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

1. 痢疾

大全,云:產後痢疾者,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復,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若誤食生冷,則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洞泄水瀉,甚者變為痢也。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黃赤為熱,青之為寒,此古人之論,自河間論出,不分五色,均以為熱,豈古今不同歟,大概始於傷冷,久變為熱,故熱者多而寒者少,未可執以無寒也,必因症求之為當)。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產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又有產後氣血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治之之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調之,滑者澀之,虛羸者補之,水穀不分者當利小便,若產婦情性執著,不能寬解,須當順其氣,未有不安者也。

薛氏,曰:前證白屬氣分,而赤屬血分也,其論詳見瀉利。

一產婦食雞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黃,服平胃二陳,更下痢腹脹,服流氣飲子,又小腹一塊,不時上攻,飲食愈少,此脾胃虛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補中益氣加木香、吳茱萸漸愈,又用八珍大補兼服調理,尋愈。

一婦產後痢,未至月滿,因食冷物及酒,冷熱與血攻擊,滯下純血,纏墜極痛,其脈大無力,口乾,用黃芩芍藥湯,三服而安。(若果脈大無力,可不溫補,而乃用黃芩芍藥湯者,以纏墜極痛之症,為積滯未去也,故從症不從脈焉)

產後下痢作渴者,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燥,故痢而渴,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脾胃既虛,不能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但止其渴,痢則自瘥。(凡裡氣虛不能致津液,以養臟腑而渴者,宜一味白朮煎湯代茶,庶無水腫之患)

薛氏,曰:痢證若渴而不喜飲食,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潤,宜用六味丸,並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

救急散,治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白芍,阿膠,艾葉,熟地黃(各一兩),當歸,甘草(各三兩)

上㕮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飲。(此以四物湯去川芎加艾、膠,所以止血也,而歸、甘各用三兩為君,所以和氣血而止腹痛耳,妙在甘以緩之)

加味四君子湯,治產後赤白痢,神效。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黃耆(各一錢),罌粟殼(炙,去蒂,五分)

上銼,水煎。

以上二方治虛滑。(二方一為氣虛,一為血虛,而前方妙在分兩,此方重在虛滑,不然參朮粟殼豈常試之味)

白話文:

產後痢疾,大多是因為生產時過於勞累損傷,導致內臟虛弱不足,或是在產後還沒滿月,身體尚未恢復,太早勞動,或是誤食生冷食物。如果太早下床走動,容易受寒,寒氣趁虛進入腸胃;若是吃了生冷食物,難以消化的東西會傷害脾胃,這些都會導致腹瀉,嚴重的話就會變成痢疾。如果血液滲入大腸,就會變成血痢,很難治療,俗稱「產子痢」。受寒的話,大便會呈現白色,或是像魚腦一樣;受熱的話,大便會呈現赤黃色,或是突然排出大量血;如果寒熱交雜,就會拉出紅、白相間的痢疾,或是膿血混雜。如果拉出青色的大便,就表示身體極度寒冷。(黃色和紅色表示熱,青色表示寒,這是古人的觀點。但河間學派認為,不論大便顏色,都屬於熱症。難道是古今不同嗎?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受寒,久了之後轉變成熱,所以熱症較多而寒症較少,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沒有寒症,一定要根據症狀來判斷才是。)如果食慾不佳、排便不規律、日夜無度,加上產後身體虛弱,又長期拉痢不止,導致身體虛弱、消瘦無力,就稱為虛羸下痢。另外,還有產後氣血不順,導致拉出紅、白相間的痢疾,稱為氣痢。治療的方法是,熱就用涼藥,冷就用溫藥,寒熱交雜就用調和的藥,滑脫就用收澀的藥,虛弱就用補藥。如果水穀無法消化,就要利小便。如果產婦個性固執,無法開解,就要順著她的氣,這樣才能安好。

薛氏認為,之前提到的症狀,白色屬於氣分的問題,而紅色屬於血分的問題,詳細的論述可以在瀉利那一章看到。

有一個產婦吃了雞蛋後,腹痛,臉色發青發黃,吃了平胃散和二陳湯,反而拉肚子、腹脹。又吃了流氣飲,小腹卻有一塊東西,不時往上衝,食慾越來越差。這是因為脾胃虛寒,肝木來克制脾土所導致的。用了補中益氣湯加上木香、吳茱萸後,才漸漸好轉,又用了八珍湯來大補兼調理,才完全康復。

有一個婦人產後拉痢,還沒滿月,因為吃了冰冷的食物和酒,寒熱與血氣互相攻擊,拉出純血,肚子劇痛。脈象大而無力,口乾。用了黃芩芍藥湯,吃了三帖就好。(如果脈象大而無力,應該要溫補,卻用了黃芩芍藥湯,是因為腹部劇痛,是體內積滯未去,所以要根據症狀而不是脈象來用藥。)

產後拉肚子,還覺得口渴,是因為水穀的精華化為血氣津液,用來滋養內臟。內臟虛弱乾燥,所以拉肚子又口渴。如果喝水太多,反而無法止渴,還會溢出水氣。脾胃虛弱,無法控制水液,水就會流溢,浸泡皮膚,導致水腫。只要止渴,拉肚子自然會好。(凡是裡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滋養內臟而口渴的,可以用單味白朮煎湯當茶喝,這樣才不會有水腫的困擾。)

薛氏說,如果拉肚子口渴卻不喜歡吃東西,屬於胃氣虛弱,無法產生津液,適合用七味白朮散;晚上發熱口渴,屬於腎水不足,無法滋潤,適合用六味丸,並搭配益氣湯來滋養化源。

救急散可以治療產後紅、白痢疾,腹部絞痛。

藥方組成:白芍、阿膠、艾葉、熟地黃(各一兩),當歸、甘草(各三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分兩次空腹服用。(這藥方是把四物湯去掉川芎,加上艾葉、阿膠,用來止血;而當歸、甘草各用三兩,是為了調和氣血,止腹痛,甘草的妙用在於緩急。)

加味四君子湯,可以治療產後紅、白痢疾,效果很好。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黃耆(各一錢),罌粟殼(炙,去蒂,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

以上兩個藥方都是用來治療虛滑的痢疾。(兩個藥方,一個是治療氣虛,一個是治療血虛,前一個藥方的妙用在於藥材的份量,後一個藥方則著重在虛滑,不然人參、白朮和罌粟殼,怎會是常用的藥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