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論經閉因積冷結氣

要略,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證。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分耗也)。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病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衝,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是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是因為身體虛弱、積聚寒冷、氣血凝滯所造成的。月經斷絕,甚至有多年經血受寒,積聚在子宮口,寒邪損傷經絡(導致氣血耗損)。寒邪凝結在上,會引起嘔吐痰涎,久了會形成肺癰,身體消瘦。寒邪在中腹部盤結,會造成肚臍周圍的寒疝;或者兩側脅肋疼痛,與內臟相連,或者寒邪結在胃部,病變在關元穴;脈搏呈現數象但沒有瘡瘍,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在男子身上,不只在婦女身上發生。寒邪在下腹部積聚不多時,月經週期就不規律,導致陰部抽痛,小腹怕冷;或者牽引到腰背,下半身氣衝,氣衝時會劇烈疼痛,膝蓋小腿痠痛煩躁;突然會感到頭暈目眩,狀況像是昏厥癲癇;或者感到憂愁悲傷,容易發怒;這些都是因為帶下病引起的,不是鬼神作祟。久了就會變得虛弱消瘦,脈象虛弱多寒。病症有三十六種,千變萬化,要仔細診斷脈象的陰陽、虛實、緊弦等情況,施予針灸藥物,就能使危險的病況轉為平安。即使是相同的疾病,脈象的來源也各有不同,你們應當仔細辨別記住,不要認為不是這樣。

2. 論經閉因痰飲所隔

張子和,云:凡婦人月事不來,用茶調散吐之(據此吐法,能學子和者則可,在他人則不可。用吐固是一法,然體虛者不宜),次用玉燭散、芎歸湯、三和湯、桂苓白朮散之類,降心火,益腎水,開胃進食,分陰陽,利水道之藥也。

一婦人月事不行,寒熱往來,口乾頰赤,飲食少,旦暮間咳一二聲,諸醫皆用虻蟲、水蛭、乾漆、硇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之類,惟戴人不然。曰古方雖有此法,奈病人服之,必臍腹發痛,飲食不進。乃命止藥,飲食少進。《內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心受之則血不流,故女子不月。

既心受積熱,宜抑火升水,流濕潤燥,開胃誘食。乃湧出痰一二升(惟有痰者可用,亦須形病俱實),下泄水五六行,濕水上下皆去,血氣自然湍流,月事不為水濕所隔,自依期而至矣。亦不用虻蟲、水蛭之類有毒之藥,如用之,則月經總來,小溲反閉,他證生矣。凡精血不足,宜補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藥,偏勝而致夭閼多矣。

一婦人年三十四歲,經水不行,寒熱往來,面色萎黃,唇焦頰赤,時咳二三聲。問其所服之藥,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鱉甲散、建中湯、寧肺散,針艾千百,轉劇,家人意倦,不欲求治。戴人憫之,先湧痰五六升,午前湧畢,午後進食,飲證悉除(形盛氣實病,其藥當然非輕試之法,慎之)。後三日復輕湧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進;不數日,又下通經散,瀉訖一二升。

數日,去死皮數重,小者如麩片,大者如葦膜,不月餘經水自行,神氣大康矣。

白話文:

張子和說,凡是婦女月經不來,可以用茶調散來催吐(依照這個催吐的方法,能學到張子和精髓的人可以用,一般人則不適合。催吐固然是一個方法,但是體質虛弱的人不宜使用),接著使用玉燭散、芎歸湯、三和湯、桂苓白朮散之類的藥方,來降低心火,滋養腎水,開胃促進食慾,調和陰陽,疏通水道。

有個婦人月經不來,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口乾臉頰發紅,吃得很少,早晚會咳嗽一兩聲。許多醫生都用虻蟲、水蛭、乾漆、硇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這類藥物,只有戴人不用。他認為古方雖然有這些方法,但是病人吃了,一定會肚子痛,吃不下飯。因此他命令停止用藥,病人的食慾就稍微好一點。《內經》說:「二陽之病會影響心脾」,心受到影響,血液就無法流通,所以婦女月經不來。

既然心有積熱,就應該抑制火氣,提升腎水,使體內濕潤乾燥,開胃促進食慾。於是,先用藥讓病人吐出一兩升的痰(只有有痰的人可以用,而且必須是身體強壯、病情也比較嚴重的才適合),再用藥排泄五六次的積水。體內濕水上下都被去除,血液自然會暢通,月經就不會被水濕阻隔,自然會按時來潮。也不需要使用虻蟲、水蛭這類有毒的藥物,如果使用,雖然月經可能會來,小便反而會不通,其他疾病也會跟著產生。凡是精血不足的人,應該用食物來補養,最忌諱使用有毒的藥物,偏重一方反而會造成夭折或阻礙。

有個婦人三十四歲,月經不來,忽冷忽熱,面色蠟黃,嘴唇乾燥臉頰發紅,時常咳嗽兩三聲。問她吃過什麼藥,像是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鱉甲散、建中湯、寧肺散都吃過,針灸也做過成百上千次,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家人都覺得疲倦,不想再治療。戴人很同情她,先讓她吐出五六升的痰,在中午前吐完,下午就讓她吃飯,積飲的症狀全部消除(這種治療方法適合身體強壯、病情嚴重的病人,用藥不可輕率嘗試,必須謹慎)。三天後,再次讓她輕微催吐,又吐出一兩升的痰,食慾也變好。沒幾天,又給她吃通經散,瀉出一兩升的積液。

