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治虛勞平補諸方

(此下諸方於虛損初病者,宜酌用之)

增損四物湯,治婦人氣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氣,兼治產後下血過多,榮衛虛損,陰陽不和,乍寒乍熱。

白話文:

『增損四物湯』,治療婦女氣血不足,四肢疲倦無力、呼吸急促、氣喘,同時治療產後出血過多,氣血虛弱,陰陽不調,忽冷忽熱。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乾薑(炮),甘草(炙,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人參、乾薑(已炮製)、甘草(已炙烤,各等份)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熱服。(夫血病治血,氣病治氣,人所易也。而血病補氣,氣病補血,人未盡知,故四物復有增損之法。蓋以地黃滯氣而損脾,非四肢怠惰、乏力少氣者所宜,故當損;而人參、甘草所以益脾也,故當增;若炮姜既能溫中,又能引血以歸氣,此增損之妙也)

白話文:

將上藥材咀成碎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六分之一,去渣滓後趁熱服用。(血液疾病治療血液,氣虛疾病治療氣虛,這是人們熟知的道理,但用血液疾病補氣,氣虛疾病補血,人們卻不完全瞭解,所以四物湯加減配伍後有增減的方法。因為地黃會阻礙氣機的運行,損傷脾胃,所以對於四肢怠惰、乏力少氣的人不適合使用,因此應當減少用量;而人參、甘草可以補益脾胃,所以應當增加用量;如果再加入炮姜,既能溫暖中焦,又能引導血液歸於氣中,這是增減的妙處。)

”四物湯”為調理女性氣血,補血養血湯劑。而此句講述了四物湯中各種藥材的增減變化,並說明瞭其作用機理和效果。

六神湯,治脾氣不和,榮衛不足,怠惰困倦,不嗜飲食,服之補養真氣,進美飲食,充澤肌膚。

白話文:

六神湯,用於治療脾氣不調和,血氣不足,懶散疲倦,食慾不振的症狀。服用此湯可補充元氣,增進食慾,使肌膚豐潤有光澤。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耆地骨皮(各等分)

白話文:

當歸: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補中益氣、養血生津之功效,常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血虛萎黃、面色蒼白、自汗盜汗、心悸失眠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鎮靜安神之功效,常適用於頭痛、眩暈、中風後遺症、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

白芍藥:具有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斂陰止汗之功效,常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陰虛盜汗、肢體疼痛等症狀。

熟地:具有補血益精、滋陰補腎、養肝明目之功效,常適用於血虛萎黃、面色蒼白、頭暈耳鳴、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

黃耆: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託毒生肌之功效,常適用於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溏、膿瘡癤腫等症狀。

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瀉火明目之功效,常適用於熱病、發熱、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空心溫服。(按充肌澤膚者,衛氣也,氣不可熱。此方以黃耆益衛氣,而又以地骨皮清衛熱,則無壯火食氣之虞。又以四物引衛氣,以歸四臟而主血,則又有少火生氣之用,如是則榮衛足而困倦去矣。其曰脾不和,不嗜食,亦為氣不足之病,氣足則愈也,宜知之)

白話文:

藥方的成分是便宜的,每次服五錢,以水煎煮,空腹時溫熱服用。(解釋:人體的防禦機能是靠「衛氣」。衛氣不能過熱。這個藥方用黃耆來增強衛氣,又用地骨皮來清熱,所以不用擔心火氣過旺而傷害衛氣。並且用四物來引導衛氣,將衛氣引向四臟,滋養血液,這樣反而可以稍微增強脾的機能,吃下之後就不會倦怠了。所謂的脾不和、不想吃東西,也是氣不足造成的疾病,只要氣一足,病就會好,應該要了解這個道理)

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黃耆,當歸(酒洗,各一錢),人參,川芎,熟地(酒洗),生地(酒洗,各五分)

白話文:

黃耆、當歸(用酒洗淨,各一錢)、人參、川芎、熟地(用酒洗淨)、生地(用酒洗淨,各五分)

