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治無熱虛勞

附子理中湯,治真陽不足,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腸鳴腹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

白話文:

附子理中湯,用於治療真陽不足,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腸鳴腹痛,飲食寒涼後畏寒,手腳冰冷。

白朮,人參,乾薑(炮),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白話文:

白朮、人參、乾薑(炮製過的)、甘草(炙製過的)、附子(炮製過、去皮去臍的),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每服四錢,加生薑十片,水煎服。(此方只在理中二字上體認,仲景原作大丸為煎,和渣同服,理中妙處,全在於此,今失其意,深可惜也。如大便不實者,還宜遵之)

白話文:

研磨上方的藥材,加入生薑,加水煎煮後服用,每次服用的分量是四錢,加入十片生薑,加水煎煮後服用。(此方藥方只能理解為理中兩個字,但張仲景的原創藥方是將藥丸煎煮,藥渣也一起服用,理中的妙處正在於此,現在失去了這個精髓,非常可惜。如果大便不實的人,還應該遵照原版的藥方服用。)

黃耆建中湯,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羸乏少力,此藥大生氣血,補益榮衛。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用於治療男女身體虛弱、疲乏無力。這帖藥可以生氣補血,用於治療益氣補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黃耆(三錢),白芍藥(炒,四錢),肉桂(一錢半),甘草(炙,二錢)

白話文:

  • 黃耆:三錢

  • 白芍藥(炒):四錢

  • 肉桂:一錢半

  • 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作一服,加薑棗水煎,食前服(理中者,理土中之寒,建中者,溫血中之寒當歸建中,則溫榮以行血;黃耆建中,則溫衛以行血。曰大建中,則氣血俱溫俱行矣!用者須得此意)

白話文:

材料:上黨耆(黨參),調製成一劑藥。

做法:加入薑、大棗、水煎服。要在吃飯之前服用。(理中劑,是調理脾胃中寒氣的藥方,建中劑,是溫暖血中寒氣的藥方;當歸建中,就是溫熱氣血以運行血液;黃耆建中,就是溫暖衛氣以運行血液。而所說的「大建中」方劑,就是使氣血同時溫暖,運行。用藥的人一定要明白這點)

加味黃耆湯,治陽虛惡寒。

黃耆(二錢),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肉桂(五分)

上銼,水煎服,甚者,加附子。

白話文:

加味黃耆湯,用於治療陽虛引起的畏寒。 黃耆(6克),人參,白朮,甘草(炒,各3克),肉桂(1.5克)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症狀嚴重者,可加入附子。

十全大補湯,治婦人冷勞最妙。(裡氣足則外氣充,外氣固則內氣足,此方內外相長,而以肉桂通經脈於表裡之間,則陽虛之寒釋矣!其加附子,又兼溫內也)

方見經閉血枯條。

渾身碎痛引子,治婦人勞倦。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這劑藥,最擅長治療婦人的氣血虧虛症狀。(裡面的氣血充足,外在的氣血就能充盈,外在的氣血穩固,裡面的氣血就能充足,此方使得內在跟外在可以互相增長,再以肉桂貫通表裡經脈,那麼身體虛寒的症狀就能消除!另外再加上附子,還可以溫暖內臟。)

虎骨(五錢),防風,藁本,白芷,茯苓,甘草(炙),白朮,當歸,白芍(炒),續斷,附子(各二錢)

白話文:

虎骨(5錢),防風、藁本、白芷、茯苓、甘草(炙)、白朮、當歸、白芍(炒)、續斷、附子(各2錢)

上為粗末,加薑棗煎,不拘時服。(主渾身之經絡者,肝也,而肝所以藏血以榮周身之筋,則一身之碎痛,當以肝為主。而生血之本,以脾為主,為脾統諸經之血也。防風行肝氣於周身;白芷行陽明於血海;甘、術益中土以生血;歸、芍榮肝木於周身;附子溫內而通所不通;藁本行上而散至巔頂;茯苓滲下而內達九淵;虎骨、續斷其搜筋骨諸邪而定痛者歟。其曰治勞倦者,必每因勞倦而常身痛者也)