幾天後,她排出許多死皮,小的像麥麩片,大的像葦膜,不到一個月,月經就自然來了,精神氣色都變好了。

3. 論下利經斷利止經來

脈經,曰:婦人下利而經水反斷者,何也?師曰:但當止利,經當自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經斷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經斷。利止津液復,經當自下。若婦人血下,咽乾而不渴,其經必斷,此榮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飲。渴而引飲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必復下。

白話文:

婦女拉肚子,月經反而停止,這是怎麼回事呢?醫生說:只要把拉肚子治好,月經自然會來,不用奇怪。會拉肚子拉到月經停止,是因為拉肚子導致體內津液耗損,所以月經就停了。等到拉肚子止住,津液恢復,月經自然就會來。如果婦女出血(這裡指月經期間的出血),同時喉嚨乾燥但不覺得口渴,那她的月經一定會停止,這是因為身體的營養不足,而且體質本來就有些虛寒,所以不想喝水。如果覺得口渴而想喝水,代表體內津液暢通,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都正常協調,這樣月經就會恢復正常。

4. 論經閉總因血滯血枯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當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余血一點未淨,或外被風寒及濕冷暑熱邪氣,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良方,云: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驚則氣亂,故錯經妄行),逆於上,則從口鼻而出(怒則氣逆上衝,甚則嘔血);逆於身,則血水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血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變為癥瘕。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枯而已(總結)。但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輕則經水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方可單用香附丸散、抑氣散,當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鬱行氣。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衰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耶?論者多泥叔和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肝肺二脈(以肝藏血、肺主氣也),則宜肝旺於肺,其實氣血平和有孕,故繼曰兩臟通和。但婦人見偏性鄙,婢妾志不得伸,鬱怒無時不起,故香附為女人仙藥。經曰:邪氣勝則實,正氣奪則虛。可不悟諸,大概只虛熱痰氣四證而已。不調亦大相同,隨證調治,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以通之。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苟不務氣血充和,而惟以毒藥攻逼,是求千金於乞丐,必死而後已。

白話文:

李氏說:婦女以血為根本,天生的陰氣下降,與腎水相合,腎氣充沛時,血脈運行通暢,應該每個月來一次月經,就像月亮的圓缺變化一樣,所以叫月經。月經的道理和產後一樣,如果當時有殘餘的血沒有排乾淨,或是受到外來的風寒濕冷暑熱等邪氣侵擾,或是內傷於生冷食物,或是情緒不佳、憂鬱積結,這些都會導致痰瘀凝結在體內,就叫做「血滯」。又或者月經停止後,太過勞累、房事過度,以及服用燥熱的食物,導致體內火氣上升,邪氣旺盛而津液虧損,就叫做「血枯」。

《良方》中說:月經來潮後受到驚嚇,會使血氣錯亂而亂走(因為驚嚇會使氣亂,所以會導致經血亂走),如果向上逆行,就會從口鼻流出(因為怒氣會使氣逆衝向上,嚴重會嘔血);如果逆行到身體其他部位,就會使血水互相衝擊,變成水腫;如果因為憤怒,會使氣血逆行到腰腿、心腹、背部兩側、手腳等處,造成這些地方疼痛,月經來時發作,月經結束就停止;極度憤怒會傷害肝臟,導致頭暈、嘔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疾病,加上月經血滲漏到這些地方,就會形成孔竅出血,瘡瘍不斷,如果濕熱相互結合,就會形成崩漏帶下;如果血結在體內,就會變成癥瘕。這些疾病的變化很多,但總歸是血滯和血枯兩種原因造成的。然而,血滯也可能伴隨虛熱,血枯也可能伴隨虛熱,嚴重就會導致經閉不通。如果分別來看血滯和血枯,輕微的會導致月經不調,但總體來說就是虛和熱兩種情況。血滯引起的經閉,適合用破血的藥物來治療,原因是飲食毒熱,或是暴怒,使痰瘀凝結積聚,應該用大黃、乾漆等藥物,去除舊的瘀血,使新的血液產生。如果是因為氣血不足導致血枯,原因是過度勞累、憂愁思慮,就應該用溫和的滋補藥物,如果同時有痰火濕熱,更應該清熱涼血,通常會用肉桂來輔助,因為溫熱的藥性可以使血流通。但不能純粹用猛烈的藥物,會損耗陰氣。至於損耗氣血的說法,雖然是婦科重要的治療方法,但血依附於氣而存在,氣熱血就熱,氣寒血就寒,氣升血就升,氣降血就降,氣行血就行,氣滯血就滯。如果是鬱火,氣盛於血的情況,才能單獨使用香附丸散、抑氣散,並加入木香、檳榔、枳殼等藥物來疏解鬱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如果氣亂就調和氣,氣冷就溫暖氣,氣虛就補氣,男女都一樣,陽氣上升陰氣自然會生長,氣衰血也會枯竭,難道可以單純損耗氣血嗎?很多人拘泥於《脈經》中說的血旺氣衰,不知道叔和論述的肝脈和肺脈(肝臟藏血、肺臟主氣),應該肝氣旺盛於肺氣,實際上是氣血平和才能懷孕,所以接著說兩臟調和。但婦女大多偏執、見識短淺,特別是地位低下的婦女,鬱悶憤怒時常發生,所以香附是女人的仙藥。醫書上說:邪氣旺盛就會實證,正氣虛弱就會虛證。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大概就是虛證、熱證、痰證、氣證這四種情況而已。月經不調也大致相同,根據不同情況來調理治療,飲食也要調和,自然會使氣血流通。如果還有凝滯的情況,然後才可以使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的藥物。虛證就只用當歸散來疏通。疏通後還需要養血滋陰,使津液流通。如果不用心調養氣血使之充盈,而只用猛烈的藥物來強攻,就如同向乞丐索要千金,必定會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