上水煎服。(聖愈湯重在血虛心煩四字,然去白芍而用生地者,所以涼心生血也,川芎之用,豈為火鬱宜散歟?不若以麥門冬易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用煎服 (聖愈湯最重要的是針對血虛心煩的病症,但是配方中去掉白芍改用生地黃,這樣才能清涼心臟並生出新血,川芎的使用難道是為了宣散鬱火嗎?這樣還不如改用麥門冬)

加減大建中湯,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絞痛,往來寒熱,自汗,口乾煩渴。

白話文:

首先加入或減少大建中湯的劑量,針對女性孕期和產後的所有虛弱損傷,月經不調,臍部和腹部絞痛,寒熱交替,自汗,口乾舌燥等症狀。

芍藥(二兩),當歸,川芎,黃耆,肉桂(各一兩),白朮,炙草(各七錢)

白話文:

芍藥(40 克),當歸、川芎、黃耆、肉桂(各 20 克),白朮、炙草(各 14 克)

上為末,每服二錢五分,加薑棗水煎,食前服。(按前三方一用參、姜以溫中,一用黃耆、地骨以益衛清熱,一以參、耆並用,而中外兩補均以四物加減,為血分居多,此名建中,又重在氣也,然桂之色可以通榮血,桂之氣味可以通衛氣,故本經以之通血脈,又同耆、朮、甘草、薑、棗等,則建中之功尤大矣,以其兼中土也)

白話文:

研磨成末藥,每次服用 2 錢 5 分 (之前三種配方之一種使用參、姜溫暖胃腸,一種使用黃耆、地骨增強免疫力,消除熱氣,一種使用參、耆,而體內外兩方面的調養都用四物加減,主要是為了補血,這個方子叫做建中湯,又強調補元氣,但肉桂的顏色可以疏通行血,肉桂的氣味可以疏通行氣,所以《本經》用它來通血脈,再和耆、朮、甘草、薑、棗等一起使用,那麼建中的效果就更大了,因為它兼顧了脾胃。)

當歸建中湯,治婦人一切血氣不足,虛損羸乏。

當歸(四兩),白芍(炒六兩),肉桂(去皮),甘草(炙,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空心服。(此方以歸、芍為主,而無耆、術,雖薑、棗和中,然在血分建業,知配合之妙,則知古人之心。)

白話文:

把中藥上黨活血散研成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加水煎煮,空腹服用。(這副藥方以當歸和芍藥為主,而沒有黃耆和人參,即使生薑和紅棗能夠調和藥性,也在血分的建立功用中,知道調配藥方的奇妙之處,就能知道古代醫生的用心。)

雙和散,治一切大病之後,虛勞乏力,補血益氣。(雙和者,專和榮衛而非建中意也。然即大建中湯以白朮易熟地而分兩亦殊,要知古人不執方,不泥法,讀之令人有言外之意)

白話文:

「雙和散」,用於治療各種大病之後出現的虛弱乏力、補血益氣。(雙和是指專和榮衛,而不是建中意。然而,和《大建中湯》相比,白朮換成了熟地,而且用量也不同,更要了解古人不執著於藥方,不拘泥於規範,讓人讀起來可以有言外之意。)

黃耆,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藥(炒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五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形神勞倦,或飲食失節,以致脾胃虛損,清氣下陷,發熱頭痛,四肢倦怠,心煩肌瘦,日漸羸弱。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形神疲倦勞累,或者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虛損,清氣下陷,出現發熱頭痛、四肢倦怠、心煩氣躁、肌肉消瘦,日漸衰弱的症狀。

黃耆,人參(有嗽去之),白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白話文:

  • 黃耆:1錢

  • 人參(如有咳嗽則去除):1錢

  • 白朮:1錢

  • 甘草(炙,五分):0.5錢

  • 當歸:0.7錢

  • 陳皮:0.7錢

  • 升麻:0.3錢

  • 柴胡:0.3錢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稍熱服,(夫形勞者,氣傷於外,神勞者,氣傷於內,飲食不節者,中氣受傷,傷則水穀衰少,後天氣病,而上下二焦亦無所養。故以甘溫之劑,以益上中之氣,而又妙在升榮,以舉下陷之陽,使榮衛和而氣自益也,氣益則何病之有?故東垣先生一生得力盡在於此。其本方加減法,更妙,詳之)