白話文:

將粗糙碎小的藥材攪拌均勻,加薑棗煎煮後服用,不拘於時間。

肝臟是全身經絡的總樞紐,它能貯藏血液,輸送養分給全身的筋脈,所以全身出現疼痛,應該以肝臟為主。脾臟是生血的根本,它統帥全身各經脈的血。防風能使肝氣流佈全身;白芷能使陽明經絡的血海運行通暢;甘草和白術能益氣健脾,生血養血;當歸和芍藥能使肝木之氣充盈周身;附子能溫通經絡,疏通不通暢的地方;藁本能運行上焦氣血,通達頭頂;茯苓能滲利水濕,內達臟腑;虎骨和續斷能蒐集筋骨中的各種邪氣,使疼痛停止。

至於為什麼說治療勞倦,一定要先從經常因勞倦而導致全身疼痛著手,是因為勞倦是導致全身疼痛的常見原因,只有治療好勞倦,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全身疼痛。

木香丸,治婦人冷勞,經脈不調,臟腑氣滯,四肢疼痛,飲食無味,漸加羸瘦。

白話文:

木香丸,用於治療婦女虛勞,經脈不調,臟腑氣滯,四肢疼痛,飲食無味,逐漸消瘦。

木香,琥珀,吳茱萸(泡),當歸,牡丹皮,赤芍藥,三稜,附子(炮),玄胡索,川芎(各七錢半),乾薑,人參,桂心(各半兩),北柴胡,鱉甲(醋炙,去裙襴),白朮,厚朴,熟地黃,陳橘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木香,琥珀,吳茱萸(泡製過的),當歸,牡丹皮,赤芍藥,三稜,附子(炮製過的),玄胡索,川芎(每種各七錢半),乾薑,人參,桂心(每種各半兩),北柴胡,鱉甲(用醋炙烤後,去掉裙襴),白朮,厚朴,熟地黃,陳橘皮(每種各一兩)

戊己丸,治新婚男子女人素稟虛寒,滑泄,飲食無味,肌肉不生,多睡少寐,終日昏蒙,夜多異夢,畏寒喜熱,吃食嘔吐清水,狀如翻胃。此藥養脾開胃,滋血氣,長肌肉,添精益髓,補暖丹田。(此方補氣補血,破氣破血,溫氣行血,通氣養血,非真冷勞、氣滯、血寒、血凝者,不可妄服)

白話文:

戊己丸:

  • 適用於:

  • 新婚男女素有虛寒體質,容易滑泄。

  • 飲食無味,肌肉不生長。

  • 多睡少眠,終日昏昏沉沉,夜晚多做奇異的夢。

  • 畏寒喜熱,吃東西後嘔吐清水,像翻胃一樣。

  • 功效:

  • 補養脾胃,促進食慾。

  • 滋補氣血,增長肌肉。

  • 添補精氣,充盈骨髓。

  • 溫暖丹田。

  • 注意:

  • 此方補氣補血,破氣破血,溫氣行血,通氣養血,非真冷勞、氣滯、血寒、血凝者,不可妄服。

茴香,白茯苓,香附子(炒各三兩),胡椒(五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白朮(二兩),硃砂(半兩,研細)

上為細末,生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日三服。

白話文:

  • 茴香、白茯苓、香附子(各炒至三兩)

  • 胡椒(五兩)

  • 人參、甘草(炙,各一兩)

  • 白朮(二兩)

  • 硃砂(研磨成細粉,半兩)

硇砂丸,治婦人冷勞,心腹積聚,腹脅疼痛,四肢羸瘦,不食。(此方全在破血散結。雖曰治冷勞,然實為心腹積聚日久,以致瘦瘁也。大概病根於冷,而至於瘦,故云。然若非真確,安敢妄用)

