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6)

1. 治傳屍勞

天靈蓋散,治婦人傳屍骨蒸勞,四肢無力,每至晚間即熱,兩頰紅色,飲食不下,心神煩躁。

天靈蓋(酥炙),安息香,地骨皮,當歸,人參(去蘆),山梔子仁,貝母(去心),黃連,桃仁(去皮尖,麩炒黃),檳榔(各一兩),生乾地黃,鱉甲(醋炙),北柴胡,赤茯苓,麥門冬(各一兩半),阿魏(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以童子小便一大盞,柳桃枝各七寸,生薑五片,蔥白五寸,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傳屍者,彼此傳染相續而亡,其症亦大相類。然以為傳屍有蟲,形變不一,故多難治。此方以天靈蓋祛伏屍,安息香逐邪祟,阿魏、桃仁、檳榔祛蟲,其餘諸藥,則補氣血、清骨熱、消痰而已,別無所奇。而其妙則在童便、桃柳枝、蔥、姜而已)

益母草丸,治婦人骨蒸勞瘦,月候不通,心神煩熱,四肢疼痛,不能飲食。

益母草,青蒿(各二斤),桃枝,柳枝(各一握長一尺)

以上四味銼細,用童子小便一斗,於銀鍋內煎至三升,絞去滓;煎成膏。

柴胡,赤芍藥,犀角屑(各一兩),鱉甲(制,三兩),桃仁(制淨,五兩),天靈蓋(酥炙微黃),硃砂(細研水飛過),木香,甘草(炙,各一兩),麝香(半兩,細研)

上為末,用前膏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烏梅甘草湯下,無時。

獺肝丸,治婦人骨蒸勞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與前方小異,而此重在獺肝)

獺肝(一貝),鱉甲(醋炙),北柴胡(各一兩半),川升麻,桃仁(制),天靈蓋(酥炙),犀角屑,梔子仁,地骨皮,知母(各一兩),黃耆(七錢半),甘草(半兩),麝香(二錢半,研),硃砂(一兩,細研水飛)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無時。

治婦人骨蒸傳屍勞瘦方

麝香(七錢半),犀角屑,木香,白朮,鬼箭羽(各一兩),虎頭骨(酥炙黃色),天靈蓋(醋炙黃色),雄黃(另研),桃仁(去皮尖,麩炒黃),硃砂(光明者另研,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入研藥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此藥闢溫疫亦可帶。

白話文:

治療傳染性勞病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病人像天靈蓋一樣虛弱散漫,專門治療婦女因傳染而引起的骨蒸勞病。患者四肢無力,每到晚上就發熱,兩頰呈現紅色,吃不下東西,心神煩躁。

藥方包含:炙烤過的天靈蓋、安息香、地骨皮、當歸、去除蘆頭的人參、山梔子仁、去除內心的貝母、黃連、去皮尖並用麩皮炒黃的桃仁、檳榔(各一兩)、生地黃、用醋炙過的鱉甲、北柴胡、赤茯苓、麥門冬(各一兩半)、阿魏(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童子小便,加入柳枝和桃枝各七寸長,生薑五片,蔥白五寸,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去渣後溫服。(所謂的傳屍,指的是彼此傳染而相繼死亡,症狀也極為相似。但有人認為傳屍是因體內有蟲,且形態不定,因此很難治療。這個藥方用天靈蓋來驅除伏屍之氣,用安息香驅逐邪祟,阿魏、桃仁、檳榔則是驅蟲,其他藥材則用來補氣血、清骨熱、消痰,並沒有特別之處。而藥方的巧妙之處在於童子小便、桃柳枝、蔥、薑這些配料。)

益母草丸

這個藥方治療婦女因骨蒸勞病而導致的消瘦、月經不通、心神煩熱、四肢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包含:益母草、青蒿(各二斤)、桃枝、柳枝(各一握,長一尺)。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用一斗童子小便在銀鍋中煎煮至剩三升,絞去藥渣,再熬成藥膏。

另外包含:柴胡、赤芍藥、犀角屑(各一兩)、製過的鱉甲(三兩)、製過的桃仁(五兩)、酥炙至微黃的天靈蓋、細研水飛過的硃砂、木香、炙甘草(各一兩)、細研的麝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之前熬成的藥膏混合搗五七百下,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甘草湯送服,不限時間。