白話文:

煎一副方劑,用熱水煮沸,食物稍熱後服用。(一個人如果身體勞累,氣血就會受到外界的傷害;如果精神勞累,氣血就會受到內在的傷害;如果飲食不規律,中氣就會受到傷害。受傷後,水穀就會減少,後天之氣就會生病,上下兩焦就沒有營養可以補充。所以用甘溫的藥劑來增強上中之氣,而且妙在升榮,以舉下陷之陽,使榮衛和諧,氣血自然增益。氣血增益了,哪裏還有什麼疾病?所以東垣先生一生得力的法寶就在於此。其本方的加減方法更加妙用,詳見下文)

八珍湯,治脾胃虧損,氣血俱傷。蓋人之生,以脾胃為主,脾胃一虛,諸臟失所,百病生焉,即四君子合四物湯,加薑棗煎服。

白話文:

八珍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兩虧的疾病。人體的生命活動,以脾胃為根本,脾胃一旦虛弱,各臟腑就會失常,各種疾病就會產生。八珍湯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組成,再加入薑和棗來煎服。

歸脾湯,治脾經失血少寐,發熱盜汗,或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或心脾傷痛,怠惰嗜臥,飲食不思。

白話文:

歸脾湯,用於治療脾經失血、失眠,發熱盜汗,或思慮過多傷脾,不能攝血正常運行,或健忘、心神不寧、驚恐不安,或心脾受傷疼痛,懶惰嗜睡,飲食不思。

方見血崩門(勞傷條。)

黃耆散,治勞氣食後身疼倦,夜間盜汗。此因失血榮衛損也。

黃耆(一兩),防風,當歸,白芍,乾地黃(各七錢半),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 黃耆:10克

  • 防風:7.5克

  • 當歸:7.5克

  • 白芍:7.5克

  • 乾地黃:7.5克

  • 甘草(炙):5 克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夫腎液入心為汗,而汗者陽之氣也,陽氣者,衛氣也,衛氣晝行陽則為氣為汗,行陰則為液為血,若盜汗者,為行陰之氣,反竊而外出以行陽也。此方用黃耆益陽氣而固表,防風為之使,歸、芍、地黃引氣藥以歸陰,甘草從中以和榮衛,故諸症愈矣)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的藥粉,加上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用沸水煮後於飯前溫熱服用。(腎水之液上輸心則化為汗,汗是人體的陽氣,陽氣就是衛氣,衛氣在白天於體表運行則化為氣和汗液,在體內運行則化為液和血,如果出現盜汗,就是衛氣在晚上運行陰分,反常地盜汗外出並行於陽分。所以此方用黃耆益陽氣以鞏固體表,防風增強其藥力,歸、芍、地黃引導氣血藥物以歸入陰分,甘草調和藥性以調理榮衛,所以諸症便會痊癒了)

桔梗引子,治心不足,解勞倦,益血。

黃耆,人參,麥門冬(去心),桔梗,甘草(炙,各一兩),青皮(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桔梗飲,治氣不足也,故以參、耆、甘草為君,加麥門者,所以通心而清火,苦梗載諸藥以益上焦之氣,青皮利膈氣以制諸藥之壅,所謂血生於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煎至七分,溫服,可以用桔梗湯送服。此方用於治療氣鬱證,所以以人參、黃耆、甘草為君藥。加入麥冬,可以通心清火。苦梗可以載諸藥以益上焦之氣。青皮可以利膈氣,以制諸藥之壅。所謂血生於氣,氣血運行通暢,才能生血。

劫勞散,治心腎俱虛,勞嗽二三聲無痰,遇夜發熱,熱過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劣黃瘦,飲食減少,夜臥恍惚,神氣不寧,睡多異夢。此藥能治微嗽有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失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話文:

劫勞散,用於治療心腎俱虛,咳嗽有輕微的痰,到了晚上發熱,熱過後就變冷,有時有盜汗,四肢倦怠,身體虛弱瘦弱,食慾減退,晚上睡覺恍惚,精神不安,睡覺時做很多奇怪的夢。此藥可治療輕微的咳嗽有痰,痰中有紅線,稱為肺痿,如果不治療就會變成虛弱瘦弱的疾病。

白芍藥(六兩),黃耆(蜜炙四兩),人參(去蘆),白茯苓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當歸(去蘆,酒洗),五味子阿膠(炒),熟地黃(洗淨焙乾,各二兩)

白話文:

  • 白芍藥(六兩):取白芍藥六兩。

  • 黃耆(蜜炙四兩):取黃耆四兩,用蜂蜜炙製。

  • 人參(去蘆):取人參,去除根須。

  • 白茯苓:取白茯苓。

  • 半夏(湯泡七次):取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

  • 甘草(炙):取甘草,用火炙製。

  • 當歸(去蘆,酒洗):取當歸,去除根須,用酒清洗。

  • 五味子:取五味子。

  • 阿膠(炒):取阿膠,炒製。

  • 熟地黃(洗淨焙乾,各二兩):取熟地黃二兩,洗淨後焙乾。

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七片,棗三枚,水煎溫服,日三。(人身以氣血為用,五臟以心腎為主,心腎者,氣血之父母。此方以三物補氣,以三物補血,以三物止嗽,消痰斂肺,似矣。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七片生薑、三枚紅棗,用清水煎煮,趁溫熱時服用,一天三次。

(人體的活動需要氣血的滋潤,五臟中以心臟和腎臟為首,心腎是氣血的父母。這個藥方的三種藥材可以補氣,另外三種藥材可以補血,還有三種藥材可以止咳,清化痰液,滋潤肺部,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了。)

然半夏性燥損血,用之何居?蓋氣以黃耆為君,血以白芍為君,而又以熟地、阿膠潤燥,五味、人參生津,則又何害於燥?然以之治微嗽,有唾則可,若以之治紅線則非今人所敢及也。幸斟酌之,況同人參、黃耆,尤未敢輕用)

白話文:

然而,因為半夏的特性是燥熱並且損害血液,所以為什麼要用它呢?是基於以黃耆為君藥來扶助氣、以白芍為君藥來補血,此外再以熟地和阿膠潤燥、五味和人參生津,那麼又何必擔心燥熱呢?然而,用它來治療輕微的咳嗽,有痰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它來治療吐血則不是現在的人敢做的。希望慎重考慮,況且人參和黃耆,尤其不敢輕易服用。

補肺湯,治勞嗽,五臟虧損,晡熱發熱,盜汗自汗,唾痰喘嗽。

人參,黃耆(炒),紫菀,五味子(炒,各五分),熟地黃,桑白皮(炒,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黃耆(炒過)、紫菀、五味子(炒過,各佔五分之一)、熟地黃、桑白皮(炒過,各佔一錢)。

上銼,水煎入蜜少許,食後服。(有謂嗽忌參、耆,痰忌熟地,而此方概用之,非得知也)

補方丸,治婦人虛損諸疾。

白朮,熟地(各一兩),當歸,白芍藥(炒),川芎,黃耆,人參,陳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此即八珍意,而陳皮、茯苓之取捨,當思之)

人參丸,養陰,生血,補虛。

人參,白朮,鹿角膠(炒),當歸,芍藥,川芎,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此亦八珍意也,以為丸,故去甘草,以淡滲,故去茯苓,而鹿角膠之用,非以其為氣血之屬,而補督脈,充腦髓乎)

白話文:

上文說,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藥,每個丸藥的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此方也是八珍湯的思路,但把它做成丸藥,所以去掉了甘草,以淡滲,去掉了茯苓,那麼鹿角膠的作用,不是因為它是氣血之類的藥物,而是補益督脈,充盈腦髓嗎?)