白話文:

硇砂丸,用於治療婦女因冷勞而導致的心腹積聚、腹脅疼痛、四肢羸瘦、不思飲食的疾病。(這個方子專門用於破血散結。雖然說是治療冷勞,但實際上是心腹積聚日積月累,以至於消瘦的症狀。大概病根在於寒冷,而至於瘦,所以才這樣說。但是如果不確定是否是這樣的原因,就不要胡亂使用這個方子)

鱉甲(醋炙),桃仁(去皮尖,麩炒),木香,五靈脂(炒),當歸(各一兩),硇砂(二兩,醋一升熬成膏)

白話文:

鱉甲(用醋烤過),桃仁(去皮和尖端,與麩皮一起炒過),木香,五靈脂(炒過),當歸(各一兩),硇砂(二兩,與一升醋熬製成膏狀)

上為細末,用硇砂膏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此方硇砂太多,不宜輕用)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細粉末,用硇砂膏做成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此方中硇砂用量過大,不宜輕易服用)

2. 治有熱虛勞

逍遙散,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肢體羸瘦,漸川芎蒸。

白話文:

逍遙散,治療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臉頰潮紅、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慾減退嗜睡,以及血熱相搏、月經不調、臍腹脹痛、寒熱似瘧疾。另外也主要治療婦女血虛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肢體羸瘦,漸漸蒸成芎血。

當歸(酒洗),白芍藥(酒炒),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一方用一錢半者)

白話文:

當歸(用酒清洗過的),白芍藥(用酒炒過的),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烤過的,五分,一方用一錢半的)

上銼散,水一盞半,生薑三片,麥門冬二十粒去心,煎七分,不拘時服。一方用薄荷少許,無麥冬(此治肝脾血虛,木鬱不達而發熱者最當。引用門冬所以除五心之煩,引用薄荷清肌骨之熱,一開表,一清裡,具見不同,皆因病而藥之也)。熱甚,加牡丹皮、梔子炒。骨蒸,加知母、地骨皮。

白話文:

上銼散,加水一盞半,生薑三片,麥門冬二十粒去心,煎七分,不分時間服用。另一方加入少許薄荷,不加麥門冬(這種方法最適合治療肝脾血虛,木氣鬱滯不通而發熱的人。用麥門冬消除心煩,用薄荷清瀉肌骨之熱,一開表、一清裡,可見兩者不同,皆根據病情用藥)。發熱厲害,加入牡丹皮、炒梔子。骨蒸,加入知母、地骨皮。

咳嗽,加五味子、紫菀。吐痰,加半夏、貝母、栝蔞仁。飲食不消,加山楂、神麯。發渴,加麥門冬、天花粉。胸中作熱,加黃連、梔子。心慌,加遠志、酸棗仁。吐血,加阿膠、生地黃、牡丹皮。自汗,加黃耆、酸棗仁。久瀉,加炒黑乾薑。遍身痛,加羌活、防風、川芎,以利關節。

白話文:

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紫菀。吐痰,可以加入半夏、貝母、栝蔞仁。飲食不消,可以加入山楂、神麯。口渴,可以加入麥門冬、天花粉。胸中作熱,可以加入黃連、梔子。心慌,可以加入遠志、酸棗仁。吐血,可以加入阿膠、生地黃、牡丹皮。自汗,可以加入黃耆、酸棗仁。久瀉,可以加入炒黑乾薑。遍身痛,可以加入羌活、防風、川芎,以舒緩關節。

手足顫掉,加防風、荊芥、薄荷。氣惱胸膈痞悶,加枳實、青皮、香附。怒氣傷肝,眼目昏花,加龍膽草、黃連、梔子。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子。經閉不通,加桃仁、紅花、蘇木。左腹血塊,加三稜、蓬朮、桃仁、紅花。右腹氣塊,加木香、檳榔。(加法俱平正亦可法)

