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治血枯經閉

玉燭散,治胃熱消渴,善食漸瘦,津液為熱燥竭,以致血海乾枯。(此即四物湯與調胃承氣湯合方也。)

當歸,川芎,白芍藥,地黃,大黃,芒硝,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八錢,水煎,食前服。

三和散,治勞心,心火上行,以致胞脈閉塞,月事不來。(此即四物湯與涼膈散合方也)(此治勞心之實熱者也,如心虛而熱收於內,與夫心虛而土衰者,不宜妄用)

當歸,川芎,白芍藥,地黃,大黃,朴硝,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八錢,水煎服。

二黃散,治婦人室女,經脈不通,服之如神。

大黃(燒存性,二錢),生地黃(三錢)

上為末。作一服,空心好酒調下。

二氣丸,治月水不調,斷絕不產,面黃肌瘦,憔悴,不美食,有燥熱,以柴胡引子相參服之。

大黃(四兩,另為末,醋一升,慢火熬為膏子),當歸,白芍藥(各二兩)

上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食前服,日進三服。

(四方俱用大黃,而配合不離四物,自有輕重緩急不同,宜加詳之)

五補丸,補諸虛,安五臟,堅骨髓,養精神。凡胞脈閉,先服降心火之劑,後服此丸及衛生湯,以治脾養血也。

熟地黃,人參,牛膝(酒浸去蘆,焙乾),白茯苓,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熟地以補天一之水,人參以生天一之氣,所謂水生於氣也,然氣不降則水不生,故用白茯苓以降天氣,地骨皮以清氣中之火,牛膝引之下行,此立方之大意也)

衛生湯

當歸,白芍藥(各二兩),黃耆(三兩),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空心溫服。如虛者,加人參一兩。(五補丸補水之源,衛生湯行已生之血,蓋地黃、茯苓、人參,俱補裡氣之不足,而黃耆、甘草,又益表氣之不足,當歸、芍藥行肝血之不足,有先後天之意焉)

潔古先服降心火之劑者,蓋亦芩連、三和、玉燭之類,後服五補,衛生者,亦補氣之劑也。

柏子仁丸,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羸瘦,而生潮熱,並治室女思慮成勞經閉。慎勿以毒藥通之,宜此兼服澤蘭湯。

柏子仁(炒,另研),牛膝(酒洗),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三兩,酒浸半日,石臼內杵成膏)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夫血生於心,心火旺則津枯而血不化,故用柏子仁以潤心而生津,火位之下,水氣承之,故用熟地黃以滋水,其四種皆通血脈,而續絕有也)

澤蘭湯,治證同前。

澤蘭葉(三兩),當歸(酒洗),芍藥(炒,各一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治療月經閉止因血枯]

玉燭散,用於治療胃部過熱導致的口渴,雖食慾旺盛卻逐漸消瘦,身體的津液因熱而乾燥枯竭,最終導致血液量減少。(這配方結合了四物湯和調胃承氣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地黃,大黃,芒硝,甘草(份量均等)

混合後切碎。每次服用約32公克,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三和散,治療過度用心,心火上炎,導致胞脈閉塞,月經停止。(這配方結合了四物湯和涼膈散)

當歸,川芎,白芍藥,地黃,大黃,朴硝,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份量均等)

混合後切碎。每次服用約32公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二黃散,治療婦女和未婚女子月經不通,服用效果神奇。

大黃(燒製保留其性質,8公克),生地黃(12公克)

研磨成粉末。一次服用,空腹時用好酒調和服用。

二氣丸,治療月經不調,停經不孕,面色黃且身體消瘦憔悴,食慾不佳,有燥熱,可搭配柴胡引子服用。

大黃(160公克,另研磨成粉末,用一升醋慢火熬製成膏狀),當歸,白芍藥(各80公克)

混合後研磨成粉末,用膏狀物混合作成像梧桐籽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20粒,用淡醋湯送服,飯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以上所有配方都使用了大黃,並與四物湯結合,但各有不同的輕重緩急,應詳細瞭解其差異)

五補丸,補充各種虛弱,安定五臟,強化骨骼,滋養精神。對於胞脈閉塞,先服用降心火的藥物,再服用此丸及衛生湯,以滋補脾臟和血液。

熟地黃,人參,牛膝(酒浸泡去蘆,烘乾),白茯苓,地骨皮(份量均等)

混合後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狀,如梧桐籽大小。每次服用30-50粒,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衛生湯

當歸,白芍藥(各64公克),黃耆(96公克),甘草(32公克)

混合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約16公克,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空腹時溫服。如體虛者,可加人參32公克。

柏子仁丸,治療血虛有火,月經損耗,逐漸不通,身體逐漸消瘦,出現潮熱,同時治療未婚女子因思考過度導致的勞累和月經閉止。不要使用有毒藥物通經,應配合服用澤蘭湯。

柏子仁(炒製,另研磨),牛膝(酒洗),卷柏(各16公克),澤蘭葉,續斷(各32公克),熟地黃(48公克,酒浸泡半天,在石臼內搗成膏狀)

混合後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狀,如梧桐籽大小。空腹時用米飲送服30粒。

澤蘭湯,治療相同症狀。

澤蘭葉(96公克),當歸(酒洗),芍藥(炒,各32公克),甘草(20公克)

混合後切碎。每次服用約20公克,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溫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療飲食勞累疲倦,損傷脾胃,氣弱體倦,發熱口渴,飲食減少且無法生成血液。

黃耆,人參,甘草(炙),白朮,當歸,陳皮(各3公克),升麻,柴胡(各1公克),生地黃,天花粉(各4公克)

混合後切碎。加入生薑,一次服用,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胃寒且面色不佳,去掉生地黃和天花粉,若有虛火可添加)

十全大補湯,治療流產,以及多次生產或錯誤服用排汗、下瀉、攻伐之藥,導致血衰氣弱,月經停止。(此方以溫補氣血為主,所謂勞者溫之,損者溫之)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耆,肉桂(各8公克)

混合後切碎。一次服用,用水煎煮後服用。

養真湯,治療婦女月經閉止不通,肚臍下有硬塊,已持續三年,百藥無效,服用此方數次後月經恢復。再服用數次,硬塊消失。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藥(酒炒),熟地黃(薑汁炒),白茯苓,陳皮,梔子(炒),山茱萸(去核),益母草,小茴香(酒炒),香附子(醋浸泡炒,各份量均等)

混合後切碎。每次服用約32公克,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五六次後,月經恢復,可改為丸狀服用。(通常通經消塊,都使用破氣削堅、大熱大毒之類的藥物,但此方全部使用行氣調血、散結氣、溫暖下元的藥物等分,同時還加入山梔子這種涼藥,這是為什麼呢?只知道山梔子能治療硬塊中的火,但不知道它能治療三年的硬塊並通經,在於如何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