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咳嗽
大全,云:肺主諸氣,產後肺虛,外邪易感,少有微邪,便成咳嗽,故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後吃鹽醯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郭稽中,曰:產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滯,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衝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宜服局方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薛氏,曰:產後咳嗽,若因陰血虛者,用四物加參朮陳皮桔梗;若因肺氣傷者,用四君加芎歸桔梗;因陰火上炎者,六味地黃丸加參、術;因風寒所感者,補中益氣加桔梗、紫蘇;若瘀血入肺發喘,兼口鼻起黑氣,或鼻出血者,急用二味參蘇飲,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氣不足,蓋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謂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經云肺屬辛金,生於己土,若脾土一虛,則不能生金,故腠理不密,外邪易感,法當壯土金,生腎水,以制火善,若不補其虛,而直治其病則誤矣。
李氏,曰:產後咳嗽,多是瘀血入肺,二母散加桃仁、杏仁、人參、茯苓水煎,其餘以意會之可也。
旋覆花湯,治產後感冒風寒,咳嗽喘滿,痰涎壅盛,鼻塞聲重,有汗者不宜服。
旋覆花,麻黃,赤芍藥,荊芥穗,前胡,茯苓,半夏曲,五味子,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麩炒,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此金沸草散加杏仁、甘草,乃麻黃湯例也,而茯苓五味又有下氣斂肺止嗽之妙,善用者則五味不嫌於太早,麻黃不嫌於太散,不善用者則實實虛虛之禍可立見矣,用者審之)
集驗方,療產後感風傷寒,咳嗽多痰。
甘草,桔梗(各一兩半),款冬花(一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二兩),豆豉(一兩),蔥白(一握)
上㕮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食後分兩服。(此方以出症論,則治風寒痰嗽,而用蔥、豉、甘、桔、款花則可,然以生地、麥門為君,而欲治多痰寒嗽則不可,大概始於風寒,而終於虛熱者宜之,所謂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也)
二母散,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咳嗽不已。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二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服。(二母涼藥也,豈能治惡露上攻,人參補氣藥也,豈能治流入肺經之嗽,故立齋以桃仁、杏仁加倍,蓋謂瀉肺導瘀也,然亦不敢妄用)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證。(補土生金法)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各二錢)
白話文:
產後咳嗽
一般來說,肺掌管全身的氣,產後婦女因為肺氣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即使是很輕微的邪氣,也可能引起咳嗽。因此,風、熱、寒、濕等都可能導致咳嗽。如果產後太早吃鹽或酸味的食物而引起的咳嗽,就比較難治療。
有醫師認為,產後氣血不暢也會引起咳嗽。也有醫師說,產後咳嗽大多是因為吃了過於燥熱的麵食導致氣滯,或是因為熱病,或是體內有氣塊,發作時會感到心痛、呼吸急促、咳嗽,四肢忽冷忽熱,胸悶口乾,有時會煩躁不安,睡覺時容易驚醒,也可能因為氣虛導致身體無力。這種情況適合服用黑神散或五積散,加入紅棗一起煎服。
另外,有醫師認為,產後咳嗽如果因為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桔梗;如果因為肺氣受損,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桔梗;如果因為陰虛火旺,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人參、白朮;如果因為感受風寒,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紫蘇;如果瘀血跑到肺部引起喘,並且口鼻出現黑氣或鼻出血,就要趕快用二味參蘇飲,有機會可以救活。但所有這些病症,其實都是因為脾胃功能不足,因為脾胃是五臟的根本,脾胃虛弱,五臟就會失去依靠,各種疾病就會產生。但患者常常認為是身體腠理不夠緊密導致的,卻不知道肺屬性為金,需要脾土來滋養,如果脾土虛弱,就無法滋養肺金,導致腠理不密,容易受到外邪侵襲。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強健脾土,滋養肺金,並且滋養腎水來抑制虛火。如果沒有補虛,就直接治療咳嗽,是會延誤病情的。
還有醫師認為,產後咳嗽多半是瘀血跑到肺部,可以用二母散加上桃仁、杏仁、人參、茯苓一起煎服,其他藥材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運用。
旋覆花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感冒風寒,引起的咳嗽、喘氣、痰多、鼻塞、聲音沙啞,有汗的人不適合服用。
藥材包括:旋覆花、麻黃、赤芍藥、荊芥穗、前胡、茯苓、半夏曲、五味子、炙甘草、杏仁(去皮尖,麩炒),每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服,飯前溫服。(這個方子是金沸草散加上杏仁、甘草,跟麻黃湯類似。加上茯苓、五味子有降氣、收斂肺氣、止咳的作用。善用藥者可以將五味子提前使用,麻黃也不會太發散。不善用藥者可能會造成實證虛證混淆,因此要謹慎使用。)
集驗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多痰。
藥材包括:甘草、桔梗(各一兩半)、款冬花(一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二兩)、豆豉(一兩)、蔥白(一把)。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煮到剩八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子從症狀上來看,可以治療風寒痰嗽,用蔥、豉、甘、桔、款花是可以的,但是用生地、麥門冬作為主要藥材,就不能治療痰多的寒嗽,大概是開始的時候是風寒,最後轉為虛熱的人適合服用,也就是說開始和最後的病症不一樣。)
二母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惡露上湧,跑到肺部引起的咳嗽。
藥材包括: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二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劑,加水煎服,飯後服用。(二母散是涼性的藥材,怎麼能治療惡露上湧呢?人參是補氣的藥,怎麼能治療跑到肺部的咳嗽呢?所以有醫師認為要將桃仁、杏仁加倍,目的是瀉肺導瘀,但是也不敢亂用。)
異功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或者長期咳嗽,或腹脹不消化,面色浮腫,氣逆等症狀。(這個方子是用補脾胃的方法來滋養肺金。)
藥材包括:人參、炒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二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劑,加入生薑、紅棗,加水煎服。
經效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咳嗽多痰,痰液黏稠,呼吸急促。(對於長期咳嗽多痰的人,這個方子很好,因為它既能發散又能收斂,既能補益又能瀉邪。)
藥材包括:前胡、五味子、紫菀、貝母(各一兩半)、桑白皮、茯苓(各二兩)、淡竹葉(二十片)。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煎到剩八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
一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咳嗽氣喘。
藥材包括:百部根、苦梗(各六分)、桑白皮(二十分)、乾百合、赤茯苓。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煮到剩七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子是保護肺氣的方法。有醫師說:長期咳嗽不好,就要用百部,加上百合來收斂肺氣,桑白皮在瀉的同時可以補,苦梗可以降氣,赤茯苓可以瀉火,是個很不錯的清降方劑,對於難治的病症也有效果。)
總結來說:以上六個方子,第一是散邪,第二是散邪的同時清熱涼血安神,第三是清肺補氣、利氣行瘀,第四是補脾胃來滋養肺金。第五和第六個方子,一個是發散兼收斂,一個是清熱兼收斂。這些方子治療咳嗽的方法,包含了初期、中期、末期的治療,補瀉兼顧,先後次序不亂。如果能活用這些方子,治療其他咳嗽的病症也是可行的。集結這些方子的人,應該是個很厲害的藥王吧。