黃耆散,治婦人勞熱羸瘦,四肢煩疼,心躁口乾,不欲飲食。

白話文:

  1. 手腳抽搐、顫抖,可加入防風、荊芥、薄荷。

  2. 胸悶、氣惱,可加入枳實、青皮、香附。

  3. 肝火旺盛,眼睛昏花,可加入龍膽草、黃連、梔子。

  4. 小腹疼痛,可加入玄胡索、香附子。

  5. 月經閉止、不通,可加入桃仁、紅花、蘇木。

  6. 左腹部有血塊,可加入三稜、蓬朮、桃仁、紅花。

  7. 右腹部有氣塊,可加入木香、檳榔。(以上方法均為平正之法,亦可依此法加減)

人參,黃芩,當歸(各七錢半),赤茯苓,赤芍藥(炒),黃耆,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地骨皮(各一兩),柴胡(一兩半),甘草(炙,一錢半)

白話文:

  • 人參、黃芩、當歸(各7.5錢)

  • 赤茯苓、赤芍藥(炒)、黃耆、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地骨皮(各1兩)

  • 柴胡(1.5兩)

  • 甘草(炙,1.5錢)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子芩散,涼心肺,解勞除熱,使榮衛順,血不絕。

黃耆(一兩),人參,白芍藥,白茯苓,子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半兩),苦梗(二錢半)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五片生薑,煎至六分滿,去掉渣滓,溫服,不限時間。 子芩散,具有清涼心肺、解除勞累所生之熱、調和營衛、使血脈暢通不絕的功效。 配方包括:黃耆一兩,人參、白芍藥、白茯苓、子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半兩,苦梗二錢半。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薑三片,煎至一盞半,入藥末三錢,重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較前方少四味,而赤芍又不同,即可以得其補瀉之意矣,以竹葉、小麥為引者,重在心肺之意)

白話文:

最開始先用一把竹葉、七十粒小麥,以及三杯水和三片薑片,先煮到剩下一杯半,再加入三錢重的藥粉,繼續煮到剩七分滿,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與前面方法相比,減少四種藥材,而且赤芍不一樣,這樣可以理解藥物的補益和瀉下的作用。用竹葉和小麥作為引子,是為了調養心肺的意義)

知母散,治婦人勞熱,體瘦壯熱,四肢煩疼,咽喉不利,少思飲食。

白話文:

知母散,用於治療體弱壯熱,四肢關節疼痛,咽喉不適,食慾不振的婦人勞熱症狀。

柴胡,生地黃(各一兩),知母,黃芩(炒),赤芍藥(炒),射干,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七錢半),甘草(炙微赤,半兩)

白話文:

柴胡:1兩

生地黃:1兩

知母:7錢5分

黃芩(炒):7錢5分

赤芍藥(炒):7錢5分

射干:7錢5分

麥門冬(去心):7錢5分

升麻:7錢5分

甘草(炙微赤):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七張,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此方較前黃耆散無參、耆、歸、茯、地骨,而加知母、射干、升麻,其重在咽喉不利也。然參、耆有肺熱還傷肺之戒,故不用,而知母、射干又瀉火動大便,亦宜思之。若少思飲食,從咽喉不利來,則可用,從脾胃不足來,則不可輕用,臨症自考)

白話文:

上藥研成粗末,每次服四錢,加水一中碗,放入生薑半錢,竹葉二十七片,一起煎煮至六分,去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這個藥方與前一個黃耆散相比,去掉了參、耆、歸、茯、地骨,而加了知母、射干、升麻。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咽喉不利。但是,參、耆有肺熱還會傷肺的禁忌,所以不用,而知母、射干又瀉火動大便,也應該考慮一下。如果患者思慮過多,飲食減少,從咽喉不利而來,就可以用這個方子,如果從脾胃不足而來,就不可以使用這個這個方子。臨證時要自己思考)

