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2)
卷之九 (2)
1. 泄瀉
一婦人五月患痢,日夜無度,小腹墜痛,發熱惡寒,用六君子湯送香連丸,二服漸愈,仍以前湯送四神丸,四服痊愈,至七月終,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痛,口舌乾燥,飲食無味,大便不實,小便頻數,灑慄惡寒,悽慘不樂,此肺與脾胃俱虛,而陽氣虛寒不伸也,用升陽益胃湯而痊。(知立言之中,有不言之妙,所謂言不盡意也)
汪石山治一婦產後滑泄,勺水粒米弗容,時即泄下,如此半月餘,眾皆危之(丹溪云:泄瀉症最惡一切湯飲。石山亦然,所謂理無二致也),或用五苓散平胃散,病益甚。汪診之,脈皆濡緩而弱,曰:此產中勞力,以傷其胃也,若用湯藥,愈滋胃濕,非所宜也。今以參苓白朮散,除砂仁,加陳皮肉豆蔻,煎薑棗調服,旬余而安。
調中湯,治產後腸胃虛怯,冷氣乘之,腹脅刺痛,洞泄不止。
良薑,當歸(酒浸),肉桂(不見火),白芍(炒),川芎,附子(炮,去皮尖,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煎服。
豆蔻理中丸,治產後元氣虛弱,臍腹疼痛,泄瀉不止,又治男子脾胃虛弱,久泄不止。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乾薑(炮),甘草(炙,各五錢),肉豆蔻(麵裹煨,七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米飲下,酒煮麵糊丸亦可。
神效參香散,治產後脾胃虛寒,泄瀉洞下,及痢疾日久,穢積已盡,滑瀉不止,此收澀如神。
人參,木香(各二錢),肉豆蔻(煨),白茯苓,白扁豆(各四錢),陳皮,罌粟殼(去蒂穰,醋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清米飲調下,食遠服。(此收澀之劑,陳皮與粟殼相等,得處方之妙)
萬曆已亥,余官金陵,內人十二月產難,經宿始娩,越旬日洞瀉,點水入口即下,內人恐懼大哭,自謂必死,余偶有此藥,用一錢,以米飲調服,才下咽瀉即止,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白話文:
一位婦女五月時得了痢疾,整天拉肚子拉個不停,肚子還會往下墜痛,同時發燒怕冷。醫生先用六君子湯搭配香連丸給她吃,吃了兩次稍微好轉,接著改用原來的湯藥搭配四神丸,吃了四次就痊癒了。到了七月底,她卻變得懶散嗜睡,四肢無力,身體沉重而且關節疼痛,嘴巴和舌頭都乾燥,吃東西覺得沒味道,大便不成形,小便次數頻繁,還會感到忽冷忽熱、發抖怕冷,心情也變得憂愁不快樂。這是因為肺和脾胃都虛弱,陽氣也虛寒無法伸展,所以醫生用升陽益胃湯來治療。(這段文字中,寫作的人點到為止,沒有把話完全說白,這就是所謂的言不盡意。)
汪石山治療一位婦女產後腹瀉,喝水吃米都無法吸收,立刻就拉出來,這樣持續了半個多月,大家都覺得她快不行了。(朱丹溪說過,腹瀉最怕喝湯水。汪石山也這麼認為,道理是一樣的。)有人用五苓散或平胃散,結果病情更嚴重。汪石山診斷後發現,她的脈象虛弱而緩慢,他說:「這是因為生產時太勞累,傷到了脾胃。如果用湯藥,只會增加脾胃的濕氣,不適合。現在用參苓白朮散,去掉砂仁,加上陳皮和肉豆蔻,用薑棗煎煮後調服,十幾天就好了。」
調中湯,可以治療產後腸胃虛弱、受寒氣侵襲,導致腹部和兩側疼痛、持續腹瀉。
藥方組成:良薑、當歸(用酒浸泡)、肉桂(不用火烘烤)、白芍(炒過)、川芎、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尖端,各一兩),人參、甘草(烤過,各半兩)
使用方法:把藥材切碎,每次用三錢,加水煎服。
豆蔻理中丸,可以治療產後元氣虛弱,肚臍周圍和腹部疼痛、持續腹瀉,也可以治療男子脾胃虛弱、長期腹瀉。
藥方組成:人參(一兩)、白朮(二兩)、乾薑(炮製過)、甘草(烤過,各五錢)、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過,七錢)
使用方法: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顆,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也可以用酒煮麵糊做成藥丸。
神效參香散,可以治療產後脾胃虛寒、腹瀉不止,以及痢疾日久、穢物排盡後仍然腹瀉不止,這藥止瀉效果非常好。
藥方組成:人參、木香(各二錢),肉豆蔻(煨過)、白茯苓、白扁豆(各四錢),陳皮、罌粟殼(去除蒂和瓤,用醋炙過,各一兩)
使用方法: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清米湯調服,在飯後服用。(這個藥方是止瀉的,陳皮和罌粟殼用量相同,這就是藥方精妙之處。)
萬曆年間的乙亥年,我在金陵做官,我的妻子在十二月生產時難產,過了一晚才生下來。過了十天,她開始腹瀉,喝點水就拉出來,我的妻子害怕地大哭,覺得自己必死無疑。我剛好有這個藥方,用一錢,用米湯調服,才喝下去就止瀉了,真是起死回生的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