七補丸,治婦人氣血虛弱,衝任不和,腹中經結,狀若懷孕,月候尚來,未分經脈,宜服此方。

白話文:

七補丸,用於治療婦女氣血虛弱,沖任兩脈不協調,腹中經絡鬱結,狀似懷孕,月經仍然來潮,但經脈尚未通暢。服用此方可以改善這些症狀。

當歸,川芎,芍藥(各三錢),熟地,白朮,白芷,阿膠(炒,各二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飲下。(四物、阿膠可以補任脈之虛,白朮、白芷可以調衝脈之氣,以其經結如孕,經脈未分,故制方如此)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個丸藥約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四物湯和阿膠可以補益任脈的虛損,白朮和白芷可以調和衝脈的氣血,因為患者的經脈瘀結如同懷孕,經脈尚未分清,所以採用這樣的方藥。)

十補丸,治婦人諸虛百損,榮衛不調,形體羸瘦,面黃背倦,口苦舌乾,心忪多汗,血衰氣盛,寒熱往來,一切血崩帶下,墮胎落孕,此藥皆治,孕婦服之,尤有神效。

白話文:

十補丸,用於治療婦女各種虛弱、百病叢生、氣血不調、形體消瘦、面黃背倦、口苦舌乾、心悸多汗、氣血衰弱、寒熱交替、各種崩漏、帶下、墮胎、流產等症狀。孕婦服用此藥,效果尤其顯著。

熟地黃(淨洗酒浸,蒸過焙於稱重,四兩),肉蓯蓉(灑浸焙乾),人參,黃耆(去蘆,蜜炙),當歸(酒浸),川芎,白芍藥(洗),白茯苓,白朮(去蘆炒,各二兩),肉桂(去皮,一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熟地黃(洗淨以酒浸泡,蒸熟後焙乾稱重,四兩),肉蓯蓉(灑水浸泡,焙乾即可),人參,黃耆(去蘆,用蜂蜜焙烤炙製),當歸(以酒浸泡),川芎,白芍藥(洗淨),白茯苓,白朮(去蘆炒製,各二兩),肉桂(去皮,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用好酒調山藥末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前米湯或溫酒下。(此即十全大補湯加肉蓯蓉也,本草以蓯蓉為黑司命,能治男子絕陽不興,婦人絕陰不產,故加之。然丸方用甘草者甚少,而此乃如方用之,又不以蜜丸,而以酒調山藥為糊者,欲使丸無太緩之能,功有十全之驗也)

白話文:

將肉蓯蓉研磨成細末,用好的酒和山藥末一起調和,撖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飯前用米湯或溫酒送服。(這其實就是十全大補湯加了肉蓯蓉,本草書上說肉蓯蓉是黑色的司命,能夠治療男子的陽痿不舉,女性的不孕症,因此加了進去,但是丸劑方劑中很少用到甘草,而這卻按照方劑的要求使用了甘草,並且沒有用蜜丸,而是用酒調和山藥為糊狀,目的是為了讓藥丸沒有太緩慢的療效,而能有十全之效)

滋陰百補丸,治婦人勞傷氣血,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尪羸乏力。

白話文:

滋陰百補丸,治療婦女因勞累而造成氣血不足,各種虛損,五勞七傷,陰陽不調和,忽冷忽熱,心腹疼痛,不想吃飯,身體虛弱乏力。

香附(一斤,用酒、醋、鹽湯、童便各浸四兩,焙乾),益母草(半斤),當歸(酒洗,六兩),川芎,熟地黃(薑汁炒),白朮(各四兩),白芍藥(炒,三兩),玄胡索(炒),人參,白茯苓(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香附(一斤,用酒、醋、鹽湯、童便浸泡,每樣浸泡四兩,浸泡後焙乾),益母草(半斤),當歸(用酒洗淨,六兩),川芎、熟地黃(用薑汁炒製),白朮(各四兩),白芍藥(炒製,三兩),玄胡索(炒製),人參、白茯苓(各二兩),甘草(炙製,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砂仁湯或酒或醋湯白滾水任下,空心服。(此方不惟理氣補虛,而且善調經種子,然有甘草,而又以蜜為丸者,為以香附、益母為君,故無傷於甘丸而緩也)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顆,用砂仁湯或酒或醋湯或白滾水送服,空腹服用。(此方不僅可以理氣補虛,而且善於調經種子,雖然有甘草,但又用蜂蜜作丸劑,因為以香附、益母草為主藥,所以不會因甘草而產生副作用,而且緩和)