半夏散,治婦人熱勞,煩渴口乾,體瘦無力,四肢疼痛,或時寒熱,痰逆嘔吐,不思飲食。

白話文:

半夏散,用於治療婦女因熱勞引起的煩渴口乾,身體瘦弱無力,四肢疼痛,有時還會出現寒熱交替、痰逆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黃耆,北柴胡,鱉甲(醋炙,各一兩),大腹皮(七錢半),半夏,知母,苦梗,人參,赤茯苓,秦艽,赤芍藥,麥門冬,烏梅肉(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

白話文:

  • 黃耆:一兩

  • 柴胡(北方所產者):一兩

  • 鱉甲(以醋炙過):一兩

  • 大腹皮:七錢半

  • 半夏:半兩

  • 知母:半兩

  • 苦梗:半兩

  • 人參:半兩

  • 赤茯苓:半兩

  • 秦艽:半兩

  • 赤芍藥:半兩

  • 麥門冬:半兩

  • 烏梅肉:半兩

  • 甘草(炙過的):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今人以半夏、大腹之類性燥,為勞熱大忌,而古方乃以半夏立名,以治熱勞,豈非異哉?且曰治煩渴口乾,尤異也。如秦艽可治肢節之疼,半夏可治痰逆之嘔,鱉甲同柴胡以治寒熱,烏梅同參、麥以治口乾,若大腹皮者,又監製參、耆之滯氣也,雖異何疑?轉而思之,又怪夫今之不古者多矣)

秦艽散,治心經有熱,血脈凝滯,五心煩倦。

白話文:

(上等藥方)每服四錢,生薑三片,用開水煎煮,趁溫熱飲用。(現代人認為半夏、大腹皮等性燥藥,是勞熱體質的大忌,然而古方卻以半夏命名,用來治療熱性勞累,難道不奇怪嗎?而且還說可以治療煩渴口乾,更是奇怪。就像秦艽可以治療四肢疼痛,半夏可以治療痰逆嘔吐,鱉甲與柴胡一起治療寒熱,烏梅與人參、小麥一起治療口乾,至於大腹皮,又可以清除人參、黃耆造成的滯氣,這樣的方子又有哪裡讓人懷疑呢?但如果反過來想,又覺得近代 медици 不如古人者甚多了!)

秦艽,麥門冬(各一兩),當歸,生地黃(各半兩),地骨皮,鬱金,蘇木(各二錢半)

白話文:

秦艽、麥門冬(各60克),當歸、生地黃(各30克),地骨皮、鬱金、蘇木(各15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紅花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若經脈調,不用紅花。忌酒與熱物,此方可服一年。(此方以生地、麥冬涼血熱,秦艽、地骨除骨熱,其三味皆治血脈凝滯之物也,少加紅花,以見生血之功。專忌酒熱,以免助熱之累。然非真鬱金,不能服一年也)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半,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紅花,一起煎煮至水量剩下七分之一,溫服。如果經脈調順,則不用紅花。忌諱飲酒和食用熱性食物,此方可服用一年。(此方使用生地和麥冬來清涼血液中的燥熱,秦艽和地骨皮來去除骨熱,這三種藥材皆可治療血脈凝滯的症狀,少許加入紅花,以發揮生血的作用。特別忌諱飲酒和食用熱性食物,以免助長熱氣。然而,如果沒有真正使用鬱金,則不能服用一年。)

鱉甲地黃湯,治熱勞,手足煩,心怔忡悸悶,婦人血室有乾血,身體羸瘦,不為肌肉。

白話文:

鱉甲地黃湯,用於治療熱虛煩勞、手足煩躁、心悸怔忡、胸悶、女性月經量少或含有乾血、身體消瘦、肌肉萎縮等症狀。

鱉甲(醋炙),熟地黃(酒浸),當歸,柴胡,白朮,茯苓,麥門冬(去心),石斛,秦艽(各一兩)人參,肉桂(不見火),甘草(炙)

