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二 (8)
卷之二 (8)
1. 治崩漏虛寒
鹿茸(燎去毛,酥炙),赤石脂(制),禹餘糧(制各一兩),當歸,熟地黃,續斷(各二兩)附子(炮),艾葉(一方無),柏葉(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煉蜜丸亦可。(丹溪以紫黑為熱,而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然女子氣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
如鹿茸者,以血成形,由氣而長,血隨氣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焉;又以附子、艾葉,佐而溫之,以石脂、餘糧鎮而固之;柏葉清之;歸、地、續斷,補而續之,誠下元虛寒之全方也。不加人參,豈無意焉,而灸關元之意,蓋可想矣)
白話文:
鹿茸(去除毛,用酥油炙烤)、赤石脂(炮製過)、禹餘糧(炮製過,各一兩),當歸、熟地黃、續斷(各二兩),附子(炮製過),艾葉(有些配方沒有),柏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也可以。(丹溪認為紫黑色的崩漏是熱症,而這裡說的瘀黑色崩漏,是因為下焦氣血寒冷,導致血液凝結成黑色的,兩者的治療方法不同。然而,女子的氣海在上方,血海在下方,所以下焦溫暖後,氣才能上升,血液才能運行。
像鹿茸這種藥材,是以血來生成形體,由氣來促使生長,血液隨著氣向上流動而形成鹿角,所以它能進入血分來產生新的血液;再用附子、艾葉來輔助溫暖它,用赤石脂、禹餘糧來鎮攝固定;用柏葉來清除熱邪;用當歸、熟地黃、續斷來補益並接續氣血,這實在是針對下元虛寒的完整配方。沒有加入人參,難道是沒有用意嗎?而用艾灸關元的用意,大概可以想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