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論浮腫由血分水分證治不同

良方,論曰:婦人經水不通,則化為血,血不通,復化為水。故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致小便不通,名曰血分,宜用椒仁丸(夫氣者水之母,血者氣所化,非氣無以生血,非血無以養氣。若經水不通,則血病,血病氣亦病,豈有水不通而能化血乎?血不通而化水者,乃是氣壅不能化血而成水也。觀椒仁丸可想矣)。若先因小便不通,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藶丸。經水不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亦名血分,其證與水證相類,實非水也,用人參丸

白話文:

良方裏說:婦女的月經不通暢,就會轉化為血凝塊。血凝塊不通暢,又會轉化為水。所以,先是因為月經斷絕,後來導致四肢浮腫,以至於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叫做血分。應該採用椒仁丸治療。(氣是水的根源,血是由氣轉化而成的。沒有氣就無法產生血,沒有血就無法滋養氣。如果月經不通暢,那麼血就會出現問題,血出現問題,氣也會出現問題。怎麼可能水不通暢還能轉化為血呢?血不通暢而轉化為水,那是因為氣鬱結無法轉化為血,才形成了水。看看椒仁丸就能理解了)。如果先是小便不通暢,後來身體和臉都浮腫,導致月經不通暢,這種情況叫做水分。應該採用葶藶丸治療。月經不通暢而轉化為水,流向四肢,四肢都腫脹,這種情況也叫做血分。它的症狀與水分的症狀相似,但實際上並不是水分。要用人參丸治療。

薛氏,曰:按前證或因飲食起居失養,或因六淫七情失宜,以致脾胃虧損不能生髮統攝,氣血乖違,行失常道。若先斷經,後浮腫,此血化為水,名曰血分,宜椒仁丸治之;若先浮腫後經水不通,此水化為血,名曰水分,宜用葶藶丸治之。此屬形氣不足,邪淫隧道,必用此藥,以宣導其邪,而佐以補輔元氣之劑,庶使藥力有所仗而行,則邪自不能容,而真氣亦不至於復傷矣。大凡月水不通,凝結於內,久而變為血瘕,血水相併,亦為水腫,(血凝成瘕,因而致腫,當知此症)

白話文:

薛氏說:根據前面所列徵狀,有的可能是因為飲食起居不均衡,有的可能是因為外感六淫或受到七情所傷,導致脾胃功能受損,不能夠正常運作,導致氣血運行異常,經絡失常。如果先出現經期不調,然後出現水腫,這是因為血化為水,稱為「血分」,應該用椒仁丸來治療。如果先出現水腫,然後經期不調,這是因為水化為血,稱為「水分」,應該用葶藶丸來治療。這是屬於形氣不足,邪氣入侵導致的疾病,必須使用這些藥物來宣導邪氣,並輔以補益元氣的藥物,使藥力能夠發揮作用,邪氣自然就會被排除,而正氣也不會再受到傷害。總之,月經不調,凝結在體內,久了就會變成血塊,血水相混,也會形成水腫(血凝成塊,因而導致腫脹,要了解這種疾病)。

李氏,曰:經水斷而後腫,名曰血分,乃瘀血化水,閉塞胞門,比水腫更難治,但能調其經,則水自消,小調經散葶歸丸;先浮腫,而後經水不通,名曰水分,乃脾不能制血與水,並浮肌肉,為之虛腫,紅礬丸,通用腎氣丸(腎虛則水不利,而散溢妄行,故用腎氣丸加減)。水分君澤瀉,加防己、葶藶、木通;血分君牡丹皮,加牛膝、紅花;有經閉腳腫者,桑白皮散

白話文:

李氏說:月經斷絕後發生水腫,病名為血分,這是由於瘀血化水,閉塞胞門而引起的,比一般水腫更難治療。但是,只要能夠調順經血,水腫就會自行消失。可以服用小調經散、葶歸丸。如果是先有浮腫,然後經水不通,這叫做水分,是脾不能控制血液和水分,並在肌肉中浮起,形成虛腫。治療可以服用紅礬丸,兼服通用腎氣丸(腎虛則水不利,而散溢妄行,因此再服用腎氣丸加減)。水分的治療以澤瀉為主,再加入防己、葶藶、木通。血分的治療以牡丹皮為主,再加入牛膝、紅花。如果有經閉、腳腫的症狀,可以服用桑白皮散。