羊乳丸,治虛勞羸瘦。

黃耆(蜜炙),地黃(酒浸蒸),秦艽山茱萸肉,柴胡,地骨皮(等分)

白話文:

  • 黃耆(用蜂蜜炙過)

  • 地黃(以酒浸泡後蒸熟)

  • 秦艽

  • 山茱萸肉

  • 柴胡

  • 地骨皮(以上藥材等量)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下,不拘時候,日進一服。(此方以黃耆補上焦元氣,而配以地骨之苦寒,是補氣不補火,以熟地補下焦之水,而配以山茱之溫澀,是補水而又生肝,柴胡散結熱之氣,秦艽利一身之機,方以羊乳名者,以參、耆有羊肉之功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煉製成蜜丸,每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煎煮的人參湯送服,不拘時間,每天服用一次。

此方用黃耆補上焦元氣,搭配地骨的苦寒,是補氣而不補火。用熟地補下焦之水,搭配山茱的溫澀,是補水而又生肝。柴胡散結熱之氣,秦艽利一身之機。方以羊乳名者,是以參、耆有羊肉之功。

六味丸(一名地黃丸,一名腎氣丸),治腎經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燥舌痛,齒牙不固,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血虛發熱等證,其功不能盡述。

白話文:

六味丸(也稱為地黃丸、腎氣丸),用於治療腎經虛弱導致的發熱口渴、小便失禁、氣鬱痰咳、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耳鳴耳聾、咽喉乾燥舌痛、牙齒鬆動、腰腿無力、自汗盜汗、便血等各種出血、失音、痰多水腫、血虛發熱等症狀,其功效無法完全描述。

熟地黃(半斤,杵膏),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白話文:

熟地黃(半斤,搗成膏狀),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兩),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

上各另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

白話文:

上述各藥分別研磨成粉末,加入地黃膏混合,再加入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八十粒,空腹飯前用滾燙的熱水送服。

八味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症。

白話文:

八味丸,治療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導致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大便不成形,臍腹疼痛,夜裡經常小便等症狀。

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此方原名腎氣丸,為以腎中有生氣也,腎為坎,命門同之。命門之氣,宜藏而不宜泄,故日慳臟,以其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本方以地黃滋腎陰,以山茱、山藥、茯苓、澤瀉補四臟之氣,降而歸腎,而丹皮以瀉陰中伏火,火去而氣生精長,所以四臟皆有廩而生生不窮也。

白話文:

在六味丸中加入肉桂、附子(各一兩)。(此方原名腎氣丸,因為腎臟中有生氣,腎臟為坎,與命門相同。命門之氣,宜藏而不宜泄,故稱之為慳臟,因為它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將其儲藏起來。此方的地黃可以滋補腎陰,山茱、山藥、茯苓、澤瀉可以補養四臟之氣,將之降低並歸還給腎臟,而丹皮可以用來清除陰中潛伏的火氣,火氣消除後氣生精長,所以四臟皆有儲備且生生不息。

名曰腎氣,豈無謂乎?若八味者,又溫生氣於陰之中,以補火生土也,故下元虛而腹痛漩溺者宜之)

益陰腎氣丸,治諸臟虧損,發熱晡熱,潮熱盜汗,或寒熱往來,五心煩熱,或口乾作渴,月經不調,或筋骨酸倦,飲食少思,或頭目不清,痰氣上壅,咳嗽晡甚,胸膈痞悶,或小便赤數,兩足熱痛,或腳足痿軟,肢體作痛等症。此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劑。熟地黃(八兩,杵膏),山茱萸肉,山藥(各四兩),白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三兩),當歸,五味子(炒,各二兩),生地黃(酒浸杵膏)

白話文:

益陰腎氣丸

可用於治療各種臟腑虛損、發熱、午後發熱、潮熱盜汗、或寒熱往來、五心煩熱、或口乾舌渴、月經不調、或筋骨痠痛、飲食減少、思慮減少、或頭腦不清、痰氣上壅、咳嗽午後發作、胸悶或小便赤數、雙腳發熱疼痛、或雙腳無力、肢體發痛等症狀。此方以補腎水爲主,以抑制相火的方劑。