獺肝丸

這個藥方治療婦女因骨蒸勞熱而導致的身體消瘦、煩躁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前一個藥方略有不同,此方更注重獺肝的功效)。

藥方包含:獺肝(一貝)、醋炙的鱉甲、北柴胡(各一兩半)、川升麻、製過的桃仁、酥炙的天靈蓋、犀角屑、梔子仁、地骨皮、知母(各一兩)、黃耆(七錢半)、甘草(半兩)、研磨的麝香(二錢半)、細研水飛的硃砂(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不限時間。

治療婦女骨蒸傳屍勞瘦的藥方

藥方包含:麝香(七錢半)、犀角屑、木香、白朮、鬼箭羽(各一兩)、酥炙至黃色的虎頭骨、醋炙至黃色的天靈蓋、另研的雄黃、去皮尖並用麩皮炒黃的桃仁、另研的光明硃砂(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與研磨過的藥材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這個藥方也可以作為預防溫疫的藥物隨身攜帶。

2. 治血風勞

人參荊芥散,治婦人血風發熱,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血風勞者,若血虛肝熱生風而成勞者,乃內熱勞症,其有外邪乘者,又為外致之病,當兩分看)

人參,荊芥穗,生地黃,北柴胡,鱉甲(醋炙),酸棗仁(炒),枳殼(制),羚羊角(別鎊),白朮(各七錢半),當歸,川芎,防風,桂心,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水煎熱服。(此方以十全大補去黃耆、白芍,而加荊芥、防風,蓋荊芥乃行散肝中結血,即火鬱發之之意,而桂心之用,乃古方之常,當自斟酌)

地骨皮散,治婦人血風,氣體虛弱,寒熱發渴。

地骨皮,桑白皮,枳殼,前胡,黃耆(各一錢半),人參,白茯苓,白芍藥,五加皮(各一錢),柴胡(二錢),官桂,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前方兼治心,此方兼治肺。而官桂之用,意非氣熱所宜,於血風二字,不知將何以解)

大效油煎散,治血風勞氣,攻注四肢,腰背疼痛,嘔逆醋心,不思飲食,日漸羸瘦,面色萎黃,手足麻痹,血海冷敗,神效。

五加皮,川烏(炮),芍藥,海桐皮,牡丹皮(各一兩),川芎,桂心,乾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麻油浸錢一文,同煎至六分,溫服,常服以油浸二錢,煎藥時不可攪,吃藥時不可吹。(此方以川烏、薑、桂等藥為主,是真治血中有風也,故其出症皆屬膈之風冷攻注等病也。其煎法以生麻油浸錢,豈非入肝潤燥歟?若謂煎不可攪,吃不可吹,又不知其深意也)

治血風勞方(此又治在風熱清而血自旺也,可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

荊芥穗(二兩),白芍藥,牡丹皮,防風,地骨皮,白芷,黑豆,甘草(各一兩),川芎(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姜三片,棗一枚,蔥白一寸,煎至八分,溫服無時。

萬全逍遙散,治血風勞,五心煩躁,心多怔忡,恍惚憂懼,頭目昏重,夜多盜汗。

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入甘草一寸同煎,溫服。(既治血風,何為盡用氣藥?況以氣藥而欲治以下諸症,似亦不能。愚謂此方非治血風勞,乃治氣虛症也。用者審之)

熟乾地黃散,治婦人血風勞,冷氣攻心,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飲食減少,日漸羸瘦。

熟乾地黃,柴胡,黃耆,蒼朮,牛膝(各一兩),鱉甲(醋炙黃,二兩),白芍藥,當歸,薑黃琥珀,厚朴(薑汁塗,炙),川芎,陳皮(去白,各七錢半),木香,羌活,桂心(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加生薑半分,水煎熱服。(既治冷氣,當同前方入無虛熱各條內,然以風名而有風藥,以冷名而有熱藥,以勞名而治勞藥,以血藥補血散血,以氣藥補氣行氣,用平胃以和脾胃,而除心腹之疼,用羌桂以能經,而除四肢之病。蓋以錯雜之邪,而用錯雜之藥,今之所謂良醫,概如此)

