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2)

1. 乳汁自出

大全,云:產後乳汁自出者,乃是胃氣虛所致,宜服補藥以止之,若乳多溢滿急痛者,溫帛熨之(當觀人勇怯及乳汁濃淡,以論虛實,為有湧溢故也)。《產寶》有是論,卻無方以治之。若有此證,但以漏蘆散亦可。

有未產前乳汁自出者,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經書未嘗論及。(予曾診一內,氣盛脈旺,患乳泣,其生子長而遊癢,其不育之說,亦未必盡然也)

薛氏,曰:前證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肝經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肝經怒火,用四物柴梔芩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一產婦勞役,忽乳汁如湧,昏昧吐痰,此陽氣虛而厥也,灌以獨參湯而蘇,更以十全大補湯數劑而安。若婦人氣血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飲脹痛,憎寒發熱,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立消。其耗散血氣如此,何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方中多用之。

漏蘆散

方見前。

免懷湯,欲摘乳者,用此方通其月經,則乳汁不行。

當歸尾,赤芍藥,紅花(酒浸),牛膝(酒浸各五錢)

上銼,水煎服。

一方,治歸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或無兒食乳,要消者,服此立消。麥芽二兩炒熟,水煎服。一方炒為末,煎四物湯調服,即止。

白話文:

產後乳汁自行流出的情況,是因為胃氣虛弱所導致的,應該服用補氣的藥物來止住。如果乳汁過多,導致脹滿疼痛,可以用溫熱的布來熱敷(但要觀察產婦的體質強弱和乳汁的濃淡,來判斷是虛證還是實證,因為會有乳汁大量湧出的情況)。《產寶》這本書有提到這種情況,卻沒有提供治療的方子。如果有這種症狀,可以使用漏蘆散來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是產前乳汁自行流出,這種情況稱為乳泣,通常生下的孩子不容易養活,醫書上沒有提到過這種情況。(我曾經診斷過一位婦女,她氣血旺盛、脈象有力,卻患有乳泣,她生下的孩子長大後會出現皮膚搔癢的問題,所以說孩子不容易養活的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

薛氏認為,前面提到的情況是因為氣血兩虛,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是肝經血熱,應該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肝經有怒火,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柴胡、梔子、黃芩、黃連;如果是肝脾鬱悶,應該使用加味歸脾湯。

一位產婦因為過度勞累,忽然乳汁大量湧出,同時出現昏迷、吐痰的情況,這是陽氣虛弱導致的厥症,先灌服獨參湯才甦醒,再服用幾劑十全大補湯就康復了。如果婦女氣血正旺盛,乳房脹痛,或者沒有孩子吃奶導致脹痛,同時感到怕冷、發熱,可以使用炒熟的麥芽二三兩,用水煎服,很快就能消除脹痛。麥芽消耗氣血的能力這麼強,為什麼在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方子中經常使用呢?

漏蘆散的配方在前面已經提到了。

免懷湯,想要退奶的人,服用這個方子可以通經,使乳汁停止分泌。

配方:當歸尾、赤芍藥、紅花(用酒浸泡)、牛膝(用酒浸泡),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服。

另一個方子,治療婦女氣血旺盛、乳房脹痛,或者沒有孩子吃奶,想要消除脹痛的情況,服用這個方子很快就能消除。用炒熟的麥芽二兩,用水煎服。也可以將麥芽炒成粉末,用四物湯調服,也能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吹乳癰腫

大全,云:產後吹奶者,因兒吃奶之次忽自睡著,為兒口氣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積在內,遂成腫硬,壅閉乳道,傷結疼痛,亦有不疼下痛,腫硬如石者,總名曰吹奶。若不急治,腫甚成癰,逮有至死者,連服皂角散、栝蔞散,敷以天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則散。

薛氏,曰:前證用藥,切不可損其氣血。

丹溪,云: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乳子之母不知調養,或為忿怒所逆,鬱悶所遏。厚味所釀,以致厥陰之氣不行,故竅不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熱沸騰,故熱甚而化膿。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滯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於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矣,此不治必成癰癤。治法疏厥陰之滯,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細研石膏行汙濁之血,以生甘草節治腫導毒,以栝蔞子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或湯或散,加減隨意消息,然須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兩三壯於腫處,其效尤捷(立方有法,用藥有訣,不可不達)。彼村工喜於自銜,便妄目針刀,引惹拙病,良可哀憫。

李氏,曰: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根也。

初起煩渴嘔吐者,膽胃風熱也,甚則毒氣上衝,咽膈妨礙。寒熱者,肝邪也。此皆表證,宜不換金正氣散加天花粉,能止渴嘔,定寒熱。咽膈有礙者,甘桔湯加生薑,或護心散。如潰後見此四證為虛。

飲食厚味,忿怒憂鬱,以致胃火上蒸,乳房乳汁化為濁膿,肝經氣滯,乳頭竅塞不通,致令結核不散,痛不可忍。初起便宜隔蒜灸法,切忌針刀,能飲者一醉膏加芎、歸各一分一服,兩服即效,不能飲者栝蔞散。

結核亦有因氣血虛弱,被外感內傷,以致痰瘀凝滯而成核者,俱以芷貝散為主。血虛合四物湯,更加參、朮、柴胡、升麻;氣虛合四君子湯,更加芎、歸、柴胡、升麻;憂思傷脾者,歸脾湯加栝蔞根、貝母、白芷、連翹、甘草節,水酒各半煎服。

