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治濕痰帶下
滲濕消痰飲,治濕熱痰積,滲入膀胱,(曰滲入下焦則可,曰入膀胱則不可)白帶不止。(總治中州之濕,蓋中焦清則無濕下流,故帶自止,豈有滲入之理)
白朮,蒼朮(炒),半夏(薑湯泡七次),橘紅,白茯苓,白芷,香附(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有熱,加黃芩;血虛,加芎歸;氣虛,加參耆;久不愈,加升麻、柴胡升提之。
蒼柏樗皮丸,治肥人白帶是濕痰。(此去中焦之濕,清下部之熱,亦丹溪方也)
蒼朮,黃柏,樗根皮,南星,半夏,海石,川芎,香附,乾薑(炮,各等分),暑月去乾薑加滑石
上為末,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小胃丹,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及濕痰熱痰,並治婦人結痰白帶。惟胃虛少食者忌用。(是導水之猛劑,古人能用之,今則不能也)
甘遂(濕麵裹,煨熟。一方面裹,長流水煮,曬乾),芫花(好醋拌經宿,瓦器內燒黑不可焦),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淨曬乾各半兩),黃柏(炒一兩),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乾,再以酒潤,炒熱焙乾一兩半)
上為末,以白朮膏丸(白朮膏為丸,乃今人所制,有獨創之妙,可法),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嚥下五七丸,或白湯送下。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
補藥方,治痰結白帶。先以小胃丹,半飢半飽,津液嚥下數丸,候郁開,卻服此藥補之。
白朮(二兩),黃芩(五錢),紅白葵花(二錢五分),白芍藥(七錢五分)
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四物湯下(此亦丹溪方,乃扶脾胃、養肝陰、清熱,而葵花之用,取其傾心向日之意,蓋花性陰而用陽,一入氣分,一入血分,皆使其從陽升,帶自止也)。一方有蒼朮,無黃芩。
白話文:
[治療濕痰引起的白帶]
滲濕消痰飲,用來治療濕熱痰液積聚,滲入膀胱(書中說滲入下焦可以,說進入膀胱就不可以),導致白帶不止。(總體來說是治療中焦的濕氣,因為中焦清爽了就不會有濕氣下流,所以白帶自然停止,哪裡會有滲入的道理呢?)
藥方組成:白朮、炒蒼朮、用薑湯浸泡七次的半夏、橘紅、白茯苓、白芷、香附(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法: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體內有熱象,加入黃芩;血虛,加入川芎和當歸;氣虛,加入人參和黃耆;如果久治不癒,加入升麻和柴胡來提升藥效。
蒼柏樗皮丸,用來治療肥胖人因濕痰引起的白帶。(這個藥方是去除中焦的濕氣,清除下部的熱,也是朱丹溪的方子)
藥方組成:蒼朮、黃柏、樗根皮、南星、半夏、海石、川芎、香附、炮乾薑(各等分),夏季去除乾薑,加入滑石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和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小胃丹,可以清除胸膈的痰,也可以疏通腸胃的痰,以及濕痰、熱痰,同時治療婦女因痰結引起的白帶。但是胃虛、食慾不振的人不宜使用。(這個藥方是排除體內水分的猛藥,古人可以用,現在則不宜使用)
藥方組成:甘遂(用濕麵包裹,煨熟。一部分用麵包裹,用流水煮,曬乾)、芫花(用好醋浸泡過夜,在瓦器中燒黑,但不能燒焦)、大戟(用流水煮一個小時,再用水洗淨曬乾,以上各半兩)、炒黃柏(一兩)、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熟,不要燒焦,切片,焙乾,再用酒浸潤,炒熱焙乾,一兩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白朮熬成的膏製成藥丸(用白朮膏做藥丸是現代人獨創的方法,可以效法),如蘿蔔子大小。臨睡前用唾液吞服五七丸,或用白開水送服。目的是清除膈上濕痰熱積,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用量。如果想讓藥效發揮得快,空腹服用。有個方子,還加入了木香、檳榔各半兩。
補藥方,用來治療痰結引起的白帶。先服用幾丸小胃丹,在半飢半飽時用唾液吞服,等體內鬱結之氣疏通後,再服用此補藥。
藥方組成:白朮(二兩)、黃芩(五錢)、紅白葵花(二錢五分)、白芍藥(七錢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餅製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四物湯送服(這也是朱丹溪的方子,是為了扶助脾胃、滋養肝陰、清除熱,而葵花的作用,是取其向陽之意,因為花性屬陰,卻能發揮陽的作用,它既能進入氣分,又能進入血分,都能使氣血向上提升,白帶自然就停止了)。有個方子,加入了蒼朮,去掉了黃芩。
2. 治風邪帶下
