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治崩漏氣陷
專主胞絡,氣分之火,專主三焦,鬱則火不得遂,炎上之性,迫於血分,故陰絡傷也。此方以蒼朮、升麻發太陰、陽明之濕;柴胡、防風達厥陰、少陽之本,羌活、藁本以升舉少陰、太陽下部之郁,所謂下者舉之也。是皆升散之物,過則氣耗而傷金,故又以黃耆以保肺,當歸引血,使各有所歸;甘草和氣。
蔓荊涼血,此四種者,又制亢害之法也。其曰可一服已,何其神哉!讀者當得此意)。如灸足太陰脾經中血海穴二七壯,或三七壯,立已。
此藥乃從權衡之法,用風勝濕,為胃氣下陷,而氣迫於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若病愈,經血惡物已盡,主病雖除,後必須以黃耆、甘草、人參、當歸之類,數服以補之,於補氣升陽湯中,加和血藥是也。若經血惡物下之不絕,尤宜救其根源,治其本經。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
若遇夏月白帶下脫,漏不止,宜用此湯,一服立止。(以升舉主治者,以標為本也,以退心火為治者,以本為主也,以益脾胃為法者,標本不捨也。東垣專主脾胃之意,蓋如此。白帶主濕,故一服立止,夏月二字,亦宜死)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在講治療女性崩漏(經血大量不止)的病症,病因是氣虛下陷導致的。
治療思路:
主要是因為胞絡(子宮周圍的脈絡)氣分有火,三焦氣機鬱結,導致火氣不能順利疏散,反而向上衝迫到血分,造成陰絡損傷,所以經血大量流失。
這個藥方使用蒼朮、升麻來發散脾胃的濕氣;柴胡、防風來疏通肝膽之氣;羌活、藁本來提升下部的鬱滯之氣。這些藥都是升散的藥物,如果用過量會耗傷氣血,所以又用黃耆來保護肺氣,用當歸來引導血液,讓它們各自回到該去的地方;甘草用來調和藥性。
蔓荊子有涼血的作用,這四種藥材是用來制衡過於亢盛的火氣。書上說服用一次就能見效,效果非常神奇。讀者應該要理解這個道理。另外,如果針灸足太陰脾經的血海穴十四壯或二十一壯,也能立即止血。
這個藥方是權宜之計,用風藥來驅散濕氣,治療胃氣下陷,導致氣往下衝迫,從而止住突發的崩漏。如果病情好轉,經血和惡露都已排乾淨,雖然主要病症消除了,但之後還必須服用黃耆、甘草、人參、當歸等藥物來補養身體,可以服用補氣升陽湯,再加入一些活血的藥物。如果經血和惡露一直不止,更應該從根本治療,調理經絡,重點調理脾胃,平息心火的亢盛,這才是治本之道。
如果遇到夏天白帶過多、滴漏不止的情況,服用這個藥方,也能一次見效。(用升散之法來治療,是把標當作本來治療;用退心火的方法來治療,是把本當作主要治療;用調理脾胃的方法來治療,是標本兼顧。東垣先生(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著重脾胃的道理,就是這樣。白帶主要原因是濕氣過重,所以服用一次就能止住,這裡提到夏天兩個字,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