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五 (3)
卷之五 (3)
1. 論疝瘕
大全,云:婦人疝瘕,由飲食不節,寒溫不調,氣血勞傷,臟腑虛弱,風冷入腹,與血相結所生。疝者,痛也,瘕者,假也,結聚浮假百痛,推移乃動也。婦人之病,有異於丈夫者,或因產後血虛受寒,或因經水往來,取冷過度,非獨因飲食失節,多挾於血氣所成也。其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死。尺脈澀而浮牢,為血實氣虛,其發腹痛,逆氣上行,此為胞中有惡血,(巢氏止言胞門傷,而此直指胞中惡血,亦本病源來)久則結成血瘕也。
白話文:
《大全》中說:婦女的疝氣和瘕,是由於飲食沒有節制,寒暖失調,氣血損傷,臟腑虛弱,風寒進入腹中,與血液結合而產生的。疝,是指疼痛;瘕,是指假腫,因結聚浮腫,百處疼痛,推動時才疼痛。婦女患疝瘕的病因與男性不同,可能是由於產後血虛受寒,或者經水往來時受涼過度,這不僅是因為飲食失節,還與血氣有關。其脈搏弦急者為生,脈搏虛弱小者為死。尺脈澀而浮牢,是血實氣虛的表現,發病時腹痛,逆氣上行,這是胞中有惡血的表現,(巢元方只說胞門受傷,但這裡直接指出胞中有惡血,也是本病根源),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血瘕。
薛氏,曰:子和云遺溺閉癃,陰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後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女子亦有疝,男子亦有瘕)
白話文:
薛氏說:子和提到遺尿、閉尿、陰莖無力、關節疼痛、精液滑脫以及過多的白色分泌物,這些都是男子的疝病。如果出現血虛、月經不正常、月經後小腹有包塊、或時有移動,前陰突出、後陰痔核,這些都是女子的疝病。不過女子不稱之為疝,而是稱之為瘕。(女子也有疝,男子也有瘕。)
一婦人小腹脹痛,小水不利,或胸乳作痛。或脅肋作脹,或氣逆心吻,余以為肝火而血傷脾,用四物、柴胡、青皮、玄胡索、木香而愈。
白話文:
一位婦女感到小腹脹痛,小便不利,或者胸部乳房疼痛。或者肋間脹痛,或者氣息逆升到心口,我有個看法是:肝火而血傷脾,藥方使用四物、柴胡、青皮、玄胡索、木香,使她康復。
一婦人小腹痞悶,小便不利,內熱體倦,懶食,用八珍湯加柴胡、山梔、龍膽草治之而安。
白話文:
一位婦女腹部有沉悶感覺,小便困難,內熱體倦,懶得吃飯,使用八珍湯加柴胡、山梔、龍膽草治療而痊癒。
2. 論腸覃
李氏,曰:腸覃乃寒氣客於大腸,與胃相搏,大腸為肺傳送,肺主氣,氣得熱則行,得冷則凝,凝則清氣散,而濁氣結為瘕,覃延日久不已,息肉乃生。始如雞卵,久如懷胎,按之堅,推之移,月事時下,或多或少,氣病而血未病也,宜二陳湯加香附以開之,或香粉丸。
白話文:
李氏說:腸覃指的是寒邪客於大腸,與胃相搏擊,大腸把水穀傳送給肺,肺主氣,氣受到熱就會運行,受到冷就會凝結,凝結後清氣就會散去,而濁氣就會結為瘕。瘕延日久不止,息肉就會長出。開始像雞蛋一樣大,時間長了就會像懷孕一樣大。按壓它很堅硬,推它可以移動。月經有時多有時少,是因為氣病而血未病。宜用二陳湯加入香附來疏散它,或者香粉丸。
3. 論婦人癥瘕並屬血病
準繩,云:古方有五積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五臟之氣積,名曰積,故積有五;六腑之氣聚,名曰聚,故聚有六,雜病《準繩》,言之詳矣(癥瘕積聚,並起於氣,故有氣積、氣聚之說,然謂瘕屬血病者,氣聚而後血凝也,其夾食夾痰,又各隨所積而變見矣。夫痰與血食,皆賴氣以為之行化,故氣行物生,氣病物病,此百病所以皆生於氣,而破血、消痰、消食之劑,必用氣藥者以此)。若夫七癥八瘕,則婦人居多,七者火數,屬心,蓋血生於心,八者木數,數肝,蓋血歸於肝,雖曰強分,理似不混。夫癥者,堅也,堅則難破;瘕者,假也,假物成形。古人將婦人病為痼疾,以蛟龍等為生瘕,然亦不必如此執泥。婦人癥瘕並屬血病,龍蛇魚鱉肉發蝨瘕等事,皆出偶然,但飲食間誤中之,留聚腹臟,假血而成,自有活性。亦猶永徽中僧病噎者,腹中有一物,其狀如魚,即生瘕也。與夫宿血停凝,結為痞塊,雖內所感之不同,治法當以類相從,所謂醫者意也,如以敗梳治蝨瘕(敗梳敗篦同用蓋取義耳,或未必盡善);銅屑治龍瘕;曲柏治米瘕;石灰治酒瘕;如此等類,學者可以理解也。