有肝火結核腫痛甚者,清肝解鬱湯。

吹乳,因乳子膈上有痰,口氣焮熱,含乳而睡,熱氣吹入乳房,凝滯不散,作痛。初起須忍痛揉令稍軟,吸令汁透,自可消散。不散宜益元散,冷薑湯或井水調,一日一夜服三五十次自解。重者解毒湯頓服之,挾氣者芷貝散、單青皮湯,外用漏蘆為末,水調敷之。又有乳汁不行,奶乳脹痛者,湧泉散。

核久內脹作痛,外腫堅硬,手足不近,謂之乳癰。未潰者,仍服栝蔞散、內托升麻湯,或復元通氣散加漏蘆;虛者,托裡消毒散;將潰,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者,內托升麻湯;已潰寒熱者,內托十宣散;少食口乾者,補中益氣湯;晡熱內熱者,八物湯加五味子;胃虛嘔者,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胃寒嘔吐或瀉者,六君子湯加乾薑、藿香;遇勞腫痛者,八物湯倍參、耆、歸、術;遇怒腫痛者,八物湯加山梔。

白話文:

吹乳癰腫

《醫學大全》說:產後發生吹奶的情況,是因為嬰兒在吃奶時突然睡著,被嬰兒的口氣吹到乳房,導致乳汁不通,積聚在乳房內,於是形成腫塊,阻塞乳腺,造成疼痛。有的情況是不痛但腫脹硬如石頭,這些都稱為吹奶。如果不趕快治療,腫脹會惡化成癰,甚至有人因此喪命。可以連續服用皂角散、栝蔞散,外敷天南星散,並用手揉搓,就能消散。

薛氏說:前面提到的用藥方法,切記不可損傷氣血。

朱丹溪認為:乳房屬於陽明經所管,乳頭屬於厥陰經。哺乳的母親如果不知道調養,或者因為生氣、鬱悶、吃了太多肥膩食物,導致厥陰經氣血不通暢,乳汁無法排出,而陽明經的熱氣過盛,就會化膿。也有的情況是哺乳的嬰兒體內有痰,口氣燥熱,含著乳頭睡覺,熱氣吹到乳房,就會產生硬塊。剛開始的時候,就應該忍痛揉搓,讓它稍微軟化,並讓嬰兒吸吮,使乳汁通暢,這樣就可以消散。如果不治療,一定會變成癰癤。治療方法是疏通厥陰經的瘀滯,用青皮來清除陽明經的熱氣,用研磨細碎的石膏來促進血液循環,用甘草節來消腫導毒,再搭配栝蔞子,或者加入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頭等藥材,可以煮成湯劑或散劑,根據情況加減調整。還要稍微加一點酒來輔助藥效。如果在腫脹的地方用艾草灸兩三次,效果會更好。(藥方有規律,用藥有訣竅,一定要了解)。那些鄉野醫生喜歡自己用針刺放血,隨意亂來,反而引發更嚴重的疾病,真是可悲可嘆。

李氏說:婦女的乳房和男性的腎臟,都是關係到生命的重要部位。

剛開始出現口渴、嘔吐等症狀,是膽胃有風熱引起的,嚴重的話,毒氣會上衝,影響到咽喉和胸膈。如果出現發冷發熱,是肝邪引起的。這些都屬於表症,應該服用不換金正氣散,再加天花粉,可以止渴止嘔,退燒。如果咽喉和胸膈有阻塞感,可以服用甘桔湯加生薑,或護心散。如果潰瘍後出現這些症狀,則表示身體虛弱。

飲食過於肥膩,或者因為生氣、憂鬱,導致胃火上炎,使乳房中的乳汁化為濁膿,肝經氣滯,乳頭堵塞不通,就會導致硬塊無法消散,疼痛難忍。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採用隔蒜灸的方法,切記不要用針刺放血。能喝酒的人可以服用一醉膏,加入川芎、當歸各一分,服用兩次就能見效。不能喝酒的人可以服用栝蔞散。

硬塊也有可能是因為氣血虛弱,受到外感或內傷,導致痰瘀凝結而成。這時都應該以芷貝散為主。如果是血虛,可以搭配四物湯,再加入人參、白朮、柴胡、升麻;如果是氣虛,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再加入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如果是憂思傷脾,可以用歸脾湯,再加入栝蔞根、貝母、白芷、連翹、甘草節,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服用。

如果肝火旺盛,導致硬塊腫痛嚴重,可以使用清肝解鬱湯。

吹奶,是因為嬰兒體內有痰,口氣燥熱,含著乳頭睡覺,熱氣吹入乳房,導致乳汁凝滯不散,引起疼痛。剛開始的時候,要忍痛揉搓,讓它稍微軟化,並讓嬰兒吸吮,使乳汁通暢,這樣就可以消散。如果無法消散,可以使用益元散,用冷薑湯或井水調服,一天一夜服用三五十次就能見效。嚴重的話,可以立即服用解毒湯。如果夾帶氣滯,可以服用芷貝散、單青皮湯,外用漏蘆磨成粉,用水調敷。如果乳汁無法排出,導致乳房脹痛,可以用湧泉散。

硬塊時間長了,內部脹痛,外部腫脹堅硬,不能碰觸,這就稱為乳癰。如果還沒潰爛,可以服用栝蔞散、內托升麻湯,或者復元通氣散加漏蘆。如果是虛弱的體質,可以服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快要潰爛了,兩個乳房之間出現黑頭,瘡口中間凹陷呈黑色,可以使用內托升麻湯。如果已經潰爛,並且出現發冷發熱,可以使用內托十宣散。如果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午後發熱,感覺內部發熱,可以使用八物湯加五味子。如果胃虛嘔吐,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香附、砂仁。如果胃寒嘔吐或腹瀉,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乾薑、藿香。如果勞累後腫痛,可以使用八物湯,並且加大參、黃耆、當歸、白朮的用量。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腫痛,可以使用八物湯加山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