白話文:

鱉甲(用醋炙烤),熟地黃(用酒浸泡),當歸,柴胡,白朮,茯苓,麥門冬(去中心部位),石斛,秦艽(各一兩),人參,肉桂(不要經過火烤),甘草(炙烤)

上銼,每服四錢,生薑四片,烏梅半個,水煎溫服。(此方以地黃、當歸、麥門以滋榮血脈,以四君、石斛以清胃補脾,柴胡、鱉甲、秦艽以治骨蒸勞熱,亦八物湯之加減者。然以肉桂為佐,我不敢信以為熱勞法也。即以為法,須審其脈症何如)

白話文:

使用上銼藥方,每次服用四錢,搭配四片生薑和半個烏梅,以水煎煮後溫熱服用。(此方藥以地黃、當歸、麥門冬滋補養血,以四君子湯和石斛清胃健脾,柴胡、鱉甲、秦艽則用於治療骨蒸潮熱。這個方子是八物湯加減的方子。但因為是用肉桂作為輔佐藥,我認為不能隨便相信這是熱勞的治療方法。如果要當成熱勞的治療方法,必須仔細診斷病人的脈象和症狀如何)

胡黃連散,治婦人熱勞,體瘦、經脈不通,四肢疼痛,口乾煩渴,不得眠臥,飲食減少。

白話文:

胡黃連散,是治療婦女因熱勞引起的體瘦、經脈不通、四肢疼痛、口乾煩渴、不得眠臥、飲食減少等症狀的方劑。

鱉甲(一兩半,醋炙黃去裙),天靈蓋(酥炙黃),柴胡,生地黃,地骨皮,黃耆,大黃(微炒),犀角屑(各一兩),當歸,胡黃連,青蒿,黃芩(各七錢半),赤芍藥,木香,麝香(細研,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一錢三分,桃柳心各七莖,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鱉甲(15 公克,以醋炙成黃色,去除裙邊),天靈蓋(以酥油炙成黃色),柴胡,生地黃,地骨皮,黃耆,大黃(微炒),犀角屑(各 10 公克),當歸,胡黃連,青蒿,黃芩(各 7.5 公克),赤芍藥,木香,麝香(細研,各 5 公克)。

犀角散,治婦人熱勞,心胸煩熱,不思飲食,四肢多疼,經脈澀滯。(此較前方大同小異,而力量自是懸別)

白話文:

犀角散,用於治療婦女因熱勞引起的,心中煩熱、四肢疼痛、經絡澀滯,不思飲食的症狀。(這個處方與前面的處方大同小異,但效力卻相差懸殊)

犀角屑,黃芩,甘草(炙,各半兩),赤芍藥,虎杖,茯苓,地骨皮,麥門冬(去心),枳殼(麩炒微黃),當歸(各七錢半),柴胡,紅藍花,鱉甲(醋炙黃,去襴裙,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黃芩、甘草(以火烤至表皮焦黃並磨成粉),赤芍藥、虎杖、茯苓、地骨皮、麥門冬(去除中間的麥芽),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當歸,柴胡、紅藍花、鱉甲(以醋烤至黃色,去除裙邊),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紅藍花散,治婦人熱勞,四肢羸瘦,經脈不通。

白話文:

上方為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滿,去掉渣滓,溫服,不限時間。 紅藍花散,用於治療婦女因熱引起的勞損,四肢消瘦,月經不調。

柴胡(一兩半),紅藍花,生地黃,赤芍藥,當歸,鬼箭羽,虎杖,大腹皮,麥門冬(去心),土瓜根,地骨皮,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柴胡(45公克),紅藍花,生地黃,赤芍藥,當歸,鬼箭羽,虎杖,大腹皮,麥門冬(去心),土瓜根,地骨皮,枳殼(先用小麥粉炒過,各30公克),甘草(烤過的,15公克)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赤芍、虎杖、土瓜根皆破血通經,腹皮、枳殼寬胸理氣,其他不過清心涼血解熱而已)