組成:

  • 熟地黃(八兩,搗成膏狀)
  • 山茱萸肉
  • 山藥(各四兩)
  • 白茯苓
  • 牡丹皮
  • 澤瀉(各三兩)
  • 當歸
  • 五味子(炒,各二兩)
  • 生地黃(用酒浸泡後搗成膏狀)

上為末,入二膏,加煉蜜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淡鹽湯下。(按腎氣丸立自仲景,主作納氣歸元,故名之,今加益陰二字乃添蛇足也,豈立方之旨哉?若五味猶能斂氣生津,生地尚可涼血瀉火,或少佐之,庶幾近理。而當歸之用,殊失之矣!或曰當歸味辛,可以潤腎燥,殊不知辛溫之味,乃流行之物,非所以納氣也。

白話文:

將製成極細的粉末與其他兩種藥膏混合熬製,加入蜂蜜煉製成丸,每丸的大小如桐子。然後再在丸藥的表面裹上一層硃砂末。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鹽湯送服,要在空腹的時候服用。

(註:腎氣丸是由古代名醫仲景創造的,它能夠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轉,使之回到正常的軌道。因此,這味藥的名字叫做“腎氣丸”。現在有人在這個藥方中加入了養陰的兩種藥物,這完全是畫蛇添足,完全違背了最初創造這個藥方的用意。如果在這個藥方中加入五味子,可以斂氣生津;加入生地黃,可以涼血瀉火。在這個藥方中少加一點五味子、生地黃,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在這個藥方中加入當歸,就完全不合理了。有人說,當歸的味道辛辣,可以滋潤腎臟的燥熱。其實,辛溫的藥物具有促進氣血流動的特性,並不能滋陰納氣。)

蓋腎為水藏而陰生,所謂水深土厚也,動則氣散而水溢,所謂失藏其用也,觀水歸冬旺而反涸,長夏火旺而水行,可想命名之義矣!辛溫之物,加於納氣丸中,宜乎否乎)

白話文:

腎臟收藏著水液而滋養陰精,猶如水深土厚般蘊藏豐厚。一旦腎氣活動,水液就會散失而溢出,這就叫失去收藏的功能。觀察水在冬季旺盛、反倒乾涸,長夏火旺而水勢順暢,就能想通命名的意義了。(辛溫性的藥物,加入納氣丸中,是否合適呢?)

烏雞煎丸,治婦人百病,血氣虛勞,赤白帶下等證。

黃耆,當歸(各六兩),香附子(四兩),白茯苓(三兩),人參,官桂,熟地黃,生地黃,地骨皮(各二兩)

上為烏骨白雞一隻,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耆末和暖面丸雞頭實大,餵雞眼生眵,吊死,去腸肚及毛,洗淨捶碎骨,入前藥並納雞腹內,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乾,並研為末,用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雞巽木也,烏骨白毛,金水相生,木無火燥之義,於婦人所宜者,肝木為用,而陰生陽長也。但此方所配諸藥,雖以氣血為主,然參、耆同官桂,則溫補太過,苟非血虛氣弱者不可)

白話文:

上方用烏骨白雞一隻,男性服用雌雞,女性服用雄雞。將雞放在籠中,用黃耆末和成丸子,大約雞頭那麼大,餵雞吃下去,直到雞眼發炎流淚,再將雞吊死。取出雞的內臟和毛,洗淨骨頭,搗碎後與前藥一起放入雞腹中。加入一瓶酒和一瓶醋,煮一夜,取出骨頭,焙乾後研成細末,用汁液將藥粉打成糊丸,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 50 丸,用鹽湯送服。(雞巽木所化,烏骨白毛,金水相生,木無火燥之義,於婦女所宜者,肝木為用,而陰生陽長。但此方所配諸藥,雖以氣血為主,但人參、黃耆和官桂等藥,溫補過度,若非血虛氣弱者不宜服用。)

