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治血枯經閉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弱體倦,發熱作渴,飲食減少而不生血者。

黃耆,人參,甘草(炙),白朮,當歸,陳皮(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三分),生地黃,天花粉(各八分)

上銼。加生薑,作一服,水煎服。(若胃寒,而色不華者,去生地、花粉,有虛火者宜加)

十全大補湯,治墮胎,及多產育傷血,或誤服汗下克伐之藥,以致血衰氣乏,而經不行者。(此方溫補氣血為主,所謂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是也)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耆,肉桂(各二錢)

上銼。作一服,水煎服。

養真湯,治婦人經閉不通,臍下有塊,已經三載,百藥無效,服此數劑經行。又投數劑,而塊消矣。(以上十一方,重在血枯二字)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藥(酒炒),熟地黃(薑汁炒),白茯苓,陳皮,梔子(炒),山茱萸(去核),益母草,小茴香(酒炒),香附子(醋浸炒,各等分)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五六劑後,經通,作丸服。(凡通經消塊,俱用破氣削堅、大熱大毒之類,而此方俱以行氣調氣血,散結氣,暖下元之藥等分,而又以山梔涼藥佐之,何也?但聞山梔能治塊中之火,未聞能治三年之塊而通經也,在善用之)

白話文:

治療血枯經閉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成一碗,溫熱服用。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因飲食勞累,損傷脾胃,導致氣虛體倦,發熱口渴,飲食減少而無法生成血液的情況。

藥材包含:黃耆、人參、炙甘草、白朮、當歸、陳皮(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三分)、生地黃、天花粉(各八分)。

將藥材切碎,加入生薑,配成一劑,用水煎服。(若胃寒且面色不佳,可去除生地黃、花粉;若有虛火,則宜加入其他藥材)

十全大補湯,治療因墮胎、多次生育導致傷血,或因誤服發汗、瀉下等藥物,以致血虛氣弱,而月經不來的情況。(此方以溫補氣血為主,所謂勞損者皆宜用溫補之法)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耆、肉桂(各二錢)。

將藥材切碎,配成一劑,用水煎服。

養真湯,治療婦女月經閉止不通,肚臍下有腫塊,已經三年,用過許多藥都沒有效果,服用此方數劑後月經來潮。再服用數劑,腫塊也消失了。(以上十一個處方,都著重於「血枯」二字)

藥材包含: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白芍藥(用酒炒過)、熟地黃(用薑汁炒過)、白茯苓、陳皮、梔子(炒過)、山茱萸(去核)、益母草、小茴香(用酒炒過)、香附子(用醋浸泡後炒過,各等份)。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服用五六劑後,月經就會來潮,之後可改為製成藥丸服用。(一般來說,通經消腫塊,都用破氣、削堅、大熱、大毒的藥物,而此方則用行氣、調氣血、散結氣、溫暖下元的藥材等分組成,又加入山梔這種寒涼的藥材來輔助,這是為什麼呢?只是聽說山梔可以治療腫塊中的火,沒聽說可以治療三年之久的腫塊還能通經,這就在於如何善用藥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