胃風湯,治風邪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帶下五色。(此方與十全大補湯,少甘、耆、熟地,為以其甘緩滯胃生濕,故勿用也。然無風藥,而云治風邪入胞歟,名胃風,何也)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各等分)
上銼。每服八錢,入粟米一撮,水煎服。腹痛,加木香;五積散去麻黃,亦可用。
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小柴胡少陽藥,其曰治風邪,豈肝膽熱而生風耶)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
上銼。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色青屬肝,加山梔、防風;色赤屬心,加黃連、山梔、當歸;色白屬肺,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色黃屬脾,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色黑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蒼柏參芎散,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下有白帶。(此又丹溪先生方也)
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
上水煎,食後服。(以芩、夷、川芎而治頭風,以蒼、柏、星、半、滑、牡而治帶,平正無奇令人可法)
地榆散,治漏下五色,一十二帶,(此下部澀劑,然以三兩醋煎,自得單方用法,果能治十二癥,亦一家病也)兼治嘔吐下血。
地榆(三兩)
銼碎。以醋水各半升,煮十餘沸,去渣,食前稍熱服一合。《本草》注云: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陰蝕,五曰子臟堅,六曰子門澼,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曰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五定。
白話文:
胃風湯,用來治療風邪侵入女性胞門(子宮口)的情況,或是風邪侵入經脈,流竄到臟腑,導致出現各種顏色的白帶。(這個方子和十全大補湯相比,減少了甘草、黃耆、熟地,是因為它們的甘味會使脾胃運行緩慢而產生濕氣,所以不用。但是,方子裡沒有祛風的藥,卻說是治療風邪侵入胞門,而且稱為胃風,這是什麼原因呢?)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八錢,加入一小撮小米,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出現腹痛,可以加入木香。五積散去掉麻黃也可以使用。
小柴胡湯,用來治療風邪引起的各種顏色的白帶。(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藥,如果說它治療風邪,難道是肝膽有熱而生風嗎?)
藥材組成: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白帶顏色為青色,屬於肝的問題,可以加入山梔子、防風;如果白帶顏色為紅色,屬於心的問題,可以加入黃連、山梔子、當歸;如果白帶顏色為白色,屬於肺的問題,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山梔子;如果白帶顏色為黃色,屬於脾的問題,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入山梔子、柴胡,如果沒有效果,再用歸脾湯;如果白帶顏色為黑色,屬於腎的問題,用六味地黃丸。
蒼柏參芎散,用來治療婦女頭部有風邪、流鼻涕,下身有白帶的情況。(這也是丹溪先生的方子)
藥材組成: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用酒炒過)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服用。(用黃芩、辛夷、川芎來治療頭風,用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來治療白帶,藥性平和,沒有特別之處,可以作為參考。)
地榆散,用來治療各種顏色的漏下(陰道不正常出血或分泌物),以及十二種白帶問題。(這個藥是收澀下部的藥,但是用三兩地榆用醋煎煮,自成單方,如果能治療十二種疾病,也算是一門獨特的病症。)同時也能治療嘔吐和下血。
藥材組成:地榆(三兩)
使用方法:將地榆搗碎,用一半醋、一半水煮十幾滾,去除藥渣,飯前稍熱服用一合。《本草》記載說:地榆主治十二種白帶疾病,第一種是白帶顏色偏紅,第二種是白帶顏色偏白,第三種是月經不通,第四種是陰部潰爛,第五種是子宮僵硬,第六種是子宮口發炎,第七種是陰道口和外陰部疼痛,第八種是小腹寒冷疼痛,第九種是子宮口閉塞,第十種是子宮寒冷,第十一種是夢中與鬼性交,第十二種是五臟功能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