白話文:
《準繩》中說:古方有五積六聚七癥八瘕的說法,五臟之氣積聚,叫做積,所以積有五種;六腑之氣聚積,叫做聚,所以聚有六種。雜病《準繩》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述(癥瘕積聚,都起源於氣,所以有氣積、氣聚的說法,但是認為瘕屬於血病的,是氣聚之後,血液凝結而成的。其中夾雜著食物和痰液的,又會隨著積聚的具體情況而出現不同的變化。痰液、血液和食物,都要依靠氣來運行和消化,所以氣行則物生,氣病則物病,這就是百病都起源於氣的原因,而活血、化痰、消食的藥物,必須使用氣藥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至於七癥八瘕,則多見於婦女,七者屬火,屬心,因為血生於心;八者屬木,屬肝,因為血歸於肝,雖然說是強行區分,但道理似乎並不混亂。癥,是指堅硬,堅硬就難以攻破;瘕,是指假物成形。古人婦人的疾病都認為是痼疾,並且認為蛟龍等是導致瘕症的病原,但也不必如此執著拘泥。婦人的癥瘕都屬於血病,龍蛇魚鱉肉發蝨瘕等事情,都是偶爾發生,只不過是飲食間不小心吃進去了,留聚在腹臟,假借血液而形成,自然有活性。就好像永徽年間有個僧人生了噎症,腹中有一物,形狀像魚,這就是生瘕。與宿血停凝,結為痞塊的癥症雖然內因不同,但治療方法應該類比推斷,所謂醫生就是要有這樣的想法,比如用敗梳治蝨瘕(敗梳敗篦同用主要是取義,未必完全妥當);用銅屑治龍瘕;用曲柏治米瘕;用石灰治酒瘕;像這樣的例子,學者們可以理解。
4. 論治積須養正氣
薛新甫,曰:婦人痃癖癥瘕,大抵因飲食、起居、七情失宜,虧損臟腑,氣血乖違,陰絡受傷,循行失度所致。
白話文:
薛新甫說:婦女的痃癖癥瘕,大多是由於飲食、起居、七情不合時宜,損傷臟腑,氣血乖違,陰絡受傷,循行失度所致。
羅謙甫,云:養正積自除,必先調養,使榮衛充實,若不消散,方可議下,但除之不以漸(下不可輕,漸字極妙),則必有顛覆之害。若不守禁忌,縱情嗜欲,其有不喪者鮮矣。
白話文:
羅謙甫 說:養正氣就能消除邪氣,一定要先調養身體,讓氣血充盈。如果邪氣沒有消散,才能考慮用藥物治療。治療時不可操之過急,一定要循序漸進(藥物治療不可草率,漸字用得很精妙),否則必然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果不遵守禁忌,放縱情慾,很少有人不會因此而喪命。
一婦人內熱作渴,飲食少思,腹內初如雞卵,漸大四寸許(非鬱結之脈,而謂郁之症何軟),經水三月一至,肢體消瘦,齒頰似瘡,脈洪數而虛,左關尤甚,此肝脾鬱結之證,外貼阿魏膏,午前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何以能治鬱結?意取積氣外散也),午後用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患有內熱,經常口渴,飲食慾望減退,腹中起初像雞蛋那麼大,逐漸增大到四寸左右(不是鬱結的脈象,而說鬱結的症狀為什麼是柔軟的),月經三個月才來一次,而且經量很少,肢體消瘦,齒頰像瘡一樣,脈搏洪數而虛弱,左關脈尤為明顯。這是肝脾鬱結的證狀,外敷阿魏膏,上午服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為什麼能治療鬱結?意思是讓積氣向外發散),下午服用加味歸脾湯。
兩月許,肝火稍退,脾土少健,午前補中益氣下六味丸,午後逍遙散下歸脾丸,又月餘,日用蘆薈丸二服(蘆薈丸治肝膽之結),空心以逍遙散下,日晡以歸脾湯下,喜其謹疾,調理年餘而愈。
白話文:
兩個月後,肝火稍退,脾胃也慢慢恢復。上午服用補中益氣丸和六味丸,下午服用逍遙散和歸脾丸。又過了一個多月,每天服用蘆薈丸兩次(蘆薈丸治療肝膽結石),空腹時服用逍遙散,下午服用歸脾湯。我很高興他能夠謹慎地治療,調理了一年多後終於痊癒了。
一婦人腹內一塊,不時上攻,或作痛有聲,或吞酸痞悶,月經不調,小便不利,二年餘矣。面色青黃,余以為肝脾氣滯,以六君加芎、歸、柴胡、炒連、木香、吳茱各少許二劑,卻與歸脾湯送下蘆薈丸,三月餘,肝脾和而諸症退,又與調中益氣湯加茯苓、牡丹皮,中氣健而經自調。
白話文:
一位婦女腹中有一塊硬物,時不時向上頂,有時伴隨疼痛和聲音,有時吞嚥食物時感到酸澀和悶脹,月經不調,小便不利,已經有兩年多了。她的面色青黃,我認為是肝脾氣滯,於是開了六君子湯,並加入芎藭、當歸、柴胡、炒連翹、木香和吳茱臾,每劑服兩次,共服藥六次。然後再用歸脾湯送服蘆薈丸,服用了三個多月後,肝脾和順,各種症狀都消退了。我又開了調中益氣湯,並加入茯苓和牡丹皮,服用後,中氣健旺,月經也自如了。