鱉甲散,治婦人熱勞,發渴壯熱,四肢煩疼,漸漸黃瘦,心胸躁悶。

白話文:

將藥材粗略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的藥材,加入一杯水和半個生薑,熬煮至只剩六分之二,去渣後溫服即可,服用時沒有特別限制。(赤芍、虎杖、土瓜根皆有破血通經的功效,腹皮、枳殼可寬胸理氣,其他藥材只是清心涼血、解熱而已)

鱉甲(醋炙黃去裙襴),柴胡(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一兩),知母,川大黃(微炒),地骨皮,赤芍藥,黃耆,人參,黃芩,桑白皮(各七錢半),甘草(炙微赤,半兩)

白話文:

鱉甲(用醋炙黃,去除裙襴)、柴胡(各一兩半)、麥門冬(去除中心,一兩)、知母、川大黃(微炒)、地骨皮、赤芍藥、黃耆、人參、黃芩、桑白皮(各七錢半)、甘草(炙微赤,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加入半分生薑、五寸蔥白、五十粒豆豉,煎煮至剩下六成水量後去渣,溫服,無特定服藥時間。(此處的四個方劑內容大同小異,但柴胡、赤芍、地骨皮和鱉甲是常用的藥材,而人參、黃耆、大黃、枳殼、大腹皮等則根據需要增減。這樣的靈活應用就像精妙的斧工一樣,在治療時應仔細觀察病症,對症下藥。)

[阿膠丸] 用於治療由勞損引起的咳嗽、吐血、咯血,發熱尤其是下午或傍晚時分發熱,口渴盜汗等症狀。

白話文:

上方的用藥雖然比較粗糙,但是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中盞,並加入生薑半錢、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服用時間不受限制。(這四種藥方大致相同,柴胡、赤芍、地骨、鱉甲四味藥較常同時使用,而人參、黃芪、大黃、枳殼、大腹子等藥則視情況增減,醫師在使用時應斟酌病情,慎重考慮)

阿膠(炒),生地黃,卷柏葉,山藥(炒),大薊根,五味子(炒),雞蘇(各一兩),柏子仁(炒),人參,防風,麥冬(去心,各半兩)

白話文:

  • 阿膠(炒):補血,滋陰潤燥。

  • 生地黃:補血,涼血。

  • 卷柏葉:清熱,利尿。

  • 山藥(炒):補脾,益氣。

  • 大薊根:清熱,解毒。

  • 五味子(炒):補腎,固精。

  • 雞蘇:補肝,明目。

  • 柏子仁(炒):補腎,潤腸。

  • 人參:補氣,益血。

  • 防風:解表,祛風。

  • 麥冬(去心):清肺,潤燥。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麥門冬煎湯下。

豬肚丸,治婦人熱勞羸瘦。

白話文:

上面的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同彈珠。每次服用一丸,慢慢咀嚼,用麥門冬煎湯送服。 豬肚丸,用於治療婦女因熱毒引起的勞損和體弱消瘦。

北柴胡,赤茯苓,人參,黃耆(各一兩),黃連(三兩),地骨皮,木香(各半兩),桃仁(去皮尖),鱉甲(各一兩半)

白話文:

北柴胡、赤茯苓、人參、黃耆(各6克),黃連(18克),地骨皮、木香(各3克),桃仁(去皮尖)、鱉甲(各9克)

上為細末,用好豬肚一枚,淨洗,將藥末入豬肚內,以線縫合,蒸令爛熟,於瓷器內研如膏,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飲下三十丸,午食前再服。

白話文:

將藥研成細粉。用豬肚一枚,洗乾淨,將研碎的藥末倒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好,將豬肚放在蒸籠裡蒸到熟爛,取出豬肚,將裡面的藥膏研磨成糊狀,丸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在吃飯前,用粥送服三十粒藥丸,在午餐前再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