痰在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間如黃涎,狀如爛膠。次以漿粥養其胃氣,又次用導水禹功,以瀉其下,然後以淡劑滲泄之藥,利其水道,不數日而愈。(脈證俱屬實熱,而曰寒痰者,蓋為敗濁之液,既聚成痰,則與本氣不相和,故痰積之久,自成冷物。曰寒痰者,因病人自覺其冷而言,然亦有熱者,不可不明,如酢水酸水也,豈屬寒耶)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帶,如水窈漏中綿綿不絕,臭穢之氣不可近,面黃食減,已三年矣。諸醫皆云積冷,陽起石、硫黃、薑、附之藥,重重燥補,汙水轉多。戴人斷之曰:此帶濁水,本熱乘太陽經,其寒水不禁固,故如此也。

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腎主秘藏,熱乘之,則堅凝之性失矣!故不能秘藏而帶下,絕其上源之法,妙甚),乃湧痰二三升,次日下汙水斗余,行三遍,汗出周身,至明旦,病人云:汙已不下矣。次用寒涼之劑,服及半載,產一男。

丹溪,云:帶與漏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積痰恐不能滲入膀胱,若言濕熱則可),無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白朮蒼朮,仍用丸子。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方中並無升提法,惟川芎一味為血分升氣之藥)。瘦人帶病少,如有多是熱,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丹溪治帶,與白濁同,是男女之濕熱一也)

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之。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

潔古云:治結痰白帶,以小胃丹,半飢半飽,津液下數丸,候鬱積行,卻服補藥。

白話文:

論帶下痰實宜吐下

有個名叫子和的醫生說:一位婦人患有帶下病,持續不斷,時常排出白色分泌物,已經三年了,我為她把脈。診斷發現她兩手的脈象都滑大有力,每分鐘約跳動六七次,常常感到上身發熱、口渴、頭暈,偶爾會嘔吐酸水。我知道她胸中有寒痰積聚,就用瓜蒂散讓她吐出兩三升的冷痰,吐出來的都是酸水,其中夾雜著像黃色黏液般的東西,形狀像是腐爛的膠狀物。之後,用米粥來調養她的胃氣,然後用導水禹功來瀉下,再用清淡滲濕的藥物來疏通水道,沒過幾天就痊癒了。(脈象和症狀都屬於實熱,卻說是寒痰,這是因為敗濁的液體聚集成痰後,與身體的本氣不協調,痰積久了,自然會變成冷物。之所以說寒痰,是因為病人自覺寒冷,但也可能會有發熱的情況,不可不明白,像酸水,難道是屬於寒的嗎?)

息城李左衙的妻子,患有白帶病,像水一樣不斷地流出,散發出難聞的臭味,讓人難以靠近,她面色發黃,食慾減退,已經三年了。許多醫生都說是積寒,用陽起石、硫磺、生薑、附子等藥物,不停地溫補,反而使污物流出更多。戴人診斷說:這種帶下病是濁水,本質是熱邪侵襲太陽經,導致寒水無法固守,才會這樣。

水從高處流向低處,應該先斷絕它的源頭(腎主封藏,熱邪侵襲,會使封藏的功能喪失,所以無法固守而導致帶下,斷絕源頭的方法非常巧妙),於是讓她吐出兩三升痰,第二天又瀉下了一大桶污穢的水,排泄了三次,全身都出了汗。到了第二天早上,病人說污穢的東西已經不再流出了。然後用寒涼的藥物,服用了半年,生下了一個男孩。

丹溪認為:帶下和漏下都是胃中的痰積流到下部,滲入膀胱(痰積恐怕無法滲入膀胱,若說是濕熱則較合理),沒有人知道這個原因,只知道用升提的方法來治療,嚴重的時候必須用催吐的方法,以提升氣機,下方則使用二陳湯加白朮、蒼朮,還可以使用丸劑。肥胖的人患帶下,多半是濕痰,可以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來治療(方劑中沒有升提的方法,只有川芎一味是屬於血分升氣的藥)。瘦的人很少患帶下病,如果有的話多半是熱邪引起的,可以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來治療。(丹溪治療帶下,和治療白濁的方法相同,認為是男女濕熱病的一種)

羅先生的方法:可以使用十棗湯、神佑丸或玉燭散,這些藥都可以使用。虛弱的人不可用峻烈的攻伐方法,身體強壯的人可以使用。

潔古認為:治療痰結引起的白帶,可以用小胃丹,在半飢半飽的時候,讓病人服用數丸,讓鬱積的痰液排出,然後再服用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