一婦人性多郁善怒,勤於女工,小腹內結一塊,或作痛,或痞悶,月經不調,恪服伐肝之劑,內熱寒熱,胸膈不利,飲食不甘,形體日瘦,牙齦蝕爛,此脾土不能生肺金,肺金不能生腎水,腎水不能生肝木,當滋化源,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至仲春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婦人個性多愁善怒,勤奮從事女工,因此小腹內結了一塊,時而疼痛、時而腹悶,月經也不規律。醫師開了剋制肝火的藥,但因體內忽冷忽熱,胸悶膈塞,飲食不佳,體型日漸消瘦,甚至連牙齦都腐爛了。這是由於脾土無法滋養肺金,肺金不能滋養腎水,腎水不能滋養肝木造成的。因此,應該滋補身體的源頭,所以採用了補中益氣湯和六味丸治療。最後,在仲春時節,婦人的身體痊癒了。
一婦人經候過期,發熱倦怠,或用四物、黃連之類,反兩月一度,且少而成塊,又用峻藥通之,兩目如帛所蔽。余曰: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此脾傷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於目也。遂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二湯,專主脾胃,年餘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婦人月經週期過後,出現發熱、倦怠的症狀。醫生用四物、黃連等藥物治療,反而導致月經兩個月來一次,而且量少且凝結成塊。於是醫生又用峻烈的藥物來疏通,結果婦人的雙眼如同被白布遮蔽,視力模糊。我說:脾臟是諸陰之首,眼睛是血脈的宗主,脾臟受傷,五臟都會失去正常的位置,無法歸於眼睛。於是我用補中益氣湯和濟生歸脾湯,專門針對脾胃,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婦人的症狀終於痊癒。
松江太守何恭人,性善怒,腹結一塊年餘,上齶蝕透,血氣虛極,時季冬,肝脈洪數,按之弦緊,或用伐肝木、清胃火之藥。余曰:真氣虛而邪氣實也,恐伐肝木,至春不能發生耳。用八珍湯以生氣血,用地黃丸以滋腎水(歷觀數案,皆以肝脾腎為主而愈者,在立齋則可,在他醫則不可)。
白話文:
松江太守何恭人,脾氣暴躁,肚子裡長了一個硬塊一年多了,上顎被侵蝕,血氣虛弱到了極點。季節是冬天,肝脈跳動得又急又密,按上去很緊繃,有時候用藥來疏肝瀉火、清除胃火。我說:這人的正氣虛弱而邪氣實。擔心如果疏肝瀉火,到了春天,肝氣就無法生發了。我用八珍湯來生發氣血,用地黃丸來滋養腎水(我曾經看過好幾個這樣的病例,都是以肝脾腎為主要治療目標而痊癒的,如果讓立齋來治療就沒問題,如果是其他醫生來治療就可能不行)。
肝脈頓退,因大怒,耳內出血,肝脈仍大,煩熱作渴,此無根之火也,仍以前藥加肉桂二劑,脈斂熱退,復因大怒,果卒於季冬辛巳日,乃金剋木故也。
白話文:
肝脈突然消失,原因是大發雷霆,以致耳內出血,肝脈依然粗大,煩躁發熱愛喝水,這是無根之火,仍然服用之前的藥物加上肉桂,連服兩劑,脈象收斂熱氣退卻,後來又因為大發雷霆,終於在季冬辛巳日過世,原因是金剋木啊。
李氏,曰:善治癥瘕者,調其氣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傷元氣(至論)。寧扶脾胃正氣,待其自化,此開鬱正元散之由名也。愈後宜大小烏雞丸、八珍湯、交加散、交加地黃丸調之。凡攻擊之藥,病重病受,病輕胃氣受之而傷矣。或云待塊消盡而後補養,則胃氣之存也幾希。
白話文:
李中孚說:擅長治療癥瘕的人,會調整患者的氣血,促進食物消化和痰液排出,使病情減輕一半以上再停止治療,不可以猛烈攻伐,以免損傷元氣(這是至理名言)。寧可扶助脾胃的正氣,等待病情自行消退,這就是「開鬱正元散」名號的由來。治癒後應該用大小烏雞丸、八珍湯、交加散、交加地黃丸來調養身體。凡是攻伐的藥物,病情嚴重時病氣承受,病情輕微時胃氣承受而受到損傷。有人說等到癥塊消盡後再進補,那時胃氣的存留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