2. 治浮腫

椒仁丸,治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化為水,名曰血分。(血既化而為水,則以利水為先,而行血溫血,開結破氣,又不可少者,然非峻利氣悍之物不可?故又佐之以大毒之藥)

白話文:

椒仁丸,用於治療原本月經正常,之後開始四肢浮腫、小便不通,血液變成水的病症,這種病症叫做「血分」。(血液既然已經變成水了,那麼就要以利尿為先,同時活血、溫血、化瘀、理氣,這些都是不可少的,但要能做到這些,非要辛散猛烈之物不可?所以又加入有大毒之藥。)

椒仁,續隨子(去皮研),甘遂附子(炮),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研碎),當歸吳茱萸,玄胡索(各五錢),芫花(醋浸),石膏(各二錢),膽礬,信砒(各一錢),芫青糯米炒黃,去頭翅足),斑蝥(糯米炒黃,各十個)

白話文:

椒仁、續隨子(去皮研磨)、甘遂、附子(炮製)、郁李仁、黑牽牛、五靈脂(研碎)、當歸、吳茱萸、玄胡索(各五錢),芫花(醋浸)、石膏(各二錢),膽礬、信砒(各一錢),芫青(糯米炒黃,去頭翅足)、斑蝥(糯米炒黃,各十個)

上為末,麵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此方藥雖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常治虛弱之人,亦未見其有誤也。(此必已試有成驗者,讀之令人膽壯)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和麵糊做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橘皮湯送服。這個藥方雖然藥性猛烈,但用量不多,如果畏懼而不服,就會養病害身的隱患。經常治療虛弱的人,也沒有見過它出錯。(這個藥方一定是經過多次試驗,有確切療效的,讀起來令人振奮)

葶藶丸,治先因小便不利,後至身面浮腫,經水不通,水化為血,名曰水分。

白話文:

葶藶丸,治療先是小便不利,後來造成身上和臉部浮腫,經血不通,水液變成血,叫做水分。

甜葶藶(炒,另研),續隨子(去殼另研,各五錢),干筍末(一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如大便利者,減續隨子、葶藶各一錢,加白朮五錢。(先水病,故先利水,而又佐以白朮者,助土以防水也)

白話文:

研成碎末,用大棗肉搓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7 粒,用煎煮扁竹的湯汁送服。如果大便很通暢,就減少續隨子和葶藶各 1 錢,加入 5 錢的白朮。(患者患有水腫,所以先利水,再輔以白朮,以土來防水)

人參丸(一名葶藶丸),治經脈不利,血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若作水治之,非也,宜用此方。

白話文:

人參丸(也叫葶藶丸),用於治療經脈不通暢,血液變成水,流到四肢,導致四肢腫脹的疾病,稱為血分。它的症狀與水腫相似,但如果像治療水腫那樣治療就錯了,應該使用這一種方劑。

人參,當歸,大黃(濕紙裹飯上蒸熟,切炒),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另研,一錢)

白話文:

人參、當歸、大黃(用濕紙包著,在蒸飯上蒸熟,切片炒香)桂心、瞿麥穗、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香,另研,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小調經散,治敗血停積五臟日久,腐爛成水,變為浮腫,忌用利水之藥(此重在敗血,故曰忌用利水,所謂調經水自消也),產後浮腫亦宜。

白話文:

「小調經散」用於治療因敗血鬱積於五臟日久,敗血腐爛成水而引起的浮腫,應忌用利尿藥物。(這種情況主要是敗血,所以說忌用利水,所謂的調經水自然消失)產後浮腫也適合使用。

當歸,赤芍藥,桂心(各一兩),沒藥琥珀甘草(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白話文:

當歸、赤芍藥、桂心(各50克),沒藥、琥珀、甘草(各6克),細辛、麝香(各3克)

上為末,每服五分,溫酒入薑汁調服。

桑白皮散,治腳氣感發兩足浮腫,小便赤澀,腹脅脹滿,氣急坐臥不得。(此係腳氣方借用也)

白話文:

桑白皮散:主治腳氣,症狀為雙腳浮腫、小便赤痛、腹脅脹滿、氣喘,坐也不能臥也。

桑白皮(炒一錢),郁李仁(炒一錢),赤茯苓(二錢),木香防己(酒洗),大腹皮(各五錢),蘇子(炒),木通檳榔青皮(各七分半)

白話文:

桑白皮(一錢,炒過),郁李仁(一錢,炒過),赤茯苓(二錢),木香、防己(用酒洗過),大腹皮(各五錢),蘇子(炒過),木通、檳榔、青皮(各七分半)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正脘散,治中焦虛痞,兩脅氣痛,面目手足浮腫,大便秘澀,兼治腳氣。(脾虛不能制水,而氣不降者宜之)

白話文:

正脘散 用於治療中焦虛痞,兩脅氣痛,面目手足浮腫,大便祕澀,兼治腳氣。(適用於脾虛不能制水,氣不下降的人)

白朮,川芎,木香,檳榔,甘草(各七錢半),大腹皮,紫蘇,木瓜陳皮沉香獨活(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川芎、木香、檳榔、甘草(各35克),大腹皮、紫蘇、木瓜、陳皮、沉香、獨活(各60克)。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服。

大調經散,治榮衛不調,陰陽相乘,憎寒發熱,自汗腫滿。(此開鬼門、潔淨府法,皆在氣分,而不在血不調,憎寒自汗;乃邪在表也)

白話文:

大調經散,治療榮衛不調,陰陽相乘,畏寒發燒,自汗腫脹。(這是通過打開鬼門、潔淨府的方法來治療的,都屬於氣分,而不是血不調,畏寒自汗;是邪在表。)

大豆(炒去皮,一兩半),茯苓(一兩),真琥珀(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濃煎烏豆、紫蘇湯下。

大腹皮飲,治婦人血嬰,單單腹腫。

大腹皮,防己,木通,厚朴,栝蔞,黃耆枳殼,桑白皮,大黃,陳皮,五味子(各等分)

白話文:

  • 大腹皮:可消積、止痛、下乳。

  • 防已:可利水、祛風、通絡。

  • 木通:可利水、通淋、清熱。

  • 厚朴:可理氣、化痰、溫中止瀉。

  • 栝蔞:可清熱、化痰、利尿。

  • 黃耆:可補氣、益氣、補中、益氣。

  • 枳殼:可理氣、消積、化痰。

  • 桑白皮:可清熱、利尿。

  • 大黃:可瀉熱、通便、清熱。

  • 陳皮:可理氣、化痰、醒脾。

  • 五味子:可斂肺益氣、生津止渴、寧心安神。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去滓,入酒少許服。(血嬰之名甚新,謂單腹脹如抱嬰瘤之狀也,然皆用行氣藥也,黃耆、五味、大黃,又可以補氣而行血)

白話文:

依上藥方配製的藥粉,每次取一兩藥粉,加水煎煮後濾去藥渣,再加入少量的酒服用。(血嬰這個名稱很新,是指單純的腹部脹大得像抱著嬰兒一樣。主要使用的藥物是治療氣滯的藥物。黃耆、五味子、大黃,可以補氣和活血)

大黃甘遂湯,治婦人小腹滿如敦敦狀,(敦敦何狀)小便微微而不竭。產後者,惟水與血並結血室也。

白話文:

大黃甘遂湯,治療婦人小腹滿滿脹脹的,像個大甕一樣,小便微微不斷。產後的人,只有水與血同時凝聚在子宮裡。

大黃(半兩),甘遂(炮)(甘遂峻藥也,恐太多),阿膠(炒,各一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其血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