人參鱉甲丸,治婦人一切虛損,肌肉瘦瘁,盜汗心忪,咳嗽上氣,經脈不調,或作寒熱,不思飲食。

白話文:

人參鱉甲丸,用於治療婦女各種虛損疾病,如肌肉消瘦、盜汗心悸、咳嗽氣短、經脈不調,或表現為寒熱交替,以及食慾不振等症狀。

人參,當歸,赤芍藥,杏仁(湯浸去皮尖,炒),甘草(炙),桔梗(去蘆),柴胡(各一兩)地骨皮,宣黃連胡黃連(各七錢半),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兩),麝香(另研,五分),鱉甲(一枚重二兩者,醋炙黃色)

白話文:

人參、當歸、赤芍藥、杏仁(浸泡洗淨,去掉兩頭尖端,炒熟)、甘草(炙甘草)、桔梗(去掉根須)、柴胡(各一兩)地骨皮、宣黃連、胡黃連(各七錢半),肉桂(去掉粗皮)、木香(各半兩),麝香(另行研磨,五分),鱉甲(一枚重二兩,用醋炙出黃色)

上為細末,用青蒿一斤,研爛絞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次入真酥三兩,白沙蜜三兩,再熬成膏冷,方下眾藥末,搜和令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無時。(此方謂治虛損者,為氣血不足也,故用參、歸,惟不足,則津液枯而肌肉瘦,故用酥,蜜以潤之,且酥、蜜同杏仁、甘、桔又可潤肺下氣而除嗽也。

白話文:

將青蒿一斤研成細末,用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一起熬煮至只剩下二升,然後加入真酥三兩、白沙蜜三兩,繼續熬製成膏狀,待冷卻後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藥膏中拌勻,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以溫酒送服,不限時間。(此方可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造成的虛損,因此使用參、歸;而當氣血不足時,津液枯竭,肌肉瘦弱,因此加入酥、蜜來滋潤,此外,酥、蜜與杏仁、甘草、桔梗一起使用,可以潤肺降氣,止咳。)

然氣不足則寒而心忪,血不足則熱而盜汗,故又於補氣血之中,一加柴胡、地骨、黃連以除熱,一加肉桂、木香以溫寒,赤芍散血中之瘀,杏仁破氣中之滯,胡連、鱉甲、青蒿、童便搜骨蒸之熱,而以麝香為引者,是欲內外通而結熱散也,又何不足之有)

白話文:

如果元氣不足,就會感到寒冷而心神不安;血不足,就會感到燥熱而盜汗。因此,在補氣血的同時,還需要加入柴胡、地骨皮、黃連來清除燥熱,加入肉桂、木香來溫暖寒氣,赤芍可以去除血瘀,杏仁可以打通不通暢的氣,胡連、鱉甲、青蒿、童便可以祛除骨蒸引起的燥熱,再用麝香作為引導藥引,目的是使氣血運行順暢,消除體內的燥熱。在這樣全面的治療下,怎麼會補不上去呢?

艾煎丸,治婦人諸虛。

艾葉,大當歸(各二兩),香附子(四兩)

上醋煮半日,焙乾為末,再用醋煮糊丸,艾醋湯下。(此方調氣調經,行血養血,凡艾附丸,可以此作祖)

白話文:

將醋加熱煮沸半日,將其煮乾成粉末,然後再用醋煮成糊狀的丸子,用艾草醋湯來服用。(此方可以調理氣血和經血,活血養血,凡是有艾附丸的藥方,都可以以此為基礎)

耆味丸,補虛敗。

黃耆(四兩,鹽水浸,火炙),北五味(二兩)

上為末,秫米糊丸,空心鹽酒下。(此補氣秘方也。妙在用黃耆以鹽水浸炙,用秫米以作糊丸,以其能開胃也,五味為佐,惟虛而吸吸短氣者宜之)

白話文:

將黃耆磨成粉末,與秫米糊丸,空腹時用鹽酒送服。(這是補氣的祕方。妙用之處在於用鹽水浸泡炙烤黃耆,用秫米做糊丸,因為秫米能夠開胃,再加上五種調味品,只適合於虛弱,吸氣短促的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