白話文:

人參荊芥散

此方治療婦女血風發熱,身體疼痛,頭暈眼睛乾澀,心悸不安、疲倦,忽冷忽熱、盜汗,臉頰發紅、口乾,咳嗽痰多、胸悶,精神不振。(所謂血風勞,若是因為血虛肝熱而產生風的勞損,是屬於內熱勞病;如果有外邪侵入的,又屬於外感疾病,應該分開來看待。)

藥材組成:人參、荊芥穗、生地黃、北柴胡、鱉甲(用醋炙過)、酸棗仁(炒過)、枳殼(炮製過)、羚羊角(另外磨粉)、白朮(各七錢半),當歸、川芎、防風、桂心、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此方是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去掉黃耆、白芍,加上荊芥、防風,是因為荊芥能疏散肝臟內的鬱結之血,有疏通火鬱之意,而桂心的應用,是古方常見的,可以自行斟酌。)

地骨皮散

此方治療婦女血風,身體虛弱,忽冷忽熱、口渴。

藥材組成:地骨皮、桑白皮、枳殼、前胡、黃耆(各一錢半),人參、白茯苓、白芍藥、五加皮(各一錢),柴胡(二錢),官桂、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調配成一份,加入兩盅水,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前一個方劑兼顧治療心臟,此方兼顧治療肺部。而官桂的使用,似乎不太適合氣熱的情況,對於血風二字,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大效油煎散

此方治療血風勞病,病邪侵犯四肢,腰背疼痛,想吐、反酸,沒有食慾,日漸消瘦,面色萎黃,手腳麻木,血海(女性子宮)寒冷衰敗,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五加皮、川烏(炮製過)、芍藥、海桐皮、牡丹皮(各一兩),川芎、桂心、乾薑(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盞水,用生麻油浸泡一文銅錢,一起煎煮至六分,溫服,平時服用時用油浸泡二錢,煎藥時不可攪拌,吃藥時不可吹氣。(此方以川烏、薑、桂等藥材為主,是真正治療血中有風的病症,所以出現的症狀都屬於膈膜的風寒侵襲等病症。用生麻油浸泡銅錢來煎煮,難道不是為了滋潤肝臟的乾燥嗎?至於說煎煮時不可攪拌、吃藥時不可吹氣,又不知道其中深意。)

治血風勞方

(此方又治療風熱清除後,血自然旺盛的情況,可以說是良方,只是擔心人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藥材組成:荊芥穗(二兩),白芍藥、牡丹皮、防風、地骨皮、白芷、黑豆、甘草(各一兩),川芎(二錢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中盞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一寸蔥白,煎煮至八分,溫服,不拘時間。

萬全逍遙散

此方治療血風勞病,五心煩熱、心悸不安,精神恍惚、憂慮恐懼,頭暈目眩,夜間盜汗。

藥材組成: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各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寸甘草一起煎煮,溫服。(既然是治療血風,為何全都使用補氣的藥材?況且用補氣的藥材想要治療以下這些症狀,似乎也不能奏效。我認為此方不是治療血風勞,而是治療氣虛的症狀。使用的人要仔細辨別。)

熟乾地黃散

此方治療婦女血風勞病,寒氣侵襲心臟,心腹疼痛,四肢不協調,食慾減少,日漸消瘦。

藥材組成:熟乾地黃、柴胡、黃耆、蒼朮、牛膝(各一兩),鱉甲(用醋炙黃,二兩),白芍藥、當歸、薑黃、琥珀、厚朴(用薑汁塗抹後炙過),川芎、陳皮(去白,各七錢半),木香、羌活、桂心(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少許生薑,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既然是治療寒氣,應該像前方一樣歸入無虛熱的條目中,然而以風命名卻有治療風的藥材,以寒命名卻有治療熱的藥材,以勞命名卻有治療勞損的藥材,用補血藥材來補血散血,用補氣藥材來補氣行氣,用平胃散來調和脾胃,去除心腹疼痛,用羌活、桂心來疏通經絡,去除四肢的病痛。這是用錯雜的病邪,使用錯雜的藥材,現在所謂的良醫,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